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25

[箴言] 第十一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十一章



1-2 節:重要的諺語

1 詭詐的天平為耶和華所憎惡;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

敬虔意味著對人的正直(沒有虔誠就沒有誠實),所以對人的正直也就意味著真敬虔,不誠實的人就不是屬神的人,也不能指望他會蒙悅納。因為,

1. 神最痛恨做買賣時弄虛作假。詭詐的天平在這裡代表生意場上一切的不公平和虛假,這些行為都為耶和華所憎惡,而使用這些可咒的發財之術的人也同樣被神所憎惡。這是公然挑釁神所信守的公義,也是侵犯神所保護的他人利益。人對這些詭詐之術不以為然,以為能賺錢就不是罪,只要不被發現就不能怪他們;賊若沒有被抓到不是賊(何西亞書 1278)。然而在神眼中這仍是憎惡,神要為一切受欺騙的人申冤。

2. 神最喜悅公平誠實的買賣,我們這麼做也最能蒙他的悅納:公平的法碼為他所喜悅。神自己就按公平的法碼行事,手中握著審判的天平,因此也喜悅效法他的人。用欺詐的天平就是假裝公平,因此為神所特別憎惡。

2 驕傲來,羞恥也來;謙遜人卻有智慧。

注意,

1. 自高的要降為卑,要被人所鄙視。驕傲來,羞恥也來。驕傲是罪,人人都應為此感到羞恥。人出於塵土,靠救濟過活,靠神的幫助,本身一無所有,卻驕傲自滿,這實在是羞恥。人人要對驕傲之人大叫羞恥,且投以鄙視的眼光。自大之人要受鄙視。神經常叫驕傲之人跌倒,尼布甲尼撒和希律都是如此,他們的虛榮直接導致恥辱。因為神阻擋驕傲的人雅各書 46),他與驕傲之人為敵,在他們驕傲的事上與他們作對(以賽亞書 21112)。

2. 自卑的要升為高,要受到尊崇。就像驕傲帶來愚昧和恥辱,照樣謙遜卻有智慧,要帶來尊榮,因為智慧叫人受尊敬,在人前臉上放光。倘若有人膽敢踐踏謙卑的人,神就把恩典賜給謙卑的人,這恩典要成為他們的榮耀。想想謙卑之靈是多麼穩妥、寧靜和安逸,他們與神相交,自我滿足;我們真該說:謙遜人卻有智慧。

 

3-8 節:正直人的益處

3 正直人的純正必引導自己;奸詐人的乖僻必毀滅自己。

神應許要引導正直人,要毀滅奸詐人。不但如此,為了叫我們更加確定這兩點,在這裡還表明這兩種人所作的事本身就要導致這樣的下場。

1. 誠實人的正直本身就要引導他走盡責穩妥之道。他的原則穩定,法則明確,因此就行坦蕩之路。他的誠信使他堅定,不需要見風使舵,不會別有用心,只求良心得安寧。純全正直要保守人(詩篇 2521)。

2. 壞人的過犯本身就要毀滅自己。義人儘管也遭到攻擊,但他的坦蕩要保護他;而惡人儘管以為自己有堅固的堡壘,他們的頑固卻要毀滅他們,要掉進自己掘的坑裡去(522)。

 

4 發怒的日子資財無益;惟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

注意,

1. 死亡的日子就是發怒的日子。死是神之忿怒的使者。所以當摩西默想人之死亡的時候,禁不住要讚美神怒氣的權勢詩篇 9011)。人之死不是欠自然的債,而是欠神之公義的債。後且有審判希伯來書 927),那是忿怒的大日啟示錄 627)。

2. 在那日,資財不管用。它不能延遲死亡,也不能減輕疼痛,更不能拔出死的毒鉤;今世之財於來世有什麼用處呢?在審判的日子,財富不但不保護人,還常叫人更容易受審判(以西結書 719)。

3. 唯有公義能救人脫離死亡。安然的良心能坦然面對死亡,去除恐懼。不受第二次死的害,這是義人的特權,而第一次的死也不能害他們多少。

 

