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篇
不少古代譯本把這首詩和前面那首連成一首,譬如七十士譯本和拉丁文譯本;但在希伯來原文,這首詩卻是自成一體。本詩教導我們要歸榮耀給神:
I,不要歸給自己(第 1 節)。
II。不要歸給偶像(第 2-8 節)。既然歸榮耀給神:
1. 就當信靠他,信靠他的應許和賜福(第
9-15 節)。
2. 就當稱頌他(第 16-18 節)。有人覺得這首詩的寫作背景是神的教會受大災難,仇敵氣勢洶洶;面對這一切,教會不僅向神傾訴,更是信靠神,並且因為信靠神而誇勝;每當我們唱這首詩的時候,也應當有這樣的聖潔誇勝。
拜偶像的愚昧
1-8。1 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因你的慈愛和誠實歸在你的名下!2 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3 然而,我們的神在天上,都隨自己的意旨行事。4 他們的偶像是金的,銀的,是人手所造的,5 有口卻不能言,有眼卻不能看,6 有耳卻不能聽,有鼻卻不能聞,7有手卻不能摸,有腳卻不能走,有喉嚨也不能出聲。8 造他的要和他一樣;凡靠他的也要如此。
這裡特別針對自我誇耀,針對拜偶像之人的嘲笑。
I。不可自恃清高(第 1 節)。我們在禱告和讚美中,決不能有半點自誇的成份;禱告和讚美應當以神的榮耀為中心。
1. 我們蒙了憐憫,有過服事,得了果效,但不能把榮耀歸自己,應當全然歸給神。不可以為靠自己的能力替神辦事,也不可以為靠自己的義配得神的賞賜;我們行善,都是因著他恩典的權能,我們得好處,都是因著他憐憫的恩賜,所以他當得一切讚美。不要說:這貨財是我力量、我能力得來的(申命記 8:17)。不要說:耶和華為我成就大事是因我的義(申命記
9:4)。不;我們所有的歌聲,都應當唱出這樣的謙卑曲調:耶和華啊,榮耀不要歸與我們!不要歸與我們,要歸在你的名下,願一切榮耀歸與你;我們裡面若有什麼好處,我們若得了什麼好處,都是因為你慈愛和誠實的緣故,是他榮耀他的慈愛,成就他的應許。我們的冠冕應當放在坐寶座的神腳下,那裡才是我們的冠冕所在。
2. 我們既然要追求憐憫,且為此與神較力,就應當藉著禱告單為他的緣故,定睛于他的榮耀,而不是自己的利益。「耶和華啊,求你為我們做這做那,不是叫我們因此得好處得安慰,而是你的慈愛和誠實因此得榮耀。」這應當成為我們禱告的終極目的,因而成了主禱文中的第一祈求,並由此引出別的祈求: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為了這個緣故,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等等。即便所求的沒有完全得著,光是這一點就足以叫我們滿足。無論如何,願榮耀歸在你的名下。參考約翰福音
12:27-28。
II。這裡嚴正駁斥外邦人的嘲笑,叫他們永遠閉口。
1. 詩人向神申訴外邦人的嘲笑(第 2 節):為何容外邦人說:他們的神在哪裡呢?
