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September 13, 2025

[傳道書] 第一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傳道書簡介





我們仍與那些快樂的臣子和僕人同列,仍侍立在所羅門面前聽他的智慧話(列王紀上 108)。這裡要傳給我們的是他智慧話中的精華,是直接受聖靈感動的話。但願不要像他的臣子那樣,只聽一遍,不是聽錯就是忘記,聽多了又覺得沒有新鮮感;而是要念,要回顧,要反復思想,永遠牢記。我們知道所羅門在作王的後期離棄了神(列王紀上 111),這是他一生中的悲劇。我們可以知道他在中年寫了箴言,那時他持守正直,又在晚年寫了傳道書(因為他在談到老年人的重擔和衰敗的時候栩栩如生,第 12 章),那時他藉著神的恩典在失足後重新站立起來。在箴言中他寫的是自己的觀察,在這裡他寫的則是自己的經驗。正所謂空談智慧只需數日,而教導智慧則需要多年。本書的題目和作者,我們會在第一節中碰到,這裡只需注意以下幾點:

I。這是一篇道,是寫下來的講道詞;主題是(12),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也是本文的教義,文中用了許多觀點和具體實例來證明這點,且回應不同的看法,最後以勉勵的形式指出實際應用,就是要紀念造我們的主121),要敬畏他,謹守他的誡命1213)。本書中誠然有許多晦暗的東西,很不好理解;有些內容一旦敗壞之人強解就自取沉淪(彼得後書 316),因為他們不能區分這到底是所羅門的觀點,還是無神論者或吃喝玩樂之人的謬論。儘管如此,書中仍有許多簡單明瞭的觀點,足以證明(如果我們同意的話)這個世界的虛空,遠不足以令我們喜樂;世界充滿罪惡,只會令我們憂愁;同時也證明敬虔的智慧,以及在神在人面前盡責的真實安慰和滿足。每一篇講道詞都應包含這些內容,一篇道若是用各種方式強調這些觀點,那就必是一篇好道。

II。這是一篇懺悔的道,有點像大衛的某些詩篇。這是認罪的道,傳道者為自己的愚昧和過犯而悲哀歎息,他曾以為能在世間之物中得到滿足,甚至以為能在不該有的肉體享樂中得到滿足;現在他發現這些東西比死還要苦澀。他的跌倒證明了人性的軟弱:智慧人不要因他的智慧誇口(耶利米書 923),也不要說,我才不會做這樣或那樣的傻事,所羅門這位世人中最有智慧的人,居然也做了這樣的傻事。財主不要因他的財物誇口(耶利米書 923),所羅門的財富成了巨大的網羅,給他帶來極大的傷害,超過約伯的貧困所造成的傷害。他的悔改證明神的恩典能將一個如此遠離神的人重新拯救回來;他的悔改也證明神豐富的憐憫,儘管他犯下這許多的罪仍然接納他,為的是成就給大衛的應許,這應許就是倘若他的子孫有任何過犯,神必管教而不是拋棄不顧(撒母耳記下 71415)。因此,自以為站立得住的人要小心不要跌倒;已經跌倒的人要趕緊站起來,不要以為自己無可救藥。

III這是一篇非常實用且大有益處的道。所羅門悔改之後像他父親那樣反復思考,要把神的道指教給有過犯的人(詩篇 5113),要警示所有的人留心那些致命的絆腳石;這就是悔改所結的果子。世人根本性的錯誤(也是遠離神的根源)與始祖所犯的錯如出一轍,那就是他們希望能像諸神,用好作食物、悅人眼目且使人有智慧(創世紀 36)的東西來自娛。這卷書就是要表明這樣的想法是大錯,我們的喜樂不在於能像諸神,不在於隨心所欲,而在於尊重造物主為神。道德哲學家們在人類福祉這個問題上爭論不休。他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而所羅門在本書中一錘定音,他強調敬畏神、謹守他的誡命才是人生的全部。他曾經嘗試要從世上財富和肉體享樂中尋求滿足,最終卻宣告這一切都是虛空,都是捕風。然而許多人仍不把他的話當一回事,仍要親自嘗試做這危險的實驗,最終必然喪命。所羅門首先表明,世人普遍以為能給人樂趣的東西,諸如學問、政治、肉體享樂、榮譽和權力、富貴和擁有等等,都是虛空。然後他給出良方要醫治世人面對這些東西的煩惱。雖然不能完全治癒虛空,卻能避免被這些東西所困擾,只要我們不要太在意這些東西,要好好享福但不要期望過高,凡事順服神的旨意,特別要趁著年幼紀念神,一輩子永遠敬畏他、事奉他,並且要看到審判將會到來。


 

