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25

[箴言] 第十五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十五章

 


1-2 節:善用舌頭

1 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語暴戾,觸動怒氣。

作為公眾和諧的維護者,所羅門在這裡告訴我們,

1. 如何維護和諧,叫我們知道如何在各自位置上妥善處之:維護和諧在於言語柔和。若是怒氣像烏雲般驟起,像暴雨雷電般孕育,一聲柔和的回答就能將其驅散化解。若是人被激怒,就要溫和作答,以好言相對,怒氣就會平息,像以法蓮人在基甸的善言面前那樣(士師記 81-3)。類似的場合下,因著耶弗他的凶言,以法蓮人怒氣難奈,結果就很糟糕(士師記 121-3)。講理要心平氣和,而不是情緒激昂;不容易被接受的觀點,最需要溫和的言語。

2. 和諧如何會被破壞,而我們不需做什麼就能導致它的破壞。暴戾的言語最能挑起怒氣,最能種下不和諧的種子,諸如罵人為拉加、魔利(馬太福音 522),或挖苦別人的弱點或痛處、出身或教育,或做任何叫人難堪的事。人們常用嘲諷蔑視的語氣來展露自己的尖酸刻薄,這就會挑起別人的憤怒,也導致自己的怒氣被挑起。有些人寧可少一個朋友,多一個敵人,也不願意放棄一個開玩笑的機會。

 

2 智慧人的舌善發知識;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

1. 良善之心藉著舌能非常有益。有知識的人不是單單自我取悅,而是使用知識,為造就他人而妥善使用。敬虔有益的演講需要舌頭,合適而合時的教誨、勸誡和安慰需要舌頭,包括一切的謙卑和仁愛,這樣善發知識,叫有知識且樂於使用知識的人得到更多知識。

2. 邪惡之心藉著舌能非常有害;因為愚昧人的口吐出愚昧,很能傷人。從內在邪惡之心所發出的敗壞言語(污穢、愚言、玩笑等)能敗壞一些人的舉止,也能叫另一些人憂愁難過。

 

3-13 節:公義和罪惡的對比

3 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惡人善人,他都鑒察。


屬神的真實最能叫人遵守道德律:神的眼睛永遠監察他的百姓。

1. 神的眼能看清一切,沒有一件事能隱藏,他監察一切事,絕不忽略或輕視:耶和華的眼目無處不在;他不但從高處看(詩篇 33 13),也無所不在。天使遍體內外都滿了眼睛啟示錄 48),而神就是眼睛。這不但表明無所不知的神能看見一切,也表明他無限的主權,要掌管一切。暗中的罪惡、服事和痛苦都在他的眼目之下。

2. 神的眼能分清人的內心和人的行為。惡人善人他都鑒察,他不喜悅惡,只喜悅善,且要照著自己所看見的審判世人(詩篇 16114)。惡人不能逃脫審判,義人也不會不得獎賞,因為神的眼目鑒察惡人和善人,且知道他們的真實特性;這要叫聖徒得安慰,也要叫罪人戰驚。

 

4 溫良的舌是生命樹;乖謬的嘴使人心碎。

1. 義人的舌能醫治,藉著安慰醫治受傷害的良心,藉著勸告醫治陷在罪中的靈魂,藉著寬容、讓步和調解恢復和平與愛心。這就是舌頭的醫治,是生命樹,其上的葉子有醫治的功能(示錄 222)。善言的人能使自己所處的地方成為樂園。

2. 惡人的舌能傷人(乖謬、衝動、謊言、污穢,使人心碎);它傷害說惡言者的良心,也挑起聽者的罪惡或憂心,兩者都可理解為心碎惡言誠然不傷骨頭,卻能傷害許多人心。

 

5 愚妄人藐視父親的管教;領受責備的,得著見識。

1. 要勉勵上司教導責備自己管轄的下屬,因為他們要交帳。不但要以知識之光教導,也要以真誠之熱責備,兩者都要帶有父親的權柄和愛心,且要持之以恆,儘管其果效未必立即顯現。若是教誨受到蔑視,就要責備,且嚴厲責備。給愉悅幽默之人挑毛病確有些煞風景,令周圍的人感到不安;但是寧可如此,也不要叫他們繼續走向滅亡。