(1)「他們為何要如此說?豈不知我們的神藉著天意無所不在、藉著應許和恩典與我們相近嗎?」
(2)「神為何允許他們如此說?為何以色列景況如此糟糕,使得他們如此說?耶和華啊,求你為我們出頭,拯救我們,為你自己報仇,榮耀你的名。」
2. 他直接回答他們的問題(第 3 節)。「他們問我們的神在哪裡嗎?我們可以告訴他們神在哪裡。
(1)他的榮耀居所在天上:我們的神在天上,外邦諸神從未到過那裡;他在天上,乃是不可見的。他的威嚴雖遙不可及,但不意味著他的存在有半點疑問。
(2)他權能的產物在地上:他隨自己的意旨行事,按他意願的謀略;他具有絕對的主權,具有普世的影響力。你們要問他在哪裡嗎?萬物的始末都在乎他,他離我們各人不遠(使徒行傳
17:27)。」
3. 他反問他們。他們問:以色列的神在哪裡?只因看不見。他實際上在反問:外邦的諸神在哪裡?只因看得見。
(1)他指出他們的神雖然並非不可見,卻沒有感官。拜偶像的人最初膜拜日月(約伯記 31:26),那已然很糟糕,現在更加糟糕(惡人越來越惡),現在拜雕像(第 4 節)。雕像的材料是金銀,乃是從地裡挖出的(赫伯特1說:偶像從礦裡挖出,又卑賤又骯髒),當錢花合適,做偶像則不合適。偶像製作出自巧匠,是世人虛浮想像而成,是人手所造的,其中不可能有神性。人既是神的手所造(這是毫無疑問的,並且人按著神的形象所造,這是人的榮耀),那麼若有人以為人手可以造出神來,以為按著人的形象造神不是褻瀆神,那就是極其荒唐的念頭。這一論點無可爭辯:匠人所造的,並不是神(何西阿書
8:6)。這裡把偶像說成極其可笑之物,乃是兒戲,貌似有,實則無,只配出現在玩具店,不配出現在殿宇,只配兒童玩耍,不配大人求問。畫家、雕刻家、泥塑家的手藝固然不錯,把偶像做得有口有眼,有耳有鼻,有手有腳,卻不能把生命安置在其中,因而偶像沒有感覺。與其拜雕像,還不如拜死屍,兩者都沒有生命,也不能再有生命,但死屍至少曾經有過生命。偶像不能言,不能回應前來求問的;搞邪術的祭司不得不替他們回答。巴力神像沒有聲音,沒有應允的(列王紀上 18:29)。偶像不能看,看不見膜拜者俯伏在面前,更看不見他們的負擔和需要。偶像不能聽,呼求聲再大也聽不見;香氣再濃再香,也聞不到;奉給它們的禮物不能摸,更不能賜禮物給膜拜者,也不能張手周濟窮人。偶像不能走,不能為前來祈求解脫的挪動一步。不僅如此,甚至有喉嚨也不能出聲,沒有一點生命的跡象,祭司裝模作樣行了禮,呼叫神明進入,然後就是一片死寂,
1喬治·赫伯特(1593-1633):英國詩人,演講家,牧師。
(2)所以他斥責偶像崇拜的愚昧(第 8
節):製作雕像的人乃是巧匠,無疑都有理智,但把雕像當作神的則顯得愚昧荒唐,像雕像一樣沒有理智,活像木偶;又真又活的神在造化中的不可見之物,他們看不見,也聽不見這日發出言語,這夜傳出知識,述說他的榮耀(19:1-2)。他們膜拜愚蠢的木偶,自己也像木偶一樣越來越愚蠢,越來越遠離屬靈的事,越來越深陷於情慾,終於惹動神的怒氣,神就任憑他們存邪僻的心,行那些不合理的事(羅馬書 1:28)。凡靠他們的也要如此,行事荒唐,不可理喻,沒有感覺,無助無用;他們自己也會感覺到如此,並且大大羞愧。我們知道我們的神在哪裡;一旦他們的神歸於無有,他們也會知道我們的神在哪裡,那時就代價慘重;參考耶利米書 10:3-11;以賽亞書
44:9 等。
倚靠神
9-18。9 以色列啊,你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的幫助和你的盾牌。10 亞倫家啊,你們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11 你們敬畏耶和華的,要倚靠耶和華!他是你們的幫助和你們的盾牌。12 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他還要賜福給我們: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賜福給亞倫的家。