傳道書第一章

在這一章裡我們看到,

I。 開頭,或書的題目,第 1 節。

II。定下凡事都是虛空的基調(2 節),且作出解釋(3 節)。

III從幾方面證明這基調,

1. 人生苦短以及世人的生生死死,第 4 節。

2. 大自然的不確定,被造之物周而復始的運行,以及日頭、風和江河的迴圈不休,第 5-7 節。

3. 勞碌一生,卻少有滿足,第 8 節。

4. 世事去之又來,毫無完美可言,索然無味,第 910 節。

5. 世事都要被遺忘,第 11 節。

IV。第一次提到知識的虛空,包括一切的學問,特別是自然哲學和政治。注意,

1. 這一切所羅門都嘗試過了,第 12131617

2. 他判定這一切都是虛空,第 14 節,因為

1得知識是勞苦,第 13 節;

2知識沒多大好處,第 15 節;

3)知識不能使人滿足,第 18 節。倘若知識是虛空是捕風,那麼所有其它世間之物更是如此,因為它們的尊榮和價值遠比知識遜色得多。偉大的學者若要喜樂,必須做真信徒。

 

1-3 節:世界的虛空

1 在耶路撒冷作王、大衛的兒子、傳道者的言語。 2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 3 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這裡說的是,

I。本書的作者;就是所羅門,因為大衛的兒子中只有他作了耶路撒冷的王。不過他隱去了自己那意為平安的名字所羅門,因為他犯了罪,給自己也給整個王國造成煩惱,打破了自己與神之間的平安,也失去了自己良心的平安,因此不再配得上這個名字。不要叫我所羅門,要叫我瑪拉120);看哪,我受大苦,本為使我得平安以賽亞書 3817。他稱自己為,

1. 傳道者,表明他現在的身份。他是召集者,來自另一個詞意思是召集;不過這裡用了陰性,也許是所羅門故意要責備自己的柔弱,而他的柔弱是導致他離棄神的最大因素,因為他拜偶像是為了取悅自己的妻妾(1326)。這個詞應該理解為靈魂,所以召集者指的是,


( 1 ) 懺悔的靈,可理解為被召集的靈;他曾像迷失的羊那樣迷途忘返,現在被召了回來,從徘徊中重新召集起來,回家盡責,尋回自我。被無數虛空之物驅散的靈,現在又被收回來,重新聚焦在神身上。神的恩典能叫大罪人悔改,他們曉得義路,竟背棄了傳給他們的聖命彼得後書 2 21),但神卻醫治他們背道的病何西亞書 144),仍叫他們悔改,儘管這非常不容易。神所悅納的,是懺悔的靈,是破碎的心,不是叫人垂頭像葦子以賽亞書 585);神所悅納的是大衛的懺悔,不是亞哈的懺悔。只有被召集的靈才是懺悔的靈,才能從歧途中回歸,才不再向別神東奔西跑耶利米書 313),才能回歸敬畏神的名。因為心裡所充滿的,口裡就說出來(馬太福音 1234),因此我們才有這懺悔的言語。倘若有名望的基督徒陷入齷齪的罪惡之中,那麼為了神的榮耀,為了彌補給神國造成的損失,他們就應該公開見證自己的悔改,毒害有多深,解藥也須有多徹底。

( 2 ) 傳道的靈:可理解為召集的靈。他曾因犯罪拋離了聖徒的會中,現在既被召集回來,重新與教會和好,就努力要召集像他一樣迷離徘徊的人,也許這些人曾經學他的樣走歧途。做了錯事致令弟兄跌倒的,應當盡一切努力叫弟兄站起來。也許所羅門把他的臣子召集到一起,就像他在獻殿時那樣(列王紀上 82),現在要再次獻上自己。在獻殿聚會上,他作了百姓向神禱告的出口

12 節);在這一次聚會上,他作了神向百姓傳道的出口。神藉著聖靈叫他成為傳道者,表明神與他和好;委以使命就是無言的寬恕。基督把群羊交給彼得看顧,表明他寬恕彼得。要注意,懺悔者應當做傳道者;接受了警示回歸得生的人,要警示別人不要繼續走死路。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 2232)。傳道者應當做傳道的靈,只有來自心靈的,方能打動心靈。保羅在基督的福音上,就是用心靈事奉神的(羅馬書 19)。

2. 大衛的兒子。他用這個頭銜,說明

1)能做如此義人的兒子,他引以為榮,且非常看重這個身份。

2)他有這樣的父親,給他良好的教育,為他恒切禱告,這就更要定所羅門的罪;想到自己竟然玷污了大衛的名聲,羞辱了大衛家的名聲,他心如刀絞。約雅敬因為是約西亞的兒子而罪加一等(耶利米書 2215-17)。

3)作為大衛的兒子,他更應悔改,期盼神的憐憫,故此他效法大衛,且得到了憐憫。不僅如此,神曾說過他要用杖責罰他們的過犯,卻必不背棄他的約(詩篇 8934),說的就是這個大衛的兒子。偉大的傳道者基督,他是大衛的兒子。

