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16, 2025

[箴言] 第十四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十四章


 

1-13 節:智慧和愚昧

1 智慧婦人建立家室;愚妄婦人親手拆毀。

1. 賢妻是一個家的大福。妻子若結出果子,家庭就人丁興旺,生養眾多,就得建造。妻子若精明,就是敬虔、勤奮、慎思,家中的事就昌盛,債務還清,口糧提高,儲蓄增加,孩子受好教育,得供應,對內有安慰,對外有信譽,家庭就這樣建立起來。她視照顧家庭為己任,儘管她知道丈夫才是一家之主(以斯帖記 122)。

2. 許多家庭因妻子不賢而告破碎,不只是丈夫的問題。愚妄的婦人,就是不敬畏神、不重視自己責任的人,就是任性、浪費、性情無常的人,就是貪圖享樂放縱慾望的人,就是留戀旅遊宴樂的人,就是喜歡玩耍消遣的人,儘管她來到一個原本為富足的家,她卻要耗盡資源以致貧窮,必然毀了這家,如同親手拆毀一樣;而丈夫雖操盡了心也不能避免。

 

2 行動正直的,敬畏耶和華;行事乖僻的,卻藐視他。

1. 恩德和罪的真面目。若是恩德占上風,人就敬畏神,歸榮耀於無限偉大無限崇高的神,神也配得一切的榮耀。對有理智的被造之物來說,還有什麼比榮耀神更合宜、更悅人的呢?若是罪占上風,人就藐視神。藐視連天使都要讚美的神,這是最為罪惡的罪。藐視神的誡命,不遵從、也不接受神的誡命和應許,就是藐視神本身,就是藐視神一切的屬性。

2. 恩德和罪的真相。我們借此可以知道一個人內心有恩德主導,敬畏神,他行動正直,就是一切行動都憑良心,忠於神也忠於人,舉止都遵行法則;這人就是榮耀神。但若是反過來,行事乖僻的人,任意隨從自己的慾望和情感,無公義也不誠實,口是心非的人,不管裝作多麼虔誠,他都是惡人,都要被看作是藐視神的人。

 

3 愚妄人口中驕傲,如杖責打己身;智慧人的嘴必保守自己。

1. 驕傲的愚妄人顯露自己的驕傲。心中有驕傲,頭腦裡沒有智慧加以控制,驕傲就在話語中流露出來:口中有驕傲,驕傲的吹噓,驕傲的誹謗,驕傲的蔑視,驕傲的發號施令,這就是驕傲的杖,或作驕傲的枝條;這個字只在這裡和以賽亞書 111 出現過。這枝條生於心中苦毒的根,是從那裡生出來的枝條。我們必須將根除去,不然就不能勝過這枝條。這裡也可理解為擊打用的杖,驕傲的杖擊打他人。驕傲的人口無遮攔,任意擊打別人,最終必然擊打自己;驕傲的人要被自己口中的話所羞辱,不是像戰士那樣被斬,而是像僕人那樣被杖責,這樣他就要被自己的杖所擊打(詩篇 648)。

2. 謙卑的智慧人為自己的好處保守自己:智慧人的嘴要保守自己,不像驕傲的人那樣用口舌傷人,也不像驕傲的褻慢人那樣自食其果,

 

4 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

1. 忽略農事會導致貧窮:家裡無牛,不能耕地,不能踩踏玉米,槽頭空了,就乾淨;牲口沒有草,也就沒有糧食給服事的人。阿摩司書 46 牙齒乾淨來形容物資缺乏。家裡無牛,不能種地也就不會有收成;槽頭乾淨,沒有糞肥,悅人眼目,不耐農事因為這活太髒,於是就賣了牛使槽頭乾淨。這樣一來,不但缺乏勞動,連牛糞都缺乏。這要顯明那些只顧陶醉在鄉村樂趣卻不願管理農事之人的愚昧。這樣的人(俗話說)養馬多於養牛,養狗多於養豬,他們的家必要遭殃。

2. 努力耕耘的人才可能有好收成。合理使用自己的物資,不只是用來擺設,多用農夫,少用侍者,這樣的人才能興旺。土產加多乃憑牛力;牛被造是為我們服務的,活著或死後都有用處。

 

5 誠實見證人不說謊話;假見證人吐出謊言。

審判庭上證人的作用至關重大,因此為了公眾的利益,證人必須遵行原則;