5 完全人的義必指引他的路;但惡人必因自己的惡跌倒。 6 正直人的義必拯救自己;奸詐人必陷在自己的罪孽中。

這兩節經文實際上是一個意思,與第 3 節也相同。只因這裡的真理如此確定又如此重要,作者才不厭其煩地重複。讓我們以這些原則管理自己。

I。敬虔之道又平坦又穩妥,在這道上走就可享受神聖的安全。誠實和恩典的原則,

1. 要成為我們走在正道上的方向,在猶豫時能對我們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 3021)。不用嚮導的人要目視前方,看見眼前的路。

2. 要拯救我們不走錯道:完全人的義要保護他們,拯救他們脫離魔鬼和世界的引誘,脫離他們的威嚇。

II。邪惡之道又危險又具毀滅性:惡人必跌進痛苦之中,被自己的惡所毀滅,像掉進陷阱一樣陷在自己的罪孽中以色列啊,你自取敗壞何西亞書 139)。他們的罪要成為自己的懲罰;精心策劃想要保護自己的謀略要反過來攻擊他們。

 

7 惡人一死,他的指望必滅絕;罪人的盼望也必滅沒。

注意,

1. 即使是惡人,活著的時候也會指望死後能得享快樂,至少指望在今世能快活。這偽君子有他的指望,像蜘蛛那樣將自己包裹在網裡。這屬世之人對自己的財富有極大的指望,稱之為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路加福音 1219),指望能從中得享安逸。然而死亡臨到之時他們的指望要滅絕:這屬世之人雖不願離開這個世界卻必須離開,雖想進入另一個世界卻不得進入約伯記 278)。

2. 惡人指望自己的財富能帶來好結果之日,就正是陷入絕望之時,這要大大加重他們的痛苦。敬虔之人面對死亡時,他的所得遠超乎自己的指望,一切懼怕都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惡人面對死亡時,他的指望全都破碎,被碾得粉碎。到那日,他自以為得意的想法要滅絕,他的指望要滅沒。

8 義人得脫離患難,有惡人來代替他。

義人蒙恩惠,惡人受咒詛;在今世有時是這樣,在死後永遠是這樣。

1. 義人以為自己完了,卻要得幫助脫離險境,他們的腳要立在寬闊之地(詩篇 66123419)。即使他們絕望,即使仇敵得勝,似乎曠野要吞滅他們,神早有辦法拯救自己的百姓。

2. 惡人以為自己必能遠離危難,其實這危難是惡人為了叫義人跌進去而故意造成的,但最終惡人自己必跌進去;這就是惡人代替了義人,要作為他們的贖價。莫底改被拯救不必上絞刑架,但以理從獅子口蒙拯救,彼得被拯救出監獄;而迫害他們的人卻來代替他們。以色列民蒙拯救過紅海,埃及人卻在海中淹死。聖徒在神眼中看為至寶,所以神使人代替他們以賽亞書 4334)。

 

9-14 節:普遍真理

9 不虔敬的人用口敗壞鄰舍;義人卻因知識得救。

這裡說的是,

1. 虛偽能設計害人。不僅用刀劍殺人,也用口敗壞鄰舍,在仁慈和善意的偽裝下引誘鄰舍犯罪,或陷害鄰舍。生死在舌頭的權下1821),而諂媚之舌則是最毒的舌頭。

2. 誠實能挫敗計謀,脫離網羅:義人卻因知識得救,他們知道撒但的伎倆,必要蒙拯救脫離虛偽之人設下的網羅;引誘者必不能欺騙神的選民。義人藉著神的知識,聖經的知識,以及自己的良心,必能蒙拯救脫離那蹲伏著要欺騙毀壞他們的人(羅馬書 161819)。

 

10 義人享福,合城喜樂;惡人滅亡,人都歡呼。 11 城因正直人祝福便高舉,卻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

這裡要注意,

I。義人通常受鄰舍愛戴,惡人卻無人理會。

1. 誠然,有少數人與義人為敵,他們抵擋神,抵擋敬虔之人,看見義人掌權昌盛就心懷不滿。但是普通的人,即使是沒有強烈信仰的人,都會說義人的好話。因此,當義人享福的時候,當他們興盛且能隨意行善的時候,這是喜上加喜,合城喜樂。我們看見有美德之人在世上興盛,且有好名聲,就應當喜樂,因為這是義人的尊榮和鼓勵,也是神的應許得以成就。

