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December 31, 2011

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

Cindy 
香港讀者,國際福音證主協會同工

「惟有你們親眼看見耶和華所作的一切大事。」(申11:7)

轉眼間,媽媽腦幹中風已過了1年3個月;這15個月裡,進進出出醫院及護老院的日子,終於也成為過去,我們一家都經歷著神豐足的恩典,而我亦深深地體會─「…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10) 


2009年10月7日,媽媽送進醫院的第四天,病情急轉直下,神的恩典便臨到─我們請來了教會的牧師,為媽媽在病床上施洗;之後,媽媽雖然已全身不能動彈,不能講話,不能用口吞食,但她仍用眼睛示意,要爸爸也參加教會的浸禮,可見媽媽對爸爸的關心,及對於能成為基督徒的一份滿足和喜樂,都在她的眼臉上表現出來。(爸爸於同一個月的月底受浸。)「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16:31) 這話是可信可靠的。

媽媽的病情反覆,洗禮之後的第二天,便一直發燒,意識迷糊;我們各人,都為著媽媽的情況憂心及難過;祈禱亦是我惟一可以為媽媽做的事。我不斷的提醒自己,要在禱告中緊緊抓住神的應許。神的恩典再次臨到─神答應醫治媽媽。因為神知道我的軟弱,就給我多番應許的話:「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創18:14) 「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太21:22) 「在神凡事都能。」(太19:26)但眼看媽媽的情況未見好轉,而醫生更多次對我們作出要有心理準備的訊息,我的信心,就像踏上過山車(雲霄快車)一樣,上上落落,高高低低的…

媽媽的燒退後,便立即被調往沙田醫院療養,起初尚算穩定,但三數星期後,媽媽又再發燒,其間,她左腋下更發現“生蛇”(帶狀庖疹),是抵抗力差而引發的,情況突然又壞起來;沙田醫院的主診醫生商議停止給媽媽提供抗生素等的特效藥,因為這些藥物,只會令病菌更加惡毒,亦即是容讓媽媽自己體內去對抗病菌,我們各人的心又再向下沉….



教會的姊妹們不斷送來安慰的電話及電郵問候,他們眾人都為媽媽切切的禱告;還有一些基督徒朋友們的關心及代禱;國證網絡的同工們,也多次在早禱會上,為媽媽迫切禱告。作為基督徒的我,盼望是從仰望神而來。有眾人禱告的支持,媽媽雖然仍有發燒,但我的心滿是平安,因為深信神必醫治,必成就祂的旨意。「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他賞賜那尋求他的人。」(來11:6)

農曆年快到,我不願媽媽一個人孤單的在醫院裡,況且她全身不能動,不能講,但神智卻很清醒,若留她在醫院,她會倍感悽涼的,所以我心裡很想接媽媽返家過年,但她的情況是每況愈下,大家都擔心她是否可以捱得到過年。神的恩典又再臨到─教會有位姊妹的同事,她爸爸數年前中風,最近離世了,她決定送出她爸爸留下的物品,因此,我便得到一張升降病床,及一些中風病人的餵飼用品;這都是神差派天使送來的禮物,得到這些物品後,便大著膽的向主診醫生申請,接媽媽返家過年。醫生說若媽媽到時不發燒,便批准出院。我深信神既然供應媽媽在家裡所需的用品,定會成就此事(返家過年)。「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雅1:6) 「你當倚靠耶和華而行善,住在地上,以他的信實為糧。」(詩37:3)

媽媽終於返家過年,幾天的假期,陪著媽媽一起,我感受到她心裡載著回到家裡的溫暖,及有家人陪伴在旁的歡愉;望著媽媽的臉,腦際間忽然出現了「回家」這首歌,其中兩句:「在這屋裡,有主的愛,別再怕;在這屋裡,有主的愛,不要害怕。」年初一的早上,爸爸嘗試將一封利是放在媽媽手裡,媽媽竟然可以用兩根指頭,輕輕用力拿著,我們全家人都很興奮,看見媽媽對生命的堅持,實在令我感到欣慰,我更要高聲讚美神。「我的心哪,你要稱頌耶和華,不可忘記祂的一切恩惠。」(詩103:2) 






媽媽在沙田醫院住了五個月後,便被送去私家護養院護理,並繼續接受中醫針灸,物理治療;期間,雖然曾一度入住聖母醫院檢查,在神的保守及看顧下,媽媽的情況是穩定地有進展。在護養院三個多月後,媽媽情況有明顯的進步,手腳可以用力,手指亦開始活動,之後,嘴巴更開始發出聲音來,我們全家都開心不已,護士們都說媽媽“進步神速”,我要大聲感謝讚美神!「你們要稱謝耶和華,因祂本為善,祂的慈愛永遠長存。」(詩136:1)




在護養院住了差不多六個月時,媽媽開始想回家住了,她的情緒很不穩定,尤其在晚上,她不捨得我們離開,她會像小孩子般“扭計”(鬧別扭),甚至哭喊,半夜,更會拔去插在鼻孔的喉,以至護士要在每個晚上,為她戴上安全手套,這樣,更加令她每晚都放聲大哭,直至哭倦了才入睡。神的恩典又再次臨到─我在一次禱告中,聖靈提示我去聯絡一位六年沒有聯絡的舊同事,知悉他現在自資一間僱傭公司,於是請他幫忙,為我們介紹印傭。我明白要找一個好傭工是不容易,我禱告求神,為我揀選一個有愛心、忠心及誠實的印傭。聖經記著:「因為耶和華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華是看內心。」(撒上16:7) 我將這事完全交托給我的神!

因著神的憐憫及保守,等了三個月,我們終於請來了一位印傭姐姐去照顧媽媽,印傭姐姐上工一個星期,在神奇妙的安排下,媽媽終於回到家裡住了!今天是印傭姐姐在家中照顧媽媽剛滿3個月,這段日子,媽媽每日的餵奶、餵藥、換片、沖涼、扶抱等等,都得到印傭姐姐的悉心照顧,媽媽現在已可以說些簡單的語句,雙手可以靈活運用,亦可以用口進食粥,體重亦漸有增加,相信過一些日子,媽媽可以開始學習行路了。哈利路亞!感謝讚美神!「凡有氣息的、都要讚美耶和華。你們要讚美耶和華。」(詩150:6)「所以你要知道耶和華你的神、他是神、是信實的神、向愛他守他誡命的人、守約施慈愛、直到千代。」(申7:9)

後感:
在醫學上,腦幹中風是各種中風之中最嚴重的一種,很多腦幹中風病者,因腦幹有血塊及血管栓塞的緣故,在一星期至一個月內多會死亡;另外,據針灸中醫說:腦幹中風而引至全身不能動的病者,雖用針灸醫治,其成效不高,病者能恢復活動能力的機會亦不大。 媽媽今次可以漸漸的康復,在醫學上說,可算是一樁奇蹟;但作為基督徒的我來看,就是神所應許的話成就了。因為聖經說:「耶和華豈有難成的事麼。」過去15個月所發生在媽媽身上的一切一切:「惟有我們親眼看見耶和華所作的一切大事。」

Wednesday, December 28, 2011

「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

有一位美國人利用週末帶著九歲的孩子去釣魚,河邊有塊告示牌寫著:「釣魚時間從上午九點到下午四點止。」
一到河邊,父親就提醒孩子要先讀清楚告示牌上的警示文字。那位孩子很清楚只能垂釣至下午四點。


父子倆從上午十點半開始垂釣,直到下午三點四十七分左右,突然間孩子發現釣竿的末端已彎曲到快要碰觸水面,而且水面下魚餌那端的拉力很強,他大聲喊叫父親過去幫忙,這種情形顯示應該是釣到了一條大魚。

父親一邊協助孩子收線,一邊利用機會教導孩子如何跟大魚搏鬥,兩人經過一段時間的拉、放之後,終於將一條長約65公分、寬約22公分、重約七、八斤的大魚釣了起來。父親雙手緊緊捧著大魚,跟孩子一起欣賞著,孩子顯得非常高興又很得意。

不料突然之間,父親看了一眼手錶,收起笑容對孩子正色地說:「親愛的,你看看手錶,現在已經是四點十二分了,按照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正,因此我們必須將這條魚放回河裡去。」孩子一聽,趕緊看著自己腕上的手錶,證實確是四點十二分,但卻很不以為然地對父親說:「可是我們釣到的時候,還沒到四點啊!這條魚我們應該可以帶回家。」孩子一面說,同時露出一臉渴望的表情,加上懇求的語氣看著父親,可是父親隨即回答說:「規定只能釣到四點,我們不能違背規定。不論這條魚上鉤的時候是否在四點以前,我們釣上來的時間已經超過四點,就應該要放回去。」