1. 有良心的證人不敢有一絲不實的證詞,也不能提出任何超出自己認知範圍的事,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也不管取悅了誰或得罪了誰,這樣判決才能飛流直下。

2. 但若是證人或受賄,或偏心,或受到恫嚇,就吐出謊言(且面不改色),脫口而出且語氣堅決,好像所說的都是事實一樣。

 

6 褻慢人尋智慧,卻尋不著;聰明人易得知識。

1. 有些人尋求智慧卻尋不見,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按著正確的原則,沒有使用正確的方法。他們是褻慢人,用褻慢的態度求問知識,為的是嘲笑和挑剔教誨的言語。有許多人向基督提問,為的是試探他,想要抓他的把柄控告他,這樣的人不會得到智慧。若為了自己的驕傲和貪婪而求智慧,就像行邪術的西門想要得到聖靈的恩賜那樣(使徒行傳 89-24),就必不能尋見。希律想要看神蹟,但他是個褻慢人,所以被拒絕了(路加福音 238)。褻慢人從不迫切禱告。

2. 對於聰明人,就是遠離惡事的人(遠離惡便是聰明,約伯記 2828),他們很容易明白神的知識和神的旨意。耶穌的比喻使褻慢人的心剛硬,叫他們更加弄不懂神的事,卻向那些願意受教的人顯明,叫同樣一件事變得更簡單,更能懂,也更能熟記(馬太福音 13111516)。同樣的道,對褻慢人來說是死的香氣叫他死,對謙卑認真的人來說則是活的香氣叫他活哥林多後書 216)。聰明人,就是遠離惡事(遠離惡便是聰明),放下己見,摒棄一切敗壞的意念和情感,這樣的人很容易明白教誨且領受謹記。

 

7 到愚昧人面前,不見他嘴中有知識。

(譯者注:多種譯本均作要遠離愚昧人,因為不見他嘴中有知識)看這裡,

1. 如何識別愚昧,如何識別惡人,惡人就是愚昧人。倘若不見他嘴中有知識,在他的言辭中沒有敬虔之氣,他說的話盡是敗壞,也敗壞別人,沒有益處,也不造就人(以弗所書 429),我們就能斷定這是惡人。

2. 如何拒絕與這樣的人來往,如何遠離他:要遠離愚昧人,因為你看見與他來往沒有好處,只有被傷害的危險。有時候,我們譴責邪惡言論的唯一方法就是離開說惡言的人,不去理睬他。

 

8 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或譯:自欺)

1. 聰明良善之人的好行為:他能妥善管理自己。這裡提倡的不是理論上的學者智慧,而通達人的智慧,是實用智慧,能指引我們的謀略和行為。基督徒的通達表現在正確明白己道我們都是客旅,所關心的不是遊山玩水,而是向前到達旅途終點。要明白自己的道路,不要忙於點評別人的事,而是顧好自己,修平自己腳下的路(箴言 426)。明白道路的方向,就能眺望;明白路上的危險,就能避免;明白路上的困難,就能克服;明白路上的機會,就能利用。總之,要明白行路的法則也明白目標,且按著這些法則行走。

2. 惡人的惡行為:欺騙自己。惡人不明白自己的路;他以為他知道,所以一旦失迷,會越來越偏離。愚昧人的愚妄是詭詐;要欺騙自己直到滅亡。在沙土上建造房屋的就是自欺。

 

9 愚妄人犯罪,以為戲耍(或譯:贖愆祭愚弄愚妄人);正直人互相喜悅。

1. 惡人在惡中剛硬:他們犯罪以為戲耍。以別人的罪為笑談,將本應為之憂慮的事當作取悅自己和取悅夥伴的笑料;對自己犯的罪也不重視,不管是受試探將要犯的罪還是已經犯下的罪,都是一樣。他們稱惡為善,稱善為惡(以賽亞書 520),置之不顧,付之一笑,一頭栽到罪裡(耶利米書 86),還說這樣下去也會有平安。他們不在乎自己的罪會造成多大的傷害,還取笑這樣指責他們的人。他們熱衷於犯罪,擅長尋找犯罪的藉口。愚妄人取笑贖罪祭(有人這樣理解);輕視罪就是輕視基督。輕視罪的是愚妄人,因為他們輕視神的怒氣(阿摩司書 213),輕視重壓在基督身上的罪,且很快又想出別的犯罪方法來。

2. 義人不斷行善:正直人互相喜悅若是有任何過犯,他們立即悔改,且蒙神的喜悅。他們彼此善待;在他們之間,在他們交往的人中,只有彼此相愛和憐憫,沒有譏諷。

 

10 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這一句與哥林多前書 211 的意思相同。除了在人裡頭的靈,誰知道人的事,誰知道人的喜怒哀樂呢?

