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言第十六章
第1-9 節:神的主權
1
心中的謀算在乎人;舌頭的應對由於耶和華。
(譯者注:欽定本將此節直譯為人心中的謀算以及舌頭的應對都由於耶和華)這一句教導我們一條偉大的真理,就是我們的心思和言語遠不足以稱為智慧和良善,一切的滿足都在於指教我們心思和言語的神,我們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裡運行(腓立比書 2:13;詩篇 10:17)。不過大多數人是這樣理解的:心中的謀算在乎人(人能策劃這個,謀算那個),但舌頭的應對(不但把心中所謀算的說出來,而且所謀算之事的成功與否)由於耶和華。換句話說,
1. 謀事在人。人有思想的自由,有意願的自由;人可以按照自己的知識勾畫自己的專案,定出自己的計畫:但是,
2. 成事在神。離開神的幫助和祝福,人就一事無成,神造人的口(出埃及記 4:11),教我們當說的話。不僅如此,神也能廢除人的謀算,打破人的計畫,他也經常這樣做,巴蘭心中預謀的是咒詛,但舌頭應對出來的卻是祝福(民數記 22 章)。
2
人一切所行的,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惟有耶和華衡量人心。
1. 人都是片面地看自己:人一切所行的,包括一切計畫和行為,在自己眼中看為清潔,意思是看不到什麼問題,沒有可定罪的事,沒什麼不好的地方;於是他就自信會成功,舌頭的應對也會與心中的期望相吻合。但是人生道路上有許多自己沒有意識到或不覺得那麼糟糕的污染。
2. 我們確定神的審判是根據事實的:他用公平無誤的天平衡量人心,他知道我們心中所想,也按此審判我們;當我們自認為能通過自己的天平,他卻寫上提客勒,就是你被稱在天平裡,顯出你的虧欠(但以理書 5:27);我們將來的歸宿都取決於他的審判。他不但監察人的道路,還要試煉人的心靈,我們的心靈如何,我們就如何。
3 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
1. 我們都渴望所謀之事能成立,而不是被廢棄,或出於浮躁不安而匆忙行事;我們渴望能以誠實和敬虔的方式穩固向前,而不是被攪擾,或被一些事件或變化所打亂;我們渴望一切都正常運行且最終有好結局並以此得到滿足,就能安然入睡。
2. 所謀之事必能成立的唯一途徑,就是把所做的交托耶和華。我們心中的焦慮必須交托給神的恩典,要倚靠並順服那恩典的作為(提摩太后書 1:12);一切外在的焦慮都要交托給全能的神,他的主權、智慧和滿有恩典的作為。把你的工作推向神(原文如此),把憂慮的負擔從自己身上推向神。藉著禱告把事情擺在他的面前。把你的工作向神表明(有人這樣理解),不僅是手中的工作,也包括心中的意念;藉著信心,藉著對神的倚靠,藉著順服和委身,將一切都交托給他。願主的旨意成就(使徒行傳 21:14)。凡是神喜悅的我們也喜悅,若是我們立下這樣的心志,就能無憂無慮。
4 耶和華所造的,各適其用;就是惡人也為禍患的日子所造。
1. 神是第一因。他在萬物以先,在萬人以先,是萬物之本;他賜形體給一切受造之物,並指定他們的位置。連惡人都是他造的,儘管他們背叛他。他賜給惡人能力,他們用這些能力與神為敵,不願意造他們的神管理他們,這就加重了他們的罪惡;因此,雖然神造他們,卻不想拯救他們。
