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篇
這首詩的主旨與前面那首基本相同。有人覺得詩的背景是十個支派的荒涼和被擄,正如前面那首的背景是兩個支派的荒涼和被擄。但屬神的以色列經歷過許多患難,有許多可能沒有記錄在聖經歷史中,而寫成本詩的起因有可能是其中任何一次;在雅各遭難的時候(耶利米書 30:7)唱這首詩是相當合宜的;每當我們唱的時候,若能對教會表達真誠的愛,對教會的利益表示衷心的關切,若能堅信大能的神必幫助教會脫離大難,那就是口唱心和讚美主(以弗所書 5:19)。詩人在此:
I。求神彰顯與他們同在的跡象,施恩給他們的跡象(第 1-3 節)。
II。哀歎他們正經受責罰(第 4-7 節)。
III。形容會眾荒涼,用葡萄樹和葡萄園作比方,曾經興旺,如今被拆毀(第 8-16 節)。
IV。最後禱告,求神為他們預備憐憫,也預備他們領受憐憫(第 17-19 節)。這首詩與先前幾首和後面幾首一樣,都是關乎屬神以色列的大眾利益,理當更值得我們關心,勝過個人利益。
哀慟的感歎
(亞薩的詩,交與伶長。調用為證的百合花。)1-7。1 領約瑟如領羊群之以色列的牧者啊,求你留心聽!坐在二基路伯上的啊,求你發出光來!2 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前面施展你的大能,來救我們。3 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或譯:復興),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4 耶和華 - 萬軍之神啊,你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要到幾時呢?5 你以眼淚當食物給他們吃,又多量出眼淚給他們喝。6 你使鄰邦因我們紛爭;我們的仇敵彼此戲笑。7 萬軍之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詩人在此以會眾的名義,就以色列眼下的困境求告於神。
I。他祈求神施恩與他們(第 1-2 節);地土荒涼,神的恩典至關重要,禱告時應當放在首位。請注意看:
1. 他在禱告中眼目向神,以他為以色列的牧者,他曾稱以色列為他草場的羊(79:13),在神的引導和呵護之下,好比羊在牧人的呵護和管理之下。基督是大牧人,是好牧人,我們可憑信心將神所賜給他的羊交托給他看管。他領約瑟如領羊群,來到佳美的草場,遠離危險;約瑟若不老老實實跟隨他,好比羊群跟隨牧人,那就是自己不好。他坐在二基路伯上,隨時聽取,隨時指教。施恩座設在二基路伯之間,禱告時若能仰望神坐在施恩座上,便可大得安慰;我們之所以得安慰,是因那至大的挽回祭,施恩座就是要挽回。
2. 他渴望神垂聽他們痛苦的呼聲,垂聽他們的禱告,求他彰顯榮耀,恩待他的百姓,求他向他們顯現,向他們微笑,求他施展大能,將自己的大能施展出來。神的大能似乎睡著了:「耶和華啊,求你興起。」他們遇到了極大的阻力,仇敵威脅將其推翻:「耶和華啊,求你施展你的大能,多多施展,拯救我們;求你成為你百姓強有力的幫助,隨時的幫助;耶和華啊,求你在以法蓮、便雅憫、瑪拿西面前施展你的大能;當著以色列各支派的面,讓他們看見便覺滿足。」特別提到這三個支派,可能是因為以色列行經曠野的時候他們所組成的纛緊跟在帳幕後面,因而在他們前面是神能力的約櫃興起,驅散仇敵。
II。他感歎神向他們發怒。他最害怕的,就是神發怒(第 4 節)。
