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衡潭
經過三年的沉潛積累,李安終於又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與感動。3D電影的視覺衝擊力是傳統電影無與倫比的,這點已經為無數人的欣賞經驗所證實,但僅僅靠技術是難以走遠的。李安的長處在於,不光給我們以精美絕倫,令人震撼的視覺盛宴和想像力的海闊天空,魂遊象外,而且引大家進入對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
選擇少年Pi作為主人公是耐人尋味的。少年期是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一個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兒童生活在夢幻世界,成人則生活在現實空間。少年人還保留有兒童的純真,可又嚮往成人的成熟,邁向成長意味着夢幻一步步被現實擠壓與驅散。一般來說,少年人會逐漸被成人世界所同化,但也有可能對這個世界形成衝擊。少年派更是一個喜歡沉浸於自己幻想世界之中的人。小時候,他相信動物也有靈魂,所以,他很想親手拿食物去餵老虎。幸好父親及時趕到,才使他免於身體致殘。隨後,父親用老虎無情獵食綿羊的血腥場面給他上了成人的重要一課:“動物和人有本質區別,忘記那一點的人就會沒命。”(Animal and person have substaintial distinction, forget that some people will die.)這是對萬物有靈論的一種批判,它使Pi從此丟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Pi的父親是一個理性主義者,憑理性來分析判斷一切,對待信仰也是如此。他告訴Pi:“同時信不同的宗教就等於甚麼教都沒信。”(At the same time letter of different religions is not what to teach letter.)這是很有道理的。神是獨一的,也是忌邪的。當然,神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也能以假神為臺階讓人找到自己,Pi即是如此:他先通過印度教的毗濕奴知道有神,然後瞭解到真正的救主是為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Pi的父親還說:“懷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保活力。”(Suspected enormous effect, it makes the religion activity.)這說明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信仰與理性並無衝突,人要通過理性去思考信仰。也就是安瑟倫所說的:信仰尋求理解。父親的思想對Pi有很大影響。Pi把自己的名字從“Piscine”改成了“Pi”,一方面是要洗刷自己在眾人面前的恥辱,另一方面也表明對科學的崇尚。π(Pi)就是“圓周率”。 Pi說:“在那個像一間蓋着波紋鐵屋頂的棚屋的希臘字母裏,在那個科學家試圖用來理解宇宙的難以表述的無理數裏,我找到了避難所。”
當然,理性有其限制,正如Pi的母親所說:“科學讓我們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讓我們瞭解內心。”真正的信仰超越理性,也決不是眼見為實這麼簡單。它不是幻覺與幻想,而是憑信心去盼望與看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Pi在二百多天的海上孤獨漂流中親身體認到了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不要絕望。”(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despair.)若是完全憑眼見,兇悍的鬣狗,咆哮的老虎,早已經讓他魂飛天外了;若是純粹靠理性,一望無際的大海,洶湧滔天的巨浪,也足以粉碎他的任何希望。只有當他在驚濤駭浪,暴風驟雨中呼求神,感謝神,歸向神的時候,他才有了勇氣,希望與平安。“神啊,感謝你給我生命,我準備好了。”(God,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life, I’m ready.)神也給了他豐富的供應和奇妙的帶領:在他與老虎渴的時候,降下了雨水;餓的時候,帶來了飛魚;在他們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時候,送他們到了芳草鮮美,和諧寧靜的漂流島;最終,更把他們平安地帶回了溫暖的人間。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聖經中神給在曠野中行走的以色列人賜嗎哪,降鵪鶉的神蹟,看到了以賽亞書11:6-7所描繪的場景:“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在茫茫大海之上,Pi與老虎的相處經歷了恐懼,征服,管理的過程,可以說Pi與老虎等動物的關係最後達到了神所吩咐的境界:“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這一切都是真正信仰所帶來的。