3. 在耶路撒冷作王。他提這點是因為

1)這更要定他的罪。他是君王。為了把他扶上寶座,神為他做了這麼多事,而他卻如此忘恩負義。他犯罪的壞榜樣和壞影響,因他尊貴的身份而變得更加危險,許多人跟著他走惡道;尤其是作耶路撒冷的王,這是聖城,是聖殿的所在地,這還是他自己造的聖殿,是神的使者眾祭司的所在地,也是指教他的眾先知的所在地。

2)這也許對他要寫的內容有利,因為王的話本有權力(傳道書 84)。作為君王,他並不羞於作傳道者;但百姓卻會因為他是君王而更敬重他為傳道者。倘若尊貴的人一心向善,他們能有多大的益處!所羅門在講壇上傳道說世界是虛空,這與他坐在象牙寶座上斷案一樣精彩。亞蘭文意譯本(在本書中加了許多東西,也加了許多評語)是這樣描寫所羅門寫此書的:他受了先知之靈的感動,預先知道十個支派要從他兒子作王的時候分裂出去,又預先看到耶路撒冷被毀,聖殿被毀,百姓被擄等,故而他說,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且在本書多次論及此事。

I。本書的內容和目的。這位王室的傳道者到底想說什麼?他的目的是為了使我們做敬虔人,不要對世間之物有任何仰慕和期望。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向我們顯明,

1. 世上的一切都是虛空,第 2 節。這就是他的觀點,他要證明的也是這個觀點: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這觀點並不新穎;他父親大衛就不止一次說過這樣的話。這裡要強調的真理是,凡事都是虛空,除了神以及神的事以外,這裡的凡事包括世上的一切,一切世俗的用途和享受,一世界上的事約翰一書 216),一切滿足肉體需要、滿足今生幻想的事,一切自娛以及在人前的名聲。一切都是虛空,不僅因為人犯罪萬物被濫用而成為虛空,連正常使用也是虛空。相對於萬物來說,人是虛空(詩篇 3956),若不是還有來生,人被造也是虛空(詩篇 8947);相對於人來說(不管是誰),萬物是虛空。它們對靈魂沒有幫助,沒有益處,不能達到終極目標,也不能給人真正的滿足。萬物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會衰退、敗亡,會過去,會叫那些對萬物寄予希望的人失望透頂。所以,不要喜愛虛妄詩篇 42),不要嚮往虛妄詩篇 244),不然只會自尋煩惱。作者在這裡非常強調這一點,他不只是說,凡事都是徒然的,而是更肯定地說,事都是虛空,似乎虛空是世間之物的第四態,早已成為萬物的本質。不只是虛空,而且是虛空的虛空,意思是諸多虛空中最虛空的,是最高層次的虛空,除了虛空還是虛空,是一切虛空的起因。這句話重複出現,因為這事千真萬確,無可爭議,確實是虛空的虛空。這表明這位智者心中深信不疑,深受這真理的主導,且非常盼望別人也能深信不疑,也像他那樣受這真理的主導。然而他卻發現一般人不願意相信這點,也不願意這麼想(約伯記 3314);這也表明我們不明白這世界的虛空,也解釋不了。誰能這樣藐視這個世界呢?他能保證所說的是真的嗎?是的,他說出了自己的名字,傳道者說。他有資格這麼判定嗎?是的,他最有資格。有許多人曾用輕蔑的語氣談論世界,那些人若非一無所知的隱士,就是一無所有的乞丐。但是所羅門卻不是一無所知,他熟知大自然的奧秘(列王紀上 433),也不是一無所有,他所擁有的也許超過任何人;他頭腦滿有謀略,肚腹滿有財寶詩篇 1714)。就是他下了這個結論。他說的話帶有權柄嗎?是的,不但帶有君王的權柄,還有先知的權柄,就是傳道者;他奉神的名說話,且受聖靈的感動。他說這話是不是出於莽撞,或是一時衝動,或出於對某件事的失望?不是;他說這話是有目的的,又說又證明,作為基本原則提出來,說明敬虔的必要性。有人解釋說他主要的目的是要說明,神藉著拿單應許大衛和他後裔的那永存的寶座和王國,一定是存在於另一個世界;因為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虛空,並不足以實現神的應許。倘若所羅門發現一切都是虛空,那麼彌賽亞的國度就必須降臨,在那裡才能有我們的基業。

2. 世上的一切不足以叫我們喜樂。談到這一點他要聽眾捫心自問:人一切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

3 節。要注意的是,

1)他如何形容世上之事。世上的事是勞碌;這個詞有操心、勞累的意思。世上的事都是累人的活,叫人不斷勞累。這是日光之下的勞碌;這個短句在本書中很特別,出現了二十八次。日光之上另有一個世界,那裡不需要日頭,因為神的榮耀就是光;那裡有工但不勞累,且是大有益處的工,是天使的工。但所羅門在這裡說的是日光之下的工,痛苦極大且收益甚少。日光之下,在日頭的影響之下,藉著日頭的光和熱。我們能得到日光的好處,有時也在日光下勞苦受熱(馬太福音 2012),因此汗流滿面才能糊口,要到陰暗冰冷的陰間才能安息。

