Thursday, July 10, 2025

[箴言] 第四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四章



簡介

我們領受神的事,是一條誡命接著一條誡命,一行接著一行,這不僅因為這些事非常寶貴有價值,也因為世人的心總是不願意接受,一般來說總是抵擋神的事。所以所羅門在這一章裡,用各樣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滿有趣味和能力的神聖口才,反復強調前一章敦促我們的事。

I。 借鑒他父親的教訓,並加上許多自己的觀點,迫切勸誡我們要學習智慧,就是真信仰和真敬虔,第 1-13 節。

II有必要地勸誡我們,不要與惡人為友,不要與黑暗的無果效行為結伴,第 14-19 節。

III。特別指示我們要得著智慧且要持守智慧,並使之有果效,第 20-27 節。這些事如此明顯、如此迫切地擺在我們面前,若我們還是在愚昧中滅亡,那就真是沒有藉口了。

 

1-13 節:父母的教訓

1 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留心得知聰明。 2 因我所給你們的是好教訓;不可離棄我的法則(或譯:指教)。 3 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 4 父親教訓我說: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遵守我的命令,便得存活。 5 要得智慧,要得聰明,不可忘記,也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 6 不可離棄智慧,智慧就護衛你;要愛她,她就保守你。 7 智慧為首;所以,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或譯:用你一切所得的去換聰明)8 高舉智慧,她就使你高升;懷抱智慧,她就使你尊榮。 9 她必將華冠加在你頭上,把榮冕交給你。 10 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 11 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引導你行正直的路。 12 你行走,

腳步必不致狹窄;你奔跑,也不致跌倒。 13 要持定訓誨,不可放鬆;必當謹守,因為她是你的生命。

這裡我們看到,

I。所羅門邀請他的孩子們來領受他的教訓(12 節):眾子啊,要聽父親的教訓。意思是,

1. 首先叫我的孩子前來領受並留心聽,這些教訓也是為其他人預備的。注意,掌權者和傳道人受託付引導大眾,他們更應該注意為自己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訓;公益活動不應該成為不履行這個責任的藉口。教訓應該始於家庭,卻不止於家庭。若是自己的孩子不遵守一切的法則,若是不努力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教育,那該如何在神的教會履行自己的責任呢(提摩太前書 345)?以智慧和公共利益聞名的人,他們的孩子應該利用父母之便增長知識和恩德。不過我們也看到,若是孩子們在這教訓上沒有長進,家長們也不必太過自責沮喪,因為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就遠非聰明人,遠非好人。我們有理由相信,無數人從所羅門的箴言中得到益處,但他自己的兒子卻沒有得到,儘管這些箴言是寫給他兒子的。

2. 讓所有年輕人在年幼的時候努力得著知識和恩德,因為這正是學習的年齡,這樣他們的思想就能形成且成熟。所羅門沒有說,我的孩子們,而是說,眾子。我們只知道所羅門的一個兒子,但是(你不覺得嗎?)他卻願意設立學堂教導其他人的後代,因為這個年齡期最有果效;樹枝越年輕越嫩,就越容易彎曲。

3. 讓所有願意受教的人都帶著孩童的心態前來,儘管他們已經是成年人。放下一切成見,清空自己的思想猶如白紙。讓他們帶著責任心、溫順、自律,像領受父親教誨那樣,來領受富於權柄和愛心的教訓。要將這教訓視為來自神我們天上的父,我們向這位父神祈禱,從這位父神領受福分,他是我們靈魂之父,我們必須順服方能存活。要視教師為父,他們愛我們,為我們謀利益;因此,儘管教訓中帶有責備和管教,教訓本應如此,仍必須全然接受。

1)要接受,這裡提到這不僅是父親的教訓,也是聰明,因此一切聰明的受造物都要接受。信心與理性並行,我們藉著理性受教。這誠然是法則(2 節),而法則建立在教訓上,建立在無可置疑的真理原則上,建立在好教訓上,這教訓不但是信實的,也值得我們全然接受。倘若我們接受這教訓,就必須順服這法則。

