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20, 2025

[詩篇 ] 第一百一十六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五)

 第一百一十六篇



這是一首感恩的詩,我們不確定大衛作此詩是為某項特殊事件,還是回顧神多次的施恩拯救;六次遭難,神必救他;就是七次,災禍也無法害他(約伯記 519);這些拯救使他在靈修、愛心和感恩等方面寫下來很多十分生動的表達,每當我們唱這首詩,也應該具備這樣的虔誠,將我們的心靈獻給神。請注意看:

I。詩人身遭危難,幾乎絕望(31011 節)。

II。他在苦難中求告神(4 節)。

III。他經歷神的良善,回應他的禱告;神垂聽了他(1-2 節),憐恤他(5-6節),拯救他(8 節)。

IV。他要多多稱頌神的美善(12 節)。

1. 要愛神(1 節)。

2. 要不斷呼求他(21317 節)。

3. 要在他裡面安息(7 節)。

4. 要在他面前行(9 節)。

5. 要還願,以此承認神關心他,並且要公開宣告(13-1517-19 節)。最後,他要作神的忠心僕人,直到生命的末了(16 節)。這些都是聖潔的靈魂所流露出來的氣息,表現出一種十分快樂的狀態。

 

感恩

1 我愛耶和華,因為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2 他既向我側耳,我一生要求告他。3 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陰間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難愁苦。4 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說,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5 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我們的神以憐憫為懷。6 耶和華保護愚人。我落到卑微的地步,他救了我。7 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樂,因為耶和華用厚恩待你。8 主阿,你救我的命,免了死亡,救我的眼,免了流淚,救我的腳,免了跌倒。9 我要在耶和華面前,行活人之路。

 

我們在詩的這部份看見:

I。簡單描述大衛的經歷和他敬虔的決心(1-2 節),這也是全詩的內容。

1. 神回應了他的禱告,令他經歷神的良善:他聽了我的聲音和我的懇求。大衛在患難中曾謙卑迫切祈求神的憐憫,神也聽了他的聲音,施恩悅納了他的禱告,察驗他的處境,並賜給他平安的回應。他向我側耳。這表示他隨時願意垂聽禱告;他像是把耳朵貼在禱告的嘴邊聆聽,儘管那不過是微聲,是說不出來的歎息羅馬書 826他留心聽,就聽見耶利米書 86。這也表示神奇妙屈尊垂聽禱告,乃是側耳而聽。耶和華啊,人算什麼,你竟如此遷就!

2. 一想到此,他就決心要將自己全然獻給神,歸榮耀給他。

1)要愛神更多。本詩的開頭有點突兀,乃是將心裡所充滿的宣告出來:我愛耶和華181 一樣);這樣的開頭很恰當,完全符合最大的誡命,符合神多多恩賜給我們的用意。「我單單愛他,除他以外,我別無所愛。」神愛我們,滿有憐憫,我們理當愛他,心滿意足。

2)要愛禱告更多:我要求告他。既然經歷了神垂聽禱告的良善,就應當受鼓勵,不斷禱告;我們的禱告雖不足掛齒,多有軟弱,卻很有果效,為何不多禱告呢?神回應我們的禱告,就是要我們喜愛禱告;他也指望我們用禱告來回應他的恩惠。我們既受如此優待,為何要到別人的田裡撿麥穗呢?不僅如此,我一生要求告他(希伯來文作:在我的日子),天天求告他,直到最後一天。注意:只要還活著,就應當不斷禱告。要不斷發出禱告的氣息,直到最後一口氣,直到那時方可止息,未到那時,就應當不住地禱告。

II。具體描述神恩待他,使他心曠神怡。

1. 神恩待他,表明他是一位良善的神,他為神作見證,並且記錄下來(5 節):「耶和華有恩惠,有公義。他是公義的,即便我受苦,他也絕不虧待我;他大有恩惠,扶持我,拯救我。」願我們都用自己的經歷來述說神的恩惠;我們可曾見過他不義不善嗎?沒有;我們的神以憐憫為,他憐憫我們,我們不致消滅,是出於他的慈愛耶利米哀歌 322)。

