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15, 2025

[箴言] 第十二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十二章


 

1-12 節:義人的好處

1 喜愛管教的,就是喜愛知識;恨惡責備的,卻是畜類。

這裡教導我們,要試試自己是否有恩德,可以看看自己在恩德面前的反應。

1. 有恩德且喜愛恩德的人,喜愛對他們的一切教誨,無論是勸誡或是責備,無論是神的話還是神的旨意。這樣的人看重良善的教誨,不以嚴格慎重的管教為苦,反以為樂。喜愛且看重誠信管轄的人,甘願順服在這管轄之下的人,表明自己必是喜愛知識的人。

2. 若是別人指出他的錯,反以為被冒犯,別人提醒他要盡責,反以為是干涉他的自由,這樣的人表明自己沒有恩德也沒有常識:恨惡責備的,不僅愚昧,還是畜類,像馬或騾不明白事理,像牛要踢趕牛的棍棒。這裡的畜類一詞,用來形容那些指望在家裡或在社會上過散漫日子的人,他們不要任何管束,藐視良心的責備,視忠告者為敵。

 

2 善人必蒙耶和華的恩惠;設詭計的人,耶和華必定他的罪。

注意,

1. 我們與神同在就有真自我。蒙耶和華恩惠的人就快樂,真快樂,永遠快樂,儘管世界向他們皺眉頭,世人不喜歡他們;神的恩惠中有生命,就是一切良善的泉源。相反被耶和華定罪的人則要痛苦,不管世人如何吹捧他們,如何抬高他們;被神定罪的人,要受第二次死的害。

2. 們與神同在,就好比我們在世上與人相處一樣。我們的父常以子女的一舉一動來判斷他們。所以善人,就是有憐憫有愛心且有善行的人,必藉著祈禱蒙耶和華的恩惠。而設詭計的人,就是設計陷害鄰舍的人,神必定他的罪,這樣的人必不配住進神的國。

 

3 人靠惡行不能堅立;義人的根必不動搖。

注意,

1. 雖然人可以憑罪惡的伎倆獲取利益,卻不能靠這些伎倆堅立自己;雖然能得到巨大的產業,卻得不到能持久的產業:人靠惡行不能堅立;惡行能把人抬到高處,但那卻是滑地(詩篇 73 18)。靠惡行得來的財富是房屋建造在沙土上,不時就要顯露出來。

2. 雖然義人在世上擁有的不多,但卻能持久,誠實而得的必能持久:義人的根必不動搖,儘管枝條可以折斷。憑信心在基督裡紮根的人就是不可動搖的;他們在基督裡的安慰和喜樂早已紮根,永不能被拔起。

4 才德的婦人是丈夫的冠冕;貽羞的婦人如同朽爛在她丈夫的骨中。

注意,

1. 有幸得賢妻的人,就像坐上寶座那樣快樂,因為她就像是他的冠冕。才德的婦人,指虔誠、端莊、靈巧、勤奮的人,積極為家庭謀利益,好好看顧自己的家,待人接物盡心盡責,充滿活力,忍辱負重,毫無怨言。這樣的人以丈夫為自己的頭,因此她是他的冠冕,不僅是他的信譽和榮耀,就像冠冕為飾物,也支持他且助他在家中樹立權柄,如同冠冕為權力的象徵。她順服丈夫,忠於丈夫,並且以身作則教導他的孩子和僕人。

2. 不幸得惡妻的人,就像坐在糞堆裡那樣悲慘,因為她如同朽爛在他骨中一樣,不可救藥,還要令他貽羞。這樣的婦人愚昧、懶散、浪費、荒唐,愛發脾氣,口舌刁鑽,毀壞丈夫的信譽和安慰。若是出門,他的頭就往下低,因為妻子的錯使他受責備。若是回家,他的心就往下沉。這樣的痛苦常常使他坐立不安,心力交瘁。

 