2. 神是最終的目的。一切都屬於他,一切都從他而來,因此一切都歸於他,一切都為了他。他按著自己的意願,為了榮耀自己而創造一切;他定意要藉著一切被造之物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也必定要成就自己的目的;一切被造的都是他的僕人。惡人並不榮耀神,但神要在惡人身上得榮耀。神沒有叫人作惡,但他預知被造之人要作惡:他還是造了他們(創世紀 6:6),因為他知道如何在惡人身上彰顯自己的榮耀(參考羅馬書 9:22)。也可以說(有人這樣理解)神造惡人為的是在禍患的日子,就是神審判世界的日子,將他們當作神發怒的工具。神有時使用惡人作為他的刀劍,他的手,就像他使用其他東西一樣(詩篇 17:13,14):神的鞭子。巴比倫的王被稱為神的僕人(耶利米書 27:6)。
5 凡心裡驕傲的,為耶和華所憎惡;雖然聯手,他必不免受罰。
1. 罪人的驕傲令神與他為敵。這樣的人高高在上,心裡驕傲,因自己條件優越而飄飄然,在神和人面前不可一世。要讓這樣的人知道,雖然他自我感覺很好,且有許多人追捧他,但他卻為神所憎惡。偉大的神蔑視他;聖潔的神厭惡他。
2. 罪人的能力不能與神抗衡,儘管他們用人手的力量堅固自己。雖然他們結盟在一起,聯合起來與神為敵,仍不能逃脫公義的審判。禍哉,那與造他的主爭論的!(箴言 11:21;以賽亞書 45:9)
6 因憐憫誠實,罪孽得贖;敬畏耶和華的,遠離惡事。
1. 罪孽如何從我們身上除去:藉著神的憐憫和信實,憐憫在他的應許中,信實在他的作為中,兩者且在耶穌基督這位中保裡合一;藉著恩典的聖約,兩者競相輝映;藉著我們的憐憫和誠實,作為得贖的條件和必要的資格;藉著這些,而不是藉著屬律法的祭物(彌迦書 6:7,8)。
2. 罪的權勢如何在我們裡面被打破:藉著掌管我們內心的憐憫和誠實的原則,我們敗壞的傾向被除去(使我們恢復原樣)。然而,我們遠離惡事是藉著敬畏耶和華,以及敬畏神的果效;在心中持守聖潔的畏懼,敬畏神,這樣的人不敢得罪神。
7 人所行的,若蒙耶和華喜悅,耶和華也使他的仇敵與他和好。
1. 神能隨己意化敵為友。人的心思意念都在神的手中,他知道人的心思,也掌管人的心思;他的作為不可測度,也不可抗拒;他能使人的仇敵與人和好,能改變仇敵的思想,或強迫他們就範。他能殺戮一切敵人,也能把極其疏遠的人聚集到一起。
2. 我們若蒙他的喜悅,他就會為我們成就這些事。若是我們專注與神和好,持守在他的愛中,他就會改變那些嫉妒我們、討厭我們的人,叫他們對我們有好感,成為我們的朋友。神使以掃與雅各和好,亞比米勒與以撒和好,也使大衛的仇敵祈求他的恩惠,渴望與以色列結盟。神的形象光照義人,他的特殊恩惠臨到他們,這些都足以叫義人贏得眾人的尊敬,包括那些曾經對他們最有偏見的人。
8 多有財利,行事不義,不如少有財利,行事公義。
1. 誠實的義人可能少有世上的財富(並非所有的義人都富足);人可能少有財富,但卻是誠實(貧窮能引誘人陷入不誠實,卻並非不可勝過,參考 30:9);人藉著詭詐和壓迫可能暫時致富,可能多有財利,但行事不義所得到的,則並非屬於他們,也無益於他們。
2. 一點點產業雖小,只要是誠實所得,心安理得之物,樂於事奉神,能妥善利用,必勝於來路不明、去向不正的大產業。這樣的小產業具有內在的滿足,因智慧和良善而享有盛名;它能持久,且能在審判之日成就更好的結局,那時的審判不是按照人之所得,而是按照人之所為。
9 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
這裡向我們形容世人,他們是,
1. 有理性的被造物,有能力為自己籌畫: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制定目標,且籌畫達到目標的途徑和方法;這些是低等受造之物不能做的,他們受限於自己的感官和本能。人若是不籌算如何蒙神的悅納,如何得永生,那真是可恥。