2)他如何探討世上之事的益處:人一切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所羅門曾說(箴言 1423),諸般勤勞都有益處;但是這裡卻說沒有益處。就這個世界的光景而言,勞碌確實能得到一些能稱之為益處的東西;我們吃勞碌得來的(詩篇 1282);世上的財富通常被稱為物,是虛無的(箴言 235)物,或稱為益處,問題在於這是否真有益處。他確定這沒有益處,不是真益處,並非能持久的益處。總之,世上的財富和樂趣再多也不足以使我們喜樂,也不能成為我們的分。

[1] 就肉體來說,或就今生而言,人一切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因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 1215)。財富增多,掛慮也增多,吃的人也增多傳道書 511),一點小事就能令人苦不堪言;故此,人一切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起早貪黑,都是枉然。

[2] 就靈魂來說,或就來生而言,我們更可實在地說,人一切的勞碌有甚麼益處呢?所獲的一切都不能供給靈魂,不能滿足靈魂之需,不能替靈魂贖罪,不能治癒靈魂的頑疾,不能彌補靈魂的失落;對靈魂之死、審判或永生而言有什麼益處呢?為屬天的事勞碌的果子才是存到永生的食物約翰福音 627),而為這個世界勞碌的果子只是必壞的食物。

 

4-8 節:世界的虛空

4 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 5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 6 風往南刮,又向北轉,不住地旋轉,而且返回轉行原道。 7 江河都往海裡流,海卻不滿;江河從何處流,仍歸還何處。 8 萬事令人厭煩(或譯:萬物滿有困乏),人不能說盡。眼看,看不飽;耳聽,聽不足。

為了證明日光之下凡事都虛空,都不能叫我們喜樂,所羅門在這裡表明,

1. 我們享受世間之物的時間很短,如同雇工人完畢他的日子(約伯記 146)。我們活在世上只有一代,而這一代很快要過去,讓位於另一代,我們也要隨之而去。在世上的所有,剛剛從別人手中接過來,很快又要傳給別人,因此這都是虛空。生命遠比這些東西重要,因為生命是萬物之本;可是就連生命也不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雅各書 414)。人類的歷史長河奔騰不息,但長河中的一滴水在流經熱鬧的兩岸之時又有什麼樂趣呢?一代接著一代,世界悄然存在,且要延續到時間的盡頭。我們真應該歸榮耀於神,因為他忍耐這些這罪惡的世人,在這將死的世人中彰顯能力。我們也不免要催逼自己努力做好自己這一代的工作,忠心事奉,因為這一代很快要過去。對人類社會而言,我們應當為下一代人的益處著想;而對自己的喜樂而言,我們不應當在這狹小的世界期望過高,應當寄希望於永恆的安息。

2. 我們離開這個世界的同時也離開這大地,而地卻永遠留在原地,因此地上的一切都不能跟我們進到將來的國度。對於整個人類而言,地要延續到時間的盡頭,到那時,地和其中一切的工都要燒盡;但對於進入靈界的個人而言,這又有什麼意義呢?

3. 這樣看來人還不如低等的被造之物:人只能留在地上片時,但是地卻永遠長存。日頭雖然每晚必西下,然而早晨必再升起,且仍是那樣光彩奪目;風雖然飄忽不定,然而不管往何處刮也仍然存在;江河途經大地流入大海,仍通過地下折返地面。但是人卻躺下不再起來約伯記 1412

4. 世間萬物飄忽不定,且處在勞苦愁煩之中;世間沒有一成不變的事,都是反復無常,持續不斷,不能止息。日頭停止只發生了一次(約書亞記 1013);剛剛升起就急急落下,剛剛落下又急急升起(5 節);風總是不停地刮(6 節),江河也不住地迴圈(7 節),若是停滯,就如同血液在體內停滯那樣後果不堪設想。萬物如此勞碌(8 節),潮水如此漲落,海浪如此洶湧,我們豈能指望得安息呢?