孩子聽了之後,再次對父親要求:「爸爸,就這麼一次啦!」我也是第一次釣到這麼大的魚,媽媽一定很高興。這裡又沒有人看到,就讓我帶回家去吧!」父親斬釘截鐵回答說:「不可以因為沒有人看到就說要帶回去。」
不要忘記,上帝在看啊!祂知道我們做了什麼。」說著,隨即與孩子捧起那條魚,將它放回河裡去。
孩子眼裡含著淚水望著大魚離去,沒有再說一句話,默默跟著父親收拾起釣具回家了。十多年後,這個孩子成為一位口碑很好的律師。在他的事務所會客廳裡掛著一幅匾額,寫著:「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馬太福音五:37)
每個來找他辦案的人,他都要求當事人必須先讀一次這句話,然後對他們說:「若是被我發現你有隱藏案情,或是不誠實,我會立即拒絕為你辯護。因為我無法替不誠實的人伸冤,那會違背我的信仰良知。」
這位律師名叫喬治.漢彌爾頓(GeorgeHa milton),在紐約市執業,他最出名的一句話是:「我從不強辯,只照實說出事實真象,因為上帝知道我所說的每句話。」

有一回去加拿大西岸的溫哥華島旅遊,當我駐足海邊欣賞美景時,不遠處有幾位青少年正在垂釣,但見一人釣起一隻螃蟹,並未立即收入盛裝魚穫的器皿,而是拿出尺來丈量一番以後,出乎我意料地將螃蟹投回海中。
我好奇地走近一探究竟,但見海邊豎立著一塊告示牌,上面寫著:「限釣十五公分長度以上的螃蟹!」
不問即知,原來剛才釣到螃蟹的那位少年,拿尺為螃蟹量身,發現它的長度不滿十五公分,即自動將螃蟹放生回大海去了。

由上述兩個案例,讓我們見識到西方先進國家人民在生態保育和守法精神上所樹立的典範,展現出他們的教育與公共道德水平,這是我們台灣人遠遠比不上的地方。如果您是那位釣到大魚的孩子的父親,會要求孩子把魚放
回河裡嗎?還是可能會有另外一種情形,因為孩子在學校裡聽到老師的教導,要守法守規,而打算將魚放生之際,您卻反過來告訴孩子:「沒關係,我們是在四點以前釣到的,而且又沒有人看見,這條魚應該是我們的。」
台灣人,相信多數父母是會這樣做的。

如果您是喬治.漢彌爾頓律師,會放著找上門的顧客、送上門來的鈔票不賺,而要求他們說誠實話,您自己也自我要求憑良知為他們辯護嗎?這樣做豈不是要放棄大多數業務機會,跟自己的荷包過不去?為人父母者,請效法故事中的父親,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做一個誠實的人。身為企業經營者,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依循正直
的原則從事交易,賺取有道之財。身為上司者,也請效法喬治.漢彌爾頓律師,以身作則教
導部屬,不僅學習經營之術,還得修練處世之德。

你們說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再多說便是出於那邪惡者 , 很多時候事情對與錯 多說便是邪惡者.

不需要多說...

網上轉載文章

Monday, December 26, 2011

最令人費解、痛苦、絕望的事

上帝沒應許我們今生無災無難、無病無痛,祂卻應允伴我們同行。


一位虔誠基督徒姊妹在二○○四年十二月廿六日的印尼海嘯中遇難身亡。
一對畢生敬畏上帝的年邁夫婦,接受小女兒盛意拳拳邀請,決定搬去與她同住。誰知就在搬家前三天,小女兒卻突然去世,無疾而終,成了白頭人送黑頭人。
一個愛主的基督徒,他的兒子患癌病去世。若干年後,女兒也癌病去世。他年紀老了,還要照顧輕微智障的外孫。
這些悲劇,相信大家都可以講一籮筐。


世上最令人費解的事──義人遭災
其實,世上最叫人費解的不是災難,而是好人遭災。為甚麼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發生這樣的大地震,導致近七萬人死亡?若死者惡貫滿盈,我們可以理解,說這是天譴。若是當中有好人呢?有敬虔愛主的基督徒呢?我們就不能明白了!究竟老天有沒有眼?世上有沒有公平?基督徒不是說上帝是公義和全能嗎?為何祂見死不救?若說沒有上帝,反倒能理解。
當我妹妹馮文娜患上乳癌,又因求醫而被化療和電療摧毀骨髓幹細胞,形成不治之症。在整個過程裡,我百感交集。其中一個感想是,我深深體會先知以賽亞的無奈:「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耶和華的膀臂向誰顯露呢?」(以賽亞書五十三1


我們家都是基督徒,我和文娜全職服事上帝。雖然我不能說我們家最倒楣,但是也夠倒楣了罷?小弟留學加拿大,畢業後沒做幾年工程師,就離開世界;在香港非典型肺炎流行期間,哥哥和嫂嫂曾雙雙受感染,九死一生,最後蒙上帝從死門中救回來;在美國八個婦女中,有一個患乳癌,文娜正是那一個。在我所認識和耳聞的乳癌病人中,個個都能治好,至少能多活幾年,獨有文娜,被化療和電療摧毀骨髓幹細胞。化療的痛苦不必提了,在短短幾個月內,文娜要接受三次大手術:先是切除右乳,其次開頭顱(因為血小板低,引起腦溢血),三是受薰菌感染,無藥可治,必須接受割除近二分之一左肺手術。然後在醫院裡受感染,醫生用大量抗生素搶救,弄垮了她的腎與心臟。最後,不治死亡。


試問,誰能從這些經歷看到上帝的大能呢?我們不都期望神蹟出現,死裡逃生,化險為夷嗎?
就是平日無事時,大家不也希望上帝賜福、保守嗎?現在遭遇這些事,真是「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
再說,很多不信耶穌的人都無災無難。若信耶穌也遇難,不保證喜樂、平安、萬事順暢如意,誰會羨慕信耶穌的?


這時,我想到十字架上的神子耶穌基督,祂也是這樣渡過了沒有人羨慕的人生。「祂無佳形美容,我們看見祂的時候,也無美貌使我們羨慕祂。」(以賽亞書五十三2
當主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時,祂的門徒都嚇得逃跑。站著觀看的百姓和官長嘲笑祂,說:「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祂是以色列的王,現在可以從十字架上下來,我們就信祂。」(馬太福音廿七42
人人,包括我們,都相信惟有神蹟才彰顯上帝的大能;但是,那一天沒有神蹟,主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葬在墳墓裡。
我們也看不見神蹟,文娜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當醫生告訴文娜,她的生命以日計算時,我給她背誦先知以賽亞對基督的預言,其中一句是:「耶和華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耶和華以祂為贖罪祭。」(以賽亞書五十三10)無可置疑,神子基督在世上的遭遇乃是預定的;但在文娜身上,我也彷彿看到上帝將她壓傷,使她受痛苦──我看到冥冥之中那種人不能抗拒的力量,將她一步步逼向死角。這條路絕對不是她自己選擇的。
我對文娜說:「苦難不表示上帝不愛你。主耶穌在世時,上帝曾幾次從天上發聲,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參馬太福音三17,十七5)但是,上帝卻定意將祂壓傷,使祂受痛苦。『祂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以賽亞書五十三3)最後死在羞辱的十字架上。」


世上最令人費解的不是災禍,而是義人遭災。你會覺得不公平,你感到無奈,不明白上帝為甚麼不管;但是,這一條路主耶穌走過,我們並不孤單。我們對上帝的信心不是建築在平安和福氣上。
主耶穌基督用祂的人生見證,苦難不等於無神,不等於上帝不愛我們;只證明上帝的意念不同我們的意念,祂的道路不同我們的道路。上帝說:「天怎樣高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以賽亞書五十五9



世上最痛苦的事──虔信的人被上帝離棄
世上最痛苦的事是虔誠信靠上帝的人感覺被上帝離棄。文娜很愛上帝。她看重與上帝靈交,每星期禁食一次,事主愛人奮不顧身。在非典肺炎流行期間,大家都怕被傳染,不敢走近醫院,她冒性命危險去醫院給哥嫂送維他命。嫂嫂病癒後首次來美國,回香港時,文娜義不容辭與她作伴,然後留在香港三個月,照顧年老孤獨無靠的舅舅。


文娜生病後,期望上帝醫治她。上帝沒聽她的禱告。看見她氣若游絲,性命垂危,渾身插滿管子,醫生宣佈她在世上的日子以分秒計算。我無言以對,沒有安慰的話,只能對她說:「主耶穌在十字架時,大聲喊叫:『我的上帝,我的上帝,為甚麼離棄我?』(參馬太福音二十七46)」那時,我才沉痛地體會,這句話背後蘊藏著多大的痛苦!