2. 少數幾個惡人也許會偶爾說惡人的好話,但是一般的鄰舍卻敵視他們。人們也許懼怕惡人,卻絕不會愛戴惡人,因此當惡人滅亡,人都歡呼。看見惡人蒙羞繳械,被奪去有權有勢的位置,被逐出世界,世人無不歡欣鼓舞;他們並不認為會有所缺失,因為他們盼望義人要來代替惡人,就像惡人要代替義人受患難一樣(8 節)。讓榮譽感保守我們走正路,叫我們活著受人的擁戴,死後受人的懷念,而不是被逐出本位(約伯記 2723;詩篇 526)。

II。義人受愛戴是有原因的,因為義人做善事,但古人有句俗語說,惡事出於惡人撒母耳記上 2413)。

1. 義人是眾人的祝福。因正直人祝福,指正直人領受的祝福,使他們對別人更有用處;也可指正直人給鄰舍帶來的祝福,包括建議、榜樣、祈禱以及所有對眾人有益處的服侍;也可指神為正直人的緣故給別人的祝福。因著這些祝福,整座城便高舉,居民更加安居樂業,鄰舍之間更加友好。

2. 惡人則討眾人之厭,不但是累贅,還要敗壞一代人。城因邪惡人的口就傾覆,他們的惡言敗壞禮節,足以敗壞整座城,敗壞城裡的美德,招來神的審判。

 

12 藐視鄰舍的,毫無智慧;明哲人卻靜默不言。 13 往來傳舌的,洩漏密事;心中誠實的,遮隱事情。

I。這裡提倡以靜默來表現並維護真友情。為此,

1. 靜默是智慧的見證:明哲人,就是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即使被得罪也能靜默不言,不發洩自己的情緒,也不用激烈的言語或憤怒的反應挑起別人的情緒。

2. 靜默是誠實的見證:心中誠實的,就是不但信守自己的諾言,還真心為朋友利益著想的人,他們會遮隱事情,就是一旦洩露就會不利於鄰舍的事情。

II。謹慎善意的遮隱在這裡與口舌之惡形成對比:

1. 當面說藐視別人的話:毫無智慧的人就是這樣顯出自己的愚昧;他藐視鄰舍,為一點小事就罵別人是拉加,是魔利馬太福音 522),把別人踩在腳下,似乎不屑與自己的豬狗同列。他這樣低估與他同一個模子造出來的人,實際上就是低估他自己。

2. 背後說藐視別人的話。往來傳舌,聽到任何閒話都傳來傳去,不管是真是假,東家長西家短,造成傷害造成不和;別人委以秘密,他卻洩露密事,違背律法,喪失特權,也失去友情和交情。

 

14 無智謀,民就敗落;謀士多,人便安居。

這裡說的是,

1. 國度殞落的前兆:就是無智謀,沒有一點商討諮詢,凡事都急急忙忙去做;或是不為公眾利益細心籌畫,而是結黨營私。民就敗落,就是落入內訌之中,支離破碎,從根本上敗落,淪為共同敵人的獵物。戰爭時需要戰時委員會;兩隻眼睛比一隻眼睛強;相互勸誡就是相互幫助。

2. 國度興旺的預兆:就是謀士多,能顧及各自的需要,為公眾謀利益,人便安居;因為一人之疏忽,他人可以補上。在處理自己私事的時候,多聽別人的建議常常是很有益處的。若是別人的建議一致,我們就更看清自己的路;若是別人的建議不一致,我們能聽見各方不同意見,就更能判斷何去何從。

 

15-19 節:義人的獎賞

15 為外人作保的,必受虧損;恨惡擊掌的,卻得安穩。

這裡教導我們,

1. 一般來說我們不可任意花費自己的財產(賜財產給我們的那一位保留了權力要引導我們如何使用;財產不是我們的,我們不過是管家);再則在律法書中,神為了我們的益處教導我們要有愛心,使愛心始於自己的家,而不止於自己的家。敬虔之人善於管理,會妥善管好自己的事,這是義人的特點(詩篇 1125)。人人都要公平對待自己的家,否則就不是真正的好管家。