1. 自己的重擔,自己最能體會,尤其是靈裡的重擔,因為靈裡的重擔通常是隱藏的,只有擔重擔的人自己知道。不能因別人的悲痛責備人,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的感受,也許他們所受的打擊超過我們所能看見的。

2. 許多人享受心裡的喜樂,尤其是神的安慰,別人不知道,更談不上分享;就像痛悔之人的憂傷無人所知,信徒的喜樂也是與外人無干,旁人無法測透。

 

11 奸惡人的房屋必傾倒;正直人的帳棚必興盛。

1. 偉大的家庭能毀於罪:奸惡人的房屋,雖然又堅固又高,必傾倒,必淪為貧窮,必然蒙羞,最終要毀滅。他對天堂的指望,就是他所倚靠的房屋,不能站立,卻要在暴雨中傾倒;到來的洪水要把他衝垮。

2. 貧乏的家庭能因著義而崛起且根基穩固:正直人的帳棚,雖然搖擺且卑微,必興盛,無窮智慧的神若是許可,要在物質方面興盛,而恩典和安慰則更是如此,因為這些才是真財富,真榮譽。

 

12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這裡形容自欺之人的道路和結局。

1. 他們的路看起來還不錯:他們自己以為正,自得其樂,自以為恰到好處,意念和行為都好,能有好結果。無知且漫不經心的路,屬世且貪戀世界的路,重感官屬肉體的路,在這些路上行走的人都以為正,而在敬虔上虛偽、重外表、不徹底的悔改以及盲目熱心,這樣的人就更是如此。他們以為靠這些就能進天堂,以為這樣必有好結局。

2. 他們的結局很可怕,由於他們不知道,所以這結局就更可怕:這是死亡之路,是永死,他們要毀於自己的過犯,要在自己的謊言中沉淪。自欺之人最終要成為自毀之人。

 

13 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這裡形容屬世嬉笑的虛空,印證了所羅門稱嬉笑為狂妄傳道書 22),因為,

1. 嬉笑之中有悲哀。有時罪人被定罪的時候或遇到災禍的時候,會強作笑臉來掩蓋自己的悲傷,臉上裝得若無其事一樣,因為他們不願意認罪,即使被罪捆綁也不願意叫喚。人們歡笑之餘常常摻雜一些別的東西,一些陰影,再怎麼快樂都不能揮之而去。良心告訴他們不該如此嬉笑(何西亞 91),到頭來不得不面對虛空。屬靈的快樂座落在靈魂,而偽善之人的快樂只在唇齒之間。參考約翰福音 16 22;哥林多後書 6102. 嬉笑之後有壞結果:快樂至極就生愁苦。這快樂很快就要過去,好像鍋下燒荊棘的爆聲傳道書 76)。若是良心甦醒,所有罪惡褻瀆的嬉笑都要成為愁苦;若是良心不醒,愁苦就要更重,因為為這一切的事,神必審問你傳道書 119)。聖徒的悲痛要被永恆的喜樂所替代(詩篇 1265),而愚昧人的嬉笑則要化為無盡的哭泣哀嚎。

 

14-35 節:義人與惡人的對比

14 心中背道的,必滿得自己的結果;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

1. 罪人的悲哀在於他們要永遠面對罪的惡果:心中背道的人,因不願吃苦或因貪圖利益和快樂,不惜離棄神,拋棄自己的責任,這樣的人要滿得自己的結果;神要叫他吃盡惡果。他們不願離開自己的情慾敗壞,就必被情慾所困,最終面臨永世的恐懼和折磨。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啟示錄 2211),兒啊,你該回想路加福音 1625,這句話要在他們心中回蕩,把他們的罪擺在面前。背道始於心,不信之人從邪惡的心裡背離神。背道之人在回想之時最感到恐懼(路加福音 1126)。

2. 聖徒的喜樂就是在恩典中得到永恆的滿足,這是蒙神特別悅納的憑據:善人必從自己的行為得以知足,這是神所命定的。他所誇的就專在自己加拉太書 64)。罪人 如何拼命犯罪直到下地獄,照樣聖徒也要大得恩惠直到他們進天堂。