5 義人的思念是公平;惡人的計謀是詭詐。

注意,

1. 神的話能看清人心的思念和動機,且要判斷人的思念。若是我們以為思念可以自由自在,那就大錯特錯。不,思念也在神的審理之下,因此必須服在神的律法之下。

2. 我們應該察驗自己心中的思念和動機,且要以此判斷自己;因為思念和動機始於心,最能毫無偽裝地反映原始的心。公平的思念最能見證一個義人;同樣地,邪惡的計謀也最能證明一個惡人。義人可能有不好的想法,但是他不會沉迷於這些想法,不會將這些想法轉化為陰謀決策。

3. 言語誠實、心思公平的,儘管有時說錯話,做錯事,或不合時宜,或被誤解,仍是人的榮耀。相反,常常撒謊,行為詭詐,陰謀算計,且得寸進尺,肆無忌憚,這就是人的恥辱。

 

6 惡人的言論是埋伏流人的血;正直人的口必拯救人。

前面那節把惡人和義人的心思意念作對比,這裡對比他們的言論,而言論與心思一樣重要。

1. 人說話傷害鄰舍;他們的言論是埋伏流人的血,這實在非常邪惡。他們的舌頭是刀劍,要除去一切阻攔他們的人,要除去他們所恨惡且迫害的好人。路加福音 202021 中就有一個例子。

2. 義人說話有助於鄰舍:正直人的口隨時為受壓迫的人張開(箴言 318),為他們祈求、作見證,為的是拯救他們,尤其是拯救那些要被惡人埋伏的人。人有時一句好話就能成就一件美事。

 

7 惡人傾覆,歸於無有;義人的家必站得住。

這裡教導的如前面一樣(3 節;另參考 102530),

1. 惡人誇勝是暫時的約伯記 205)。他們可能暫時被高舉,但不久就要被傾覆,歸於無有;他們的厄運要證明他們的傾覆,不可一世的要消失,他們所在的地方要不認識他們。惡人傾覆,歸於無有;他們站在滑地之上,稍微推一把就能將他們推倒,如同所多瑪的蘋果,看上去好看,但是一碰就掉進塵土中。

2. 義人昌盛有好的根基,必能長存。死亡要挪去他們,但他們的家必站得住,他們的子女要堅立,正直人的後代要蒙福。

 

8 人必按自己的智慧被稱讚;心中乖謬的,必被藐視。

這裡教導我們如何得到好名聲。人人都看重名聲,也要守住自己的名聲。但這幾點是肯定的,

1. 持守美德敬虔,謹慎生活言行,這就是最好的名聲:人必按自己的智慧和良善被稱讚,指的是在神的審判面前;我們知道神的審判是按著事實而不是按著人的財富和地位,也不是按著人的手段和狡猾,而是按著人的智慧,按著人誠實的意念以及執行這些意念的明智行為。

2. 跟隨邪惡,與良善背道而馳,這就是最壞的名聲:心中乖謬的,就是走彎曲之道且難以駕馭的人,必被藐視。神要叫他貧困,被藐視,有一點榮譽感的人都要藐視他,不屑與他來往,不信任他,視他為人類的污點和恥辱。

 

9 被人輕賤,卻有僕人,強如自尊,缺少食物。

注意,

1. 有些人貪圖外在的形象,要地位要時尚,以上流人物自居,家裡卻嚴重缺乏,若是把債務還清就一貧如洗,還要打腫臉充胖子,表現得悠然自得,以為有了漂亮的羽毛就能做好鳥。

2. 另一種人低調且容易滿足,他們的境況和品格要好得多。他們因樸素的穿著和平凡的地位可能受歧視,卻能養活自己,不但不缺乏,還有盈餘,在家中不但有食物,還有僕人服事他們,減輕他們手裡的工作。要效法那些努力過富足安逸居家日子的人,不要效法那些沒有能力卻要撐門面、不顧一切貪圖外表豪華的人,這些人日子不好過卻仍不願謙卑下來。

 