2. 我們特別不應該草率替人作保,

1因為這可能叫自己陷入危險,也可能在我們離世之後叫家人陷入危險:為外人作保的,就是別人求他作保,答應以後也為他作保;此人也許是熟人,以為知道此人的境況實際上卻不知道,這樣就必受虧損,必然要被碾碎,也許從此破產。我們的主耶穌在我們還是外人的時候替我們作保,甚至在我們還是敵人的時候替我們作保,他受到了巨大的虧損;耶和華定意將他壓傷以賽亞書 5310)。

2)因為決意不求作保的人能持守穩固的根基,人若是謹慎不從事任何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買賣,就該有穩固的根基,以致不需要求別人為自己作保。

16 恩德的婦女得尊榮;強暴的男子得資財。

這裡說的是,

1. 強壯的男子得資財(譯者注:欽定本將強暴一詞譯為強壯),這是允許的;這指的是那些在世上奔忙的人,滿有活力滿有志趣的人,有能力應付一切阻攔他們的人,能守住自己的所得且能獲得更多的人;而軟弱之人就要被周圍的人所吞吃。

2. 恩德的婦女渴望守住自己的名聲,包括智慧、端莊、謙卑、謙恭以及其它有利於女人名聲的恩德,就像強壯的男子渴望守住自己的產業一樣。真正恩德的婦女也會照樣用自己的慎重和好行為守住自己的榮譽。恩德的婦女和勇敢的男子一樣得尊榮,她的尊榮也同樣有確據。

17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殘忍的人擾害己身。

人人都為自己謀利益,這是普世的原則。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不過,若是正確理解這句話,這實在道出為什麼人要珍惜德行,摒棄惡行。論到今世的安逸,我們既是自己的朋友又是自己的敵人,取決於我們是否順服敬虔的法則。

1. 仁慈的人善待自己,指的是溫柔善良之人,要使自己過得安逸。他樂於盡責,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因為我們互相連絡作肢體羅馬書 125)。凡是願意用自己世界上的好處滋潤他人的,神也會用屬靈的福分滋潤他,而神的福分是最善待人的(參照以賽亞書 587-11)。倘若你顧恤自己的骨肉而不掩藏,善待他人如同善待自己,倘若你用心把你的餅分給饑餓的人,那就是善待自己,因為神會使你心滿意足,骨頭強壯。也有人將此理解為仁慈之人的特點,就是叫自己得享安逸。他以愛心待人,自己也得享安逸,在一切勞碌中享福傳道書 313)。我們可以把這裡的自己理解為裡面的人羅馬書 722),就像使徒所言;若是這樣,這裡就教導我們,仁慈的首要任務是好好用屬靈生命餵養自己。

2. 殘忍的人,就是難以駕馭、本性邪惡的人,擾害己身,意思是他的罪本身就是他的懲罰。他雖擁有,卻要挨餓且死於貧乏,因為他無心以自己之所有善待他人,也不善待自己。他苦待自己的親人,而親人就應該像自己的肉身一樣(以弗所書 529)。世上的嫉妒、邪惡和貪婪要敗壞人的骨,吞吃人的肉。

 

18 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撒義種的,得實在的果效。

注意,1. 罪人大大欺騙自己:惡人經營,得虛浮的工價, 把房子建造在沙土上;暴風臨到之時就要成為虛浮,他所指望的要因罪的緣故全部落空;不僅如此,罪還要置他於死地。罪藉著誡命引誘我,並且殺了我羅馬書 711)。

2. 聖徒為自己積存最穩妥的將來:撒義種的,就是良善、以行善為己任、定睛在將來賞賜的人,這樣的人要得實在的果效;永恆的真理要證明這一點。種子撒對了,收割絕不會錯(加拉太書 68)。

 

19 恒心為義的,必得生命;追求邪惡的,必致死亡。

這裡表明,義人要得生,惡人要滅亡;這不單是藉著神的審判,也是因為義在本性上就有通向生命的傾向,而惡也在本性上有通向死亡的傾向。

1. 真聖潔意味著真喜樂;真聖潔為真喜樂作預備,是真喜樂的憑據和保證。義催促且引領靈魂走向生命。

2. 同樣地,沉迷在罪中的人要走向滅亡。在惡行中陷得越深,就越接近滅亡。罪人喚醒滅亡,加速滅亡的到來。

 