 

15 愚蒙人是話都信;通達人步步謹慎。

1. 輕信別人,專聽流言蜚語,專打探別家的事,輕信市井之言,輕信他人的虛情假意,輕率借貸給別人,這些都是愚昧行為。愚蒙人是話都信,他們忘記了在某種意義來說人人都會撒謊,相對於神來說是這樣;神從不撒謊,他的一切話我們都憑信心接受。

2. 謹慎才是智慧:通達人輕易相信別人,他會權衡證人的可信度以及證詞的可能性,然後憑事實作判斷,在水落石出之前絕不作任何判斷。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約翰一書 41)。

 

16 智慧人懼怕,就遠離惡事;愚妄人卻狂傲自恃。

1. 敬畏神是一切聖潔之事的保障,能抵擋一切不聖潔的事。遠離惡事,遠離罪的惡,也就是遠離一切惡,這是智慧;所以智慧人懼怕,意思是他們內心常常戒備,懼怕神的忿怒,懼怕靠近犯罪的界限或開始涉水於其中。智慧人懼怕受傷害,就遠離傷害的路,當發現自己開始進入試探的時候就立即驚恐抽身出來。

2. 傲慢是愚妄。這樣的人狂傲自恃,即使你警告他危險就在眼前,他仍會瘋狂向前沖,不受約束,要抵擋神的忿怒和咒詛。他不懼危險,定意反叛,膽大妄為,在懸崖邊玩耍。他是愚妄人,因為他的行為違背自己的理性和利益,他的毀滅必要證明他的愚妄。

 

17 輕易發怒的,行事愚妄;設立詭計的,被人恨惡。

1. 脾氣暴躁的人要被人嗤笑。隨便動怒、小心眼的人遇到小事就輕易發怒行事愚妄;他們的言行極為荒唐,要遭人蔑視;怒氣過後,他們自己也要蒙羞。對於那些以智慧和榮譽聞名的人更應該謹慎控制自己的脾氣。

2. 心懷惡意的人要被憎惡,因為他們包藏禍心,算計別人:設立詭計的人,就是藏匿怒氣尋隙復仇,偷偷算計如何陷害報復鄰舍,就像該隱謀殺亞伯那樣,這樣的人被世人所痛恨。動怒之人的特性很可憐;他在試探中發怒且使自己蒙羞, 不過這很快就過去,自己也後悔不已。但是心裡想著報復的人則是可憎的;在他沒有界限,也無藥可救。

 

18 愚蒙人得愚昧為產業;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

1. 罪惡是罪人的羞恥:愚蒙人貪戀愚蒙,一無所得;他們得愚昧為產業。有人理解為他們繼承愚昧。敗壞的本性始於我們的始祖,因這本性所引起的一切災禍也臨到我們;這是他們傳給敗壞之後代的產業,是遺傳病。愚蒙人以此產業為樂,緊緊抓住,不願放棄。他們的價值觀極為愚蠢;這種愚蒙只能是愚昧不堪,他們必要終身後悔。

2. 智慧是聰明人的榮耀:通達人得知識為冠冕,他們視知識為最顯赫的飾品,無不引以為豪。他們把知識戴在頭上如冠冕,決不分離;他們極力追求知識的頂峰和完美。他們受到尊崇,聰明人的頭要受到尊敬,如同戴著冠冕的頭。他們把冠冕戴在知識頭上(有人這樣理解),作好見證。智慧人不但見證智慧,也榮耀智慧。

 

19 壞人俯伏在善人面前;惡人俯伏在義人門口。

1. 惡人常常陷於貧困,身處低下,不得不乞討;他們因作惡而一貧如洗;相反,義人蒙神的祝福要富足起來,能施予捐贈,甚至施予作惡之人。神所賜的生命,我們不能不讓其存活。

2. 有時神要惡人看見神之百姓的優越。惡人要俯伏在義人面前,神要強迫他們這樣,要叫他們知道神愛義人啟示錄 39)。惡人要乞求義人開恩(以斯帖記 77),要求義人為自己禱告(列王紀下 312)。

3. 總有一天,義人要管轄他們(詩篇 4914),愚昧的童女要乞求聰明的童女給點燈油,要在義人所進去的主的大門外叩門,卻是徒然。

 