10 義人顧惜他牲畜的命;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

看看這裡,

1. 義人有何等的憐憫之心;他不但對卑微的人性有極大的憐憫,也十分顧惜牲畜的命,不僅因為牲畜是他的奴僕,也因為牲畜是神所造,合乎神的旨意。人民、牲畜,你都救護(詩篇 366)。我們要餵養自己的牲畜,要給他們食物和休息,不可虐待他們。巴蘭因杖打自己的驢而受到責備(民數記 22 章)。律法書裡也有要照顧牛的誡命。所以,對牲畜不公平不是義人的所為;對牲畜施暴的人證明瞭自己內心的野蠻習性,他們令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羅馬書 822)。

2. 惡人有何等的殘忍之心;連他的憐憫都成了殘忍。這樣的人早已失去心中原有的自然律,藉著敗壞的權勢,他們的心剛硬,表現出來的憐憫都是殘忍的,就像彼拉多在無罪的基督面前作出的判決,我要責打他,把他釋放了路加福音 2322。他們偽裝的仁慈不過是要掩蓋內心的殘忍。

 

11 耕種自己田地的,必得飽食;追隨虛浮的,卻是無知。

注意,

1. 專心自己的事業,做誠實人,這是智慧,藉著神的祝福,這也是生活之道:耕種自己田地的,不管是田地的主人還是寄居之人,指言之必行、努力工作的人;即使未必置辦田產(田產有何用),也必得飽食,有足夠的食物供給自己和家人,足以讓自己安心在世上盡責。連忿怒的判決都包含這樣的憐憫,你必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創世紀 319)。該隱連這都得不到(創世紀 412)。要忙碌,這是得安逸的必經之路。守著你的店鋪,你的店鋪也會守著你。你要吃勞碌得來的詩篇 1282)。

2. 忽視自己的事業,這是愚昧,是無知,因為這會叫人結交懶散的朋友,跟他們走惡道,以致缺乏,不僅自己缺乏,也成為眾人的累贅,吃別人口中的糧。

 

12 惡人想得壞人的網羅;義人的根得以結實。

看這裡,

1. 惡人所關心的是什麼;他要傷害人:他想得壞人的網羅啊!我要是能這樣狡猾就好了!能這樣佔便宜,能這樣得寸進尺,能這樣報復我所憎惡的人就好了!他想得到壞人的堡壘和高臺(有人這裡理解),能安心傷害人,不叫自己得傷害。

2. 義人所關心的是什麼:是多結果子的樹,是力量,是穩固,這就是他想得到的,行善、堅定且在善行上得確據。惡人想得魚網為自己捕魚;義人則盼望得榮神益人的果實(羅馬書 146)。

 

13-19 節:真與假

13 惡人嘴中的過錯是自己的網羅;但義人必脫離患難。

看這裡,

1. 惡人因自己的愚昧而陷於困境,公義的神要棄他們不顧。他們經常因嘴中的過錯而身陷網羅,他們的舌頭要割斷自己的咽喉。因譭謗在尊位的彼得前書 210)而受公眾聲討;因惡毒的言語而受世人譴責;因誹謗而被訴訟,因言語而被制裁。世上有許多人因嘴中的過錯付上很大代價,不能攏住自己的口就受背上的杖責(詩篇 648)。

2. 義人藉著自己的智慧脫離困境,神的憐憫要成為他們的幫助:義人必脫離患難,惡人卻要一頭栽進去。這裡暗示義人可能會陷入困境,但是他雖失腳也不致全身仆倒詩篇 3724

 

14 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必飽得美福;人手所做的,必為自己的報應。

這裡勉勵我們要說善言,行善事,

1. 善言能有好結果:人因口所結的果子,因他虔誠的言語和明智的勸誡,必飽得美福(意思是能得到今生的安慰,得到令人真正滿足的內在喜樂)。我們在教導人的同時自己也在學習,我們為別人擘開生命之糧,自己也吃這糧。

2. 善行更能得到大回報:人手所作的一切工,愛心的辛勞,以及所有為榮神益人而作的工,都會得到回報,人要收割自己所種的。這裡也可理解為一條普遍的公義真理:神必照各人的行為報應各人羅馬書 26)。

 