2. 要勉勵下屬不但要順從教誨和責備(甚至要順從於嚴厲的管教),也要將管教視為恩惠,不能藐視,要好好利用,視為指引,重視管教。這就能證明自己是聰明人,且能使自己有智慧。輕視教誨就是愚昧,活著是愚昧人,死了也是愚昧人。

 

6 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惡人得利反受擾害。

1. 公義所在之處必有許多財寶,且能給人安慰:義人家中多有財寶。敬虔教我們殷勤、溫和、公正,一般來說,這些品德能使家中富足。不僅如此:神賜福與義人的居所(箴言 333),神的賜福很容易叫人富足。即使沒有多少世上的財富,恩典所在之處也必有真財富;貧乏之人若有滿足之心,也能在貧乏中得安慰,也能滿足,這就是財富。義人也許自己不富足,但他們家中卻有財富,家人蒙福,後代得益。屬世的惡人只能用財富填滿自己的肚腹,只能滿足自己肉體的需要(詩篇 1714);但義人所關心的首先是自己的靈魂,其次是自己的後代,要積攢財富在心中,其次在家中,叫他的親人和周圍的人得益處。

2. 罪惡所在之處雖有財寶,卻令人心煩:惡人得利,財源廣進,卻反受擾害,因為這裡有罪惡和咒詛,有傲慢和怒氣,有嫉妒和紛爭。這裡有惹麻煩的貪婪,要奪去他們得利的樂趣,弄得雞犬不寧。

 

7 智慧人的嘴播揚知識;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

這句與第二節相同,要表明智慧人給人祝福,愚昧人給人負擔。這裡要特別注意,

1. 要善用知識就要傳播知識,不要將之局限於一小部分人,不要不願意與同樣能善用知識的人分享,要把屬靈的恩賜分給七人,或分給八人(傳道書 112),不但要談論,還要謙卑認真地傳揚知識的好處。要努力傳揚有用的知識;要教導一些人,使他們也教導別人,這樣知識就能傳揚開。

2. 口吐愚昧2 節)固然是錯,而不傳揚知識也是羞恥,不說幾句智慧話也是羞恥:愚昧人的心並不如此他們沒有良善可傳揚,即使有良善,他們也沒有能力,也沒有意願表明出來,因此沒有什麼價值。

 

8 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正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

1. 神痛恨心中惡毒、行為詭詐的惡人,甚至他們的祭都為神所憎惡。惡人也向神獻祭,為的是堵住良心的口,在世上賺得名聲,就像犯罪之人來到聖所,不是因為這是聖地,而是想躲避公義。但他們的祭物不管有多貴重,都不被神所悅納,因為他們獻祭並非出於誠意,也不遵守好的法則。他們虛情假意,滿口謊言,祭物成了他們犯罪的掩飾,因此為神所憎惡(箴言 714),另參考以賽亞書 111

2. 神深愛正直人,雖然他們不獻貴重的祭物(神自己預備了祭物),他們的祈禱為神所喜悅。祈禱的恩典是神的禮物,他的靈在正直人心中動工,為神所喜悅。他不僅回應他們的祈禱,也喜悅他們的祈禱,喜悅他們得益處。

 

9 惡人的道路,為耶和華所憎惡;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

這一句道出了上一句的原因。

1. 惡人獻祭為耶和華所憎惡,這不是因為他們禮節不周,而是因為他們的道路,他們整個行事為人的路途是惡的,所以才為神所憎惡。定意繼續犯罪的人,他們所獻的贖罪祭不被悅納,若是獻祭是為了能心安理得地繼續犯罪,那就是最為憎惡的。

2. 因此,直人祈禱為他所喜悅,因為他是神的朋友,追求公義的,為他所喜愛,儘管他還未完全公義,只是向著標竿直跑,像聖保羅那樣(腓立比書 313)。

 