20-23 節:重要的諺語

20 心中乖僻的,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完全的,為他所喜悅。

我們要明白神恨惡什麼,喜愛什麼,這樣才能管好自己,才能避免惹怒他,才能討他的喜悅。這裡告訴我們,

1. 神最恨惡虛偽的兩面派,這裡用了一個詞,我們翻成乖僻,意思是假裝正義卻包藏禍心,行彎曲之道,不叫人發現。心中乖僻的人,其行為與良善正相反,卻打著良善的旗號,這樣的人比其他罪人更為神所憎惡以賽亞書 655)。

2. 神最喜悅誠實和公平:行事完全,心思和行為都正直,在世為人憑著神的聖潔和誠實,不靠人的聰明(哥林多後書 112),這樣的人神最喜悅,甚至還要大大稱讚一番(你曾用心察看我的僕人約伯沒有?約伯記 18),還要我們仰慕這樣的人。看哪!這是個真以色列人!約翰福音 147

 

21 惡人雖然聯手,必不免受罰;義人的後裔必得拯救。

注意,

1. 在罪中結盟必然要破裂,不會保護罪人:惡人雖然聯手,雖然有多人行一樣的惡,聯合起來要抵擋道德和正義的攻擊,雖然他們結盟以求獲得支持和擴張,雖然邪惡的下一代效法邪惡的上一代,決意要繼續犯罪,詆毀敬虔的法則,所有這一切都不能躲避神的公義。他們要被問罪,他們不能藉口說他們只是做了多數人做的事,只是做了同伴做的事。他們必不免受罰;只要看看洪水臨到整個不敬虔之人的世界,就知道了。他們的數目、力量和在罪中的結盟都不能叫他們在審判之日站立得住。

2. 秉承敬虔的必要蒙福:義人的後裔,就是跟隨公義腳步的人,儘管有可能跌倒,也必得拯救。雖然公義對惡人的懲罰可能延緩,雖然憐憫對義人的拯救可能延緩,但是兩者都必臨到。有時義人的後裔本身並不公義,卻也要因著他們敬虔父輩的緣故蒙拯救,以色列民就經常蒙拯救,大衛的後裔也是如此。

 

22 婦女美貌而無見識,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

這裡的見識,必是指敬虔與恩德,指無瑕疵德行的尊榮和喜樂所具備的真品味(原文是這意思)。因此婦女無見識指的就是在待人處事方面散漫放蕩之人。因此要注意,

1. 美貌靚麗很自然被比作金環,就是非常貴重之物,倘若有智慧和恩德守護抵擋試探,美貌是很好的裝飾,道德配以美貌就尤顯其美。但是愚昧而放蕩的婦女卻被恰如其分地比作豬,不管她有多漂亮,都會留戀污穢情慾的泥潭,意念和良心受到玷污,即使洗去還要重新被玷污。

2. 貌美卻無端莊,這是濫用美貌,令人痛心。這樣的人好像極不相稱,如同金環帶在豬鼻上,要在糞堆上紮根。若是美貌沒有道德守護,就是徒有其表。這可應用在其他外在的天賦和成就上。有天賦卻無見識好好使用自己的天賦,這是相當可惜的。

 

23 義人的心願盡得好處;惡人的指望致干忿怒。

這裡告訴我們,義人和惡人的心願和指望是什麼,最終會如何,他們想得到什麼,他們必將得到什麼。

1. 義人得好處,盡得好處;他們唯願周圍的人都得好處;他們不希望任何人受傷害,但願人人幸福。至於自己,他們希望不要陷進邪惡的情慾之中,要討良善之神的喜悅,保守良心得安慰,就心想事成(詩篇 374)。

2. 惡人要得忿怒;他們指望忿怒的日子來到,指望神的審判能滿足他們的脾性和復仇心,掃除阻擋他們的人,指望利用神的審判渾水摸魚。而一旦忿怒臨到,他們的結局也臨到。他們指望傷害別人,但卻要自食其果。他們咒詛別人,自己卻要被大大咒詛。

 

24-26 節:稱讚慷慨捐輸

24 有施散的,卻更增添;有吝惜過度的,反致窮乏。

注意,

1. 一個人若精明花費,仍可能增添財富;若將自己所得施散在虔誠、愛心或捐獻的事上,財富就可增添。不僅如此,這樣的增添就如同撒種之後的收割一般。若是歡歡喜喜使用自己的所有,我們的心就喜樂,就更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更認真工作就能獲得更多;認真工作也給我們好名聲,而好名聲也能增添財富。但這更加是由於神,因為他祝福施予的手,要叫它成為領受的手。你們要給,就必有給你們的路加福音 638)。