對一個全心信靠並愛上帝的人來說,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被上帝離棄。這種感覺,主耶穌嚐過。無論我覺得上帝離我們多麼遙遠,當我默想主耶穌的苦難,我不能否認,上帝是那麼真實。祂知道人間的痛苦有多麼深,深到這一個地步會覺得被上帝離棄。上帝差主耶穌先走過這條路,讓祂伴我們同行。





世上最絕望的事──死亡
世上最絕望的事是死亡。死,使人類面對自己的局限和無能。不管你學問多深,成就多大,財富多厚,地位多高,也無論你的家庭多麼幸福,當死亡臨到,一切都化為烏有。海明威寫《老人與海》,說一個老人出海,與一條大魚搏鬥。他筋疲力竭終於捕獲大魚,滿以為得到很大的戰利品,誰知當回港上岸一看,大魚只剩下一副骸骨,魚肉都給海中其他魚類噬光了。虛空的虛空。他寫的其實是他自己的人生(也是世人的人生)。他好像得到了所追逐的東西:名利成就;但是,當他快要上岸──老了,開始想到死了,卻看到一生的努力原來不能帶走。


死是最令人絕望的事。只要有一口氣,就有希望。病人希望神蹟康復;科學家夢想造複製人;有人希望移民月球上。人類所有夢想,所有的狂妄自信,都因為有一口氣。他們以為,只要活著,假以時日便沒有做不到的事。當海明威發覺生命從他衰弱的身體漸漸流逝,他看到死亡,不禁絕望,舉槍自殺。


當我面對家人死亡的痛苦絕望時,我更深體會主耶穌的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26;馬可福音八3637)人一直追求世上的事,可是若沒有生命,即使將全世界都給墳墓裡的人,對他一點都沒有意義。
死是人類最大的敵人,卻是人類歷世歷代無法解決的事。「按著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是命定。我們註定要死,逃不了。


這時,我更深體會耶穌基督的福音真是從天上來的,不是由人所想出來的;因為它抓住了世人的每一個要害,都是人類最需要的。上帝不跟我們講今世福樂,祂講永生。「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16
所有宗教教主,只有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勝過死亡。只有祂應許賜給我們永生。只有耶穌基督以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參使徒行傳十七31)。只有主耶穌說:「復活在我,生命也在我。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必復活。」(約翰福音十一25 


結語
上帝為我們解決的,是人類最需要,也是最不能否認,無法靠自己解決的問題。上帝應許我們永生、復活。將來在新天新地裡,上帝要擦乾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哭號、疼痛,不再有死亡。上帝將一切更新,今生的惶惑、傷痛、死亡,那時全被消滅。


上帝沒應許我們今生無災無難、無病無痛;相反的,祂差遣了主耶穌基督降世,與我們同受苦難。主耶穌用祂的血、用祂的死來說明:人世間的苦難是無可避免的,但祂與我們同行。苦難不證明沒有上帝;相反的,在人生最深的痛苦和死亡面前,若我們抬起頭來,仰視耶穌基督,我們的心就與聖靈共證:我們的上帝是真實的。




Source: www.ccfellow.org /Cloud of Witnesses Every Week 19-April-2011/馮文莊

Saturday, December 24, 2011

鞋匠馬丁

一百多年前,馬賽城的一間小鞋店內,鞋匠馬丁望著窗外的白雪,想起了聖誕節的主角耶穌:「今晚正是白色聖誕夜,假如明天是第一個聖誕,假如耶穌今夜降生在馬賽城,我會送給祂一雙精美的小皮鞋。」說著,馬丁從鞋架上取了一對小皮鞋,用手擦拭灰塵,禁不住又自言自語:「我真傻,主耶穌怎麼會要我的小禮物呢?」
  
馬丁熄了燈就寢,在分不清醒著還是睡著的時候,祂聽見耶穌說:「馬丁,馬丁,你很想見我嗎?明天我會到你鞋店的窗口來拜訪你。」

鞋匠馬丁一早起來,就把店裡上下打掃乾淨,又燒了熱咖啡,預備迎接耶穌。萬王之王還沒有來,總要表現一點心意。上午耶穌還沒來,倒有個可憐的清道夫,手拿掃把,在寒風中凍僵了身子。馬丁招呼他進來烤火,喝杯熱咖啡,暖暖身子。下午耶穌仍未出現。窗外走來一個窮寡婦,背著一個小孩,婦人臉色蒼白,小孩也凍得小臉通紅。馬丁邀請他們進來,招待他們飲食和熱水,贈送他們衣服,又把那雙準備送給耶穌作禮物的小皮鞋,穿在孩子腳上,當作聖誕禮物。

當天馬丁就寢前,耶穌仍尚未來訪。「啊,那只是一個夢。」馬丁最後自言自語地入睡。就在似睡似醒時,鞋店的窗口忽然閃亮起來,玻璃窗上顯現出清道夫、窮寡婦和小女孩的臉,他們微笑說:「馬丁,我已經來訪問過你了。」

朦朧中,耶穌仁慈地對馬丁說: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因為我餓了,你給我吃;我渴了,你給我喝
我作客旅,你留我住。我實在告訴你,這些事你寄坐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廿五章35~40節)

大文豪托爾斯泰所寫的這篇小說,表達了一項美麗的基督教精神:慶祝聖誕最好的方法,就是分享耶穌的愛給周圍的人,正如祂分享愛給我們一樣。




轉載自中華國際聖經協會出版之百寶書

神如何顯明祂的愛



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借著他得生。(約一4:9)
  事情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本集中營裏,當時一群囚犯經過一天辛勞工作後返回集中營,而在他們獲准返回營房之前,要數點人數和他們所使用的鏟子數目,結果卻發現有一根鏟子不見了,守衛長喝令當事人自動上前,否則所有人都要沒命。守衛們眼見各人毫無動靜,便舉起裝滿子彈的步槍,預備發射。

  這時,其中一名囚犯上前來,說:「那根鏟子是我取去的。」此話一出,那些守衛便不停打他,直至他氣絕身亡為止。事後,他們把鏟子重頭數點一遍,結果發現一根鏟子也沒有缺少!述說這個故事的囚犯說,這份愛令他當場流淚了。


  雖然這份愛是那麼震撼人心,但它只不過稍微地反映了神對我們的愛,只不過顯示了約翰所說的:「神差他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借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神愛我們,差他的兒子為我們的罪作了挽回祭,這就是愛了。」

  這才是耶誕節:神差祂的兒子進入一個冷酷無情的世界,為我們捨命,藉此顯明祂的愛。神向世人高聲呼喊:「我無條件地愛你!」

禱告
  天父,感謝祢對我們的大愛,求
施恩給我們,叫我們相信救主,來領受的愛。奉耶穌的名求,阿們。
摘自:《每日箴言》

Friday, December 23, 2011

聖誕禱文---- 伯利恆的蹄窪

那一天,因為報名上冊,往伯利恆的路上,
  騎着驢趕路的客旅愈來愈多。

他們的影子慢慢飄遠,蹄聲被風漸漸吹散,
  不久,消失在曠野裡;
  留下腳印,在軟和的泥土,形成蹄窪。

這一晚,迎來地中海的烏雲,
  帶來一陣驟雨,淅瀝淅瀝落在乾地上。

片刻,騾子的足窪,盛載着伯利恆夜空的巨星,
  發出的光,洋洋灑在野地,
  靜靜的祥和,輕輕覆蓋在其上的一切。

主基督,你降生在馬槽,生長在木匠之家,
  叫我們明白,簡樸可以充實,卑微亦能顯揚尊貴。

祢三十年韜光養晦,為三年半的事工作堅實的準備,
  叫我們不求聞達,但求專心一志,做好本份,
  免得在掌聲中迷失自己,追求人的肯定時,失卻對你的忠誠。

主基督,叫我們面對不快時,
  學習天使的歡樂,把自己看輕一點,曉得離地飛翔。

面對每天看來沉悶的例常工作,學習牧人的守候和勤奮,
  明白到羊需時間成長,青草一到秋天亦會枯乾敗落。

面對猜不透的事,叫我們有馬利亞的甘心順服,
  因為隱密的事,屬於上主。

又賜我們像約瑟的忍耐沉默,盡忠職守,履行責任,
  做一個出色的配角,成就你的計劃。

上主阿,一年將盡,人生苦短,
  音容宛在是記憶,而記憶亦會隨時光消逝。

但願我們行經時間留下的足跡,
  在你恩雨沛臨之下,也能盛載劃破伯利恆黑夜的景星,
  為曠野的客旅導航。阿們。



禱文:伍渭文牧師.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校牧

Thursday, December 22, 2011

聖誕節的意義

每逢聖誕節,大家忙著送禮道賀、開派對慶祝,卻很少人真正明白自己慶祝的是什麼,其中祝福,也在不知不覺中錯失。事實上,慶祝聖誕節的歡樂,只是神所賜給我們的禮物中最小的一部份;我們還擁有更大、更美的盼望,就在聖誕節的真義體現中。