15 愚妄人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惟智慧人肯聽人的勸教。

看這裡,

1. 愚昧人為什麼得不到智慧:他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正直;他以為自己所作的都正確;他從不聽勸,因為他不覺得自己需要勸誡。他自信很清楚自己的路,不會走失,也就從不問路。他的原則就是做自己眼中看為正直的事,就是行自己心中的路。他把自己的意願奉為誡命。受制於自己的眼睛而不受制於自己的良心,這是愚昧。

2. 智慧人為什麼不會成為愚昧:他願意聽勸誡,渴望別人的建議,他肯聽人的勸教,不堅持自己的判斷,看重智慧和良善的方向。總是敞開著耳聽勸的必是智慧人;這是智慧人的表現,也極有可能繼續當智慧人。

 

16 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通達人能忍辱藏羞。

注意,

1. 輕易動怒是愚昧:愚妄人藉著惱怒顯明自己的愚妄(有人這樣理解);智慧人有正當理由的時候也動怒,但他能掌控自己的怒氣,是怒氣的主,而愚妄人的怒氣反成了他的主。愚妄人被得罪的時候會發作起來,言語和動作都粗鄙不堪,漲紅著臉,怒髮衝冠,連自己是誰都不記得了;他必是叫拿八,為人果然愚頑撒母耳記上 2525)。愚妄人的惱怒立時顯露;他公開發洩,毫不遲疑。人應當管理控制自己的脾氣,容易動怒的人或一點就著的人卻做不到。

2. 溫柔是智慧:通達人能忍辱藏羞

1)他將怒氣掩藏在心裡;當他激動的時候,心在裡面發熱的時候(詩篇 393),仍攏住自己的嘴,壓制自己的怒氣。怒氣是羞愧的,雖然智慧人不能完全不動怒,但他以怒氣為恥,他斥責怒氣,在發怒時不吐惡言。

2)他掩藏別人對他的挑釁和侮辱,不當一回事,且儘量不放在心上,自己也就不會計較太多。原諒別人的傷害和侮辱,而不是對這些傷害添油加醋,大做文章,這是對自己仁慈,有助於自己心中的寧靜。我們應當如此行。

 

17 說出真話的,顯明公義;作假見證的,顯出詭詐。

這裡說的是,

1. 稱讚說真話的見證人為誠實之人。憑良心說出真話的,盡自己所知公正說出事實真相的,無論是在公堂上還是在一般交談中,無論是起誓還是沒有起誓,這都顯明公義。這樣做表明他受公義的原則和誡命所管轄驅使,表明他推崇公義,要榮耀公義且施行公義。

2. 譴責做假見證的人為詭詐;他顯出詭詐;以詭詐待人時不但毫無良心可言,而且還以此為樂,被謊言之靈所轄制,耶利米書 93-5。我們都要遠離且憎惡謊言之罪(詩篇 119163),都要順服在誠實的原則之下。

 

18 說話浮躁的,如刀刺人;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

舌頭可以致死也可致生,是毒藥也是良藥,取決於如何使用。

1. 有些話傷人殺人,如刀刺人。無禮謾駡令聽者憂傷,心如刀絞。誹謗像刀一樣刺傷別人的名聲,也許無法痊癒。背後的閒話惡言像刀一樣分裂割斷愛情和友情的紐帶,將曾經彼此親密之人分割開來。

2. 有些話醫治縫合:智慧人的舌頭卻為醫人的良藥,能縫合中傷的舌頭所造成的傷口,重歸於好,恢復太平,解決分歧,促進和好。智慧能找到適當的良藥,醫治誹謗和惡言造成的傷害。

19 口吐真言,永遠堅立;舌說謊話,只存片時。

要注意,事實是神聖的,

1. 事實一旦說話,就能堅立,即使有人不喜歡或發怒,事實仍得堅立。事實是偉大的,必要堅立。事實永遠是事實;我們要信守事實,不必怕責難,也不必怕蒙羞。

2. 事實若被否認,也遲早會顯明出來。舌說謊話,就是用虛假的顏色塗抹事實,只存片時。謊言終究要被揭穿。說謊話的人一旦被查驗,就會露出馬腳,前後矛盾;一經證實,就會失去人心,將來也不為人所相信。事實可能被歪曲,但必會真相大白。用謊言遮掩的必然要遮掩許多謊言。