2)要牢記,這裡指示我們接受這教訓,就像接受禮物一樣,要努力學習,要留心方能得知,不然就不能得知,不要抵擋這教訓,不要違背這法則。

II。所羅門給他們的教訓。請注意,

1. 他從哪裡得到這教訓:從他父母那裡,像父母教訓他那樣教訓他的子女,第 34 節。請注意,

1)父母愛他,所以教導他:我在父親面前為孝子。大衛有許多兒子,但所羅門才是他的真兒子,就像以撒那樣(創世紀 1719),為了同一個原因,就是聖約要他們傳承。他是父親的嬌兒,超過其他子女。神格外恩待所羅門(先知稱他為耶底底亞,因為耶和華愛他,撒母耳記下 1225),大衛也格外恩待他,因為大衛明白神的心意。父母鍾愛一個孩子勝於其他孩子,這是不合宜的,除非神清楚表明他鍾愛這個孩子。他在母親眼中為獨一的嬌兒。父母雙方都特別鍾愛他,這必有原因。現在我們看看他們如何表示鍾愛;他們教導他,督促他,嚴格要求他。雖然他是王子,是王位的繼承人,他們卻不讓他任意而為,要好好教導他。也許大衛對所羅門特別嚴格教育,因為他在亞多尼雅身上看見了溺愛的不良後果,他從來沒有使他憂悶列王紀上 16),對押沙龍也是那樣。

2)父母所教導給他的,現在他教導給別人。注意,

[1] 所羅門長大以後,不僅還記得孩童之時父母給他的好教訓,還樂於教導別人。他沒有忘記,這些教訓深印在他腦海中。他把這些教訓看得很重,不以此為恥,不當作幼兒之物或低微之物,不因為自己成了人當了王,就蔑視丟棄,更不像一些壞孩子那樣嘲諷這些教訓,與夥伴們一起來取笑,並以自己不必再受這些無聊的教誨所轄管而趾高氣揚。

[2] 雖然所羅門大有智慧,也受聖靈感動,可是當他教導智慧的時候,卻仍引用父親所說的話,使用他的言語,且不以為恥。在信仰上有學問能教導的人,不應該只顧著新興的觀點和新造的詞彙,而藐視前輩的知識和語言。既然我們要訪問古道,為何要藐視古舊的言語呢?耶利米書 616

[3] 所羅門從父母那裡領受好的教訓,就立志叫自己的後代也領受好教訓,就像父母給他的那樣。這是回報父母苦心教導的一種方法,就是在家裡活出敬虔(提摩太前書 54)。父母教導我們,不僅是叫我們學習神的知識,也是叫我們教導自己的後代(詩篇 786)。如若不然,我們就辜負了這樣的託付,因為信仰的教訓和律法神聖地交到我們手裡,是要我們將之純潔完全地傳承下去(提摩太后書 22)。

[4] 所羅門以他父親大衛的權柄來強調自己的勸誡,大衛在那個時代在各方面都很出名。要注意的是,歷代最有智慧最傑出的人,不僅自己大有智慧,而且都非常熱衷於將智慧傳給其他人,這是信仰的榮耀。所以我們所學習的,所確信的,要存在心裡;因為我們知道是跟誰學的提摩太后書 314)。

2. 這些教訓是什麼,第 4-13 節。

( 1 ) 以誡命和勸誡的方式。大衛在教育兒子的時候,雖然孩子極富天資,但為了表明他的殷切希望,為了叫孩子更多接受他所說的,就不惜以極大溫暖和嚴格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重複同樣的教訓。教育孩子就應該這樣。申命記 67,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雖然大衛要料理極重的公益事務,兒子也有自己的老師,卻仍親歷親為。

[1] 大衛使用聖經和自己的訓誨話來教導所羅門,他父親的言語4 節),他口中的言語5 節),他的言語10 節),這些都是極好的教訓。可能他特指詩篇,其中有許多教誨的詩,有兩篇特別提到是為所羅門所寫。所羅門一定注目於這些話,以及其他一切話。

第一,他一定聽受了這些話(10 節),努力聽取且吸收,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希伯來書 67)。神就是要我們這樣留心他的話:我兒,你要聽受我的言語。

第二,他一定守著他父親給他的純正話語提摩太后書 113):你心要存記我的言語4 節);若不是把話藏在心裡,在思想和情感裡紮根,就不能存記。

第三,他一定用這些話語規範自己:遵守我的命令,要遵從,方能明白這些言語,約翰福音 717

第四,他一定信守這些言語:不可偏離我口中的言語5 節),時刻警醒,持定訓誨13 節),定意持守不鬆手。接受好教訓的人,想要丟棄也不容易,不然的話,他們的光景會很慘。

[2] 大衛以智慧和聰明作為這些教訓的目的;要注意,這裡的智慧指的是為首的智慧。學智慧必須要學那上好的智慧,那就是敬畏神17)(尤尼烏斯·特勒密利亞斯譯本)。敬虔的法則存在心裡,這非常有必要。因此,