10 捨棄正路的,必受嚴刑;恨惡責備的,必致死亡。

這裡表明不願被管教的人必致毀滅。

1. 我們常常看到有人明白公義之道,卻將之捨棄,且視責備勸誡為極大的羞辱。他們極不願意受責備,不能忍受,也不願意忍受。他們更是恨惡悔改,恨惡受責備,也恨惡那些誠心誠意對待他們的人。罪人當中最討厭受責備的莫過於放棄信仰之人。

2. 不接受責備的人必致滅亡:恨惡責備的,硬著心抵擋責備,與偶像為伍,隨他去吧。他必致死亡,在罪中永遠沉淪,因為他不願意離開罪惡。歷代志下 251516我知道神定意要滅你,因為你不聽勸誡;另參考箴言 291

 

11 陰間和滅亡尚在耶和華眼前,何況世人的心呢?

這句話重申第三節中談到的神的無所不在,為的是鑒察善惡。

1. 神知道一切事,連那些躲過所有人眼睛的事都知道:陰間和滅亡在耶和華眼前,不但是地心、地洞,連陰間以及一切徹底埋葬的死屍他都知道。這些都在神的眼前,都在他的眼下,當他們復活的時候不會有一人丟失或尋不見。他知道每一個人葬在何處,包括摩西,也包括葬在最無人知之地方的人,不需要任何葬於此處的墓碑來引領他。特別是被咒詛之人的地方,以及一切難以言表的折磨和處境,都在神的眼裡。這裡代表滅亡的詞是亞巴頓(啟示錄 911),這是一個魔鬼的名字。這個毀滅者雖然欺騙我們,自己卻逃脫不了神的審判。他走來的時候神就審視他(約伯記 17),雖然他狡猾陰險,也能看穿他一切的偽裝(約伯記 266)。神特別知道世人的心。他既能看透撒但深藏的伎倆,何況是世人的心,儘管人心也是險惡,學會了撒但的伎倆。神比我們的心大約翰一書 320),他知道我們的心思,比我們自己還清楚,因此他審判各人的品行,萬無一失(希伯來書 413)。

 

12 褻慢人不愛受責備;他也不就近智慧人。

褻慢人不但取笑神、取笑信仰,還抵擋要定他罪、叫他悔改的方法,因此,

1. 他不堪良心的責備,也不愛聽旁人的直言:他不愛受責備(有人這樣理解);他不能容忍在內心反思別人的責備,不允許異議或正當的推理,也儘量不讓自己責備自己。一個人若是害怕面對自己,害怕與自己爭辯,那此人的光景就很糟糕。

2. 他不能容忍朋友的建議和勸誡:他不就近智慧人,免得聽到智慧的勸誡。我們不僅要歡迎智者前來,還要走向他們,像乞丐在富足人家門前乞討一樣。但褻慢人不會這麼做,他們害怕別人揭他們的短,害怕悔改。

 

13 心中喜樂,面帶笑容;心裡憂愁,靈被損傷。

1. 向我們推薦無害的歡笑,因為這有益於身體健康,叫人有活力好辦事,也能有好的人際關係,叫人臉面放光,彼此和氣。在智慧和恩德的管轄之下,喜樂之靈是敬虔的裝飾,使敬虔之人錦上添花,叫人更有能力做善事。

2. 叫我們遠離過分悲哀,因為這是我們在靈修和人際交往中的敵人:心裡憂愁,就是讓憂愁在心裡佔據了主要位置,若是任由自己如此,憂愁就很容易佔據主導地位,靈被損傷,就消沉,就不能事奉神。世俗的憂愁是叫人死哥林多後書 710)。所以,讓我們哀哭要像不哀哭哥林多前書 730)。要對自己公平,也要遵行神的旨意。

 

14-24 節:智慧和愚昧

14 聰明人心求知識;愚昧人口吃愚昧。

這裡要思想兩件事:

1. 聰明人不滿足於自己已有的智慧,而是繼續追求;智慧越多就想得到越多:聰明人的心,不但因已有的知識而歡欣,也為想往更多的知識而歡欣,且利用知識要努力得到更多,以致得以在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得後書 318)。若是你說我已滿足,那你就錯了。