2. 有依賴的被造物,應臣服於造物主的引領和管轄。倘若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把榮耀神當作目標,把神的旨意當作法則,神就會藉著聖靈和恩典指引他的腳步,使他不失迷,也不會達不到目的。人可以謹慎籌算自己世上的事,且極有可能成就自己的計畫,但神是一切事物的主宰,他有時指引人的腳步完全出乎人的意料。這是要告訴我們,主若願意,我們就可以活著,也可以做這事,或做那事(雅各書 4: 15),告訴我們要仰望神,不但在人生的轉捩點仰望神,也要在人生的每一步都仰望神。主啊,引領我!(帖撒羅尼迦前書 3:11)
第 10-15 節:君王的責任
10 王的嘴中有神語,審判之時,他的口必不差錯。
但願這永遠是真的,我們要為君王以及一切掌權的如此禱告,願他們的嘴中有神語,發佈命令的時候有神語,使他們的命令帶有智慧,施行判決的時候有神語,使他們的判決帶有公平。兩者都含有審判之意,願他們的口都不差錯(提摩太前書 2:1,2)。但事實往往正相反;所以,
1.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給世上的君王和掌權者的誡命,要他們做聰明人,受教誨。要他們公正,以敬畏神的心態管理下屬;要他們的行為帶著智慧和良心,以致他們一切的言行都似乎帶有聖潔的神性,似乎受超自然的法則引領;要他們的口必不差錯,因為審判屬於神。
2.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給所有良善君王的應許:若是他們誠心榮耀神,尋求神的引領,神就賜他們智慧和恩典超過其他人,與他們的地位和身上的責任相稱。掃羅作王的時候,神給了他另一個靈。
3. 這句話適用於作者所羅門;依照神給他的應許,他得到超凡的智慧。參考列王紀上
3:28。
11 公道的天平和秤都屬耶和華;囊中一切法碼都為他所定。
1. 掌權者的公眾審判權是神所命定的;其中的天平應掌握在堅固公正的手中。為了神的緣故,我們應當順服掌權者,應當透過掌權者看到神的權柄(羅馬書 13:1;彼得前書 2:13)。
2. 人與人之間貿易來往的公平也是神所命定的。他教人們使用天平砝碼,為的是在買者和賣者之間秉持公道,互不吃虧;其他維權的做法也都從他而來。神還藉著律法規定他們要公正。因此,暗中作祟表面卻假裝行公平的做法是對神以及神的管轄極大的冒犯,是審判之處有奸惡(傳道書 3: 16)。
12
作惡,為王所憎惡,因國位是靠公義堅立。
1. 好王的特點,所羅門的用意不是標榜自己,而是教導他的繼承人、他的鄰國以及他治下的官員。好王不僅要行公義,也要憎惡沒有公義的行徑。他恨惡作惡和濫用公義的念頭;他不僅憎惡別人作惡,也憎惡自己作惡,儘管他有權柄能很容易且安全地作惡。
2. 好王的安慰:他的國位是靠公義堅立。憑良心善用權柄的,會發現這是鞏固政權的最佳手段,因為這是對國民負責,能使他們安心,對他們有利,也能蒙神的賜福,而神的祝福是國位的穩固基礎,是強有力的保護。
13 公義的嘴為王所喜悅;說正直話的,為王所喜愛。
這是好王的另一個特點,他們愛慕且喜悅說正直話的人。
1. 他們恨惡虛假奉承之人,很希望周圍的人能坦誠相對,能說真話,能說出自己對人對事的真想法,讓每一件事都表露在真光中,沒有偽裝(箴言 29:12)。