13 凡敬畏耶和華的,無論大小,主必賜福給他。14 願耶和華叫你們和你們的子孫日見加增。15 你們蒙了造天地之耶和華的福!16 天,是耶和華的天;地,他卻給了世人。17 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18 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從今時直到永遠。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在這段經文裡:
I。詩人迫切勉勵我們,勉勵所有人,縱然外邦人欺侮我們,使我們身陷患難,仍要倚靠神,對神的信心不可動搖。信靠死寂的偶像乃為愚蠢,信靠活神卻是智慧,因為凡倚靠他的,他就作他們的幫助和盾牌;他是幫助,為他們謀利益,引導他們向善;他又是盾牌,保守他們遠離禍患。所以:
1. 願以色列倚靠耶和華;眾百姓在大眾利益的事上倚靠他;每個以色列人在個人利益的事上倚靠他,將萬事交由他來安排,並且相信他的安排一定是最好的,他必作他們的幫助和盾牌。
2. 願眾祭司,耶和華的使者,亞倫家的各族,都倚靠耶和華(第 10 節);他們受到的攻擊最兇狠,因而神特別關心他們。他們應當成為別人的榜樣,歡然倚靠神,在危難時刻憑信心緊緊跟從他。
3. 願皈依神的外邦人倚靠神;他們雖不是以色列的後裔,但卻敬畏耶和華,敬拜他,一心一意在他面前盡本份;他必不叫他們失望,也必不撇棄他們(第 11 節)。注意:凡是敬畏神的,都歡喜信靠他,尊崇他話語的,都倚靠他的話語。
II。詩人大大勉勵我們要信靠神,並且我們理當全然滿足仰望他。
1. 想想所經歷過的(第 12 節):耶和華向來眷念我們,從不忘記,一如既往,在特殊場合下更是如此。他眷念我們的處境、我們的需要和負擔,眷念我們的祈禱,眷念他的應許,眷念他和我們之間的聖約。我們的安慰都來自神向我們所懷的意念(40:5);他一向眷念我們,儘管我們常常忘記他。他既如此信實,我們就應當一心倚靠他。
2. 想想所期望的。從他為我們所行的,可以斷定他要賜福給我們;他一向是我們的幫助和盾牌,將來也必如此;他一向顧念我們在卑微的地步(136:23),將來也必不會忘記我們;他永不改變,他的能力和良善不改變,他的應許也不改變,所以我們理當盼望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拯救我們。並且他還要賜福給我們;他已應許要賜福給我們,已向他所有的百姓宣告賜福。神賜福給我們,不只是說好話,也是做好事;他賜福給誰,誰就真有福。他特別應許要賜福給以色列的家,就是賜福給以色列國,在國家大事上賜福給他們。他要賜福給亞倫的家,就是賜福給會眾,祝福他們的服事,在信仰的事上賜福給他的百姓。祭司應當祝福百姓,這是他們的職責(民數記 6:23);但神賜福給祭司,也就是祝福他們的祝福。不僅如此,凡敬畏耶和華的,他都賜福給他(第 13 節),包括不屬於以色列家、不屬於亞倫家的;早在彼得明白過來以前,這一點已是不爭的事實:各國中那敬畏主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使徒行傳 10:34-35),為他所賜福。無論大小,無論年長年幼,主必賜福給他。無論是年輕就行善的,還是老了才當門徒的,無論是世上的窮人還是名流,神都為他們預備了福份。再尊貴的,也需要他賜福,再卑微的,只要敬畏他,就不可能不蒙福。恩德不論軟弱還是堅固,神都賜福,他羊群中的羊羔和綿羊也都蒙福。這裡應許道(第 14 節):願耶和華叫你們日見加增。神賜福給誰,誰就加增;這是最早最古老的祝福:生養眾多。正因為神賜福,才會加增;人數加增,家庭建立,財富加增,產業和尊榮都加增,尤其是屬靈的福份加增。他必賜福給你,使你知識和智慧加增,恩德、聖潔和喜樂加增;神所加增的,必更聰明,更良善,更適合為神所用,更適合天堂,這樣的人就真有福了。這裡應許道:
(1)這是持續不斷的加增:「他必叫你們日見加增;只要還活著,就必加增,直到成全,好像黎明的光(箴言 4:18)。」
(2)這是可傳承的加增:「你們和你們的子孫;你們在你們子孫的身中。」當父母的,看見兒女智慧身量都加增,便得安慰。凡敬畏神的,他們的後裔就傳承福份,自小就開始傳承。你們蒙了耶和華的福(第 15 節),你們和你們的子孫也是如此,凡看見他們的必認他們是耶和華賜福的後裔(以賽亞書 61:9)。凡是蒙耶和華賜福的,都大受鼓舞倚靠他,以他為幫助和盾牌,因為創造天地的就是他;他白白賜福,因他自己一無所缺;他們是富有的,因為只要敬畏他,倚靠他,萬有都聽他號令,為我們效力。他既有能力造天地,也就有能力叫一切倚靠他的人快樂,他也必如此行。
III。詩人激發我們以他為榜樣讚美神,他在詩的最後決意要持之以恆讚美他。
1. 神是應當稱頌的(第 16 節),當受大讚美,因為:
(1)他的榮耀至高。他的宮殿何等壯麗,他在天上的寶座何等壯麗:天,是耶和華的天;他合法擁有天上更美世界一切光輝燦爛的寶庫,他全然擁有,因為他本身就是無盡的光芒,無盡的福樂。
(2)他的慈愛寬廣,因為地,他卻給了世人;他在造大地的時候,就已計畫使大地為世人所用,提供他們的吃喝和住處。這不是說他不再擁有大地,地和其中所充滿的,都屬耶和華(24:1),而是說他把這葡萄園租給了忘恩負義的園戶,指望他們交租金,服事他;他雖把地給了他們,但他的眼目常在他們身上,將來也必和他們算帳,要看看他們如何使用。加爾文感歎在他那個時代,有褻瀆神的惡人曲解這句經文,用來取笑嘲諷(今天仍有這樣的人),說神既把地賜給了世人,就不再看顧地,也不再看顧人,任憑他們隨己意行事,自生自滅,好比把獵物扔向他們,誰能抓住就給誰。原本用來體現神恩待世人、用來證明神有恩于世人的,竟被如此歪曲。神從至高的高天觀看世人,這是肯定的;他把地給他們,卻把天賜給屬神的兒女。
2. 死人不能讚美他(第 17 節),下到寂靜中的也都不能。離開了身體的靈魂固然還活著,也有能力讚美神;信徒的靈魂蒙拯救脫離了肉體的負擔,的確讚美神,如今仍在讚美他,因為他們上到了全然光明的所在,天天讚美他。但死屍不能讚美神;我們在這充滿試煉和苦難的世界上榮耀神,直到死時,在這片田裡作工,到死為止;墳墓乃是幽暗寂靜的所在,在那裡沒有工作,沒有謀算(傳道書 9:10)。他們以此為由,求神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耶和華啊,他們若將我們剪除,偶像就要得勝,那時就無人讚美你,無人奉你的名,無人為你作見證,證明拜偶像的不是。」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不能像我們那樣以讚美為念,視作今生的安慰。參考 30:9;88:10。
3. 所以我們要讚美他(第 18
節):「但我們要稱頌耶和華,我們這些活著的,要稱頌他;我們和在我們以後的,都要讚美他,從今時直到永遠,直到時間的末了;我們和在我們以前的,也都讚美他,從今時直到永恆。死人不能讚美耶和華,所以我們才要更加勤奮讚美他。」
(1)別人死了,不再能服事,所以我們要加倍努力事奉神,填補他們的空缺。我的僕人摩西死了,現在你要起來(約書亞記 1:2)。
(2)我們自己不久也要前往寂靜之地;但只要還活著,就當讚美耶和華,要抓緊時間,趁著白日,做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做工了(約翰福音 9:4)。耶和華必賜福給我們(第 12 節);他為我們謀利益,所以我們要稱頌他,說他的好話。領受何其豐盛,回報何其貧瘠!不但要稱頌他,還要激發別人如此行。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與我們一同讚美他,在你們的地方讚美他,如同我們在我們的地方讚美他;我們離開了世界,你們仍要讚美他,好叫他永遠得讚美。哈利路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