2. 愚昧人安於自己的愚昧,不求醫治。義人渴慕得到在恩典中的滿足,而世俗之心卻安於肉體和幻想的滿足。徒然的歡愉和肉體的樂趣成為美食,愚昧人就心滿意足,在愚昧中自我陶醉。

 

15 困苦人的日子都是愁苦;心中歡暢的,常享豐筵。

看這裡,世人的環境和脾性有何等大的差異。

1. 有些人生活在困苦中,心裡憂愁,所過的日子都是愁苦,譬如年老的日子,就是他們說他們毫無喜樂的那些年日傳道書 121)。這些人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傳道書 517),終身未嘗福樂的滋味約伯記 2125)。這世界上的困苦人所面對的是何等困苦不堪!我們不該指責藐視這些人,而是應該憐憫他們,為他們禱告,要幫助他們,安慰他們。儘管我們現在環境不錯,但過去我們可能曾經如此,或將來可能會如此。

2. 另一些人享有大富貴,心中歡暢;他們不但過好日子,還常享豐筵;倘若他們擁有豐富資財的同時能以喜樂的心事奉神,這就好比在他們順服的車輪加上潤滑油,叫他們好好事奉主人。然而我們不能得意忘形;世事多變;因此,當存戰驚而歡樂詩篇 211)。

 

16 少有財寶,敬畏耶和華,強如多有財寶,煩亂不安。 17 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

所羅門在前一節說,人若是沒有豐富的產業也沒有豐厚的收入,只要心中歡暢就能常享豐筵。基督徒因為在主裡的滿足喜樂,使他們的日子過得坦蕩喜樂。在這裡,所羅門告訴我們如何才能心中歡暢,常享豐筵,儘管缺乏世上之物:這就在於聖潔和愛心。

I。聖潔。少有財寶,如果妥善管理,在敬畏神的同時好好享用自己僅有的財寶,如果有良善之心,常盡自己的責任,用自己僅有的忠心事奉神,就能過好日子,就能富足起來,就遠勝多有財寶煩亂不安。這裡要注意,

1. 敬畏神的人往往少有世上的財寶。窮人有福音傳給他們(馬太福音),而他們仍然貧窮(雅各書 25)。

2. 多有財寶的人往往煩亂不安;財寶遠不能叫他們安心,相反卻加增他們的擔心和焦慮。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傳道書 512)。

3. 若是財寶帶來麻煩,那麼所缺乏的就是敬畏神。如果有大產業的人在財富上盡責,將財富託付給神,他們的財寶就不會有很多麻煩。

4. 因此,我們寧可少有世上的財寶,卻有好良心,能與神同行,能在主裡喜樂,能憑信心生活,也不要多有財寶卻在世上遠離神。

 

II。愛心。除了敬畏神以外,與人和睦相處是舒適人生的必需。

1. 若是弟兄和睦同居詩篇 1331),若是他們在日常生活和正式場合下都友好、誠心、喜樂,那麼即使是吃素菜也能成就豐富的筵席。雖然日子貧困,少有財富,物資貧乏,但是愛心能帶來甜蜜,他們能盡情歡樂,像是無所缺乏一樣。

2. 若是彼此為仇,彼此紛爭,那麼即使有肥牛為宴也無濟於事;惡念的酵和彼此仇恨的酵會敗壞一切。有人將這句理解為指待客的主人;寧可飯食簡陋卻誠心待客,也不要筵席豐盛卻暗藏禍心。最簡陋的晚餐卻滿有仁慈,令人喜悅;最豐盛的筵席卻加上陰沉的臉,令人不悅。

 

18 暴怒的人挑啟爭端;忍怒的人止息紛爭。

這裡說的是,

1. 脾氣能挑起爭端,帶來爭戰鬥毆雅各書 41)。怒氣點燃火焰,能把城市和教 會付之一炬:暴怒的人,就是極易動怒的人,挑啟爭端,就是難為別人。這樣的人給人機會爭吵,也尋隙與人爭吵,不管事大事小。人若是不能控制怒氣,爭吵就連綿不斷。