2. 他們不但自己行公義,還要在治下使用行公義的人,這對國民非常重要,因為他們不但要臣服於君王,也要臣服於君王所委派的地方官(彼得前書 2:14)。因此,好王要把權力委託給有良心、能說公義智謀話、知道如何說正直話的人。
14 王的震怒如殺人的使者;但智慧人能止息王怒。 15
王的臉光使人有生命;王的恩典好像春雲時雨。
這兩節經文表明君王的權柄。他們的權柄非常大,尤其在東方國家,君王是絕對統治者,掌握生殺大權。他們的意願就是法律。我們要讚美神,能讓我們幸福地生活在目前這種政權管轄之下;在這裡君王有特權,而國民的自由也不受侵犯。但是這裡表明,
1. 王的震怒是多麼可怕:像殺人的使者;亞哈隨魯的震怒對於哈曼來說就是如此。憤怒的王對許多人來說就像死亡的使者,給不少人帶來極大恐懼,似乎已經宣告他們的死刑。人若能用一兩句恰當的話止息君王的震怒,就必是非常有智慧的人,就像約拿單曾消除他父親對大衛的怒氣一樣(撒母耳記上 19:6)。有智慧的臣子有時能向發怒的君王進言,平息他的怒氣。
2. 若有人得罪君王,那麼重新獲得君王的悅納是多麼重要!如果王願意與他們和好,那就等於死裡逃生。對別人來說,這好像春雲時雨,大地換新裝。所羅門常提醒他的臣子不要做任何惹怒他的事,要謹慎得他的喜悅。我們應當借此謹記我們是多麼希望躲避萬王之王的忿怒,多麼希望得到他的喜悅。他的怒氣比死還可怕,他的恩惠比生命更可貴。因此,若有人竭力躲避地上君王的怒氣,竭力贏得地上君王的喜悅,而另一方面卻失去神的喜悅,惹動神的怒氣,這樣的人是多麼愚蠢。
第 16-19 節:驕傲與謙卑
16 得智慧勝似得金子;選聰明強如選銀子。
所羅門在這裡不但重申智慧勝於金子(3:14;8:19),還非常肯定地說智慧更好,好的無比,語氣帶有讚歎(多麼好!),似乎非常驚訝兩者的差距之大,也似乎要激發人的良心(你們自己看智慧有多好!),又加上一句相同意思的話,就是選聰明強如選銀子,強如君王的一切財富和愛好。注意,
1. 天上的財富勝於地上的財富,我們要追求天上的財富,甚於追求地上的財富。恩典強如金子。恩典是神特殊恩惠的禮物;金子則是一般的禮物。恩典為我們預備,金子為別人預備。恩典是為靈魂,為永恆,金子則只是為肉體,為短暫。恩典能在我們死的時候令我們堅定,金子卻在那時毫無用處。
2. 得到天上的智慧勝於得到地上的財富。許多人竭盡全力致富,卻是不能;但恩典卻叫一切真心尋找的人必然尋見。得財富者有虛榮和煩惱的心,得智慧者有喜樂和滿足的靈。愛你律法的人有大平安(詩篇 119:165)。
17 正直人的道是遠離惡事;謹守己路的,是保全性命。
1. 避免犯罪,避免所有可能導致犯罪的事,這是正直人的道。這條道由權威人士標出,經許多前輩走過,沿途我們又遇到許多伴侶。這條道很容易找,走起來也很安全,像一條大道(以賽亞書 35:8)。遠離惡便是聰明(約伯記 28:28)。
2. 正直人注意保全性命,免受罪的污染,經歷世上一切苦難的時候不至於失去自己的靈魂,尤其是不會永遠滅亡(馬太福音 16:26)。因此,他們注意謹守自己的路,不致左右偏離,而是努力走向完全。持守自己的責任,就能持守平安穩妥。謹守你的道,神會保守你。
18 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
1. 驕傲的人會跌倒。心裡張狂,以為自己不可一世,蔑視所有的人,以自己的驕傲藐視神攪擾別人,這樣的人必要降卑,可能因悔改而降卑,也可能因毀滅而降卑。使驕傲的人降卑下來,這是神的榮耀(約伯記 40:11,12)。高抬自己的人要跌下來,這是公義的作為。法老、西拿基立、尼布甲尼撒等都是例子。世人不能懲罰驕傲,只能羡慕或懼怕它,所以神就親自懲罰驕傲。讓神自己來對付驕傲的人吧!