1. 那是極大的怒氣。他很擔心神向他百姓的禱告發怒,不是說他們雖然禱告,他仍發怒(他們禱告,就是希望轉離他的怒氣),而是向他們的禱告發怒,儘管他們是他禱告的民。神向他百姓的罪孽發怒,向他仇敵的禱告發怒,這些都不足為奇,但他居然向他百姓的禱告發怒,這真有些奇妙。他不但遲遲不回應(他平時常在愛中回應他們的禱告),還要向他們發怒。他若果真向他們的禱告發怒,我們確信這必是因為他們妄求(雅各書 4:3)。他們禱告,但並不執著;他們動機不純,可能正在姑息或縱容什麼隱而未現的罪;他們沒有舉起聖潔的手,即便舉手,也是帶著怒氣或懷疑。但也可能這只是他們自己擔心而已,以為神向他們的禱告發怒,實際上卻沒有;他以此試驗他們是否在禱告中忍耐,堅持不懈,好比基督試驗迦南婦人那樣,說: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馬太福音 15: 26)。
2. 那是揮之不去的怒氣:「你向你百姓的禱告發怒,要到幾時呢?我們仍在禱告,卻仍在你的怒氣之下。」神向他們發怒的跡象遲遲不去,令他們又憂愁又羞愧。
(1)他們憂愁(第 5 節):你以眼淚當食物給他們吃;他們晝夜以眼淚當飲食(42:3),眼淚成了他們蘸食物用的醋。他們不得不喝眼淚,不是偶爾嘗一嘗苦杯,而是大量地喝。注意:許多人在憂愁中度過時光,卻要在歡樂中度過永恆。
(2)他們羞愧(第 6 節)。神向他們發怒,使鄰邦因他們紛爭;各國紛爭,看誰能最大程度讓他們出醜;人人都把他們當成手到擒來的獵物;他們爭論應該讓誰去搶奪擄掠他們。仇敵見他們驚惶,見他們貧困,見他們大失所望,就彼此戲笑。神一旦向他百姓發怒,百姓就必流淚,仇敵就必誇耀。
III。他迫切祈求使人回轉的恩典,使他們蒙悅納,使他們得救: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第 3 節)!萬軍之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第 7 節)。這是本詩的主題,第 19 節再次出現。他們深知自己偏離了神的道,偏離了自己的本份,走進了犯罪的歧途,惹怒神向他們掩面,把他們交在仇敵手中;因而他們渴望回到正途上:「主啊,求你使我們沿著悔改和改革的路轉向你,那時你也必沿著憐憫和拯救的路轉向我們。」請注意看:
1. 唯有得著神的恩惠,才能得救:「求你使你的臉發光,使我們得著你的愛,得著你臉上的光,那時我們就必得救。」
2. 唯有轉向神,才能得著他的恩惠。我們必須再次轉向神,轉離世界,轉離肉體,那時他的臉就向我們發光。
3. 唯有神親自施恩,我們才能轉向他:求你使我回轉,我就必回轉,因為有你那寶貴的應許: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我要將我的靈澆灌你們(箴言 1:23)。這裡的禱告是求神使國民回轉,我們應當用這樣的方式祈求國民蒙憐憫,糾正錯誤,那時便可緩解我們的苦楚。國民聖潔,幸福就有保障。
荒涼的葡萄樹
8-19。8 你從埃及挪出一棵葡萄樹,趕出外邦人,把這樹栽上。9 你在這樹根前預備了地方,它就深深紮根,爬滿了地。10 它的影子遮滿了山,枝子好像佳美的香柏樹。11 它發出枝子,長到大海,發出蔓子,延到大河。12 你為何拆毀這樹的籬笆,任憑一切過路的人摘取?13 林中出來的野豬把它糟踏;野地的走獸拿它當食物。14 萬軍之神啊,求你回轉!從天上垂看,眷顧這葡萄樹,15 保護你右手所栽的和你為自己所堅固的枝子。16 這樹已經被火焚燒,被刀砍伐;他們因你臉上的怒容就滅亡了。17 願你的手扶持你右邊的人,就是你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18 這樣,我們便不退後離開你;求你救活我們,我們就要求告你的名。19 耶和華 - 萬軍之神啊,求你使我們回轉,使你的臉發光,我們便要得救!