2. 溫和能持守太平。忍怒的人止息紛爭,使紛爭不再擴大,而是叫它止息,用水滅火,叫反目的人重歸於好,用溫和的方法叫他們為了和諧的緣故彼此讓步。

 

19 懶惰人的道像荊棘的籬笆;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

1. 人裝作盡責且在過程中遇到困難,不可逾越,這些困難不是來自責任本身,而是因為這些人不盡心,是懶散所致。不盡心工作的人以為自己的道路充滿荊棘,叫他們不能好好工作(好像神是很難伺候的主人,不種也要收),至少他們以為自己的路處處是荊棘,自己的工作滿有困難和危險;於是就躊躇不前,像是要赤足走在荊棘叢中一樣。

2. 如何克服這些想像中的困難。以誠實的渴望和努力履行自己的責任,藉著神的恩典,就能克服困難,前程充滿玫瑰:正直人的路是平坦的大道;走在上面舒坦異常,決不坎坷,很容易找到,並不複雜。

 

20 智慧子使父親喜樂;愚昧人藐視母親。

1. 稱讚良善的子女,他們是父母的喜樂。經歷這麼多的關懷和痛苦,父母應當以自己的子女為喜樂。良善的子女更能叫父母滿足,尤其是當父母衰殘的日子來到之時,子女有理由相信自己已成為他們的安慰。

2. 責備邪惡的子女,因著惡他們藐視自己的父母,輕看他們的權柄,以惡回報他們的良善:愚昧人藐視母親,這母親常為他擔憂,也許過分寵愛他,這就使他更加視母親,罪上加罪,也令母親更加擔憂。

 

21 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聰明的人按正直而行。

1. 惡人的特點就是以犯罪為樂趣;他很喜歡魚餌,貪婪地吞下去,一點都不怕魚鉤,吞下去的時候也不感覺到有魚鉤:無知的人以愚妄為樂;以別人的愚妄為樂,尤其以自己的愚妄為樂。他犯罪,不但不後悔,反而覺得有趣,不但不悔改,還吹噓誇口。這是缺德的表現。

2. 智慧良善之人的特點是盡心盡責。愚妄人生活放蕩,冒險前行,沒有約束,毫無誠意,極不穩定;但聰明人則不同,他們的眼目受聖靈的光亮(不明白這一點就不是聰明人),他們按正直而行,生活有節制,有秩序,研習各樣的事為的是遵行神的旨意;對他們而言,這是常存的喜樂。若是有任何愚妄的念頭或舉止,他們就心裡憂傷,倍感羞愧。我們要有這樣的特點。

 

22 不先商議,所謀無效;謀士眾多,所謀乃成。

1. 行事輕率魯莽、沒有商議的惡果:人之所謀無效,他們的計畫破滅,不能達到目的,不能得到結果,因為他們不先求問商議。若是不願意花時間或不願意付代價仔細商議,若是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以致輕視別人的意見,就不可能完成重要的事。突發事件要令他們失敗,而倘若事先有一點商議,這些事件或許能預先設想到而得以避免。在公益事上或在家務事上,我們不能操之過急,不能憑自己的衝動,這是好的法則。多隻眼勝過一隻眼。不依賴自己的時候往往效果最佳。

2. 若是求問朋友的建議,對自己會有莫大的好處:謀士眾多(假設他們都有謀略且有誠意,不會故意互相敵對)所謀乃成。所羅門的兒子沒有善用這條諺語,他拒絕了老年人的謀略卻採納了少年人的建議,空有眾多謀士,卻重量不重質。

 

23 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

1. 說話適時就是智慧:口善應對,中肯而專注,這是我們的信譽和喜樂;話合其時,為人所需,為人所敬,俗話說,一語千金。許多好的話語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因為說出來不合時。空有華麗的語言,還不如即興適時作答,恰到好處的時候能用得上。

2. 若是我們說智慧話,就能大得安慰,也有益於他人:口善應對,自覺喜樂;人覺得喜樂,卻並不驕傲,說出話來叫聽的人能接受並稱讚說,說得真好,真有用!