關於聖誕節的意義,這世界的看法,並不同於上帝的意念,我們須要回歸聖經,明白上帝的看法。這一切,關乎上帝永恆計畫—聖誕節所慶祝的,是祂所命定那歷史性一刻。

耶穌的降生應驗先知預言

上帝眼中,聖誕節的意義遠不僅於看看馬槽、牛羊和博士的布景,而是祂的兒子耶穌基督降生為人的歷史性一刻。這一切都在祂的計畫中,發生之兆前早有預,應驗了許多舊約預言,如以賽亞書九章6節:「因有一嬰孩為我們而生,有一子賜給我們,政權必擔在祂的肩頭上。祂名稱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父』、『全能的君』!」這裡所指的,除了耶穌,別無他人。耶穌降生,應驗了上帝亙古以來藉先知所傳講的預言。

加拉太書四章4-6節談到一件很重要的事:「及至時候滿足,神就差遣祂的兒子,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以下,要把律法以下的人贖出來,叫我們得著兒子的名分。你們既為兒子,神就差祂兒子的靈進入你們的心,呼叫:『阿爸,父!』。」在那歷史性的一刻,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從天上來到地上,為要赦免我們的罪,使我們與祂和好,到了有一天離開地上,能與祂永遠同在。

自古以來,上帝一手掌控預備

在第一個聖誕節,上帝主導了主耶穌降世,上段經文中「及至時候滿足」這句話,表示祂不但掌管那個時刻,也用奇妙方法完成這件事。首先從時間來看,在耶穌降生之前七百年,先知彌迦就給了這個預言,見彌迦書五章2節:「伯利恆的以法他啊,你在猶大諸城中為小,將來必有一位從你那裡出來,在以色列中為我作掌權的,祂的根基從亙古,從太初就有。」實際上,耶穌基督的生命並非從降生人世開始;祂是首先的和末後的,沒有開始和結束。我們是在聖誕節這天慶祝耶穌的降生,而祂所降生的時間,實由上帝一手所掌控。

「及至時候滿足」之前,上帝親自預備許多工作,自古以來,祂就不斷預備一切必要之事,在傳揚福音的最佳時機,讓耶穌降生為人,三十年後,從拿撒勒到各地傳道,三年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不久後,有個原本迫害教會的大數人掃羅,在往大馬色的路上被上帝啟示、拯救;除了耶穌以外,他對真理的了解無人能及,上帝在最佳時機,差派他往世界各地宣教,走遍地中海和亞西亞,果效如此之廣,以致於兩千年後,幾千哩外的我們,都聽到並傳講同樣的福音真理。

耶穌降生伯利恆的七百年前,先知早已預言,至於生下祂的馬利亞和約瑟,當時住在拿撒勒而非伯利恆,上帝便藉由當時的暴君凱撒奧古斯督,他們回到伯利恆報戶口—無論總統、君王、統治者,自以為在執政掌權,實質上是統管萬有的上帝在主導一切,甚至使用不敬畏祂的人來完成祂的旨意。

以卑微捨己的一生,成為永恆的贖價

於是,在伯利恆的馬房,救主耶穌降生。為什麼祂不是誕生在更體面之處,而是養牲畜的馬房?整本舊約聖經都談到,只要有羔羊被殺流血,罪就得赦免,新約希伯來書闡明,這些都是預表上帝的羔羊會來被殺流血、捨命救贖,因此,上帝讓耶穌誕生在卑賤的馬房中,在這歷史性的一刻,耶穌基督成為世上的嬰孩,活在凡人、罪人中間,以血肉之軀、降卑捨己的一生,為了世人的罪而自願死在十字架上,後升天,帶給普世之人永生、復活的盼望 — 聖誕節的真正意義,上帝的無比榮耀、全能、尊貴,是以卑微捨己的方式來彰顯。

 

上帝的兒子耶穌,從聖靈受孕而生,卻以嬰孩的樣式被生下來,上帝道成肉身,活在我們之間,這是為什麼?羅馬書五章6-11節記載了原因:

「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為義人死,是少有的;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唯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現在我們既靠著祂的血稱義,就更要藉著祂免去神的忿怒。因為我們作仇敵的時候,且藉著神兒子的死得與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不但如此,我們既藉著我主耶穌基督得與神和好,也就藉著祂與神為樂。」

人類無法赦免、拯救自己,上帝便藉著耶穌基督,親自來到世上,拯救我們脫離罪惡,幫助我們的軟弱。我們一旦接受耶穌為救主,不只得以與神和好、恢復關係,而且得救之後,耶穌天天住在我們裡面,祂的聖靈使我們能夠活出敬虔、遵行上帝的呼召,藉著主耶穌與上帝和好。然而,我們不可忘記一件事:我們若非活在上帝的忿怒中,就是活在祂的大恩典裡;不是忿怒,就是恩典,之間沒有任何含糊或似是而非,見羅馬書二章4-5節:「還是你藐視祂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祂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你竟任著你剛硬不悔改的心,為自己積蓄忿怒,以致神震怒,顯祂公義審判的日子來到。」

再看詩篇卅一篇19節:「敬畏祢、投靠祢的人,祢為他們所積存的,在世人面前所施行的恩惠是何等大呢!」我們可以選擇要享受上帝所賜的無比祝福,還是祂所積存的忿怒,重點在於我們如何看待耶穌、是否接受祂所成就的救恩。人非有信,不能見上帝的國,除非認耶穌為主,認真看待這個在伯利恆出生的嬰孩,不只知道馬槽的情景,還要知道這是上帝降生人間的歷史性一刻。耶穌從天上來到世間,為要救贖、赦免、宣告我們無罪,使我們成為上帝的兒女,這是聖誕節的意義。

與上帝和好

哥林多後書五章14-19節的經文,可以為聖誕節的意義作總結:「原來基督的愛激勵我們。因我們想,一人既替眾人死,眾人就都死了;並且祂替眾人死,是叫那些活著的人不再為自己活,乃為替他們死而復活的主活……一切都是出於神,祂藉著基督使我們與祂和好,又將勸人與祂和好的職分賜給我們。這就是神在基督裡叫世人與自己和好,不將他們的過犯歸到他們身上,並且將這和好的道理託付了我們。」

基督的降生定為西元元年,無論是否相信耶穌,每當寫下日期,就是承認耶穌已降生兩千年。不只年代以耶穌為依據,人生每件事,都是以耶穌為依據。聖誕節的意義,就是慶祝那歷史性的一刻,耶穌為我們捨命,使我們得以與上帝和好。和好,必須有一方採取主動,上帝在那歷史性的一刻,藉著耶穌來到世上,死在十字架上,在那一刻,祂親自伸出慈愛的手,說:「人人都可以被救贖、赦免、與我恢復關係,因為我已付了代價,人人都可以接受耶穌的愛。」和好、稱義、成聖、得榮耀,這些詞意指上帝向我們伸出慈愛的手,握住、擁抱我們,說:「我永不放開你。」

在舊約時期,上帝即使會藉祂的僕人、先知說話,卻不曾藉耶穌向人表明親密的父子關係;雖然祂和摩西、約瑟、大衛、但以理都很親近,卻不是以慈愛天父的形象,溫暖、親密地住在我們之間。由於聖誕的意義,宇宙全能的神不再高不可攀,甚至我們一切的經歷祂都走過,祂所承受的,包括一切困難、苦難、試煉、誣蔑、控告、迫害,甚至被置於死地;祂觸摸痲瘋病人,了解破碎的心、死亡的悲痛、人們的需要,使我們無論何時,都能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在需要時找到幫助和憐憫。