2. 驕傲的人在滅亡以前往往最驕傲,最不可一世,最張狂,而這就是他們行將滅亡的準確預兆。當驕傲的人抵擋神的審判,以為自己可以遠離神的審判,這就是審判已經臨到的預兆。看看便哈達和希律就知道了。這話在王口中尚未說完(但以理書 4:31)。因此,我們不要懼怕別人的的驕傲,但卻要大大懼怕自己的驕傲。
19 心裡謙卑與窮乏人來往,強如將擄物與驕傲人同分。
貧窮謙卑勝過富貴驕傲,世上的人不能理解這個反論,也不能接受。
1. 瓜分擄物的人往往很驕傲;他們高抬自己,輕視別人,外在環境越好,心裡就越飄飄然;所以要囑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提摩太前書 6:17)。驕傲自大、炫耀自己、唯利是圖的人,往往就是瓜分擄物的人;他們視世界為己物,隨意瓜分。
2. 與貧乏之人共擔待在各方面都勝過妄圖在世上樹碑立傳的人。謙卑會招來世人的蔑視,卻能贏得神的喜悅,領受他的恩典,預備瞻仰他的榮耀,保護我們免去許多試探,持守我們靈魂的寧靜與安息,因而遠勝於趾高氣揚之人。驕傲雖揣著世上的榮譽和財富,卻與神為敵,認魔鬼為自己的主子。
第
20-24 節:智慧的好處
20 謹守訓言的,必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便為有福。
(譯者注:欽定本將上半句譯為聰明處事的人必得好處)注意,
1. 通達給人帶來尊榮和成功:聰明處事的人(就是完全掌握自己的工作,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對自己的事深思熟慮,或說或寫都是恰到好處)必得好處,必得好名聲,也許還得大利。
2. 但唯有敬虔才能保證人的真幸福:聰明處事的人,若是驕傲且倚靠自己的聰明,雖然能得到好處,卻不會有大滿足。而倚靠耶和華,不靠自己的智慧,這人便為有福,且要越來越有福。有人把上半句理解為敬虔之意,而敬虔是真智慧:謹守訓言的(指神的話,另參考
13:13),必在訓言中得好處,且藉著訓言得好處。倚靠耶和華的,即倚靠神的話,便為有福。
21 心中有智慧,必稱為通達人;嘴中的甜言,加增人的學問。
1. 有真智慧的人必有好處;智慧能帶給他們名聲,別人要稱他們為通達人,也尊重他們的判斷。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稱讚(羅馬書 13:3)。
2. 有智慧的人大有口才,坦然表達自己的意思且風度翩翩,能傳授智慧且即興而發,用詞用意均是上乘,能加增人的學問。他們與別人分享知識,將知識用在正途上,也借此增加自己的學識。他們談論教訓,改進科學,為學者團體提供幫助。因為有的,還要給他(馬可福音 4:25),學以致用的人尤其是這樣。
22 人有智慧就有生命的泉源;愚昧人必被愚昧懲治。
(譯者注:欽定本下半句可直譯為愚昧人的教訓也是愚昧)注意,
1. 智慧良善的人總能得到好處:他的聰明對他而言是生命的泉源,永遠流淌,從不枯乾。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教導人,對願意受教的人都有益處,新的舊的都從他的寶庫而出;他的聰明對自己是生命的泉源,給自己帶來極大的滿足;給人帶來歡愉,使人得造就,對自己更是如此。
2. 愚昧人得不到一點好處。連他的教訓和事先想好的莊重發言都充滿愚昧,像他自己一樣,也會讓別人像他那樣愚昧。當他竭盡全力要有所表現時,相對于智慧人的普通談話而言仍是愚昧。智慧人在桌前談話,遠勝於坐在摩西位上的愚昧人(馬太福音 23:2)。
23 智慧人的心教訓他的口,又使他的嘴增長學問。
所羅門推崇口才,稱之為嘴中的甜言(第 21 節),似乎他喜愛口才勝於智慧;但在這裡他似乎糾正了自己,表明若沒有內在的寶庫支持,口才終究沒多大價值。心中的智慧才是主要的。