20 貧窮人連鄰舍也恨他;富足人朋友最多。

這裡所表明的不是正道,而是嫌貧愛富的世俗之道。

1. 很少有人與世界所嫌棄的人來往,儘管這人理應得到尊敬。人們理應憐憫、鼓勵、幫助貧窮人,實際上卻恨他們,不與他們來往,疏遠他們,甚至連鄰舍都是這樣,這鄰舍在他們潦倒以前還曾和他們來往,還曾獻過殷勤。大多數都是季節性的朋友,一到冬天就不見了。有神作我們的朋友真好,在我們貧窮的時候他永不會離棄我們。

2. 人人都願意向世界所追捧的人獻殷勤,儘管這人毫無價值。富足人朋友最多,那是財富的朋友,都想從中得到些什麼。世上極少有真友情,大多數都是為自己的利益;這不是真友情,也不是智慧人所看重所依賴的。世人把世界當作神,把物質豐富的人當作偶像,要討他們的歡心,好像這些就是天上的恩惠一樣。

 

21 藐視鄰舍的,這人有罪;憐憫貧窮的,這人有福。

人如何對待自己的窮鄰舍,直接反映了人的品性和為人。

1. 瞧不起鄰舍的在這裡被看成是壞品性,他們的為人也是如此。因鄰舍社會地位低下、出身低賤、沒受過好的教育、行為卑微就藐視他們,以為關注他們、與他們說話或關心他們都有失自己的身價,把他們視為豬狗一般,這樣的人是罪人,是犯罪,是墮落,要被看成是罪人,這人有罪

2. 對窮鄰舍滿有憐憫的人在這裡被看成是好人,有好品性。憐憫貧窮的,隨時為他們盡責,尊敬他們,這人有福。他所作的蒙神的喜悅,自己日後回想起來也能大得滿足,窮人也要祝福他,在義人復活的時候要大得賞賜。

 

22 謀惡的,豈非走入迷途嗎?謀善的,必得慈愛和誠實。

1. 不但作惡,還要陰謀作惡,這些人是多麼大錯特錯:豈非走入迷途嗎?他們誠然是走入迷途,人人都知道這點。他們以為只要算計巧妙,靠自己的小聰明比別人技高一籌,就能作惡尤勝於別人,也能逃脫罪的刑罰。然而他們弄錯了。人的小聰明逃不過神的公義,設計謀害鄰舍的人弄錯了,這樣只會害了自己,導致自己的毀滅,這是致命的錯誤!

2. 為自己的益處不但行善,且有計劃行善,這些人是多麼有智慧:他們大有慈愛和誠實,不為回報(不為自己積德),而是為憐憫,只為憐憫,按著應許廣施憐憫、慈愛和誠實,為神所喜悅。這樣的人本性慷慨,定意謀善,極力行善,努力讓所需要的人得到最大程度的愛心,他們在高明事上也必永存以賽亞書 328)。

 

23 諸般勤勞都有益處;嘴上多言乃致窮乏。

1. 多做事少說話,能使人致富:諸般勤勞,指多動腦子也指多做工,都有益處,能帶來這樣或那樣的好處。勤奮的人通常是興旺的人,努力工作必有回報。勤勞之手能掙錢。因此要好好工作,只要能做就要盡力去做。

2. 光說不做,能使人貧乏。這樣的人喜愛吹噓自己的事業,把時間荒廢於閒聊中,愛說愛聽新鮮事,像那些雅典人一樣(使徒行傳 1721),裝作可以在交談中進步,忽略自己的日常工作,浪費自己的所得,這條路乃致貧乏,也要終於貧乏。在屬靈的事上也是如此,努力事奉神且恒切禱告的人,都有益處。若只是空談信仰,禱告只是嘴上功夫,那就是靈裡貧乏,毫無所得。

 

24 智慧人的財為自己的冠冕;愚妄人的愚昧終是愚昧。

1. 對智慧良善的人而言,財富能使他們更有尊榮更有益處,能給他們更大的權威影響別人。有財富且有智慧使用財富的人,能更好地榮耀神,為世人帶來益處。有智慧沒有財富是好,而有智慧又有財富就更好。

2. 對邪惡敗壞的人而言,財富能更顯露他們的敗壞:愚妄人的愚昧,不管多麼富有,終是愚昧,要顯露自己的愚昧且要蒙羞。如果他們有資財,就會用資財作惡,且會越來越鐵著心作惡。

 