5. 雖然萬物運行不止,卻都仍歸原處。日頭離開,歸向原位;風轉向也回到原處,江河最終也回到原來的地方。人也一樣,拼命想在被造之物中尋找滿足和快樂,最終仍在原地苦尋。人心在尋找過程中不得安息,就像日頭、風和江河那樣,永不滿足,永無寧日。得到越多就越想多得,世上的財富像流奶與蜜之河約伯記 2017)那樣流入,又好比江河都往海裡流,不得滿足;一切都是原樣,好像翻騰的海,不得平靜以賽亞書 5720)。

6. 萬物與起初創造的時候仍是一樣(彼得後書 34)。大地仍在原處;日頭、風、江河保持相同的軌跡。既然未曾給人滿足和喜樂,今後很可能也做不到,因為它們能做的都已經做了。所以我們應當在日光之上尋找滿足,在日光之上尋找新世界。

7.  這個世界充其量不過是愁煩的所在:凡事都是虛空,萬事令人厭煩。自從世人被宣判要汗流滿面才能糊口以來,一切被造之物就都處在這虛空之下。若是詳查整個被造的世界,我們看見人人都在忙碌,都忙著顧自己的事;沒有福分,沒有喜樂,只有勞苦,沒有幫手。人無法形容萬物是何等困乏,人不能數算勞苦,也不能衡量愁煩。

8. 我們滿足不了自己的感覺,所追求的東西不能滿足人。所羅門特別提到了幾種最不需要勞累、也最容易滿足的感覺:眼看,看不飽,厭倦於看同樣的東西,圖新鮮,圖變化。耳朵一開始還陶醉於美妙的歌聲和旋律,但不久就厭煩噁心,想聽別的。能看能聽的很多,卻無一樣滿足,曾經的快樂如今成了厭煩。人的好奇心仍然強烈,仍不得滿足;越是想滿足,就越浮躁不安,越不停地叫道,給呀,給呀箴言 3015)。

 

9-11 節:無新意的變化

9 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 10 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哪知,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 11 已過的世代,無人紀念;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

論到世上的事和享樂,我們以為至少有兩件事似乎能給人喜樂和滿足,能提升人的價值,能倖免於虛空。所羅門在這裡指出我們都錯了。

1. 新發明,就是以前從未聽聞過的事。從未有人在知識上有如此提高、如此發現,從未有人在產業或貿易上有如此作為,從未有人能如此巧立名目享受財富,想到這些豈不令人快樂!藐視別人的發明創造,吹噓自己的新時尚,新理念,新方法,新語言,撇棄陳舊的東西等等;然而這都錯了:已有的事後必再有已行的事後必再行。日光之下並無新事,第 9 節。作者又用一個反問句重複這個觀點(10 節),豈有一件事人能指著說這是新的,是從未有過的嗎?這是要激發人們考查,要挑戰那些驚呼現代學問勝於古人的人。拿出你認為是新的東西來看看,雖然古代文獻記載殘缺不全,也許不能證明,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在我們以前的世代早已有了。在大自然的王國中有什麼可稱得上是新的?造物之工,從創世以來已經成全了希伯來書 43);有些事對我們來說像是新的,不過像對孩童一般,實際上並不新鮮。諸天不是新的;地要永遠長存;自然的能力以及各物之間的自然聯繫仍像往常一樣。神的王國中,雖然其蹤跡和方式鮮為人知,不像自然那樣有規律可循,其軌道也不盡相同,但是總的來說,事物仍是周而復始。人心仍是原樣,人心的敗壞仍是原樣;人心的慾望、追求和怨言仍是原樣。神按著聖經、按著規律對待世人,這些都沒有變。有些事我們以為新奇,其實大可不必如此,因為過去就是這樣的,同樣的希望和失望,同樣的迴圈和急轉彎,同樣的突然變化。人生的痛苦仍然如此,人類在不斷繞圈子,如同日頭和風,都轉回原處。作者的用意是,

1指出世人的愚昧,他們嚮往新鮮事、以為自己發現了新鮮事且為此得意洋洋。我們很容易厭倦舊事,厭倦老生常談的事,好比以色列人厭倦嗎哪一樣;我們圖新鮮,像雅典人那樣將新聞說說聽聽使徒行傳 1721),崇拜這樣那樣的新鮮事,其實一切都和以前一樣。亞述人塔蒂亞努斯認為,那些希臘人引以為豪的藝術品不過是來自被他們稱為野蠻人的民族;他這樣告訴他們:真不知廉恥,不要稱這些為發明,這不過是模仿。

2)叫我們不要指望在被造之物中得到喜樂和滿足。從未有人在世上尋見,為何偏要在世上尋找呢?這裡並無新事,古人早已窮盡萬物,憑什麼認為這世界對我們這一代會格外開恩呢?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約翰福音 649)。

3)督促我們力爭屬靈永恆的福分。若是喜歡新鮮事,就應當熟悉神的事,應當得到新的本性;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哥林多後書 5 17)。福音使我口唱新歌詩篇 403)。在天堂裡,一切都更新了啟示錄 215),一開始就是全新的,完全不像今世之物,誠然是嶄新的世界(路加福音 2035),且要一直新到永恆,永遠新鮮,永遠綻放。想到這裡,我們真願意去死,因為今世的一切都是迴圈,不可能給我們更多更好的東西。