1. 是智慧引導我們說話,教訓我們的口該說什麼,何時說,如何說,確保說出的話合宜、恰當又合時;不然的話,儘管言語華麗,還不如不說。
2. 是智慧給我們所說的話加上分量,增長學問,包括推理的能力和立論的力量。離開了這些,無論話語多麼動聽,仍要被當作輕浮之談而駁回。新奇巧妙的表達雖然動聽,幽默亮麗,但唯有嘴中的學問才能支配審判,而心中的智慧是必不可少的。
24 良言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使骨得醫治。
這裡推崇的良言必是智慧人的心所教訓、增長學問的話(第 23 節),是適時的勸誡、教誨與安慰,是來自神的話,因為這就是所羅門從他父親那裡學到的,稱作比蜜甘甜,且比蜂房下滴的蜜甘甜(詩篇 19:10)。對知道如何品味這些話的人而言,
1. 這些話是喜樂的,如同蜂房,使心覺甘甜,嘗到耶和華有恩惠(詩篇
145:8)的甜頭;對新造的人來說神的話是何等佳美何等甘甜(詩篇
119:103)。
2. 這些話是完美的。世上有許多快樂卻無益處的事,但這些喜樂的話不但使心覺甘甜,對人的內在而言還使骨得醫治。我們的骨頭因罪惡而斷裂脫臼,而這些話使骨頭踴躍(詩篇51:8)。骨頭是身體的力量,神的良言是靈魂的力量,能治叫我們軟弱的百病。
第 25-30 節:惡念與嫉妒
25 有一條路,人以為正,至終成為死亡之路。
這句話前面出現過(14:12),這裡再次重複,因為這是至關重要的,
1. 要提醒所有的人在關乎靈魂的事上不要自欺,不要自以為正而事實上卻並非如此,要叫我們避免錯覺,公正評判自己,常存畏懼的心。
2. 要警告不在正道上的人,不論他們自以為如何或別人以為如何;至終必是死路一條,這是必然的下場。
26 勞力人的胃口使他勞力,因為他的口腹催逼他。
(譯者注:欽定本上半句譯為勞力的人為自己而勞力)這一句是要催逼我們努力工作,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傳道書 9:10),可指世上的工作,也可指屬靈的事,因為這裡的原文是:勞力的靈為自己而勞力,指的是心的勤勞,向我們推崇的是靈魂的勤勞,
1. 這是絕對有必要的。 我們的胃口常常催逼我們,靈魂和身體的需要在驅趕我們,需要得滿足,叫我們去工作,免得挨餓。靈魂和身體都需要生命的糧,因此就必須每日工作,因為汗流滿面才得糊口(帖撒羅尼迦後書 3:10)。
2. 這是大有益處的。我們知道是為誰當差:勞力之人要收穫自己的勞動果實;這是為他自己;他要因自己的工作而踴躍,要吃勞碌得來的(詩篇 128:2)。如果敬虔就是我們的工作,神必叫敬虔成為我們的祝福。
27 匪徒圖謀奸惡,嘴上彷佛有燒焦的火。
28 乖僻人播散紛爭;傳舌的,離間密友。
有些人不但自己奸惡,對別人也是居心不良,他們是最壞的人。這裡描述兩種這樣的人:
1. 嫉妒有尊榮好名聲的人,盡其所能中傷歪曲別人的好名聲:他們圖謀奸惡,盡一切所能挖掘出一些東西來,作為誹謗的依據,或作為添油加醋的本錢。如果表面上找不到,他們就深挖隱藏的東西,或翻出陳年老賬,或惡意懷疑猜測,或無中生有。中傷誹謗之人的嘴上仿佛有火,不但要熏黑玷污鄰舍的名聲,還仿佛有燒焦的火,要吞吃鄰舍的名聲。這一點點火有多大害處,又多麼不容易熄滅!參考雅各書 3:5,6。
2. 嫉妒別人有親密朋友,盡其所能破壞別人的友情,在密友或摯友之間挑撥離間,要他們彼此冷淡彼此疏遠:乖僻人,就是心中不能愛別人只能愛自己的人,看見別人活在愛中就渾身不自在,於是就拼命播散紛爭,互相誹謗傳舌,製造謊言,在密友間挑逗是非,離間他們,叫他們彼此為仇或彼此生疑。幹這些勾當的人是壞人,壞女人;他們幹的是魔鬼的工,而魔鬼的工就是他們的工價。
29 強暴人誘惑鄰舍,領他走不善之道。 30 眼目緊合的,圖謀乖僻;嘴唇緊閉的,成就邪惡。
這裡向我們描述另一種惡人,叫我們不要學他們,也不要與他們來往。
