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2, 2012

不能影響到你生活的信仰不是信仰 / 施達雄牧師

這是早期的聖徒遺留給我們的一句銘言。

如果基督信仰沒有影響到我們的行事為人,那表示我們並沒有全然接受基督的信仰與救恩,這種人,最多只能說他是一個「信仰沒有生活化」─信仰與生活〈行事為人〉脫節的教徒。
            
很值得你我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信仰不能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是有下列幾個錯誤的導向:
1〉信仰知識化:所聽的道進入腦中成為知識,然後像學生背書一樣,把這些道理存記起來。但僅是背下並未信服這些道理。只是願意聽道,卻缺乏行道之意願。
2〉信仰感情化:有些人很注重情緒的發洩,凡禱告必大聲呼喊、流淚,甚為激動。禱告完畢擦乾眼淚,照舊走世俗的道路。
3〉信仰神蹟化:重視身體的醫治而忽略內心的更新。
          
其實一個有基督信仰的標記,不只是他會說些什麼,而是他行了些什麼。因此,老牧人特別強調「信仰生活化!」

一個有智慧的讀書人,要懂得「學以致用」,而基督徒也該能「信以致用」為所當努力的目標,不斷地更新,成為一個在言行上能為上帝發光的人。

聖經曾提醒我們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8

信仰生活化是指要將這經文實踐在生活中,做一個不被憂慮、愁煩情緒所困擾的基督徒。你我不但要有基督信仰,而是要成為享受信仰的基督徒。

曾經有人問一位修道士:「最近在修道上還下工夫嗎?」修道士回答:「下工夫!」那人緊接著問:「如何下工夫呢?」

修道士很淡然的說:「餓了就吃飯,睏了就睡覺!」那人滿臉詫異的問:「一般人也是這樣的,跟你有什麼兩樣呢?」

修道士笑著說:「當然不一樣了,一般人吃飯的時候,總是不能好好的吃,因為心中有一大堆的憂慮、愁煩;睡覺的時候,總是不能好好的睡,因為心中有一大堆憤恨不平。

我就不一樣,所以不同啊!」事實上,可以從能吃、能睡、不憂愁、不憤恨,肯積極奮發努力上進,看出你信仰的深淺。

基督徒不但要愛讀經、迫切禱告,更要讓信仰幫助你成為能吃、能睡、不憂愁、不憤恨,努力上進的基督徒。這就是老牧人所說:「信仰生活化!」的真諦。

保羅在他身上有根刺〈大多數解經家指是他有眼疾〉,他曾多次祈求上帝醫治他,但是上帝並未答應,只告訴他:「我的恩典夠你用!」

眼疾得醫治固然是神蹟,但眼疾雖未蒙醫治,而卻能活得有喜樂、活得積極、言行能榮耀上帝,則是更大的神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地盛行禱告醫病的聚會,在某次大型聚會時,有一個殘障的退伍軍人也前往參加,有人看見他扶著杖一瘸一拐的走向講台前,便帶著同情的口吻說:「可憐的人,難道他以為上帝會賜給他一條新腿不成?」

退伍軍人聽見了便回頭對他說:「我不是祈求上帝給回我一條腿,我只祈求上帝幫助我,能以我僅有的一條腿還能過著有意義的日子。」

也就是說,上帝醫治他的肉體,給回他一條腿固然是神蹟,然而若只有一條腿還能樂觀、進取、喜樂且能有充實而有意義的日子,這豈不是更大的神蹟嗎?

基督徒不是因信仰求肉體得醫治,而是因信仰使自己可成為樂觀、進取、喜樂的人生。

老牧人有機會讀到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江院長所寫的一篇禱告文,這不是一篇求身體醫治的禱文,也不是一種痛哭流淚、大聲呼喊、情緒高昂的禱告,而是一篇平靜、誠懇、安靜的向上帝的祈求,是一種期待信仰能生活化,值得我們效法的禱告,
禱詞是:

主啊!
求祢賞賜僕人「智慧」,好叫我們能在合宜的時候,講合宜的話,作合宜的事。
求祢賞賜僕人「勇氣」,好叫我們能面對自己的過失,並願意去改正。
求祢賞賜僕人「謙遜」,好叫我們能明白自己的限制,以致生命能有成長的機會。
求祢賞賜僕人「忍耐」,好叫我們在事奉的境中,也不會輕易放棄。
求祢賞賜僕人「信心」,好叫我們不是單單相信自己所能,而是相信神能行人所不能。
求祢賞賜僕人「喜樂」,好叫我們的心靈時刻得著滋潤。
求祢賞賜僕人「平安」,好叫我們一無懼怕。
求祢賞賜僕人「節制」,好叫我們能律己以嚴,待人以寬。
主啊!
更求祢賞賜僕人「渴慕主的心」,好叫我們樂意跟隨祢的腳蹤行,並一生效法祢的榜樣。

 
從這禱詞讓我們再度肯定,唯有願意讓信仰影響到生活的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

「信仰知識化!」「信仰情緒化!」「信仰神蹟化!」固然有其意義與價值,但是信仰若不能生活化,則是本末倒置一切都是虛空。

「不能影響到你生活的信仰不是信仰!」這是值得你我深思與警惕的銘言。

老牧人祝福你平安喜樂。




深深愛你



摘自《施達雄牧師 老牧人開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