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June 1, 2012

人生道德品質修養之一 -- 自高降卑 自卑升高

陸國城

  “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馬太福音23:12,這是一條顛簸不破的真理。這一真理的核心就是謙卑。

  謙卑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的外在行為,乃是內在的心靈體現。是胸懷,淡然,超脫,純潔,品質,修養,是人類禮儀的高尚表現。而不是一種姿態,謙卑者不自高自大,不驕橫跋扈,不暴虐乖戾,不肆無忌憚,不假裝偽善,不廉恥獻媚。“敗壞之先人心驕傲,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 18:12)。謙卑是一個人的心靈最高品質的體現。
  
     中華民族尊稱偉大的孔子是“聖人”,但孔子是如何評價自己的呢?他說:“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先天下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天且弗違,而況於人乎。”孔子不承認自己是聖人,他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吾師”。但有的人大言不慚地說:“三人行,我必為師”,這樣的人,為數不少。

  我們任何人所擁有的一切,與天地相比,與浩瀚無際的宇宙相比,真如滄海一粟,何其渺小。有何值得去自誇,去自大,去驕傲?再從歷史的長河去觀察,無論你擁有甚麼,擁有多少,擁有多久,都不過是擁有渺小的瞬間,對那些自高自大的人,神說:“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心裏謙遜的必得尊榮”(箴言29:23)。如你要獲得尊榮,“尊榮以前,必有謙卑”(箴言15:33)。養成謙卑的品質,實乃: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回顧歷史上有很多謙卑的故事如:劉備“三顧草廬”邀請諸葛亮作軍師;楊時“程門立雪”,他已四十多歲,為了知識在雪地站立求見老師;藺相如為了與廉頗“將相和”,謙卑地向廉頗請罪,歷史上著名的“負荊請罪”,為後人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主耶穌基督在世三十三年,三十歲以前過着世人的生活,最後三年,才從神跡“水變酒”開始,講道,傳福音。當祂背負十架前,耶穌謙卑地給門徒洗腳,祂“離席站起來,脫了衣服,拿一條手巾束腰,隨後把水倒在盆裏,就洗門徒的腳…”(約翰福音13:4-5),主耶穌說出了祂的奧秘:“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約翰福音13:20

Christ Washing the Feet of His Disciples, 1547
by Tintoretto, 1518-1594 
  謙卑者的內心是鎮定安靜,沒有煩惱,永不急躁,不惱怒,不發怨,不傷心,不期待別人為我做甚麼事,也不因為別人不為我做事而悲觀無望,謙卑者往往不覺得自己謙卑,相反,總覺得自己的不足。孔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到有恆心的,人就算幸運了,現在的人,多是把沒有裝作有,把空虛裝作充實,把困約裝作安泰,這是難以持久的啊!)我們在謙卑方面有三種態度:

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路)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則引之進退而已耳。(子貢)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顏回)

在這三種態度中,第三種才是真正謙卑的態度。

  一個真正有愛心有修養的人,知道何時該說話,何時該緘默,何時該拜訪,何時該告辭,“口善應對,自覺喜樂,話合其時,何等美好”。所以,謙虛與謙卑不是一種方法,而是人格修養的最高境界。反之,我們有的人為甚麼不能受到人們的尊重?整日怨天尤人,埋怨聲不斷,總感到周圍的人群虧欠與他,卻從沒有從自己的立場,觀點,世界觀,人生觀去求答案。孔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論語.憲問)。孔子都知道一切在天,在上帝的主宰之中,而目前有的人對上帝處於一種蔑視,反感,敵對的態度,在這樣的心態下,要想謙卑是何等艱難啊!

  耶穌基督早向世人表明:“凡事謙虛,溫柔,忍耐,用愛心互相寬容,用和平彼此聯絡,竭力保守聖靈所賜合而為一的心。”(以弗所書4:2-3神一再提醒世人,不要一味自高自大,自吹自擂,自賣自誇,自行其是,自以為是,自作聰明“凡事不可結黨,不可貪圖虛浮的榮耀,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腓立比書2:3當我們認識到別人比自己強時,謙卑之心就會充滿我們的心靈。“神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各書4:6




一顆謙卑的心









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206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