1. 像撒但那樣以強權和暴力幹盡壞事,像吼叫的獅子,不只是像狡猾的蛇那樣欺詐或諂媚求寵。他們是強暴人,極盡掠奪壓迫之能事。他們眼目緊合,動足腦筋要圖謀乖僻,算計要如何最大限度傷害鄰舍,且要有效地傷害,對自己又要安全。然後他們動動嘴皮子(譯者注:和合本譯為嘴唇緊閉),給幫兇發出指令,由他們成就邪惡,成就陰謀;緊咬嘴唇(有人這樣理解)以示憤恨。惡人設謀害義人,又向他咬牙(詩篇 37:12)。
2. 像撒但那樣極盡所能誘使別人和他們一起幹壞事,領他們走不善之道,就是不誠實、不光榮、不穩妥、得罪神的道,罪人走向滅亡的道。在今世要叫一些人在煩惱中毀掉,在來世要叫另一些人在罪惡中毀滅。
第 31-33 節:神的主權
31 白髮是榮耀的冠冕,在公義的道上必能得著。
(譯者注:欽定本下半句譯為若是能在公義的道上被尋見)注意,
1. 老年人要注意,必須走在公義的道上,就是信仰敬虔之道。神和人都要在這道上尋找他們。世人都期望年邁之人為義人,歲月應該使他們學到最好的智慧,所以他們應當在公義的道上被尋見。死亡要臨到,審判要來到,主已經近了(腓立比書 4:5)。將要安然見主的人(彼得後書 3:14),讓他們在公義的道上被尋見,被主看見他如此行(馬太福音 24:46)。讓老年人成為老門徒,堅定不移地在公義的道上走到底,使他們能在這道上被尋見。
2. 若是老年人能在公義的道上被尋見,他們的年歲就是他們的榮耀。這樣看來,年邁是光榮的,能受人尊敬(在白髮的人面前,你要站起來,利未記 19: 32)。但倘若在惡道上被尋見,就會失去這樣的光榮,冠冕就被玷污,丟棄在塵土中(以賽亞書65:20)。因此,老年人若要維護自己的尊榮,就必須持守正直;這樣,他們的白髮就真成為冠冕,配受加倍的敬奉(提摩太前書 5:17)。恩德是老年人的榮耀。
32 不輕易發怒的,勝過勇士;治服己心的,強如取城。
這句話勉勵我們要溫和,這實在適合每一個人,尤其是白髮之人(第 31 節)。要注意,
1. 溫和的本質。溫和就是不輕易發怒,不隨便動怒,不容易被觸怒,反復思考,不發脾氣,不過界,不輕易動怒以致能迅速消氣且止息怒氣。溫和就是能管理自己的心,管理慾望和情感,控制一切的沖動,尤其是脾氣和怒氣,嚴格地把脾氣和怒氣控制在信仰的管轄和正確的理性之下。我們必須控制自己的怒氣,就像神控制自己的怒氣一樣(那鴻書 1:3)。治服你的脾氣,就像神治服風一樣。
2. 溫和的榮耀。能主宰自己脾氣的,勝過勇士,勝過持久圍城攻取一座城池,勝過持久戰征服一個國家。看哪!這裡有人比亞歷山大更偉大,比凱撒更偉大。要征服自己,征服自己失控的脾氣,比攻城掠地更需要真智慧,更需要穩固、堅忍、一貫的管理。對有理智的被造物來說,理性的征服比野蠻的征服更光榮。這樣的勝利不傷害人,不必犧牲生命或財產,只需放棄一些低級的慾望。因此,平息內部叛亂比抵擋外來侵略更困難,也更光榮。這些就是溫和的好處,藉著溫和,我們得勝有餘了(羅馬書 8:37)。
33 簽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
1. 在我們看來是不經意或偶然發生的事,事實上卻是神的安排和主導。世上沒有偶然的事,也沒有盲目幸運所成的事,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和謀略。人看不見夠不著的,神卻身在其中。
2. 人若以掣簽的方式莊嚴求問於神,希望能決定某些無法決定或懸而未決的事,就必須藉著禱告仰望神,以求得到實情(求你指示實情,撒母耳記上 14:41;使徒行傳 1:24),且順服並滿足於神的干預,就是無窮智慧之手。我們看待神在一切事上的旨意就像是指示我們的簽一樣,我們所求問的事由神的旨意來決定,我們必須遵行神的旨意。
--------------------------------------------------------------------------------
下一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