慶祝聖誕這歷史性時刻,我們宣告,今天就是救贖的日子。上帝的兒子為我們死在加略山上,我們所能做出最大的回報,就是把生命交給祂,讓祂永遠住在我們心中。



Source: www.goodtv.tv - Living Words

Sunday, December 18, 2011

五指禱告的妙方


你覺得常會忘記為某些人禱告嗎?有個基督徒婦女發明五指禱告的妙方。

她舉起左手,解釋說:「我的大拇指最靠近我,提醒我?最親近的人禱告──我的家庭,我的朋友,我的鄰居。」

扳動食指,她繼續說:「我的老師過去常用食指指著我們,這提醒我為老師,牧師,上司禱告。」

「我的中指最長,提醒我為國際的領袖、議員,市里的官吏、公僕禱告。」

「下一只是軟弱的無名指,提醒我為老、弱、病、貧祈禱,祈求上帝幫助他們。」

來到小指,她說:「小指是最後一隻指頭,象徵我自己,我為自己和需要仰望神,到此結束禱告。」


重點經文
 我勸你第一要為萬人懇求、禱告、代求、祝謝.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該如此.使我們可以敬虔端正、平安無事的度日。(提前 2:1-2)


Source: 飛揚雜誌

Friday, December 16, 2011

A Drop In The Ocean 汪洋中的一滴水


I have never looked at the masses as my responsibility, I look only at the individual.
我從沒把群體看為我的責任, 我只看一個個體。
I can love only one person at a time. I can feed only one person at a time. Just one, one, one.
每次我只能愛一個人, 每次我只能餵養一個人. 只是一個、一個、一個來。
You get closer to Christ by coming closer to each other. As Jesus said, “Whatever you do to the least of my brethren, you do to me.”
So you begin… I begin.
當我們彼此走近,我們便更靠近基督. 因為耶穌說: 「無論你向我的弟兄作什麼,就是為我作。」
所以讓你開始……我也開始.
I picked up one person ~~ maybe if I didn’t pick up that one person I wouldn’t have picked up 42,000.
我拾起了一個生命 ~~ 若然我沒有把這一個生命拾起,我就不會得著這四萬二千個.
The whole work is only a drop in the ocean. But if we don't put the drop in, there would be one drop less.
整個事工就像汪洋中的一滴水。但若我們沒有把這滴水放進海裡,這海洋將會缺少一滴水。
Same thing for you, same thing in your family, same thing in the church where you go. Just begin… one, one, one. That's the way love always work.
你也是如此,你的家庭也是如此,你的教會也是如此,你只管開始去作.........就是一個、一個、一個的去作。如此,「愛」就得以運行。


Mother Theresa

Thursday, December 15, 2011

檢視忙碌中的靈修生活

作者: 張佳音教士


忙碌是現代人的大敵,而對於基督徒來說,更造成靈命嚴重受損,現分述之。

乏力的靈命

  這十多年來,每當我在不同的教會主領不同性質的聚會後,往往有不少基督徒發出類似的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能明白神的旨意呢?」。聽起來,在他們的生命中,神好像很遙遠、很喜歡躲藏自己,叫他們難以捉摸、難以親近。在仔細交談之下,我發現提出這類問題的基督徒不論信主年日多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色,就是缺少閱讀聖經的習慣。試問這樣的信徒,根本從何得知神的旨意呢?

  我們又看見在教會事奉人員的圈子,不少人信主年日已久,在教會享有高位,屬靈知識、才幹、事奉經驗都愈趨豐富,但不知何故,他們事奉時總喜歡按照肉體的原則辦事,好像失去了屬靈的素質。難怪我們不時聽到一些教會的事奉階層裏出現亂子。

  當我們環顧四週廣大的基督徒群體時,就發現情況更是可悲。原來在都市化社會的許多衝擊下,很多信徒就像保羅一樣,不斷在內心呼喊:「立志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我真是苦阿!誰能救我脫離這取死的身體呢?」(羅七18,24)很多基督徒在環境的影響下,情緒常受牽制,靈性時起時伏,猶如「拉鋸人生」,又好像成為基督徒之後,精神更受折磨似的。甚麼「信耶穌就得著真平安、真喜樂、真自由」等等口號,好像全屬理想,而實況卻是:心靈缺少了內在屬靈的能力。

  以上種種現象,歸根究柢,說明了教會中的信徒普遍只是「禮拜日的基督徒」,就是依靠每週一次聚會來「養命」的基督徒。試問有多少基督徒是每天獨立到主面前支取屬靈指示,知道「靈修生活」而實踐的呢?我相信充斥在教會圈子中的是沒有靈修、沒有讀經的基督徒。

變質的內殿

  按馬可福音第十一章的記載,耶穌「進入聖殿」(15節),祂期望這殿是「禱告的殿」——一個寧靜、敬虔、清心面對神的地方(17節)。我們可以把這件事引到新約的一個真理,就如哥林多前書三章16節和六章19節所說的,「我們就是神的殿,神的靈住在我們裏頭。」

  然而,正如昔日一樣,主也斥責我們將父的殿變作「買賣的地方」(約二16)。買賣的地方很繁忙(因有貿易進行);這地方也甚嘈雜(因有牛、羊、鴿子之聲音),並且重視物質(人們忙於數點金錢)。如果我們心靈的殿也有此傾向,像是「買賣的地方」,那麼,久而久之,我們的心就會對屬靈的事散漫、膚淺,麻木,對神感到枯燥、乏味了。

  不僅如此,這種買賣的地方更會滋生、孕育罪惡,以致被主指斥為「賊窩」(可十一17)!人自以為發了財、富足,主卻認為是赤身露體、貧窮眼瞎、困苦可憐(啟三17至18)!主盼望我們的心靈 ── 禱告的內殿 ──可以寧靜、清心,因為「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得見神」(太五8)。

致命的忙碌

  是甚麼導致信徒的內殿由清心禱告之處變成「買賣地方」,再淪為「罪惡賊窩」?綜觀現代社會生活的情況,似乎主要起因在於「忙碌」。現代人以忙碌來肯定自己存在的價值,不忙碌就好像沒有用,恐怕遲早要被社會遺棄,追不上時代急促的節拍。故此,我們發現不少人晚上九時、十時才在街上吃晚飯,深夜十一時、十二時才歸家,然後次日一大清早又爬起來上班。這類忙碌的生活,基督徒又怎能例外呢?也許不少基督徒都覺得,在繁忙的大都會生活壓力下,能夠每主日固定到教會聽道已屬難能可貴,更何況要他們每日找時間安靜親近神,真是談何容易呢?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都明白,生活在這現代的社會裏,是不能與現實脫節的,而現實離不了忙碌!基督徒也該有我們做人的責任,正如聖經教導我們說:「要安靜作工,吃自己的飯。」(帖後三12)

  雖說我們不能與社會脫節,然而我們要撫心自問:每日忙碌的時間表,是否像巨輪一樣已沖洗了我們的思想,使我們失卻本有的屬靈香氣?起初我們也許是無奈的、被動的處於忙碌的生活形態中,我們的心靈仍是有掙扎、仍嘗試反撲的;可是到如今,我們是否已經不知不覺地習慣了,甚至主動的、有意的以忙碌為藉口,不斷掩飾自己屬靈生命的失落?我們是否逐漸以擁有屬地的物質、名譽、地位,來彌補自己內心的空虛與自卑?本來我們內裡的人──真我──不斷向我們發出控訴,但我們是否已逐漸疏離了他,思想慢慢變得混亂,甚至為了平衡自己而進入麻木的狀態?