2. 成就受到紀念,指為後人所知所談論的成就。許多人以為他們能在這一點上得到滿足,名垂千古,成就被後人紀念,所得到的尊榮,所建立的產業,家室必永存詩篇 4911);然而這是自欺。有多少已過的世代,多少已過的人,他們曾經輝煌一時,不可一世,如今卻無人紀念,被掩埋在遺忘中。偶爾有駭世之人或事件遇上好心的歷史學家,有幸被記上數筆,但也有無數同樣駭世的別人被遺忘。因此我們能斷定,將來的世代,後來的人也不紀念;我們期望能被人紀念的事,終究要失落,要被輕看。

 

12-18 節:人間智慧的虛空

12 我傳道者在耶路撒冷作過以色列的王。 13 我專心用智慧尋求、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乃知神叫世人所經練的是極重的勞苦。 14 我見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都是虛空,都是捕風。 15 彎曲的,不能變直;缺少的,不能足數。 16 我心裡議論說:我得了大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而且我心中多經歷智慧和知識的事。 17 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這也是捕風。 18 因為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加增知識的,就加增憂傷。

所羅門在前面強調凡事都是虛空,且列出一些例子來證明,這裡他用最有效的方法來證明這觀點是真實的。

1. 用自己的經驗;他什麼都嘗試過了,一切都是虛空。

2. 歸納具體的例子;這裡他舉出最有可能使智慧人快樂的事,那就是知識和學問;倘若連這個都是虛空,那其它的事必然也是虛空。

I所羅門在這裡告訴我們他做的嘗試;他有諸多的優勢,人若是能找到真滿足,他必然已經找到了。


1. 高高在上的身份給他機會接觸到一切的學問,尤其是政治和人文,第 12 節。他是傳道者以色列的王,而以色列又是被諸多鄰國稱之為有智慧、有聰明的大國申命記 46。他的王位在耶路撒冷,當時稱得上是世界的眼睛,遠超過後世的雅典。君王的心深不可測;他的影響力極大,神的審判在他口中箴言 1610。他查究一切的事,這是他的尊榮,是他的事業。所羅門極大的財富和尊榮使他足以使自己的宮廷成為學問的中心,成為學者雲集的地方。他收集上乘的書籍,與當時最有智慧知識的人交談或通信;這些人相約前來討教,他也藉此提高自己。知識好比做貿易,一切益處都通過交易互換而來;若是我們能說些什麼教誨別人,別人也會說些什麼教誨我們。有人注意到所羅門在提到自己尊貴和榮譽的時候不過是寥寥數筆。他沒有說,我傳道者是君王,而是說我作過王,現在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他提起這事似乎像過去的事,因為世上的尊榮不過是短暫的。

2. 他充分利用這些優勢,抓住一切獲得智慧的機會;機會不管有多大,若不專心,終不能使人得智慧。所羅門專心用智慧尋求一切事,第 13 節。他致力於瞭解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包括神隨自己的旨意所做的事,也包括人憑著自己的謀略聰明所做的事。他查究哲學數學,農業貿易,商品機械,查究過去的歷史以及其他王國的現狀,包括他們的法律、海關和政局,查究世人的各種習性、能力、動機以及管理世人的方法,並盡力從中得到靈感。他不但尋求,而且查究各樣錯綜複雜的事,這些都需要極度專一的心思和堅持不懈的努力。他是一位君王,卻致力於鑽研,不被糾結的學問所嚇倒,也不在茫茫學海中走捷徑。他這麼做不僅僅是豐富自己的才華,更是要預備自己事奉神,服事他那一代人;他想看看知識到底要增長到什麼程度,人的心靈才能安寧。

3. 他的學習大有長進,各方面的學問都奇蹟般地提高,他的新發現遠超過在他以 前的任何人。他從不批評學問,不像許多人因為無法征服或不願花功夫而橫加批評;不會,只要他設定目標就必能學會。他見到了日光之下所做的一切事14 節),包括天上地下一切自然的工,包括以日頭為中心的大漩渦(借用這個時尚的字眼)中的一切事,包括一切的藝術,也包括世人在個人和社會上的智慧結晶。若有人能在查究成果方面得滿足,那必是所羅門無疑。論到他所得到的知識,他心裡議論,如同富商如數家珍那樣得意。他大可以說,看哪!我將智慧發揚光大,不但自己得了大智慧,且比任何人都更加傳揚智慧,勝過我以前在耶路撒冷的眾人注意,偉人常常勤奮好學,且在知識的樂趣中自我陶醉。神賜給他極大的有利條件獲得知識,他就利用這些條件提高自己。君王和貴族們若是能比平常人更加努力學習智慧和有用的知識,而不只是在名譽和財富方面下功夫,若是能致力於學習合宜的學問,為國家效力,做凡人做不到的事, 這就是百姓的福祉。在這一點上,所羅門應該最有發言權,因為他不但滿腹經綸,而且心中多經曆智慧和知識的事,多經歷知識的能力和益處,以及知識的樂趣和消遣。他的學問融會貫通,並且學以致用。智慧進入他的心;他的靈以知識為美箴言 2102218)。