( 1 ) 讓我們來回顧大衛的經歷。

[1.] 他落在極大的苦難中(3 節):死亡的憂愁纏繞我1,意思是:他大大憂愁,幾乎要死,好比死亡的痛苦。可能這是身體的劇痛,也可能是心靈的痛苦,這裡稱為陰間的痛苦,良心的驚恐來自罪惡感。注意:死亡的憂愁是極大的憂愁,陰間的痛苦是極大的痛苦。因此,讓我們為死亡的憂愁做足準備,便可避免陰間的痛苦。死亡的憂愁四面纏繞他,揮之不去,緊緊抓住他,不能逃脫。外有爭戰,內有懼怕哥林多後書 715)。「我遭遇患難愁苦;不只是患難愁苦找上門來,我也到處遇到患難愁苦。」哀慟的人往往自尋煩惱,許多愁苦都是他們自找的,皆因想入非非、胡思亂想所致;有時這也是義人的軟弱所在。天意若叫我們落入困境,我們就不該輕舉妄動,免得在困境中越陷越深。

1欽定本將第 3 節上半句譯為:死亡的憂愁纏繞我

 [2.] 他在苦難中憑信心,用熱切的禱告求神幫助(4 節)。他把他所求的告訴了我們:那時我便求告耶和華的名;那時,就是他走投無路的時候;他在那時禱告,不是當作最後一招,而是作為唯一的良藥,這良藥歷來都是手到病除。他告訴我們他之所求,很短,卻很有效:「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救我免於死亡,救我遠離罪孽,害我靈魂的就是罪孽。」這句話表示他的禱告極其謙卑,極其迫切:耶和華啊,求你救我的靈魂。我們來到施恩座前,應當像乞丐乞討,求必要的食物。接下來那句話(5 節):耶和華有恩惠,可理解為他禱告的一部份,乃是加強祈求的語氣,鼓勵自己的信心和盼望:「求主拯救我的靈魂,因為你滿有恩惠和慈愛,我單單仰望你的拯救。」

[3.] 神回應了他的禱告,及時有效地拯救了他。他親身體會到神的恩惠和慈愛,施憐憫保護愚人6 節)。正因為他們是愚人(指誠實、正直、沒有詭詐的人),所以神才保護他們,正如他保護保羅,因他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在世為人不靠人的聰明哥林多後書 112)。他們雖是愚人(指軟弱、無助,不能自助,沒有深度,不會算計),但神保護他們,因為他們把自己交托給他,不倚靠自己。人若憑信心將自己交托在神的保護之下,就必平安。

( 2 ) 讓大衛說出自己的經歷。

[1.] 他在苦難中,神扶持他:「我落到卑微的地步,跌入苦難的深淵,那時他救了我,幫助我承受最壞的,盼望最好的,他幫助我禱告,不然我就沒有指望,他幫助我等候,不然我就沒有信心。我是神所保護的愚人,我是呼求神的困苦人,他必垂聽(34 6。」注意:屬神的百姓落到卑微的地步,不會超過永遠的膀臂所能扶持的;有這樣的扶持,就不致沉下去。不僅如此,神出手相助,往往是在最關鍵的時候,在人走投無路的時候;參考申命3236

[2.] 神拯救他脫離苦難8 節):你救我的命,可理解為神使他免於落進苦難,也可理解為他已在患難中,神將他救出來。

第一,神施恩救他的命,免了死亡。注意:我們得以存活,皆因神的大憐憫;若經過死蔭的門口,卻蒙拯救,得以興起,若行將毀滅,卻奉命轉回,便可更深切感覺到他的憐憫。生命常被拋棄,常受危難,卻能得以存活,真是憐憫的神蹟。凡在今世成聖、在不遠的將來得榮耀的,尤其要承認自己的靈魂蒙拯救,脫離靈魂死亡,脫離永死。

第二,神施恩救他的眼,免了流淚,使他不致傷心過度。得蒙保守免於憂傷的事,避免導致憂傷的禍患,至少不致被過度憂傷所吞滅,這是極大的憐憫。神若安慰被打倒的人,鬆開哀慟之人的麻衣,使他們以喜樂束腰,那就是救了他們,免了流淚,不過唯有來到將來世界,神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啟示錄 214),那時才算完美。

第三,神施恩救他的腳,免了跌倒,不致跌入罪孽中,因而也免於跌入苦難中。我們快要跌倒的時候,能有神攙著我們的右手(7323),乃至我們雖落入試探,卻不致被試探所勝、所打倒,那就是極大的憐憫。也可理解為:「我一隻腳已經落入陰間,你救了我的腳,不致掉進去。」

2. 大衛以感恩回報,表明他是一位義人。神所賜給他的極其豐富,因此:

( 1 ) 他要活出以神為樂的生命來(7 節):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息2

2欽定本將第 7 節上半句譯為: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息

[1.]「你要安然輕省,不可煩躁,不可因為不信,因為不安的懼怕而煩躁。要安靜,便可安然。神既恩待了你,你就無須害怕他將來苦待你。」

[2.]「你要在神裡面安然。要回歸到他那裡,以他為你的安息;唯有他才具備的安息,不可向人尋求。」神是靈魂的安息,唯有在他裡面,靈魂才能安然居住;所以靈魂應當歸向他,以他為樂。他曾用厚恩待我們,滿足我們的安慰和食糧,鼓勵我們隨時隨地到他那裡來領受恩典;願我們以此為足。基督賜安息給凡勞苦擔重擔的馬太福音 1128),願我們回歸到他的安息。要回歸到你的挪亞,他的名意思是安息,像鴿子找不到安息之處,就回到方舟來。我覺得我們在夜間閉上眼睛、即將入睡的時候,或在死時閉上眼睛、即將長眠的時候,若能說:我的心哪,你要仍歸安息!那就是最合宜的話。

( 2 ) 他要活出委身於神的生命來(9 節):我要在活人之地走在耶和華面前3,指的是今世,只要還活在世上。注意:

2欽定本將第 9 節譯為:我要在活人之地走在耶和華面前

[1.] 走在耶和華面前,在他面前和眼目之下,所行的與自己的身份相稱,以他為聖潔的神,蒙他喜悅,以他為主宰順應他,聽從他的旨意,又以他為全能的神,歡然倚靠他,這是我們的本份。我是全能的神。你當在我面前作完全人創世記 171)。我們行事為人要對得起主,凡事蒙他喜悅(歌羅西書 110)。

[2.] 想到這點,想到我們在活人之地,就當激勵自己如此行。我們藉著神的權能、忍耐和憐憫得以存活在這活人之地,就當發自內心在他面前盡本份。活人之地乃是憐憫之地,理當感恩,又是機會之地,理當抓緊。迦南地也稱為活人之地以西結書 2620),我們的份若在這樣的異象谷,就更應該常將耶和華擺在面前。神若救我們的靈魂免於死亡,我們就應當在他面前行。新生命應該是名副其實的新生命。

 

感恩;敬虔的決心

10-1910 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我受了極大的困苦。11 我曾急促地說,人都是說謊的。12 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13 我要舉起救恩的杯,稱揚耶和華的名。14 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15 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16 耶和華啊,我真是你的僕人。我是你的僕人,是你婢女的兒子。你已經解開我的綁索。17 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你,又要求告耶和華的名。18-19 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在耶和華殿的院內,在耶路撒冷當中,向耶和華還我的願。你們要讚美耶和華。

七十士譯本和其他一些古老的版本將這幾節經文當作一首獨立的詩,和前面的分開;有人稱之為殉道者的詩,想必是因為第 15 節。大衛在此宣告三件事:

I。他的信心(10 節):我因信,所以如此說話。使徒引用了這句話(哥林多後書 413),並且應用在自己和其他傳道人身上,他們雖為基督的緣故受苦,卻並不羞於認他。大衛相信神的存在,神的旨意和神的應許,尤其是相信神藉著撒母耳給他的確據,就是他必放下牧羊的杖,代之以權杖:他因為相信,就經歷了很多苦楚,所以他說話,藉著禱告(4 節),又藉著稱讚(12 節),向神說話。凡是相信神的,都向他說話。大衛向自己說話,因為他相信,所以就向自己的靈魂說話:你要仍歸安息。他又向別人說話,告訴他的朋友他所盼望的是什麼,盼望的緣由是什麼,儘管這點大大惹怒了掃羅,他也為之受了極大的苦。注意:凡是心裡相信的,都會在口裡承認,為了榮耀神,為了鼓勵別人,也為了見證自己的正直;參考羅馬書 1010;使徒行傳 919-20。人若活在世上盼望榮耀的國度,就不怕在買贖他們的主面前盡本份,也不羞於在他面前盡本份;參考馬太福音 1022

II。他的擔憂(11 節):我受了極大的困苦,於是我急促地說(說話倉促,考慮不周);有人理解為:我驚訝地說,就是在驚惶中說話,也有人理解為:我在逃亡中說話,掃羅正在追趕我。都是說謊的,他所遇見的人都是說謊的,指掃羅和他的臣宰;本以為朋友會站在他一邊,但他們拋棄了他,他在宮裡被貶,朋友都不認他。有人說他特別責怪撒母耳,因他曾應許他必得國,但卻騙了他;他說:必有一日我死在掃羅手裡撒母耳記上 271。請注意看:

1. 再好的聖徒, 其信心也不完美,並非一如既往堅定活潑。大衛因信,所以說話(10 節),如今又因不信,所以說錯了話。

2. 我們身陷大難時,尤其是患難揮之不去時,往往疲倦灰心,對將來的結局沒有盼望。所以,我們不可草率批評別人,反倒要在患難中謹慎自守;參考 391-3

3. 義人說錯話,是因為急促,因為試探突然襲來,不是故意的,不是有預謀的,不像惡人,坐褻慢人的座位1 1),坐著譭謗弟兄5020)。

4. 若急促間說錯了話,就當藉著悔改收回(像大衛那樣;3122,免得被追討。有人說這不是大衛說了急促話。他受大苦,不得不逃離,但他不信靠任何人,不倚靠血肉的膀臂。不,他說:「人都是說謊的下流人真是虛空;上流人也是虛假62 9),所以我單單倚靠神,在他裡面絕不失望。」使徒似乎是這樣理解的:神是真實的,相比之下,人都是虛謊的羅馬書 34。世人反復無常,又多變;所以不可倚靠人,要緊緊抓住神。

III。他的感恩(12 節等)。神恩待他,使他不再擔憂,並施恩救他脫離苦難;想到這些:

1. 他詢問應當何以為報(12 節):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向我所賜的一切厚恩他這樣說:

1)表示他深感從神領受了很多憐憫:一切厚恩。這首詩似乎是因領受了某項具體恩惠所作(第 6-7 節),但他從一項看見了多項,想起了多項,於是就思念神所賜的一切厚恩。注意:我們說起神的憐憫,應當大大頌揚,大大稱頌。

2)表示他很想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我拿什麼報答耶和華呢?這不是說他以為能等價回報,也不是說他以為他的回報有何價值;我們蒙恩,不可以為是自己掙來的,也不可以為能回報;他只是渴望有所回報,蒙悅納,表達感恩的心,令神喜悅。他問神:我拿什麼報答?他問祭司,問朋友,更是問自己,與自己的心相通。注意:我們既從神領受了許多厚恩,就應當問:我們拿什麼報答他?

2. 他決定以何回報。

( 1 ) 他要以最虔誠慎重的方式,將自己的頌讚和禱告獻給神(1317 節)。

[1.]我要舉起救恩的杯,要按律法所規定的獻奠祭,表示我感謝神,並且與朋友一同因神的慈愛而歡欣;」這裡稱為救恩的杯,因為喝這杯是為了紀念他的救恩。虔誠的猶太人有時在家中喝福杯,由一家之主祝謝先喝,然後同桌的與他同喝。但有人覺得這不是他獻給神的杯,而是神放在他手裡的杯。

第一,我要接過這苦杯。許多優秀的解經家理解為那杯,就是那苦杯;這杯成為聖潔遞給眾聖徒,因而對他們而言是救恩的杯這要成為我的救恩1腓立比書 119),是屬靈生命的健康之道。大衛受苦,預表基督受苦,我們在苦難中與他的苦難相通,他的杯自然就是救恩的杯。「神既賜我一切厚恩,他放在我手裡的,無論是什麼杯,我都欣然領受,沒有異議;我歡迎他的聖潔旨意。」大衛在此說話的語氣很像大衛的子孫:我父所給我的那杯,我豈可不喝呢約翰福音 1811)?

1欽定本將腓立比書 119 中「終必叫我得救」譯為「成為我的救恩」

第二,我要接過這安慰的杯:「我要接過神所賜我的一切厚恩,直接從他手裡接過,我要品嘗他在其中的愛,這不僅是我來世產業的份,也是我今世杯中的份。」

[2.] 我要以感謝為祭獻給,就是神所規定的感謝祭(利未記 711-12 等)。注意:凡真心感恩的,都會用感謝祭來表達自己的感恩之心。我們應當首先將自己獻給神,當作活祭羅馬書 121;哥林多後書 85),然後要榮耀他,在各樣敬虔和愛心的善工上盡己所能多奉獻。行善和捐輸乃是神所喜悅的祭(希伯來書 1315-16),是稱頌他的名所不可少的。神既多多恩賜給我們,我們最起碼的回報就是多多捐助窮人;參考 162-3。白白得來的,怎能算是獻給神呢?