  路加福音十章38至42節記載了兩個姊妹,代表著兩類服侍主的樣式。一個是心裏忙亂的馬大,她的工作雜亂繁多而不中的,結果主耶穌責備她為許多事思慮煩擾。另一個也是忙,卻是忙於聽道、銘記主話,努力在心靈方面下工夫;主卻稱讚她──馬利亞──選了上好的福分,而事實上,她日後所作的,也顯示她是沉實地作合神心意的事情。這樣看來,主不是斥責「忙碌」,而是斥責落在忙碌網羅中不知自拔的昏睡靈性,以及在不止息的忙碌過程中所暴露的軟弱生命。這不單指向我們平日「屬世」工作的範圍,也涵蓋了我們在「屬靈」圈子的活動。(這兒只是採用我們慣用的說法,其實屬靈和屬世不能如此分割,我們該讓屬靈的生命注入我們每日的生活中,進到我們所處的身分、崗位、職業裏,使這一切都被屬靈化起來。)

  馬大的例子正是對教會事奉人員的提醒,教訓我們切勿在忙碌的教會活動中忙到混亂,以致生命愈來愈屬「血氣」。以下且讓我用自己做一個例證。記得我在1981年剛從神學院畢業,離開了整體屬靈操練的環境,獨立全面投身事奉時,由於事奉忙碌,逐漸疏於看守自己的靈性,以為既有四年山上的經歷,理應儲備充足,能夠應付每日繁忙的教會工作。結果有一段時間晚上太遲休息,第二天一大清早又開始忙這忙那,這樣就忽略了固定靈修生活。不久,疲弱的靈性開始現形,肉體生命開始活躍,屬靈香氣漸漸消失,在忙碌中人開始煩躁,脾氣隨之而來,我的思想傾向考慮自己的才幹、經驗,常執著己見以致在人際關係上不協調;主在我的生命中好像隱藏了。幸好發現得早,不然已經碰得焦頭爛額了。忙碌真是魔鬼的工具,它的滲透威力簡直像化學武器一樣,不可不防。當我悔改後,我就立志重新安排每天的時間表上,要把每天靈修親近主的時間放在優先次序,其他的東西,就算是屬靈的事物,也只能佔次要的位置,必須割愛。我深深相信,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我重新持守固定的靈修操練,獨立追求,而結果就像改容一樣,改變了我的思想方向、語氣表達、面貌氣色、步伐輕重,甚至整個人的氣質。當然,這些改變也不斷影響我的事奉與接觸我的人。難怪某位佈道家幽默而真實的說:一個人的樣貌,四十歲以後便要由自己負責。

  看來,要對付忙碌所帶來的禍患,必須堅狠心地重整我們的生活程序,要決心捨去一些外表美好,卻是奪去我們得著上好屬靈福氣的機會。(這些可能包括蒙上司青睞、升職,因而常要加班工作,甚至蒙上司選上免費給予進修機會,卻失掉私人空間、和家人相聚時間,結果在忙這忙那之下,連靈修生活也犧牲了。)我們要立志爭取安靜親近主的時間,使我們內在的聖殿有力量,成為主樂意永遠居住之所。

請找半小時的時間思想以下的問題:

1. 自己信了主多久?對神的愛慕是否與日俱增?

2. 知道靈修生活的重要嗎?

3. 懂得如何進行靈修嗎?

4. 有否每天固定實踐靈修呢?

5. 你的靈性穩定嗎?

6. 你是否經常想起聖經的話,了解神的旨意呢?

7. 你記得聖經的教訓時,有沒有力量以聖經原則行事呢?

8. 你覺得靈修生活對自己的靈命有何程度之影響?

9. 忙碌的生活對你的靈性有甚麼影響?

10. 倘若忙碌真是你靈修生活致命的攔阻,你將計劃如何去突破它?



Wednesday, December 14, 2011

禱告的賞賜——信心


基督徒的生活,嚴格說來,就是禱告的生活。

        我們常會看到,當人們禱告時,總是有求於神。比如說,自己的情緒不穩定需要神的安慰;身體有病需要神來醫治;遇到困難需要神的説明;前面的路怎樣走求神引導,等等。很明顯,如無求於神,則禱告如同無病呻吟。實際上,當一個人無求於神時,他既無須禱告,也沒有必要過基督徒的生活。對於基督徒來說,事無大小都要倚賴神,因為耶穌說,唯有跟著他,才能有生命,才能進天國。因此,不禱告則不是基督徒。

        不過,人自己又是有能力的。比如說,人能思想,能做這做那。人若無能,怎能生產食品,製造衣物、房屋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呢?因此,人對於必需完全倚靠神這一點很難接受;即使接受,往往也認識不清楚。在亞當和夏娃的腦子裡就出現過人可以靠自己的想法。有許多基督徒,在困難的時候全心全意倚靠神,禱告不止,甚至是禁食禱告。然而,當事情得到控制時,好像沒有什麼求於神的了,禱告就放在一邊了。當人們放棄完全倚靠神時,心裡想到的是,人自己至少是有一些能力的,是可以自己倚靠自己的。人們似乎認為,依靠自己和依靠神之間應該是不矛盾的,甚至是互補的。

        這是一種中國傳統的想法。我們知道,任何宗教都要求信徒通過禱告向“神”祈求。在中國傳統宗教中,求神拜佛也是一種禱告。然而,這些禱告都只是有限的倚靠。一件事,如果人認為憑自已的能力可以完成,那他就不會去求神。只有當他感到無能為力時,他才會去求“神”。若“神”幫助解決了問題,人便獻上感謝;一次交易,從此各做各的。下次有事時再來拜訪。若“神”沒有反應,人便不再拜他,不再來往。這種有限的依賴,在人們心中培養了這樣的觀念:根本上還是依靠自己,即,通過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越來越少依賴神。問題的實質在於,如果人自己就有能力引導自已,改善自己,那耶穌就沒有必要來人間親自完成神的救贖計畫了。因此,基督徒絕對倚賴神,這一點如有絲毫動搖,最終結果乃是放棄神。我們在這裡看到這樣一個對比:一方面,人是有能力的;另一方面,人又必須完全依靠神。弄清這個對比的關鍵是對神的賞賜的理解。

       我們在討論或宣傳禱告的必要性和好處時,常常會舉這樣的例子:某人要找工作,我們為他禱告,於是就成了;張三有病,牧師為他禱告,他的病就好了。也就是說,只要禱告,凡事皆成。當然,這樣的因禱告而成功的例子的確不少。對於那些慕道友或初信者來說,這種說法也許有助於他們認識禱告的力量。

        但是,這種說法也會帶來誤導,以為神要給我們的只是“成功”。而這種成功只是在人在這個世界上的榮耀,諸如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事業發達,有權有勢,能力強大,等等。實際上,一種頗為流行的看法認為,禱告就是要求神解決我們生活上的各種各樣的難題。許多從中國到美國的新移民,開始時困難重重,來到教會尋求幫助;他們學會了禱告和過基督徒的生活。慢慢地,他們適應了新環境,生活順利起來。事事順心,無求於神;於是,禱告不再有了,甚至教會也不再去了。在他們心裡,他們的生活也許需要神,但絕對依賴神卻是不願接受的。需要神時禱告,但基本上還是依靠自己。神在他們的生活中僅僅是困難時的好幫手。在這種思維模式中,基督成了菩薩的化身。有時我們甚至能聽見這類比較:基督比菩薩靈驗。這種對禱告的認識是我們基督徒要特別警惕的。

        基督徒在禱告中對神的依賴是絕對的。必須指出,如若人在禱告中求神是為了擺脫困境,為了成功,則人對神的依賴就是暫時的。那麼,我們在禱告中應該如何求並求什麽,才能使自己完全依賴神呢?耶穌在論禱告時說:“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馬太福音6 :8 )這就是說,人的禱告對神沒有一絲一毫的影響。唯一有影響的乃是人自已,因為人在禱告中會得到賞賜。關於這個賞賜,耶穌在主禱文中已有說明。神當然會使我們在這個世界上“成功”,但是,正如飲食一樣,只是“今日賜給我們”。這些東西都會失去,不能長存。耶穌來到這個世界拯救人,是要把永存的禮物賞賜下來。那就是信心和因信而得的救恩。

        神的賞賜歸根結底就是信心,就是要我們基督徒絕對依賴神,過一種信心的生活。這一點說起來容易,但要在生活中行出來是很難很難的。我們在這個世界生活,總是希望看到自己的生活和事業順利並成功。因此,某人如若成功,我們往往會說,這個人得了賞賜。我們要是得到了我們所要的東西,便獻上感謝,認為自己得到了賞賜。要是所求的總是得不到,我們往往會認為神在繼續磨練我們,一般不會說自己得到了什麽賞賜。人們也許會把賞賜寄希望於未來,即,磨練完結後賞賜必臨到。實際上,對於神要賞賜給我們的就是信心這一點,我們並不是那麽清楚。這是我們需要特別重視的。

        賞賜和信心的合一乃是基督徒的禱告生活的關鍵。我們在見證會上時常聽到見證人一五一十地數算神的恩典和賞賜。細細聽來,都是神聽禱告使他成功。很少有人談論神聽禱告使他失敗的事例。當然,如果人因為這些成功而堅定了信心,那他確實是得了賞賜。但是,如果他的眼睛盯住他的成功,那他的賞賜就是零。神賜給他成功,乃是在“今日”使用的,是會消失的。我們看到,神既通過人的成功來賞賜,也往往在人的失敗和困境中,給人以極大的賞賜。無論成功還是失敗,神要賞賜給我們的歸根到底乃是人對神的信心。人若有了在基督裡的信心,則無論他是成功還是失敗,他的賞賜都是最大的,永遠不會喪失掉。