第一,要得智慧,要得聰明,第 5 節。又說,要得智慧,在你一切所得之內必得聰明7 節)。為得而祈求,刻苦努力,利用一切途徑去得。在智慧門框旁邊等候834)。克制自己的敗壞和愚昧,得智慧的原則,得智慧的習性。從經驗中得智慧,在一切所得之上得智慧;留心刻苦得智慧,勝於世上的財富。千萬不能忘記,要將得智慧視為大成就,好好追求。真智慧是神的禮物,但這裡命令我們去得,因為神賜智慧給努力刻苦之人。儘管如此,我們也不能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命記 817)。

第二,不可忘記5 節),不可離棄6 節),不可放鬆13 節),必當謹守。得著智慧的人必須留心不要離棄智慧回到愚昧中去。智慧固然寶貴,不能從我們手中奪去;但我們也必須留心,免得自己離棄智慧:先是忘記,漸漸遠離,然後就離棄,偏離正道。學到的好東西要持守,不可隨便丟棄,不可被奪去,也不可被哄騙了去,千萬不要放棄這寶貝。

第三,要愛她6 節),要懷抱她8 節),就像世上的人熱愛戀慕自己的財富一樣。敬虔對我們非常珍貴,比世上任何東西都珍貴;就算我們不能成為智慧大師,也要成為真正的熱愛智慧之人。讓我們誠心擁抱所得到的恩典,欣賞它的榮美。

第四,高舉智慧,第 8 節。永遠高舉信仰,盡全力使它有好名聲,在世人面前有好口碑。在神的旨意中與他同工,就是高舉神的話並使之得榮耀,盡全力達到這個目的。讓一切智慧之子傳揚她,高舉她,推崇她,勝過世上最珍貴的東西。我們高舉智慧,就是叫敬畏神的人得尊榮,儘管他們在世上卑微,卻可稱為貧窮的智慧人(傳道書 915)。

( 2 ) 以動機和勸誘的方式鼓勵我們要努力得著智慧,且順服在智慧的引導之下。

[1] 智慧是首要的,應該成為每個人的首要功課,也是一生的功課(7 節):智慧為首,相比之下,其它要獲得要持有的東西都顯得無關緊要。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 1213)。這是神所悅納的,能潔淨靈魂,能使我們成就被造的目的,在世上活出有意義的人生,最終進入天堂;因此這是首要的事。

[2] 智慧與理性和公平並行(11 節):我已指教你走智慧的道,最終你必能走此道。我已引導你,不走世界的扭曲之路,不在智慧的幌子下錯誤百出,而是走正直的路,與永恆的規律和分辨善惡的理性相通。神一切話語的正直反映出神性的正直。請注意,大衛不僅教導他兒子好的教訓,還引導他,為他樹立好榜樣,且將一般的教訓應用到具體事務中去,使他得智慧時一樣都不缺。

[3] 智慧對自己大有益處:如果你聰明良善,就對自己有益處。

第一,智慧要成為你的生命,你的安慰,你的喜樂;離開智慧就不能存活。遵守我的命令,便能存活4節)。我們的救主也這麼說,你若要進入永生,就當遵守誡命馬太福音 1917)。我們信主與否,關乎死亡之痛,就是永死,還是生之盼望,就是永生。接受智慧的言語,就必延年益壽10 節),在這個世界上按照無窮之智慧的旨意存活,在另一個世界要活的年數則不可勝數。因此要持定智慧,不管付多大的代價,因為她是你的生命(13 節),能給你一切的滿足。有真智慧、沒有恩典的靈魂是死的。

第二,在你穿過曠野、經過一切危險和困難時,智慧要成為你的護衛和嚮導,成為你的守護和領路人。要愛智慧,信守智慧,她就會護衛你6 節),保守你遠離罪,遠離最邪惡的行為,遠離最惡毒的敵人;她會保守你不傷害自己,別人也不能傷害你。常言道,守住你的店鋪,你的店鋪也要守住你。同樣地,守住智慧,智慧也要守住你。她要保守我們,在管理自己和日常事務中遠離危難和絆腳石(12 節)。