25 作真見證的,救人性命;吐出謊言的,施行詭詐。

1. 作真見證的人如何受到稱讚:能救無辜被誣告之人的性命,能挽回他們的名聲,名聲對他們像生命一樣寶貴。正直人不惜得罪大人物,也要陳明事實,以救被誣陷的人。忠心的傳道人真實為神作見證抵擋罪,在拯救靈魂脫離永死的事上起到重要作用。

2. 作假見證的人如何受到蔑視。這樣的人口吐謊言,為毀壞無辜人還振振有詞。所以,一個國家要盡一切可能判斷且懲處作假見證以及公然撒謊的人。說真話能給社會帶來凝聚力。

 

26 敬畏耶和華的,大有倚靠;他的兒女也有避難所。 27 敬畏耶和華就是生命的泉源,可以使人離開死亡的網羅。

這兩節經文藉著過敬虔生活的益處鼓勵我們敬畏神。敬畏神是本著恩典的法則,能生出恩德的行為。

1. 敬畏神能產生聖潔的穩妥和內心的安寧。敬畏神就大有倚靠;能使人在任何情況下都牢牢持守純潔和平安,在神和世人面前都問心無愧。我知道自己有義約伯記 1318),也不以性命為念使徒行傳 2024);這就是大有倚靠的人所發出的言語。

2. 敬畏神是對後代的祝福。憑信心倚靠神的人,他們的後代要從神的應許得到鼓勵,他們知道神是所有信徒的神,是信徒後裔的避難所,能在他裡面得到庇護。敬虔之人的後代常常因父母的教誨和榜樣而更敬虔;也因父母的信心和祈禱而更蒙神的眷顧。我們的祖宗倚靠你詩篇 224),所以我們也倚靠你。

3. 畏神是安慰和喜樂的泉源,是滿溢且永不止息的泉源;敬畏神是生命的泉源,不斷給靈魂帶來喜樂和滿足,這喜樂是純潔且更新的,是靈魂的生命,使靈魂不渴,永遠不渴;這是活水的井(約翰福音 414),要直湧到永生,也是永生的憑據。

4. 敬畏神是對付罪和試探的良藥。真心嚮往敬虔之喜樂的人不會被罪的誘餌所勾引,不會吞下魚鉤;他們明白哪裡能得到更好的東西,所以能離開死亡的網羅,保守自己的腳步不被絆倒。

 

28 帝王榮耀在乎民多;君王衰敗在乎民少。

這兩句是與政治有關的諺語,本身的含義明確:

1. 國民眾多是君王的榮耀;這是聖明統治的表現,因為外人紛紛前來,在王的保護下定居,國民安居樂業;這也表現出君王和臣民都蒙神的祝福,以致碩果累累,生養眾多。這是王的力量,使他強大興盛。君王快樂,作國民之父,箭袋充滿,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詩篇 12745)。所以,做王的要施仁政,鼓勵貿易農耕,輕賦減稅,發展人口,這是君王的智慧。讓所有祝福基督國度、所有榮耀基督的人都盡自己的本分,使更多的人加入教會。

2. 國民減少君王就削弱:君王弱小在乎民少(有人是這樣理解的);貿易不通,田地荒蕪,陸軍招不到人,海軍也缺人手,都因為人手不夠。看看君王的榮耀和安全是多麼依賴國民!這就是為什麼君王要以仁德治天下而不是以武力。國民人數減少對君王來說是懲罰(撒母耳記下 2413)。

 

29 不輕易發怒的,大有聰明;性情暴躁的,大顯愚妄。

1. 性情溫和是智慧。不輕易發怒的人,能正確看待自己,正確看待自己的責任和利益,正確看待人性的軟弱以及社會的構成,知道如何原諒別人的過錯,也原諒自己的過錯,知道如何消除自己的怒氣,以致心中不會被任何事情激怒。溫和耐心的人實在應該被視為聰明人,是效法基督的人,基督本身就是智慧。

2. 控制不住情緒就是愚昧。性情暴躁的人,很容易被激怒,心中滿是火星一點就著,以為發作出來,周圍的人就會怕他,其實這不過是大顯愚妄。他的愚妄顯明出來,在人前丟人現眼,且不能自拔。

 

30 心中安靜是肉體的生命;嫉妒是骨中的朽爛。

前面一節經文表明,掌控自己的情緒直接關係到我們的聲譽;這一節表明,不輕易發怒還直接關係到我們的健康。

1. 健康的靈由仁愛和溫和組成,有忠心、友善、喜樂的品性,這樣的靈是肉體的生命;它能帶來肉體的養分。好脾性的人身體健康。

2. 煩躁不安、嫉妒、心懷不滿的靈本身就是懲罰;這樣的靈蠶食肉體,令人消瘦,是骨中的朽爛。看見別人興旺就渾身不自在的人,讓他咬牙而消化吧詩篇 11210)。因嫉妒而爆炸的人,讓他爆炸去吧!