[3.] 我要求告耶和華的名。他先前承諾要如此行(2 節),這裡重申(13 節)又重申(17 節)。如果所得的好處來自像我們一樣的人,我們就告訴他將來希望不再麻煩他;但神喜悅將他百姓的禱告看作是自己的榮耀和樂趣,一點都不麻煩;所以為了感謝他以往的憐憫,我們就當向他祈求更多的憐憫,繼續不斷求告他。

( 2 ) 他要常常思念神的恩情,因他關愛百姓的性命和安慰(15 節):在耶和華眼中,看聖民之死,極為寶貴,乃至掃羅、押沙龍和一切與大衛為敵的挖空心思要除掉他,神都不允許。大衛在深深的危難中以這條真理為安慰;事實證明如此,他就以此來安慰與他一樣身陷危難的人。神即便在這個世界上,也有一種民,乃是他的聖民,是他所憐憫的民,他們領受他的憐憫,也因他的緣故憐憫別人。神的聖民都會死,但也有人盼他們死,要盡一切所能叫他們早死,有時甚至還能得逞。聖民的死在耶和華眼中看為寶貴;他們的性命在他眼中看為寶貴(列王紀下 113);他們的血也在他眼中看為寶貴(7214)。聖民和死亡之間有時只有一步之遙,神卻奇妙地使他們免於死亡;他關心他們的死,在任何場合下都有最佳的安排;凡殺害他們的,不論他們如何輕看,到了追討聖民之血的時候,都要付出慘重代價;參考馬太福音 2335。儘管義人死亡,無人放在心上以賽亞書 571),但神要表明他放在心上。為此,我們若蒙召,就會甘願去死,為基督而死,因我們的死記錄在天上。在神看為寶貴的,我們也應當看為寶貴。

( 3) 他要一輩子盡心當神的僕人。前面他問:我拿什麼報答?這裡他將自己獻上,勝於燔祭和犧牲(16 節):耶和華啊,我真是你的僕人。這裡說的是:

[1.] 大衛宣告他與神的永久關係:我是你的僕人;我選擇當你的僕人,我決心當你的僕人,我或活或死,都為你效力。」他稱神的百姓為他的聖民,在他看為寶貴;但說到自己,他卻不說:我真是你的聖民(這頭銜對他而言太高),而是:我真是你的僕人。大衛乃是一國之君,但他更誇耀自己是神的僕人。即便是世上最偉大的王,能當天上神的僕人,不能算丟臉,反倒是一種榮譽。大衛在此並不是恭維神,不像人與人之間常說的那樣:我是你的僕人。他不是那樣:「耶和華啊,我真是你的僕人;你無所不知,你知道我是你的僕人。」他一再重複,一想到這點就歡喜,並且決心當他的僕人到底:「我是你的僕人,我是你的僕人。任憑別人服事別的主,我真是你的僕人。

[2.] 這層關係的基礎。當僕人有兩種途徑:

第一,生來就是僕人。「耶和華啊,我生在你家中,我是你婢女的兒子,因而我是屬你的。」能當敬虔父母的兒女,這是極大的憐憫,能使我們多盡本份,並且在向神求憐憫的時候有據可循。

第二,買來的僕人。被擄的若被買贖得釋放,就當買主的僕人。「耶和華啊,你已經解開我的綁索;死亡的憂愁纏繞我,但你使我脫離,所以我是你的僕人,理當受你的保護,也理當做你的工。」派翠克說:你所解開的綁索,要將我綁在你身上更緊。

( 4 ) 他要盡心還願,兌現所承諾的,不僅要獻所許下的讚美祭,還要兌現在神面前的其它義務,就是他在患難的日子所許下的:我要還我的願14 節),又說:我要在他眾民面前還我的願18 節)。注意:許願好比債務,必須償還,許願不還,不如不許。

[1.] 他要現在就還願,不像那些可憐的欠債人拖延債務,請求寬限,而是現在就還;參考傳道書 54

[2.] 他要在眾民面前還願,不願把讚美藏在角落,既然事奉神,就在眾民面前;不為炫耀,而是表明他事奉神不以為恥,好吸引別人與他一同事奉。他要在聖殿的院內還願,以色列眾人服事的所在,在耶路撒冷當中,使敬拜讚美更加廣為人知。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