1. 行走時腳步不致狹窄,不會落入像大衛那樣的窘境(撒母耳記下 2414)。遵守神話語的人能自由行走,得享平安。

2. 奔跑時不致跌倒。智慧良善之人在緊要關頭,神的某句話會保守他們,哪怕是遇到致命的危險也不致跌倒。正直的品性要保守我們。

第三,智慧是你的尊榮和名聲(8 節):舉智慧(誠心誠意高舉她),雖然她不需要你的説明,卻仍要大大賞賜你,她就使你高升,使你尊榮所羅門是王,然而他的智慧和品德遠比他的王冠更加有尊榮;他的鄰國仰慕他,都是由於他的智慧。毫無疑問,在他和大衛的統治時代,智慧良善之人是最得敬崇的。然而,敬虔自始至終要給真心懷抱她的人帶來尊榮;他們要蒙神的悅納,要得到一切智慧人的尊敬,在大而可畏之日得到認可,要承受永恆的榮耀。他強調這點(9 節):她必在今世將華冠加在你頭上要叫你於神於人都有好名聲,且在來世把榮冕交給你,就是永不搖動的冠冕,永不衰退的榮耀冠冕。這就是敬虔帶來的真尊榮。道德是唯一的崇高!大衛就是這樣將智慧教導給他兒子,難怪當神問他想求什麼,他就說,主啊!求你給我聰明智慧。我們要藉著禱告將自己所學的表現出來。

 

14-19 節:謹慎交友

14 不可行惡人的路;不要走壞人的道。 15 要躲避,不可經過;要轉身而去。 16 這等人若不行惡,不得睡覺;不使人跌倒,睡臥不安; 17 因為他們以奸惡吃餅,以強暴喝酒。 18 但義人的路好像黎明的光,越照越明,直到日午。 19 惡人的道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甚麼跌倒。

有人認為大衛給所羅門的教訓從第四節開始,一直延續到本章結尾;還有人甚至認為要一直延續到第九章結尾。但更有可能這裡是所羅門重新開始他自己的教訓,有可能更早就開始了。他在前面勉勵我們要走智慧之路,在這幾節經文中告誡我們不要走惡人之路。

1. 要留心且遠離罪惡之道,遠離一切明顯是罪惡且導致罪惡的事。

2.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遠離惡人之道,不要與惡人來往。為了避免落入罪惡的歧途,必須杜絕與惡人交往。這裡有,

I。告誡本身,第 1415 節。

1. 必須留心不要陷於罪和罪人之中:不可行惡人的路。我們的教師在前面像個信實的嚮導引領我們走正直的路11 節),這裡又警告我們不要走偏道,那裡有落入歧途的危險。讓那些接受良好教訓的人和受教走正路的人,不要轉向走不該走的路,不要走進去,不要,不要去嘗試,免得遇到危險就很難安全脫身。不要冒險與患了瘟疫的人來往,千萬不要,別以為自己有抗體。

2. 若是我們被誘騙上了惡道,要立即退出來。如果你不知不覺,因惡門很寬就踏進了門檻,不要走壞人的道。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要立即抽身出來,不要再多走一步,不要再耽延一刻,這惡道必通向毀滅。

3. 必須厭惡罪和罪人之道,要非常小心拒絕他們。 壞人的道看起來有樂趣,好交際,像是達到我們心目中世俗目的的捷徑。但這是惡道,會通向邪惡,所以如果你愛你的神,也愛自己的靈魂,就要躲避,不可經過,使你不會受引誘走進去。如果你發現自己靠近了,就要轉身而去,離得越遠越好。這裡的語氣像是我們已經處在很危險的境地,需要立即提醒,並強調這十分重要。我們的守望者就是這樣,也應該這樣,時刻準備警告我們。這語氣也提示我們要與罪和罪人保持多大的距離。他沒有說,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而是說要遠離,越遠越好,不要以為自己已經離得夠遠了。逃命吧!不可回頭看創世紀 1917

II。強調告誡的原因。

1.想想這些惡人的特點,你要遠離的就是他們的道。他們極其有害(1617 節);他們不僅不在乎傷害一切擋道之人,而且對他們來說,傷害人是常事,是樂趣,純粹為了傷害而傷害。他們常常設計試圖使人跌倒,要敗壞人的身體和靈魂。他們本性邪惡,行為強暴。他們非常惡毒,因為,

1)傷害人對他們而言像是休息睡覺一般。就像貪婪之人滿足於錢財,野心勃勃之人滿足於所求所得,義人滿足於行善一樣,這些人滿足於所言所行滿有惡意,能傷害人;若是不能滿足自己的嫉妒和復仇之心,他們就十分不安,像哈曼那樣,末底改一天不上斷頭臺他就一天不得安寧。這也揭示這些人是何等心神不寧、喪心病狂地要傷害人,寧可不睡覺,也要去傷害人。