2. 一個人若不願花費,吝惜過度,該還的債不還,也不接濟窮人,不養家,不願花錢,只顧積存財富,這就要導致窮乏。吝惜會限制人的智謀和勤奮,削弱人的利益,毀壞人的信用,浪費神的祝福。再則,就算人能以吝惜積攢財富,若是神擊打此人,一切就要歸於無有。人所不吹的火要把他燒滅約伯記 2026),另參考哈該書 169

 

25 好施捨的,必得豐裕;滋潤人的,必得滋潤。

我們的愛心行為太少了,都以為給出去就是減少自己的所得;所以我們需要一再被提醒,給別人好處對自己也有極大的益處,就像第 17 節說的那樣。

1. 我們心中要大得安慰:好施捨的,就是蒙福的靈,為苦難中人禱告且提供資助,用恩惠的言語和慷慨的手施散祝福,這樣的人必得豐裕的真喜樂,必得豐富的恩典。

2. 我們要得到來自神和來自人的獎賞:用自己的財富之源滋潤人的,自己也必得滋潤。神必定降下祝福的甘露和雨水,傾福與他,甚至無處可容(瑪拉基書 310)。有一點感恩之心的人都會找機會回報;憐恤人的必蒙憐恤馬太福音 57),好心人終有好報。

3. 我們要大得能力行更多的善事:滋潤人的,要成為像雨那樣(有人這樣理解);他要像雨後的雲那樣回歸,且變得更有用,更得人心,像雨水降在新割過的草地上。教導人的必自己得益(亞蘭文這麼寫);凡用自己的知識教導別人的,神必親自教導他;凡有的,凡使用自己所有的,還要加給他更多。

 

26 屯糧不賣的,民必咒詛他;情願出賣的,人必為他祝福。

看看這裡,

1. 如何善用神賜予的豐富恩賜;不能只是囤積起來為自己所用,為豐富自我,而是應該拿出來讓別人得益,支持別人,扶持別人。糧食昂貴短缺之時,若是以為價格還能漲就屯糧不賣,這是罪;這會使物價上漲,窮人遭殃。在這時,有糧食之人有責任眷顧貧窮之人,按市場價出售,滿足於適度的利潤,不要去佔便宜,免得神的審判來臨。倘若有能力的人能在物價飛漲的時候出手幫助控制市場價格,那真是高尚深遠的愛心。

2. 如何看待大眾的心聲。不要不以為然,以為不值得一聽,不論是鄰舍的惡意話還是善意話,不論是他們的祈禱還是咒詛,都應當聽。這裡教導我們要懼怕別人的咒詛,寧願放棄自己的利益也要避免別人的咒詛,也要歡迎他們的祝福,且要作一些犧牲去買祝福。有時候,大眾的心聲就是神的聲音。

 

27-31 節:罪人的愚昧和悲慘

27 懇切求善的,就求得恩惠;惟獨求惡的,惡必臨到他身。

注意,

1. 努力在世上行善的人要得神得人的喜愛:早起行善的人(原來是這個詞),尋找機會服侍朋友接濟窮人,且全心全意去做,這樣的人就求得恩惠。大家都喜愛他,說他的好話,也都要善待他;還有更好的,比生命更好,那就是這樣的人要得神的恩惠。

2.  努力作惡的人要自取滅亡:惡必臨到他身;遲早要自食其果。要注意,求惡在這裡與求善作對比;不行善的人必是作惡的人。

 

28 倚仗自己財物的,必跌倒;義人必發旺,如青葉。

注意,

1. 在我們最有需要的時候財物會叫我們失望:倚仗自己財物的,以為財物能使自己蒙神的悅納,能保護自己,能成為自己的分,這樣的人必跌倒,如同一個人倚靠在一根折斷的蘆葦上,不僅靠不住,還要刺痛他的手。