4. 他特別致力於研究對世人行為最有用的學問,那也是最有價值的學問(17 節):我又專心察明智慧的法則和命令,察明如何獲得智慧,察明狂妄和愚昧,如何避免,如何對付,察明它的網羅和潛在危險,好叫自己避免、遠離,且揭露它的謬誤。所羅門真是非常殷勤,要在知識上提高自己,以致通達人的智慧和愚昧人的狂妄都成了他的教材,懶惰人的田地箴言 2430)和殷勤人的田地都成了他的課堂。

II。他告訴我們他嘗試的結果,要證實先前所說的,就是凡事都是虛空

1. 他發現自己查究知識的過程非常辛苦,又勞力又勞神(13 節):這是極重的勞苦,指在尋找和尋見真理過程中的困乏,且是神叫世人所經練的,為的是懲罰我們的始祖對被禁知識的貪婪。人們不光是汗流滿面才能糊口,對精神食糧也是如此;而若是亞當沒有犯罪,要獲得肉體和精神食糧就不必勞苦。

2. 他發現日光之下所做的事看得越多,就越看見這些事的虛空;不僅如此,這些事簡直就是捕風14 節):我見這世上一切所做的事,觀察世人都在做些什麼。看哪!無論別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工,我所看到的都是虛空,都是捕風他在前面已經宣告了凡事都是虛空2 節),凡事都是毫無必要,毫無益處,對我們沒有好處;這裡他又加上一句,凡事都是捕風,盡是煩惱,盡是傷害,對我們都有害處。凡事都是吃風;有人這樣理解(何西亞書 121)。

1對做事的人來說,所做的事本身是虛空是捕風。算計世上的事需要操多少心,做好這些事需要費多少力氣,若是沒做成又會惹出多少煩惱,真可謂是捕風

2)對聰明的旁觀者來說,看見這些事也是虛空是捕風。越看這個世界就越焦躁不安,好像赫拉克利特(譯者注:主前五世紀希臘哲學家),帶著淚眼看世界。所羅門特別注意到,明白了智慧和愚昧也都是捕風,第 17 節。看見許多人得了智慧卻用不出來,看見許多人得了愚昧卻不努力除去,看見智慧離世人甚遠,看見愚昧卻緊緊拴在世人心中,這些都令所羅門覺得是捕風。

3. 他發現自己得到一些知識卻並不滿足,也不能如自己所願給別人帶來益處,第 15 節。

1識不能解決人生的苦衷:不管怎樣,我發現彎曲的仍是彎曲,不能變直知識本身錯綜複雜,令人費解;我們必須下大功夫才能略知皮毛。所羅門以為能找到一條捷徑,卻是不能。求學之道過去像迷宮,現在仍是迷宮。人的心思行為彎曲詭詐。所羅門以為憑自己的智慧和權能就能徹底改變自己的王國,就能將彎曲的變直;但是他失望了。世上任何哲學和政治都不能叫敗壞的人性回復到最初的純潔;絕不能,在別人,在我們都是一樣。學問不能改變人的自然習性,不能治癒人的犯罪本性,不能改變世間萬物的法度。人生終是流淚谷,直到一切都灰飛煙滅。

2)知識不能彌補人生諸多的不足:缺少的,不能足數,不能從世人學問的寶庫裡取出來填補上去,凡缺少的仍然缺少。世上一切的享樂,儘管我們竭力要使其完美,到頭來仍然很差勁,仍多有瑕疵,且無法解決;現在是這樣,將來也是這樣。我們所缺少的知識,遠不能足數。知道得越多,就越知道自己無知。誰能知道自己的錯失詩篇 1912)和瑕疵呢?

4. 綜上所述他得出結論:偉大的學者不過是自尋煩惱,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煩,第 18 節。要獲得知識必須大大用功,牢記知識必須大大費心。學得越多,就越看見還有更多的要學,就越清楚地看見我們的工其實沒有窮盡,也越清楚地看見自己過去的缺點錯誤,也就多有愁煩。我們對世人各樣的情感和想法研究得越多(許多學問就是研究這些的),就越不知所措,本來就是這樣。加增知識的人,對世界上的苦難有更敏銳的眼光,也許能看到一件悅人的事,但煩惱的事卻看到十件,因此就加增憂傷。但千萬不要因此就不去追求有用的知識,相反應當有耐心打破這種憂傷。同時也不要指望在知識中找到真喜樂,惟有認識神,盡心在神面前盡責,這樣才有真喜樂。惟有加增天上的智慧,切身追求屬靈生命的法則、能力和樂趣,才能加增喜樂,這樣的喜樂不久就要昇華,成為永恆的喜樂。

----------------------------------------------------------------------------------