2)傷害人對他們而言是家常便飯,他們以此吃喝宴樂。他們以奸惡吃餅他們吞吃我的百姓,如同吃飯一樣,詩篇 144),以強暴喝酒17 節),喝罪孽如水約伯記 1516)。他們所吃所喝都從擄掠和壓迫而來。要是不作惡就簡直是浪費時間!叫義人不要浪費時間,要樂於行善。朋友,我已經浪費了一天。讓一切智慧人以及義人遠離惡人之道,因為,

[1] 惡人之道是可恥的;最有違人之本性、最與人類社會為敵、最抵擋神抵擋良心的,莫過於以傷害、攪擾、毀壞人為樂。

[2] 惡人之道是危險的;為了自己的安全,要遠離樂於傷害人之人。不論他們裝出什麼樣的友情,遲早要傷害你;若是聽從他們,你就毀了自己(118),若是不聽從,他們就毀了你。

2. “想想惡人之道的特點,你要遠離的就是這道,也要與你應該走的正直之路作對比。

( 1 ) 義人的路是光(18 節):義人的路,就是義人所選擇所走的路,好像光,亮光也必照耀他們的路約伯記 2228),使他們又安全又喜樂。基督就是他們的道路約翰福音 146),就是約翰福音 95)。神的話引導他們,是他們腳前的燈詩篇 119105)。他們自己在主裡面是光明的以弗所 58),他們在光明中行,如同神在光明中約翰一書 17)。

[1] 黎明的光。他們的道路以喜樂和安慰照耀自己,以榮譽和尊榮照耀別人。這光照在人前,叫人看見他們的好行為馬太福音 516)。他們以聖潔的平安和莊嚴的心態走義人的路,就像在光明中行之人。這光像是早晨的光,從迷霧中現出來(以賽亞書 588),驅散黑暗。

[2] 這光越來越亮;越照越明,不像隕石之光瞬息短暫,也不像蠟燭之光越來越暗淡,而像是升起的太陽,越照越明,越升越高。品德就是義人之道的嚮導,它越來越多;手潔的人要力上加力約伯記 179。喜樂就是這道的樂趣,尊榮就是這道的光亮,一切福祉就是這道的光,這一切都要日趨增多。

[3] 這光要照耀直到完美(譯者注:和合本譯為直到日午)。黎明之光要成為日午之光,被光照的靈魂也要嚮往成為日午之光。信徒進了天堂才成為完美,在那裡他們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馬太福音 1343。他們的品德和喜樂都要達到頂峰。因此,走義人的路就是我們的智慧。

( 2 ) 惡人的道好像幽暗,第 19 節。所羅門提醒我們要遠離的是暗昧無益的事以弗所書 511)。以傷害人為樂趣為滿足的,能有什麼真樂趣真滿足可言?把神的話拋在腦後的,怎能有確定的嚮導?惡人的道幽暗,因此非常危險;他們跌倒卻不知因什麼跌倒。他們倒在罪中,卻不知道令他們倒下的誘惑從何處而來,也就不知道下次如何避免誘惑。他們倒在困境中,卻不過問為什麼神要為難他們。他們不知道所做的是惡傳道書 51),也不知道最後的結局(詩篇 825約伯記 1856)。這就是我們要遠離的道。

 

20-27 節:父母的教訓

20 我兒,要留心聽我的言詞,側耳聽我的話語, 21 都不可離你的眼目,要存記在你心中。 22 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 23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或譯:你要切切保守你心),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24 你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 25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原文是皮)當向前直觀。 26 要修平你腳下的路,堅定你一切的道。 27 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腳離開邪惡。

所羅門在前面告誡我們不要作惡,這裡教導我們如何行善。拒惡還不夠,還要學習如何盡責。

I。要時時牢記神的話,且隨時準備行出來。

1. 我們要以智慧的言語為原則管好自己,提醒責任,警示危險。所以,

1要隨時領受智慧的言語:要留心聽20 節);謙卑地聽,盡力聽。傾心聆聽神的話,就表示心中開始動了善工,且要行出來。明白這點的人就會定意盡責。

2)要牢記智慧的言語(21 節)。要將之擺在我們面前作為法則:不可離你的眼目;要一看再看,且在各樣的事上遵行。要牢牢記住,當作主導我們的原則,影響我們全人:要存記在你心中,當作寶貴之物,生怕失去。讓神的話寫在我們心裡,寫在心裡的東西不會失去。

