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瀅
在馬可福音第十二章28至34節的記載中,提到有一位文士來問耶穌:“誡命中那是第一要緊的呢?”耶穌回答說:“第一要緊的,就是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其次,就是說:要愛人如己。再沒有比這兩條誡命更大的了。”那文士對耶穌說,夫子說,上帝是一位,實在不錯,除了祂以外,再沒有別的上帝,並且盡心,盡智,盡力愛祂,又愛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樣祭祀,好的多。耶穌見他回答的有智慧,就對他說:“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
“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這應該是一個令人興奮的,充滿了希望的消息;但無論你離上帝的國多近,卻仍然還是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可以縮短,也可以加長;可能登堂入室,也許永遠不可企及。
這位文士實際上是一位經學教師,是研究聖經的專家。他不僅向耶穌提出了一個關鍵性的問題,並且他自己也早已有了正確的答案。他能將舊約的經書化繁為簡,將摩西的十誡提綱挈領地找出最重要的問題與答案,實在難得;連耶穌都稱讚他有智慧。今天教會中照樣有不少的聖經學者專家,神學家,聖經考古學家等等,他們對聖經的鑽研,聖經原文的了解都下了相當的功夫;窮畢生時間去作學問,實在令人佩服。但假如他們了解的僅限於知識的範疇,則與一般學者無異。研讀聖經這本書,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卻是智慧。知識與智慧是絕不相同的兩個領域,一位讀了許多書,得過最高神學學位的人,對聖經有充分的知識,但並不一定有智慧;而相反的一位目不識丁的信徒,對聖經知識的了解有限,卻可能具有智慧。今天這個世界上的大困難,便是有知識的人太多,但卻缺乏具有智慧的人物。這裏提到的這位聖經學者,他不但有知識,而且有智慧,能將上帝的誡命,整個的舊約用幾句話說明白,能充分了解誡命的精神與上帝的心意,實在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連耶穌都為他喝采。
在這段經文記載中所說的要“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主你的上帝”,新的譯本譯作要以“全部的心志,情感,理智和毅力愛主你的上帝。”似乎譯得更為貼切。這應該就是對上帝信仰最恰當的詮釋。多半的時候人們沒有將自己全部投入信仰;太過於注重情感的結果,很容易大發熱心,但缺少了理智與毅力,也極容易灰心冷淡。而且注重理智的信仰,往往徘徊在各種理性砌成的死巷裏,無法突破人類理智所能接受的極限,信心極軟弱。而惟有集合了心志,情感,理智與毅力所凝聚出來的信仰,才能愛主愛上帝。而事實上這樣的愛是由人性中無法發掘或培養出來的;因為人類自墮落陷入罪中之後,便失掉了這種寶貴的品性。按中國固有的倫理道德,幾乎已發揮到極致,但我們講論了幾千年,卻無法實行。此之所謂“知易行難”。若人類可以靠教育與道德修養達到理想的境界,則主耶穌便無須來到人間及釘在十字架上。所以這裏討論的愛上帝的愛,基本上不是由人的血肉之軀中所能找到的,它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發出來,而藉着重生所賜給你的。所以你才能“愛人(包括仇敵)如己”,否則這條誡命便成了口號與空言。因為“愛人如己”雖是人類崇高的理想,卻與基本的人性相違反。
聖經中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 |
這一位為耶穌所激賞的經學專家,對耶穌的回答甚至有更進一步的闡釋。他說:愛人如己比一切的燔祭與各樣的祭祀都好得多。他對聖經的了解真透徹,先知彌迦曾說過:“耶和華豈喜悅千千的公羊,或是萬萬的油河嗎?…只要你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上帝同行。”(彌迦書6:7-8)這位經師比耶穌講得還要多。許多信徒在聽牧師講道時,當講道者開始讀經文,他便了然要講的是甚麼。有時他甚至比牧師所講的知道得更多,靈性的造詣極其高深。真如耶穌所說:“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
嚴格說起來,整本聖經可以用一言以蔽之,說來非常簡單只有一個愛字。“愛”這個字用知識,理智去了解並不太難,但愛最重要的乃是去實行,愛就是基督的十字架。愛就是耶穌為世人的受難與犧牲。十字架的愛才是真正“愛人如己”的原動力。因之,人們對聖經道理的了解是一回事,將聖經(即愛)的道理實行出來是另一回事。而在了解與實行之間,就是你與上帝國之間的距離。保羅是一位知名的哲學家,但卻揚棄了虛無的哲學,寧願只傳釘十字架的基督,因為那才是真正的愛。
“你離上帝的國不遠了”!這個距離既不是空間上的距離;也不是時間上的距離,甚至不是對聖經知識了解上的距離;而是愛的距離。朋友,你有沒有一段這樣愛的距離呢?
愛,我願意
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20611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