下一章

Wednesday, August 13, 2025

[箴言] 補充:主題與經文(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到相應的標題之下;因此我在這裡把這些章節的內容整理到一起,希望便於在這裡查找某個主題下的所有經文。有些經文所在的主題可能與別人列的主題不同,但大多數(但願如此)應該是明朗的。

1.          關於父母因子女的智慧或愚昧、敬虔或不敬虔所得的安慰或憂愁,101152017212519132623151624252711293

2.          關於世界不能叫我們快樂,信仰能叫我們快樂(1023114),因此要愛慕道德的益處勝於世界的益處,1516171681617119128611

3.          關於懶惰和殷勤,104261211242713423151916261891915242041321525262213292430-342613-16271823272819。特別提到抓住機會或失去機會,66105

4.          關於義人的喜樂和惡人的悲哀,106916242527-301135-818-213112

1.          2371314212628136914152122251411141932156892426292072112151618212212281018296

5.          關於尊榮和羞辱,10712891332612721;關於虛榮,251427272

6.          順服的智慧和不順服的愚昧,1081712115131131815510123132191628479

7.          關於有損和有益,101023119-11232712561218201321422

2.          16293017112110248262327

8.          稱讚智慧良善的言語,以及不能控制口舌的傷害和羞辱,1011131420213132113014315247232816202324177184720212015212323924262511。、

9.          關於愛與恨,和諧與爭競,101215171719141918617-19203258261721299

10.     關於富足和貧窮,105221128137814202418112319147

3.          222227286112913

11.     關於謊言、虛假、偽裝,以及真理和誠實,10181217192213517420

4.          141726181924-2628

12.     關於誹謗,101816272523

13.     關於多言和寡言,101911121223133172728291120

14.     關於公平和不公平,1111316168111715261852010232228

5.          2310112924

15.     關於驕傲和謙卑,112131015253316518191812214256728252923

16.     關於藐視別人和尊重別人,11121421

17.     關於背後說閒話,111316281882019262022

18.     關於冒失和沉著,111415221813192205182129223258-10

19.     關於作保,1115171820162226272713

20.          關於好婦人和壞婦人(或妻子),1116221241411822191314219192524271516

21.     關於憐憫和無情,11171210142119172113

22.     關於對窮人的愛心和不寬厚,1124-2614311752291622232827297

23.     關於貪婪和滿足,1129151617272345

24.     關於發怒和溫順,121614172915118163217122619111922242525152826212922

25.     關於憂鬱和喜樂,122514101315131517221814252025

26.     關於希望和期望,131219

27.     關於智慧和愚蒙,13161481833151421162122172418215243-7266-11285

28.     關於背叛和忠誠,1317251319

29.     關於與好人作伴和與壞人作伴,1320147287293

30.     關於子女教育,132419182011226152313291517

31.     關於敬畏神,14226271516331661923224231718

32.     關於真見證和假見證,14525195928212824282518

33.     關於褻慢人,146921242210249298

34.     關於輕信和小心,1415162712

35.     關於君王和臣民,14283435161012-15196122028262822112423-25252-528231516292121426

36.     關於妒忌,尤其是妒忌罪人,143023171824121920274

37. 關於神的無所不知和無所不能,153111614933173192120122421130312926

38.   關於好名聲和壞名聲,1530221

39.   關於自以為是,14121622520621226122826

40.  關於仰望神,倚靠神,1631810232627128252925

41.  關於蒙神喜悅的快樂,1672926

42.  關於得智慧的喜悅,1616181198202217-2123151622-252413142711

43.  警惕試探,16172927

44.  關於年邁和年輕,16311762029

45.  關於僕人,1721910291921

46.  關於賄賂,17823181621142821

47. 關於責備和管教,17101925292030211125122632756222823291

48.  關於忘恩負義,1713

49.  關於友情,17171824279101417

50.  關於宴樂,2117231-36-819-21277

51.  關於醉酒,201232329-35

52.  關於人性敗壞,209

53.  關於諂媚,201926282823295

54.  關於不孝之子,20202824

55.  關於不義之財不能持久,20212167228288

56.  關於報仇,202224171829

57.  關於褻瀆聖物,2025

58.  關於良心,20272719

59.  關於道德責任重於禮儀責任,15821327

60.  關於浪費和揮霍,2120

61.  智慧和敬虔的誇勝,2122241516

62.  關於剛愎和馴服,225

63.  關於不潔淨,2214232728

64.  關於在患難中膽怯,2410

65.  關於幫助患難中人,241112

66.  關於忠於政府,242122

67.  關於饒恕仇敵,252122

68.  關於無故的咒詛,262

69.  關於回答愚頑人,2645

70.  關於住無定所和不滿足,27820

71.  關於懦弱和勇敢,281

72.  百姓希望的君王特性,11101128122829216

73.  悔改和敬畏的益處,281314

74.  懲罰謀殺者,2817

75.  關於暴富,282022

76.  惡人對義人的敵意,291027

77.  恩典的必要,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