影片呈現了各種各樣的動物與場景,而它們又蘊含着豐富的隱喻與象徵意義,人們由之可以展開無窮的聯想與思考。影片中的作家在聽完Pi的第二個故事後就用第一個故事來解釋之:吃素的水手就是斑馬,媽媽就是猩猩,廚子就是鬣狗,Pi就是老虎。當然,我們也可以作別的解釋,如老虎可以看作是險惡的環境等等。人都貪圖安逸,而險惡的環境或者逆境與患難,對於人是有益的。後來,Pi也說:“如果沒有它,我無法生存下去”。對老虎的恐懼,使Pi始終處於警醒之中,這也給了他每天生活明確的目標:捕獵海魚來餵飽牠;這一切又消除了他的寂寞與無聊,更激發了他的鬥志與創造力。老虎也可以視為人內在的慾望,罪性與邪惡。這些東西時刻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會跳出來,發動攻擊甚至掌控人,撕裂人。在第二個故事中,Pi內心中的這隻老虎就被兇殘的廚子激發出來,最後派拿刀殺了他。人不能懼怕內心這隻老虎,而需要勇敢地戰勝之馴服之,要大聲地對牠說:“這是我的地盤。” Pi與老虎的關係也隱喻了神人關係。Pi冒着生命危險給老虎供應食物,保全牠的生命,一直對牠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可安全到岸後,“我確信牠會回頭看我,垂下耳朵,對我咆哮着跟我道別,但牠只是看着森林裏,然後永遠的離開了我。”人不也常常像這隻老虎一樣忘恩負義嗎?神賜我們生命,給我們陽光,空氣與水,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但我們卻常常不僅不向他感恩,還違背旨的旨意,定意要走自己的道路。漂流島上白天萬物欣欣向榮,安詳如夢,而一到晚上,池塘中的水卻會變酸,將水中的魚兒毒死溶解,狐獴和Pi因在樹上棲息而倖免。此處也蘊含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太舒適的環境,條件會使人失去警惕,變得麻木怠惰,最後歸於毀滅。只有隨時警醒,不圖安逸,才能保存生命,獲得發展。聖經中也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人不要被表面的寧靜所迷惑,如Pi的父親所言:“別被這些事物和光景矇騙了,孩子們,社會很複雜。”(Don't be deceived by these things and scenery, children, the society is very complicated.)Pi在樹上看到了包裹在層層花瓣中的人牙,才恍然大悟,馬上離島,繼續前行。
前來調查沉船事件的日本工作人員不相信Pi所描述的這種奇幻經歷,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或者說,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大腦的推理,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決不可能發生,簡直是匪夷所思。Pi只好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或者說故事的另一種版本。他們也還是將信將疑,但又無可奈何。多年後,Pi又讓前來採訪的作家自由地選擇相信故事中的哪一個。這其實也是讓觀眾選擇。第一個故事驚心動魄,也美好浪漫,但極不可信;第二個故事相對真實,卻殘酷至極,慘不忍睹。其實,二者都是人性與世界的真實。它們最重要的區別是: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選擇有神就是老虎與狐獴和平與共,相安無事;選擇無神就是弱肉強食,同歸於盡。
Pi的父親是一個理性主義者,憑理性來分析判斷一切,對待信仰也是如此。他告訴Pi:“同時信不同的宗教就等於甚麼教都沒信。”(At the same time letter of different religions is not what to teach letter.)這是很有道理的。神是獨一的,也是忌邪的。當然,神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也能以假神為臺階讓人找到自己,Pi即是如此:他先通過印度教的毗濕奴知道有神,然後瞭解到真正的救主是為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Pi的父親還說:“懷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保活力。”(Suspected enormous effect, it makes the religion activity.)這說明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信仰與理性並無衝突,人要通過理性去思考信仰。也就是安瑟倫所說的:信仰尋求理解。父親的思想對Pi有很大影響。Pi把自己的名字從“Piscine”改成了“Pi”,一方面是要洗刷自己在眾人面前的恥辱,另一方面也表明對科學的崇尚。π(Pi)就是“圓周率”。 Pi說:“在那個像一間蓋着波紋鐵屋頂的棚屋的希臘字母裏,在那個科學家試圖用來理解宇宙的難以表述的無理數裏,我找到了避難所。”
當然,理性有其限制,正如Pi的母親所說:“科學讓我們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讓我們瞭解內心。”真正的信仰超越理性,也決不是眼見為實這麼簡單。它不是幻覺與幻想,而是憑信心去盼望與看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Pi在二百多天的海上孤獨漂流中親身體認到了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不要絕望。”(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despair.)若是完全憑眼見,兇悍的鬣狗,咆哮的老虎,早已經讓他魂飛天外了;若是純粹靠理性,一望無際的大海,洶湧滔天的巨浪,也足以粉碎他的任何希望。只有當他在驚濤駭浪,暴風驟雨中呼求神,感謝神,歸向神的時候,他才有了勇氣,希望與平安。“神啊,感謝你給我生命,我準備好了。”(God,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life, I’m ready.)神也給了他豐富的供應和奇妙的帶領:在他與老虎渴的時候,降下了雨水;餓的時候,帶來了飛魚;在他們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時候,送他們到了芳草鮮美,和諧寧靜的漂流島;最終,更把他們平安地帶回了溫暖的人間。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聖經中神給在曠野中行走的以色列人賜嗎哪,降鵪鶉的神蹟,看到了以賽亞書11:6-7所描繪的場景:“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在茫茫大海之上,Pi與老虎的相處經歷了恐懼,征服,管理的過程,可以說Pi與老虎等動物的關係最後達到了神所吩咐的境界:“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這一切都是真正信仰所帶來的。