 

31 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

神非常在乎我們如何對待貧窮人,這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1. 他認為傷害窮人就是侮辱神。不論什麼人,若是惡待窮人,若是因為對方是窮人不能自助就欺負他,讓這樣的人知道這種行為是侮辱造他的主。窮人是神造的,他的存在是神給的,我們的存在也是神給的。我們有同一位父,同一位造物主;看看約伯是怎麼說的(約伯記 3115)。神叫他貧窮,指定他的分,若是我們惡待窮人,就像是神故意惡待他們,叫他們卑微,被人踩在腳下一樣。

2. 他認為善待窮人就是榮耀神;為窮人做事就像是為神做的,神也必要悅納這樣的善行。因為我餓了,你們給我吃馬太福音 2535)。所以,真心榮耀神的人必然憐憫貧窮人,會特別保護且抬高窮人。

 

32 惡人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義人臨死,有所投靠。

1. 惡人離世時候的絕望光景:在所行的惡上必被推倒。惡人緊緊抓住這個世界,心中極不願意離開,卻要被驅趕出去;他的靈要被取去,被強迫離開他。罪緊緊抓住他,不能分離,跟著他去了另一個世界;他要在所行的惡上被推倒,要在罪中死,要伏在罪的權勢之下,不義不潔。他的惡像風暴,他要在其中被沖走,像風中的碎秸,被逐出世界。

2. (譯者注:下半句欽定本直譯為義人死時有盼望)義人走完人生道路時的平安:他死時有盼望,盼望在死的另一邊有喜樂,盼望另一個世界遠勝今世。義人對將來有美善的盼望;雖然他們有痛苦,也有人害怕死亡,但是他們有盼望。在他們面前有美善可盼望,就是永無謊言的神所應許的蒙福的盼望。

 

33 智慧存在聰明人心中;愚昧人心裡所存的,顯而易見。

1. 謙虛是智慧的象徵。真正有智慧的人心中有寶藏,不輕易吹噓(馬太福音 1344),但並不隱藏自己的銀子不去做買賣。他的智慧存在心中,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好好消化,隨時準備使用出來,但並不張揚。心是一切脾性的座位,因此智慧必須端坐於心中,而不是衝昏頭腦。

2. 浮誇賣弄是愚昧的表現。愚昧人略有一些知識,就不顧一切、不合時宜地表現出來。也可理解為愚昧人中的愚昧通過浮誇的言談顯明出來。愚昧人拼命顯明愚昧,遠比智慧人表現智慧來得積極。

 

34 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

1. 公義治國,能使王國得榮耀。公義的管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公開提倡敬虔,實行和傳揚道德,保護有德之人,以愛心和憐憫對待陌生人(捐贈有時稱為義),這些能使邦國高舉能堅立王的寶座,提升國民的思想,使王國蒙神的悅納,能成為至高,如同聖潔的民申命記 26 19)。

2. 罪惡治國,要令王國蒙羞:罪惡是任何城市或王國的羞辱,叫他們被鄰國所藐視。以色列民經常在這兩方面都有份;他們好的時候真偉大,但是一旦離棄了神,周圍的國就羞辱他們,把他們踐踏在腳下。所以,君王要用自己的權柄壓制罪惡,扶持美德,這是他們的利益和責任。

 

35 智慧的臣子蒙王恩惠;貽羞的僕人遭其震怒。

這裡表明在一個有秩序的政府機構中,君王要根據各人的表現恩待從事公益事業的人。所羅門明確規定自己要遵循這個原則,

1. 行為謹慎的人要受到尊重,不論敵人如何尋隙破壞他們。人不應該為取悅一個黨派或取悅一個人而怠忽職守。

2. 自私虛偽,背叛自己的國家,欺壓窮人,挑起爭端,這樣的人終要蒙羞,要被逐出宮廷,不管他的朋友如何替他說話。

--------------------------------------------------------------------------------

第十四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