 

24 智慧人從生命的道上升,使他遠離在下的陰間。

這裡向我們推薦智慧聖潔之道,

1. 這是穩妥舒適的路:這是生命的道,是通往永生的道路,我們從其中尋見喜樂和滿足,也就是靈魂的生命,最終會尋見完美的祝福。要有智慧而得生。這條道能叫我們躲避自己看不見卻時時面對的隱患。它能遠離在下的陰間,遠離地獄的網羅,遠離撒但的試探和他一切的陰謀,遠離地獄的痛苦,就是我們因罪惡而應得的永刑。

2. 這是崇高尊貴的路:這是上升的道。義人的心思念上面的事歌羅西書 32),也多行上面的事。義人是天上的國民腓立比書 320);他的道直接通向那裡;他的財寶在那裡,在上面,仇敵夠不著,也超乎地上的萬變。義人真是高貴;他的盼望和謀略都高高在上,他的生活超乎一般人。這是愚昧人所不能理解也看不見的。

 

25-33 節:公義和罪惡的對比

25 耶和華必拆毀驕傲人的家,卻要立定寡婦的地界。

1. 神常用他的全能來降卑自我升高的人:驕傲的人誇大自己,抵擋在上的神,踐踏周圍的人,神必要拆毀他們;不僅拆毀他們,還要拆毀他們引以為豪且自信能持久的家。驕傲毀了許多人。

2. 神常出人意料地樂於扶持軟弱的人:他要立定寡婦的地界,驕傲且傷人之人強佔她的地界,她自己無力保護,不知所措。神要保護弱者,為受壓迫者出頭,這是神的榮耀。

 

26 惡謀為耶和華所憎惡;良言乃為純淨。

這裡上半句說的是意念,下半句說的是言語,但這其實是一回事,因為人的意念在神看來就是言語,言語要按著主導言語的意念受審判,因此,

1. 惡人的意念和言語就像這些人一樣是惡的,他們的目的是作惡,有害人的傾向,為神所憎惡;神不喜悅他們,定要與他們算帳。惡人的意念得罪神,多半為神所憎惡;神不但知道他們的心思以及一切來來回回的意念,連最隱而未現的心思都知道。

2. 純潔之人的意念和言語就像這些人一樣純潔、乾淨、誠懇、信實,是喜樂的言語,喜樂的意念,為聖潔的神所喜悅,因為神喜愛純潔。這可以理解為在神面前的靈修(口中的言語,心中的意念,就是禱告和讚美,蒙神的悅納,詩篇 19146913),也可理解為在人面前的談話,指造就人的話。這些話出自純潔淨化的心,必是良言。

 

27 貪戀財利的,擾害己家;恨惡賄賂的,必得存活。

1. 貪婪之人會給家人帶來麻煩:貪戀財利的人往往成了世界的奴隸,過分起早貪黑,省吃儉用,急急忙忙,把自己和周圍的人推向極限,在生意上斤斤計較,討價還價,爭論不休:這就擾害己家,成了子女和僕人的重擔和煩惱。因著貪婪,他還收受賄賂,用違法的手段牟利,給後代留下隱患,遲早給家人造成惡果(哈巴谷書 2910)。

2. 慷慨正義之人會給家人帶來祝福:恨惡賄賂的人不收受任何塞到他手中之物,厭惡一切非法牟利的手段,恨惡一切卑鄙貪小便宜的做法,若有機會願意無償做好事:這樣的人要存活,能過安康的日子,生活富足,名聲顯赫;他的名和他的家人要長久活著。

 

28 義人的心,思量如何回答;惡人的口吐出惡言。

1. 義人管好自己的舌頭,這就證明自己是聰明人,是完全人雅各書 32)。義人的一大特點就是他深知言語的重要,深知言語對他人的正面和負面的影響,所以不遺餘力說真話用心回答,意思是他邊說話邊思考,不敢不這麼做,他心裡說實話,詩篇 152),且說出的話恰到好處,有益於人,所以他思量如何回答,說出的話帶有恩德(尼希米書 2457)。

2. 惡人從不思想自己所說的話,這就證明自己是愚昧人;他口吐惡言,詆毀神,詆毀信仰,損傷自己也傷害他人。毫無疑問,邪惡之言發自邪惡之心。

 