 

20-28 節:重要的諺語

20 圖謀惡事的,心存詭詐;勸人和睦的,便得喜樂。

注意,

1. 設計行惡的終日算計如何害人;但最終必會欺騙自己。圖謀惡事的,打著友情的幌子,心裡裝滿了想要得到的利益和滿足,但這都是自欺。讓他們精心圖謀去吧,欺騙人的最終要自欺。

2. 為鄰舍謀利益,致力於和平,勸人和睦,致力於醫治且找尋醫治方法,盡自己能力為公眾利益服務,這樣的人既可信又能成為眾人的安慰。他們有喜樂有果效,超出自己的想像。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馬太福音 58)。

 

21 義人不遭災害;惡人滿受禍患。

注意,

1. 敬虔必定是保障。公義的神早已命定不叫災害臨到真誠的義人。藉著賜給他們的恩典的能力,就是正義的原則,神要保守他們免遭罪的禍患。雖然他們會遇到試探,卻不會被試探所勝;雖然他們遇到患難,遇到許多的患難,但是這些患難卻不致叫他們遭害,不像別人那樣遭害(詩9110),因為這些患難要變成祝福,叫他們得益處。

2. 邪惡必定是毀滅。藐視神藐視人,危害人,這樣的人必裝滿害人之念(譯者注:欽定本中滿受禍患一詞可解釋為裝滿害人之念)。他們更危害人,裝滿了各樣不義羅馬書 129)。這裡也可理解為,這樣的人要遭受禍患。以危害人為樂的,自己要滿受禍患。有人把整句理解為:雖然惡人要滿受禍患,但是義人卻不會受到災害。雖然地獄要攻擊他們,然而他們在天堂的保護下是安全的。

 

22 說謊言的嘴為耶和華所憎惡;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

這裡教導我們,

1. 要恨惡謊言,要離得遠遠的,因為謊言是為神所憎惡的,說謊話的人也為神所憎惡,不但因為這違背神的律法,也對人類社會有害。

2. 要有誠實的良心,不但在言語上,也在一切行為上,因為行事誠實的,為他所喜悅,神非常喜悅這樣的人。我們喜歡與誠實人交往,對他們有信心;因此讓我們做誠實人,使自己蒙神的喜悅,也受人的喜悅。

 

23 通達人隱藏知識;愚昧人的心彰顯愚昧。

注意,

1. 聰明人不聲張自己的智慧,而不聲張智慧是他的榮耀。若是傳遞知識能造就人,他就傳遞;若是傳遞知識只會炫耀自己,他就隱藏知識。有學問的人若是通達,就會謹慎避免炫耀排場,不急於表現自己的學問和知識,而只將知識用於好的用途,讓自己的工作榮耀他箴言 3131)。藝術的巔峰在於隱藏。

2. 愚昧人不可避免要聲張自己的愚昧,這是他的恥辱:愚昧人的心,藉著愚昧的言語和行為,彰顯愚昧;可能他們不想隱藏,因為他們不能分辨善與惡,榮耀與恥辱;也可能他們不知道如何隱藏,因為他們缺乏判斷力(傳道書 103)。

 

24 殷勤人的手必掌權;懶惰的人必服苦。

注意,

1. 勤奮是晉升之道,所羅門提拔耶羅波安因為見他是個殷勤、埋頭苦幹的年輕人(列王紀1128)。努力學習工作的人能獲得益處和名聲,最終必要管理周圍的人,許多人就是這樣升遷的。那些在不多的事上有忠心的人,要被委派管理更多的事馬太福音 2523)。勞苦傳道教導人的長老們,將配受加倍的敬奉提摩太前書 517);年輕的時候殷勤工作,在年老時能管理,能安息。