        信心是生命的起點。以信心為生命起點的生活是不計成敗的生活。毋寧說,它是從信心走向信心的生活。人在這個世界生活不能脫離一定的環境,因而需要生活經驗和理性思考。當人們想要做一件事情或一個計畫時,人們首先要回到自己的經驗和理性上,考查它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及其可行性。這些做法有明顯的功利性質。我要強調的是,人不可能擺脫生活的功利性。這一點對於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一樣。然而,在沒有神的生活裹,人被這些功利束縛住了,因為人們看不到在這些功利之外的任何好處。而信心的生活則借著對神的依賴而超出功利的束縛。在信心中,神主管一切;他既是萬物的主宰,也是每一個人的命運的設計者。而且,神的兒子耶穌基督親自前來拯救墮落的人類。因此,無論我們在這個世界是成功還是失敗,神都無不知道,而且必會引導我們。如果成功了,感謝歸於神,信心加強;如果失敗了,神仍然在看顧我們,得到的還是信心。從信心到信心的生活是充滿動力的生活,是永生。

        人的生命唯有在信心中才能成長。信心是指向未來未知的世界。未來對於我們永遠是個迷。然而,在信心中,我們對未來有了把握。這是神給我們的應許。因此,我們可以把自己打開,不受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單單憑著信心,接受我們面臨的任何境況。我們成長的方向從世界的角度看沒有任何規定性,因為我們的生活是從信心走向信心。但我們的方向又是有絕對把握的,因為神掌管著我們的命運。這和沒有信心的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人們在這個世界生活,總是受一定的政治學說、道德規範、社會理想等的制約。由於這些學說、規範和理想被奉為奮鬥的終極目標,人的生命發展也就完全受這些學說、規範和理想的制約。人靠著自己,只能使自己被限制,以至死亡。而在信心中的生活乃是由神提升的生活,是擺脫束縛,敞開心胸,走向未來的生活。願神賜給我們永不失落的信心!


原文出處

「開心度日」

讀傳道書不少時候我們被「虛空」轉移了焦點,以致我們看不見「喜樂」。在傳道書,「喜樂」出現了七次(三12、三22,五18~19,八15,九7~9,十一8、9):
我知道世人,莫強如終身喜樂行善(三12)
故此,我見人莫強如在他經營的事上喜樂(三22)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神的恩賜(五18~19)
我就稱讚快樂,原來人在日光之下,莫強如吃喝快樂(八15)
你只管去歡歡喜喜吃你的飯,心中快樂喝你的酒……當同你所愛的妻,快活度日(九7~9)
人活多年,就當快樂多年(十一8)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時當快樂(十一9)

在這些經文中,傳道者一而再、再而三的呼籲我們,切勿忘記「開心度日」。
  日光之下的人生,的而且確是不容易,當中有不少事情是out of control的。但正是在這樣的人生處境中,傳道者發出「喜樂的呼籲」,他甚至指出這是神對祂每一個兒女的命令:要「開心度日」。
  天氣漸漸寒冷,聖誕的氣氛慢慢走近。你預備好一顆喜樂的心來歡度這普天同慶的節日嗎?

  Are you ready「開心度日」?


輯錄自明道電子報




Tuesday, December 13, 2011

神要甚麼?

從前,有五兄弟姊妹都是孤兒。

有一天,國皇說要收養他們,村子裡的人知道了,都很為他們高興,並對他們說:「你們定要為國皇預備點什麼,總不能空空地去見他吧!」那五兄弟姊妹聽了,覺得很對。

於是,很會雕刻的大哥便埋首苦幹,要為國皇作個最好的雕像;很會畫畫的二姊亦預備為國皇畫幅最美的圖畫;很有智慧的三哥努力讀書,要在國皇前作個智者;擁有甜美聲線的四姊亦勤練歌,要在國皇前獻上最好聽的歌;但五妹......她沒有什麼藝術天份,亦不懂得多少個字,她只懂為過路的旅客照顧馬匹,又或是慰問和關心旅客他們的旅程,和他們談談天,她覺得她也需要如兄姊一樣,要為國皇作些什麼,於是她去找他們,希望他們能教她一點東西。但每一次也令她失望,因為哥哥姐姐全都為著不同的預備而忙得不願與她說話,五妹只有繼續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一個旅客經過這條村子,五妹看見他,便如常上前為他照顧馬匹,又如常和他談天。原來這是一個由遠方來的旅客,是來找人的。「你辦完事還會來嗎?」五妹問他,「你再來,讓我再為你照顧馬匹吧!」談了一會兒之後,這旅客便走了。

過了一段日子,這旅客再次回來。

「找到要找的人嗎?」五妹問。

旅客答:「我要找的人,第一個把自己關在屋內,好似在趕著做什麼,不肯見任何人;第二個在山上繪畫,山下的村民說她不願與人傾談,怕會趕走她的靈感;第三個人找也找不到,村民說他搬到了大城市,去追求更多學問;第四個在遠處已聽見她美麗的歌聲, 但她身邊有太多人圍著,我根本沒機會與她傾談。」

「難道你就是國皇?」五妹驚訝地問,「我還以為國皇只會在皇宮內辦事,不會出宮的!」

國皇笑著說:「對,我會在皇宮內辦事,但我也想知我的人民在作什麼呀!我也想和他們傾談呀!」

「那,你會收養我嗎?」五妹問。「我什麼也不會,但你會愛我嗎?」

「當然會」國皇答,「因為你是一個肯花時間,肯用心去與我相交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故事到此完了 ~~

我們常想,要為神做點什麼才行,但究竟神看重我們為祂擺上的時間,還是閱納我們願意為祂付出的心。

神最想要的是什麼呢?是我們的智慧?手工藝品?歌藝?金錢?

我們常常說,為神付出很多,但衪最想要的是一顆心、少少時間、我們有給衪嗎?

還是我們已不經意地把要為神作的事,看得比神自己更重要?讓這個故事成為我們生命中的一點反醒吧!

然而若沒有人如此願花時間,把這篇文章轉寄,那眾人又怎能藉此反思到我們事奉的態度?

願神教導我們數算自己的年日,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能善用時間,不過份、也不躲懶的,為神擺上合其心意的事奉!

願你也能用這篇文章,成為身邊人的祝福和提醒。


轉貼網上文章,所有版權屬原作者所有



基督徒侍奉的價值觀(吳昌准)

讀經:徒22:6-21

一個神學生在畢業前眼中含著淚水,極其無助說:“我的神學歷程真的很痛苦。我不知道為什麼進來,又不知道出去該幹些什麼。這幾年中,除了做一些作業,參加n場考試,其它的幾乎一無所知。你說我這樣回去該怎麼辦?” 

這的確是應當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 

一個人的價值觀決定了他道路的方向,他的侍奉觀決定了他帶出來的果效。 

讓我們捫心自問:我們清楚自己在這條生命道路上作了些什麼,得了些什麼嗎?這些問題也曾是使徒保羅所關注的。正是因為清楚,他才至死忠心,一生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 

跨越時空,我們透過保羅在官府前的分訴,來看一看基督徒侍奉的價值觀: 



一、明確事奉的對象

保羅在大馬士革的路上蒙主光照的經歷,是我們很熟悉的故事。 

一個虔誠法利賽人,為著祖宗遺傳的律法大發熱心,視拿撒勒人耶穌極其跟隨者為眼中釘,要把他們趕盡殺絕。 

不僅在耶路撒冷,而且把手伸向離耶路撒冷有140裡路之遠的大馬士革,發誓要剷除他心目中的異端。 

將近大馬士革,死裡復活的主向他顯現。大光照耀!巨人撲倒!(我們長話短說。) 

復活之主他說:“掃羅、掃羅,你為什麼逼迫我?” 

他回答說:“主啊,你是誰?” 

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問話,現代中文譯本把它翻譯為:“主啊,你是誰?”呂振中譯本翻譯為:“先生,你是誰?” 

我想不管用哪種翻譯,都給我們清楚表達了一個資訊:那就是保羅根本不認識耶穌基督就是主。而當慈愛的主對他說:“我就是你所逼迫的拿撒勒人耶穌。”這對他無疑是當頭棒喝,他猛然醒悟:自己以前大發熱心,非但沒有服侍神,反而是冒犯了神,破壞了他兒子以血淚、生命換取的成果。 

所以,明確事奉的物件這是何等的重要。確立你事奉的物件比確立你侍奉的工作要重要的多。事奉者明確侍奉的對象這一關非常之關鍵。 

“信仰的物件決定信仰的價值,事奉的物件決定事奉的定義”。馨哉此言! 