2. 我們要好好學習智慧的言語,因為這對我們是食物,也是良藥,就像生命樹,啟示錄 222以西結書 4712。尋求就尋見、尋見就牢記的人,會發現裡面有,

1)食物:因為得著它的就得了生命,第 22 節。屬靈生命始於神的話,屬靈生命的餵養和維持也是藉著神的話。離了它就不能活;藉著信心就能得神的話餵養而活。

2)藥物:又得了醫全體的良藥,是全人的良藥,包括身體和靈魂;智慧的言語能使身體和靈魂都保持健康;能使全體健康,七十士譯本如此譯,意思是足以治癒這個瘋狂世界上的一切疾病。是全體的良藥(原文如此),能治癒一切的敗壞,因為敗壞也稱為肉體,能治癒一切的憂慮,因為憂慮像肉體中的刺。神的話帶有治癒一切屬靈弊病的良藥。

II。要密切注意且嚴格看管我們心中的舉動,第 23 節。這裡有,

1. 智慧之法則所要求的責任,為的是得著智慧且持守智慧:你要保守你心。神賜給我們心靈,也把嚴格的命令賜給我們:人啊,保守你心殷勤保守你的心靈申命記 49)。所以我們要保持聖潔的戒備,嚴格看護心靈的一舉一動,保守自己的心靈不傷害人,也不被人傷害,不被罪所玷污也不被困境所攪擾;像保守寶石那樣,像看護葡萄園那樣,保持善心,摒除惡念,持守善念,喜愛正直,掌握分寸。要切切保守你心(原文如此)。保守有許多種方法:謹慎、力量、求助等,保守心靈的時候這些都要用上,缺一不可,因為人心比萬物都詭詐耶利米書 179)。也可理解為勝過保守一切;要謹慎努力保守我們的心靈,勝過其它的一切事。要保守自己的眼睛(約伯記 311),保守自己的舌頭詩篇 3413),保守自己的腳步(傳道書 51),但最重要的是要保守自己的心靈。

2. 如此保守心靈的原因,因為一切的果效是由心發出。得保守的心能流出生命的果效,生出良善,榮耀神,造就人。也可一般解釋為,人生的一切行為都由心發出,所以保守心靈能長好樹,能治水源。我們的生活是否正常是否安康,取決於我們的心能否得保守。

III。要把守我們的嘴詩篇 1413),以致所說的話不得罪人(24 節):要除掉邪僻的口,棄絕乖謬的嘴。我們的心本已敗壞,心中很容易發出許多敗壞的言語,所以要警醒,要厭惡一切的惡言、咒駡、詛咒、欺騙、誹謗、吵鬧、污穢之語和愚昧之言,以及一切從邪僻的口、乖謬的嘴中而出的言語;這些言語不受理性和敬虔法則的管轄,抵擋理性和敬虔,在神面前是醜惡的、厭棄的,就像在人前齒牙咧嘴一樣。我們要時刻警醒,堅決棄絕一切口舌的罪,絕不說貌似邪惡的言語,也絕不學這樣的言語。

IV。要與我們的眼目立約: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第 25 節。要定睛看,不要左看右看;不要流連於顯眼之物,不然就會離開善而落入惡的網羅。不要看耀眼的虛榮;眼目要單一專注;要有誠實合一的意念,不要斜視周圍之物。要注目我們的主,專心討他的喜悅;定睛在我們的法則,遵守這些法則,定睛在我們的目標,就是從上面召我來得的獎賞腓立比書 314),向著標竿直跑。瞄準目標。

V。要認真做好一切事(26 節):要修平你腳下的路,要量一量(原文如此);把神的話放在天平的一端,把你所做的或將要做的放在另一端,看看是否一致;認真仔細查驗自己的道路在神面前是否為善,是否有好果效。要思想已走過的路,查驗已做過的事,也要思想現在的路,查驗正在做的事,何去何從,看看我們是否謹慎行事以弗所書 515)。要想想在我們的路上有什麼責任,有什麼困難,有什麼益處,有什麼危險,使我們能適當應付。不要冒然行事。

VI。要堅定、謹慎、耐心做好一切事:堅定你一切的道26 節),不要搖晃,像三心二意的人一樣;不要瞻前顧後,要沿著順服的平坦道路走下去;不可偏向左右,因為兩邊都是歧途,撒但要拉我們向左向右,以達到牠的目的。要小心,你的腳要離開邪惡;注意不要走極端,因為那裡有邪惡,眼睛當向前直觀,使自己不偏離。證明自己有智慧的人必須時時警醒。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