影片呈現了各種各樣的動物與場景,而它們又蘊含着豐富的隱喻與象徵意義,人們由之可以展開無窮的聯想與思考。影片中的作家在聽完Pi的第二個故事後就用第一個故事來解釋之:吃素的水手就是斑馬,媽媽就是猩猩,廚子就是鬣狗,Pi就是老虎。當然,我們也可以作別的解釋,如老虎可以看作是險惡的環境等等。人都貪圖安逸,而險惡的環境或者逆境與患難,對於人是有益的。後來,Pi也說:“如果沒有它,我無法生存下去”。對老虎的恐懼,使Pi始終處於警醒之中,這也給了他每天生活明確的目標:捕獵海魚來餵飽牠;這一切又消除了他的寂寞與無聊,更激發了他的鬥志與創造力。老虎也可以視為人內在的慾望,罪性與邪惡。這些東西時刻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會跳出來,發動攻擊甚至掌控人,撕裂人。在第二個故事中,Pi內心中的這隻老虎就被兇殘的廚子激發出來,最後派拿刀殺了他。人不能懼怕內心這隻老虎,而需要勇敢地戰勝之馴服之,要大聲地對牠說:“這是我的地盤。” Pi與老虎的關係也隱喻了神人關係。Pi冒着生命危險給老虎供應食物,保全牠的生命,一直對牠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可安全到岸後,“我確信牠會回頭看我,垂下耳朵,對我咆哮着跟我道別,但牠只是看着森林裏,然後永遠的離開了我。”人不也常常像這隻老虎一樣忘恩負義嗎?神賜我們生命,給我們陽光,空氣與水,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但我們卻常常不僅不向他感恩,還違背旨的旨意,定意要走自己的道路。漂流島上白天萬物欣欣向榮,安詳如夢,而一到晚上,池塘中的水卻會變酸,將水中的魚兒毒死溶解,狐獴和Pi因在樹上棲息而倖免。此處也蘊含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太舒適的環境,條件會使人失去警惕,變得麻木怠惰,最後歸於毀滅。只有隨時警醒,不圖安逸,才能保存生命,獲得發展。聖經中也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人不要被表面的寧靜所迷惑,如Pi的父親所言:“別被這些事物和光景矇騙了,孩子們,社會很複雜。”(Don't be deceived by these things and scenery, children, the society is very complicated.)Pi在樹上看到了包裹在層層花瓣中的人牙,才恍然大悟,馬上離島,繼續前行。
前來調查沉船事件的日本工作人員不相信Pi所描述的這種奇幻經歷,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或者說,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大腦的推理,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決不可能發生,簡直是匪夷所思。Pi只好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或者說故事的另一種版本。他們也還是將信將疑,但又無可奈何。多年後,Pi又讓前來採訪的作家自由地選擇相信故事中的哪一個。這其實也是讓觀眾選擇。第一個故事驚心動魄,也美好浪漫,但極不可信;第二個故事相對真實,卻殘酷至極,慘不忍睹。其實,二者都是人性與世界的真實。它們最重要的區別是: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選擇有神就是老虎與狐獴和平與共,相安無事;選擇無神就是弱肉強食,同歸於盡。
這部影片可以看作李安信仰上的思考與表達。李安在接受採訪時說:“每個人心裏都有Pi。”在影片中,他似乎都與Pi合而為一了。看得出來,他渴望信仰,渴望平安,但又有許多掙扎,甚至有一些混亂。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多神的觀念,Pi在經歷海難前,同時相信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間。”(Faith is like a house, can have a lot of room.)經歷海難後,他又說:“發生了就發生了,為甚麼一定要有意義。”(Have taken place, why must be meaningful.)其實,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苦難尤其具有意義。沒有神的允許,人的一根頭髮也不會掉落。如果不明白苦難背後的意義,那所經受的一切就白白經受了。影片中的這些表述都是信仰上不夠成熟堅定的表現。看來,Pi與李安都還沒有完全制服心中那隻老虎。
有意思的是:關於兩個故事的選擇,網上的發言情況顯示,大多數中國觀眾儘管希望相信第一個,可是實際上大都認為第二個是真的。這說明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比較現實的,還是根據已知來推測未知,按照經驗來設計未來,而缺乏足夠的信心去接受那最美妙的安排,也就是說沒有信心的飛躍。就如Pi所言:“有些東西雖然並不合理,但你必須相信,他們很有力,你必須依靠!”(You will understand some things although not reasonable, you must believe, they are strong, you must rely on!)當然,更準確的表達在聖經中,在談到進天國時,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馬可福音10:27)保羅也鼓勵腓立比教會信徒:“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其實,李安與其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三年多信心的期待,換來的是夢想的飛翔。
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3030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