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August 10, 2012

人生道德品質修養之三 - 七次,七十個七次

陸國城

        七次,七十個七次。千萬別誤會,不是搞數字遊戲,而是耶穌基督教導我們如何饒恕別人,“彼得進前來,對耶穌說: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當饒恕他幾次呢?。耶穌說:我對你說,不是到七次,乃是到七十個七次”(馬太福音18:21-22)。我們世人饒恕別人有一至兩次,已經很了不起了,何況是四百九十次(七十個七次),你見到或聽到過嗎?沒有!有朋友問我:為甚麼是七次?而不是八次九次十次呢?這個問題問得好。聖經中的“七”,是代表一個完整的數字,因為神創造宇宙天地也是七天完成。聖經中其他有“七”的數字,均代表一個完整的意思。所以這個“七”表示我們要永遠饒恕別人。

      德國,一個名叫阿撤的被收買要暗殺瑟利夫,當阿撤瞄準開槍時,瑟利夫的護衛維撤檔了這顆子彈,不幸當場身亡。更不幸的是:搶手阿撤與護衛維撤是本村的鄰居,阿撤無奈之下,逃之夭夭,杳無音訊,卻留下一個孤單,年邁,貧窮,身患疾病的老媽媽。可維撤的媽媽,卻長去幫助救濟阿撤的媽媽,村中的人大惑不解,紛紛詢問:為甚麼對殺人犯的媽媽如此寬恕?維撤的媽媽回答說:“那些事都過去了,現在阿撤的媽媽家裏很困難,需要有人幫助,如果以怨報怨,只會增加更多的怨恨。”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句話。這種饒恕人的品德,是何等高尚!

  孔子與子貢有這樣一段話,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又有人提出:別人得罪我,我要以德報怨嗎?孔子反問道:以德報怨,何以報德?(論語.憲門第十四)孔子的意思是:你饒恕了別人,別人如何報答你?孔子的思維與神對“饒恕”的真理相比,是何等庸俗,差之遠矣!

  聖經中有這樣一段故事: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向父親要分家產,父親把產業分給小兒子後,他就往遠方去了。由於他在外任意放蕩,浪費貲財,又遭遇地方大饑荒,他的家產化為烏有,他投靠別人家去種田,放豬,饑餓時恨不得拿豬吃的豆莢充饑,就是這樣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了,急急衝回家,離家不遠,他父親跑過去抱着他的頸項,連連親嘴,兒子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父親卻吩咐僕人說:“把那上好的袍子快拿出來給他穿,把戒指戴在他指頭上,把鞋穿在他腳上,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可以吃喝快樂”(路加福音15:11-24)。父親對兒子如此饒恕,我們世人能有幾何?

Return of the Prodigal Son, 1667-70
by Bartolome Esteban Murillo, 1617-1682

        七次,七十個七次,對我們來說,確是不易,別人可以饒恕自己的一切,而我能否饒恕別人對我的傷害,憤怒,怨恨呢?這就是人生道德修養的品質問題,所以,我們應該牢牢記住:“生氣卻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都當從你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彼此饒恕,正如神在基督裏饒恕了你們一樣”(以弗所書4:25-32

後記

   謙卑,包容,饒恕這三個主題本來想寫成一篇文章,但又怕寫不好,所以我把它分為:“自高降卑,自卑升高”(謙卑),“寬容大度乃睿智之舉”(包容),“七次,七十個七次”(饒恕)。作為人生道德品質修養的座右銘。

   謙卑,包容,饒恕這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已經有系統的論述;耶穌基督誕生後,聖經新約也有神的默示:“倘若這人與那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包容,彼此饒恕”(歌羅西書3:13)。願神的話植入世人的心靈之中。






Prodigal



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2080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