詩人在此情詞迫切,在施恩座前為屬神的以色列禱告,求神向他們施憐憫,施恩典。這裡把教會比作葡萄樹(第 8,14 節),又比作葡萄園(第 15 節)。這棵樹的樹根是基督(羅馬書 11: 18)。枝子是信徒(約翰福音 15:5)。教會好比葡萄樹,軟弱,需要維持,不雅觀,乍看起來沒什麼潛力,但卻能向外延伸,能結果子,結出上好的果子。教會是上好的葡萄樹,我們應該感謝神的良善,是他在這世界的曠野栽種了這樣的葡萄樹,並且存留至今。這裡要注意的是:
I。舊約會眾的葡萄樹起先如何栽種。那是從埃及高調挪出來的;迦南地的外邦人被趕出去,給葡萄樹讓位,七國為一國騰出地方。你在這樹根前打掃(有人這樣理解第 9 節),打掃乾淨;列國像垃圾那樣被清掃。神騰出空間,栽種了這棵樹,使之深深紮根,在政教兩方面都堅立,極其穩固,周圍的鄰國雖常試圖搗亂,卻不能將它拔除。
II。如何向外延伸,如何興旺。
1. 迦南地住滿了人。起先人數不算多,沒有住滿(出埃及記 23: 29)。可到了所羅門的時候,猶大人和以色列人如同海邊的沙那樣多(列王紀上 4:20);那地住滿了人,然而因其肥美,並沒有供不應求(第 10 節)。迦南地的群山被葡萄樹的影子所遮蓋,枝子雖像葡萄樹的枝子,向外延伸,卻不像葡萄樹的枝子那樣軟弱,而是極其堅固,像佳美的香柏樹。以色列不但幅員廣大,還多有大能的勇士。
2. 他們向外擴張,征服鄰國(第 11 節):它發出枝子,長到大海,向西延伸到大海,又發出蔓子,延到大河,向南延伸到埃及的河,向北延伸到大馬士革的河,又向東延伸到幼發拉底河(創世記 15:18)。經上把尼布甲尼撒的威武比作茂盛的樹(但以理書 4:20-21)。但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稱讚這棵葡萄樹的影子,枝子,蔓子,卻不提果子,因為以色列是一棵空的葡萄樹1(何西阿書 10:1)。神指望他們結好葡萄,誰知倒結了野葡萄(以賽亞書 5:2)。葡萄樹若不結果子,那就是最沒有用、最沒有價值的樹;參考以西結書 15:2,6。
1欽定本將何西阿書 10:1 上半句譯為:以色列是一棵空洞葡萄樹,為自己結果子。
III。如何凋零,如何被拆毀(第 12 節):「耶和華啊,你為這葡萄樹行了大事,為何又要拆毀它呢?若不是神栽種的,它被拔去則不奇怪;難道神真要離棄他所造的嗎?你為何拆毀這樹的籬笆?」神待他們的方式改變,乃是事出有因。上等的葡萄樹竟墮落成了外邦葡萄樹的壞枝子(耶利米書 2:21),成了它至大主人的羞辱,難怪他要拆去籬笆(以賽亞書 5:5)。但詩人在此迫切祈求,求神紀念他曾恩待過這葡萄樹;他以此勉勵自己,儘管遭遇這一切,仍相信神不會將他們全然剪除。請注意看:
1. 列國對以色列的惡意和敵視。神剛拆毀籬笆,等待時機的敵軍就立即趁虛而入。凡是路過的,都伸手摘取,林中出來的野豬,野地的走獸,都隨意蹂躪(第 13 節)。然而:
2. 再看看這些兇殘的敵人如何被制約;若不是神拆毀籬笆,他們連一片樹葉都得不到。神只要在他四圍圈上籬笆(約伯記 1:10),魔鬼就不能傷約伯。可見人得了神的恩惠,就當持守,這是何等至關重要,這樣才能不懼怕野地的走獸;參考約伯記 5:23。倘若惹怒神離開,蔭庇我們的一旦離開(民數記 14:9),我們就完了。這裡形容以色列的慘狀(第 16 節):這樹已經被火焚燒,被刀砍伐;百姓被當作荊棘和疾藜,幾乎落入咒詛,結局就是焚燒,不再像被保護、受呵護的葡萄樹。他們滅亡,不是由於走獸和野豬的咆哮,而是因你臉上的怒容;這正是他們所懼怕的,一切災禍都與此有關。神向我們微笑還是發怒,直接關係到我們是福是禍。
IV。為此他們向神祈求:
1. 求神幫助這葡萄樹(第 14-15 節),求他滿有恩典地眷顧它的光景,按他的旨意待它:「萬軍之神啊,求你回轉!你仿佛已經離我們而去。求你從天上垂看,你仿佛已退回到天上;那是鑒察的所在,你從那裡鑒察我們所受的一切冤屈;那是權能的所在,你可從那裡差遣拯救者;那是你設定審判寶座的所在,我們向你祈求;那也是你為真以色列人預備更美家鄉的所在;求你從那裡滿有恩典地看一眼這葡萄樹,滿有恩典地眷顧這葡萄樹。求你憐憫看顧我們的患難處境;我們將自己交托給你,求你顯出憐憫的果效來。看看這葡萄園,這是你右手所栽的,盼望這也是你右手所保護的;這是你為自己所堅固的枝子,好述說你的美德(以賽亞書 43: 21),葡萄樹若結果子,你就得榮耀。耶和華啊,這是你親手造的,也是為你自己的緣故,所以我們謙卑倚靠,將它交給你,蒙你的呵護。」至於神,他的道是完全的(18:30)。「枝子」一詞在希伯來文中是「兒子」,你按你的旨意,為自己的緣故堅固他。這枝子要從以色列出來(乃是你僕人的苗裔;撒迦利亞書 3:8),所以在他尚未到來以前,以色列民要存留,特別是大衛家要存留,要得扶持,要繼續存在。他是真葡萄樹(約翰福音 15:1;以賽亞書 11:1)。不要毀壞,因為福在其中(以賽亞書 65:8)。
2. 求神幫助摘葡萄的人(第 17-18 節):願你的手扶持你右邊的人,指當時常在百姓面前出入的大衛家的王。「願你的手扶持他,不只是保護遮蔽他,也認他,賜他力量,助他得勝。」同樣的話也出現在以斯拉記 7:28:因耶和華 - 我神的手幫助我,我就得以堅強。他們的王在此稱為神右邊的人,因他是國民的代表,與神親密,是他的(便雅憫1右手之子;創世記 35:18),是掌管百姓事務的,是神右手中為他們造福的器皿,保護他們脫離敗壞,脫離仇敵,引導他們走正路,在以色列的大牧者之下當小牧者。君王有了權柄,就應當想到自己是人子,是亞當(原意如此),若強壯,那是神使他們強壯,是他自己的作為,他們不過是他的使者,為他在人間的神國服務,並且倘若他們真心服事,他的手就扶持他;我們應當憑信心為此禱告,並且承諾只要神不離棄我們的官長,我們就不離棄跟隨他:我們便不退後離開你;神所支持、所眷顧的,我們絕不離棄。願神引領,我們就必跟隨。詩人還禱告說:「求你救活我們,將生命安置在我們裡面,復興我們將死的福份,復興我們沮喪的心靈,我們就要求告你的名。無論是什麼環境,我們都要不斷求告你的名,深知這樣做絕不徒然。」若不是神把我們救活,我們就不能按正確的方法求告他的名,是他賜生命給我們的靈魂,使我們的禱告有了生氣。有許多猶太和基督徒解經家將這句話應用於彌賽亞,大衛的子孫,教會的保護者和救主,葡萄園的守護者。
1便雅憫一詞的意思是右手之子。
(1)他就是在神右邊的人;迦勒底譯本作:神舉右手向他起誓,他被升為高,坐在神右邊,他也確實是神的右手,耶和華的膀臂,因為一切權柄都賜給他了。
(2)他就是為自己所堅固的人子,為的是榮耀他的名,發揚他在世上國度的利益。
(3)在他所行的一切事上,神的手在他身上,扶持他,堅固他,保護他,鼓勵他,使神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以賽亞書
53:10)。
(4)信徒的穩固與恒心完全是出於神在耶穌基督裡為我們所存留的恩典和能力;參 考 68:28。我們的力量在乎他,是他賜我們力量持守到底。願你的手扶持他,願我們的幫助在他裡面存留,他滿有能力;願他有能力拯救到底,我們便得平安,便不退後離開你。
最後,本詩的結尾是一句禱告詞,在先前出現過兩次,而這裡的重複決非徒然(第
19 節):求你使我們回轉。給神的稱呼一句比一句高昂:神啊(第 3 節),萬軍之神啊(第 7 節),耶和華萬軍之神啊(第 19 節)。當我們來到神面前,求他施恩,求他的善意和善工,就應當迫切禱告,恒切不斷禱告,迫切再迫切。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