29 耶和華遠離惡人,卻聽義人的禱告。

1. 神遠離那些抵擋神的人:惡人向神說,離開我們吧約伯記 2217),神就遠離他們。他不向他們顯現,不與他們來往,不聽他們,也不説明他們,在他們需要的時候也不説明他們。惡人要從神面前被永遠趕出去,神要遠離他們。你們這被咒詛的人,離開我馬太福音 2541

2. 神以憐憫靠近那些以責任靠近神的人:他聽義人的禱告,他悅納且喜悅,要以平安回應他們。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各書 516凡求告耶和華的,耶和華便與他們相近詩篇 14518),做隨時的幫助。

 

30 眼有光,使心喜樂;好信息,使骨滋潤。

這裡宣告兩件事令人歡喜:

1. 能看見太陽的光輝是喜樂(傳道書 117),且藉著這光看見神的奇妙作為,他美化且豐富了這卑微的世界。渴望憐憫的人知道憐憫的價值;眼有光,心中有何等的喜樂!想到這裡,我們要為自己能看見而感恩。

2. 能有好名聲是喜樂,指對神對人的美名;這美好的膏油傳道書 71),使骨滋潤;這能喚起內在的喜樂,且是越來越強的喜樂。能聽見關於別人的好資訊(有人這樣理解)也令人大得安慰;能聽見自己的朋友在真理中行,這是義人最大的喜樂。

 

31 聽從生命責備的,必常在智慧人中。

1. 智慧人的特點是他很願意聽責備的話,若有人能用言語和榜樣指出他的過失,他就很盼望與他們來往:聽從責備的人喜愛責備人的人。誠心友善的責備在這裡稱為生命的責備,不僅因為這些責備很有活力,帶有聰慧的激情(我們不但要藉著教義責備人,也要用自己的生命責備人),也因為這些責備一旦被接受就喚醒屬靈生命,直接通往永生;這些責備(有人這樣理解)與一般的責駡和埋怨不同,那些不過是死的責備,不值得一提,也不要被其所影響。

2.  善於接受責備的智慧人要變得更有智慧(箴言 99),最終要與有智慧的長者同列,也會有能力和權柄去責備教誨別人。好好學習,好好順服,將來必能好好教誨,好好管理。

 

32 棄絕管教的,輕看自己的生命;聽從責備的,卻得智慧。

1. 不願受教之人的愚昧:他們棄絕管教,不願聽從,背轉身去,不願聽,心中抵擋。他們拒絕改正(有人這樣注釋);他們不要聽,不要神的話,卻用腳踢刺。這樣的人輕看自己的生命;儘管別人當他們是有理智、能成為不朽壞的人,還設計各種教訓要傳授理智給他們,為他們預備不朽壞的將來,他們自己卻表現得看自己不過輕如鴻毛,毫不在乎自己。罪人的根本錯誤在於他們低估自己靈魂的價值;所以他們忽略餵養自己的靈魂,反而虐待靈魂,喜愛肉體過於靈魂,並強迫靈魂取悅於肉體。

2. 願意受教且願意聽從責備之人的智慧:聽從責備的,就得智慧,能糾正受到責備的錯,能保護自己的靈魂不走壞道,只走正道,這樣的人表明自己看重自己的靈魂, 且要榮耀自己的靈魂。

 

33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訓誨;尊榮以前,必有謙卑。

這裡提到的不但是我們的利益,也是我們的責任,

1. 要順服神,要敬畏神:敬畏耶和華既然是智慧的開端,自然也就是智慧的訓誨。信仰的原則若能謹守,就能提高我們的知識,改正我們的錯誤,成為我們最好最確定的引路人。心中敬畏神能給我們最有智慧的勸誡,能在我們言行愚昧的時候責打我們。

2. 要謙卑對待自己的弟兄,尊敬他們。有了謙卑,就會有尊榮;謙卑是尊榮的預備。謙卑自己的必要升高,今世和來世都是這樣。

----------------------------------------------------------------------------------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