2. 投機是通往奴役之道:懶惰粗心的人,或者說欺詐的人(這個詞是這個意思),必會服苦。這些人不勤奮不誠實,靠自己的小聰明過不誠實的日子,必會導致窮困潦倒,且要潦倒下去。在做學徒時殷勤誠實的人將來會成為師傅;相反,愚昧的人終生必做慧心人的僕人1129

 

25 人心憂慮,屈而不伸;一句良言,使心歡樂。

這裡說的是,

1. 憂慮的原因和後果。憂慮的心,心中滿是擔心、懼怕、悲痛,沉重地壓在心上,不能自拔,沒有進取心,也缺乏忍耐之心。憂慮的心使人不能伸展,使人跌倒,且消沉下去。這樣的人不能盡責,也不能在人際關係、環境和交往中得到安慰。所以,有這種傾向的人要注意,要禱告,避免這樣的心態。

2. 憂慮的醫治:一句良言,來自神的話,且憑信心應用出來,使心歡樂。這句良言就是(一位拉比如此說):你要把你的重擔卸給耶和華,他必撫養你詩篇 5522)。神的良言,特別是福音,要叫疲乏沉重的人心歡樂起來(馬太福音 1128)。傳道人要幫助人得到這喜樂。

 

26 義人引導他的鄰舍;惡人的道叫人失迷。

看這裡,

1. (譯者注:欽定本將上半句譯為:義人超越他的鄰舍)義人諸事順利;他們有卓越的個性,富足的產業,兩方面都超越他人:義人比鄰舍更豐富(有人這樣注釋)。他更富有,不在於世上的財富,而是在於聖靈的恩典和安慰,這才是真財富。敬虔真是好;它使人高貴,激勵人行事慷慨,叫人富足。在神眼裡,這是寶貴的,是卓絕的標準。鄰舍可能在世上更顯赫,更出風頭,但義人有內在的價值。

2. 惡人自取其禍;他們所走的道要迷惑他們。他們以為這不但是喜樂的道,還是正確的道。這道與肉體和血氣相稱,所以他們就得意洋洋,確信不會迷失。然而他們不能達到目的,也不能享受他們希望得到的好處。這不過是假像;因此義人要比鄰舍更聰明,更快樂,儘管他們藐視義人,要踐踏義人。

27 懶惰的人不烤打獵所得的;殷勤的人卻得寶貴的財物。

這裡說的是,

1. 要叫我們恨惡懶惰和欺詐,因為這個字,和前面一樣,有兩層意思:懶惰欺詐之人有烤肉,卻不是自己打獵所得,而是靠別人的努力得來的;他吃別人的勞動果實,如同蜂巢裡的雄蜂。這一句也可解釋為,懶惰的人打到獵物(獵人很少是買賣人),卻不去烤。這樣的人不能從中得到安慰;也許神早已定意不叫他們得安慰。

2. 殷勤的人所得到的財物,也許不多,卻是寶貴的,這是要叫我們愛慕殷勤和誠實。這樣的財物來自神的祝福;這樣的人從中得安慰。這財物給他和家人帶來益處。這是他口中的糧,不是別人口中的食物,是他看見神回應他的禱告而賜給他的。

 

28 在公義的道上有生命;其路之中並無死亡。

這裡向我們展示敬虔之道,

1. 這是一條筆直、平坦且輕省的道;是公義的道。神的誡命(就是我們要遵行的法則)都是聖潔、公義和良善的。敬虔有正確的理性和公平;這是一條路徑,是神指給我們的路(以賽亞書 358);這是一條大路,是君王的路,萬王之王的路,是以前眾聖徒所走的路,是古舊的道路,路上滿有羊群的腳蹤。

2. 這是一條平安、喜樂和舒坦的道。

1)不但終點有生命,沿途也有生命,是真舒坦真滿足的生命。這裡有神的恩惠,比人的生命更好;這裡有聖靈,就是生命。

2)這條道不但有生命,而且並無死亡,沒有那世上致死的悲痛,沒有減少我們喜樂和生命的悲痛。公義道上的生命永無止境。在世上有生也有死。而在公義的道上只有生命沒有死亡,就是永遠的生命。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