2. 財物靠不住,但是義卻能使我們站立得住:義人必發旺如青葉,指義的枝條,如同葉子不枯乾的樹(詩篇 13)。即使是死後,財物都歸於無有,義人的骨頭必 得滋潤像嫩草一樣以賽亞書 6614)。紮根在這世上的人要枯萎,而嫁接在基督裡、與他的根和養分有份的人將要發芽結果。

 

29 擾害己家的,必承受清風;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

這裡譴責管理家事的兩個極端,以及將要導致的惡果:

1. 一方面是太過操心,用盡世俗的伎倆。有些人急不可待追求世界,過分操心自己的事業,對虧損煩躁不安,對手下嚴厲,對家人吝嗇;這樣的人擾害己家,就是不斷困擾周圍的人。也有人認為這裡指支持家庭內部的派系爭鬥,希望為自己爭得一些機會,這些都擾害家庭。但這兩種人最終都失敗,都要承受清風。用這些伎倆的,最終得到的不僅是像風那樣虛空無價值,而且只會導致吵鬧、困擾、虛浮和煩躁。

2. 另一方面是太過粗心,缺乏普通的精明。這樣的人在事業上愚昧,漠不關心或胡亂管理,從不動腦子,不但失去名譽和利益,還要作慧心人的僕人。他一貧如洗,被迫為生存而工作;而運籌得當的人則高升,要管轄他和與他類似的人。愚昧人必作慧心人的僕人,這是合理且合宜的;這裡也可理解為,我們的意念要順服神的意念,要順服他,因為我們愚昧,而神卻有無窮的智慧。

 

30 義人所結的果子就是生命樹;有智慧的,必能得人。

這裡說明義人給他們周圍帶來的福分是何等的大,尤其是有智慧的人,因此他們受到的尊崇也是何等的大。

1. 義人就像是生命樹;他們的敬虔與愛心,他們的教誨、責備、榜樣、祈禱,他們在天上的財富以及在地上的影響力,都像是那樹上的果子,又珍貴又有益,能支持且養育許多人的屬靈生命。他們是樂園的裝飾,神的教會在地上為他們的緣故而立。

2. 有智慧的人更是如此;他們就像是智慧樹,不是被禁的那棵,而是帶著誡命的智慧。有智慧的,藉著傳遞智慧能得人,將人帶到神的愛裡,帶到聖潔裡,帶到神國的益處中去。智慧人被形容為使多人歸義,與這裡的得人是同一個意思(但以理書 123)。亞伯拉罕所帶的人被稱為他所得的人口創世紀 125)。若要得人必先有智慧,方能明白如何教導人;而已得人者則表明他們有智慧。

 

31 看哪,義人在世尚且受報,何況惡人和罪人呢?

我認為這是所羅門箴言中唯一的一句,在前面冠以提請人注意的語句:看哪!說明這句話不但含有明顯的真理,值得好好看,而且還含有重要的真理,值得好好思想。

1. 有人將此句的上下兩部分都理解為不好的報應:義人若是有錯,在今世要為自己的過犯受懲罰;惡人就更應為自己的過犯受懲罰,因為惡人的過犯不是因軟弱,而是故意為之。若是審判從神的家起首,那不信從的人將有何等的結局呢?彼得前書 41718;路加福音 2331

2. 我覺得這裡應該指對義人的獎賞和對罪人的懲罰,要叫我們看神給人的報應。在世,在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的事物中,會有報應,為的是要證明在世上果有施行判斷的神詩篇 5811)。但這並不是普遍現象。世上的許多罪沒有受到懲罰,也有許多好事沒有得到獎賞,這說明另有一個審判要來臨,將來會有更確切更完全的報應。很多時候義人在世上因他們的義而得獎賞,雖然這不是最主要的,更不是為他們預備的唯一獎賞,但神的話所應許給他們的,或神的智慧所認為對他們最好的,這些在今世都要給他們。同樣地,惡人和罪人有時在今世受到引人注目的懲罰,國家和家庭是如此,個人更是如此。若是本不配得任何獎賞的義人,尚且在今世得到一部分獎賞,更何況配得最大懲罰的惡人,就更要在今世受到一部分懲罰,作為將來更大懲罰的憑據。因此,應當畏懼,不可犯罪詩篇 44)。倘若不配得的能得到兩個天堂,那麼配得的更應得到兩個地獄。

--------------------------------------------------------------------------------

第十一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