這就是主耶穌為什麼在他復活之後,三次查問彼得的良苦用心。不僅僅只是“你愛我嗎” 和“主,你知道我愛你”之間的簡單互動。而是大有深意的。弟兄姐妹,“認識主在於愛主之先,愛主在於為主做工之前。”清楚侍奉的物件,才能帶出美好的侍奉果效。 

保羅蒙光照之後,確實知道誰是他侍奉的對象。他說:“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他一生從沒有違背這個異象,一生為主癲狂,為主顛沛流離。只有清楚物件,才能更好的服侍他,討他的喜悅。 

弟兄姐妹,你清楚事奉的物件嗎?若不清楚,你就會像曾經的掃羅一樣,儘管竭心盡力,但最終還是一場空。讓我們在有生的年日竭力的服侍他! 



二、清楚事奉的方向

我們來思考第二個問題,那就是:“主啊,我當做什麼?” 

學習要有目標,侍奉要有方向。保羅在哥林多前書9章26節說:“我奔跑,不像無定向的,我鬥拳,不像打空氣的”。這對侍奉者來說是何等的重要。 

在工商企業管理學中,有一門課程叫《人力資源管理》。企業中就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這個部門的一部分職責就是要幫助新員工做好他的人生職業規劃,要朝著哪個方向發展,以便於這個新來的員工找到最合適他的工作崗位,以發揮他最大的潛能,使公司因此獲得最大的效益。同樣,在我們神的家中,神希望我們能清楚我們侍奉的方向,發揮神在我們身上最大的恩賜,使主心滿意足。 

那麼我們事奉的方向和藍圖是從哪裡來呢?當然,這不是從哪裡學習得來的,也不是模仿自哪個老師;必須是從神的啟示而來。 

保羅悔改之後,就在各會堂裡傳揚耶穌,說他是神的兒子。聽見這個資訊的人,其本能的反應是——極其驚訝!驚訝的這個逼迫耶穌的急先鋒,現在卻在傳揚耶穌。後來猶太人商議要殺他,被他知道了,他就從大馬士革逃到了耶路撒冷。當時他想和門徒交往,但是許多門徒都怕他,都不和他交往,只有巴拿巴接待他。因為他們在懷疑他的動機之餘,也納悶:他的這些資訊的源頭從何而來?所以,在加拉太書一開始,保羅就宣告他使徒職分的由來——“作使徒的保羅(不是由於人,也不是藉著人,乃是藉著耶穌基督,與叫他從死裡復活的父上帝)。”(加1:1) 

後來他就在耶路撒冷和門徒出入來往,奉主的名在耶路撒冷放膽傳道,並和說希臘話的猶太人進行辯駁,他們仍舊想法子要殺他。這些是保羅在侍奉道路上的初期階段。 

保羅順服在神的旨意,願意擺上自己,但他初期的侍奉並不順利。因為他雖有心志,卻不知道侍奉的出路和方向。而且,他雖有心志,神卻老是向他關閉侍奉的門。比如,他一心想與自己的骨肉之親以色列人分享福音,可是他的同胞卻不領情,反而要來殺他。以至於在羅馬書九章他說他為同胞手足哀傷、沉痛、憂愁,為了他們的悔改,他自己就是被咒詛,與基督分離他也願意。他深愛他的同胞,可是他的工作常常受攔阻。 

保羅需要明白一個問題:神給他的侍奉的地界在哪裡?他為什麼在猶太人當中開展不了工作?上帝為什麼不能在猶太人中為他開一條傳福音的路?他侍奉的門都被關閉了,他該怎麼辦呢?在這個時候,他處於一種迷茫的狀態當中。 

他來到了耶路撒冷的聖殿,等候神。使徒行傳22章17至21節他寫道:“後來,我回到耶路撒冷,在殿裡禱告的時候,魂遊象外,看見主向我說:‘你趕緊地離開耶路撒冷,不可遲延,因你為我作的見證,這裡的人必不領受。’我就說:‘主啊,他們知道我從前把信你的人收在監裡,又在各會堂裡鞭打他們。並且你的見證人司提反被害流血的時候,我也站在旁邊歡喜,又看守害死他之人的衣裳’。主向我說:‘你去吧!我要差你遠遠地往外邦人那裡去。’” 

處在迷茫的狀態之中的他,雖然知道而且確定神是要繼續用他,但是不知道神怎麼用他。他陷入掙扎和困惑中。 

當神確定指明他侍奉的地界,他就順服了。沒過多久就離開了耶路撒冷,弟兄們把他送到凱撒利亞,後來他就回到了自己成長的地方——大數。他清楚神劃給他的地界不在耶路撒冷,不在猶太人中間,而是那廣袤的外邦之地。 

雖然聖經沒有記載他等在大數做什麼,需要等候多少年日,但是安靜在那裡,等候神為他開啟向外邦傳福音之門;他清楚自己侍奉的方向。 

在一次班級交通會當中,有一個遊戲是每個人手中有四張紙(A、B、C、D),A寫著教牧關懷,B寫著宣教佈道,C寫著青少年事工,D寫著音樂侍奉,然後要把這四張紙分別的送到我們心目中認為最適合的同學手中。我想說那次的遊戲不能說明什麼,也並不能代表什麼,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很值得我們侍奉者去深思的東西,就是:我們的定位在那裡?神給每個人的恩賜不同,有些可能是在兒童事工方面有特別的有負擔,有些可能是在解經講道上特別有看見,有些可能對宣教有更多的使命,也有些在神學思想上有造詣,等等。總之,我們需要清楚自己的定位。 

侍奉的定位不是從人來的,而是從神而來。我們當尋求神:“我當做什麼?” 

我們要清楚神給你侍奉的地界。聖經說,神量給我們的地界坐落在佳美之處。今天有許許多多的傳道人為了待遇,為了更好的彰顯自己拼命地往大城市、大教會去,不管那是不是從神而來的呼召。這樣的侍奉豈能討神的喜悅? 

求神來憐憫我們,讓我們不像當時的保羅一樣一心要留在耶路撒冷;神的旨意乃是借著他把福音傳向外邦。如果神讓你在小教會,在農村好牧養神的羊群,你就不要自作主張去城市,去大教會。 

神要你去尼尼微,你就不要往他施! 



三、擺正事奉的態度

當保羅知道自己的定位就是做外邦使徒的時候,他就謙卑順服在神面前。本來,他很想在猶太人當中服侍,但神沒有為他開這條道路。 

後來巴拿巴來到大數來找他,帶他到安提阿。在他們同心合意的服侍中,安提阿成為當時外邦宣教中心。聖靈他們外邦去宣教,於是三次的旅行佈道。在這幾次佈道的旅程中,他所經歷過許許多多坎坷,危險的情形不勝枚舉。 

他在哥林多後書11:23-27節交代:自己多次為主的緣故,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裡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饑又渴,受寒冷…… 

他說:除了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 

然而他越挫越勇,在使徒行傳20章24節,他說:“我卻不以性命為念,也不看為寶貴,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從主耶穌所領受的職事,證明神恩惠的福音。”是什麼力量使他一直向前,他竭力擺上呢?就是那個異象,是當日在大馬士革路上所領受的。在亞基帕王面前,他說:“亞基帕王啊,我故此沒有違背那從天上來的異象,先在大馬士革,後在耶路撒冷和猶太全地,以及外邦,勸勉他們應當悔改歸向神,行事與悔改的心相稱。”(徒19:19-20) 

這個異象讓保羅為之顛狂了一生之久。引用一位姐妹的話說:“一個人能為之癲狂,可見他深愛的程度。那是熱血沸騰;巴不得愛主所愛,想主所想,作主所作。”他一生對神常存無虧的良心,為著神的福音和使命,捨生忘死,“癲狂”一詞用在他的身上一點也不為過。他在哥林多後書說:我們若果癲狂是為神,若果謹守是為你們;原來是基督的愛激勵了我們! 

保羅的一生很偉大。不,其實不是他自己偉大,乃是在他生命中有至寶耶穌;保羅的偉大,是因為神給他的異象太偉大!他一生的腳蹤就是跟隨基督。所以他敢說:“你們要效法我,如同我效法基督一樣。”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題目是《跟隨他的腳蹤》,對我的啟發很大。這本書呼籲我們:當你每做一件事的時候,請你用誠實的心思考一下,如果耶穌是在我這個位置上,他會怎麼做(What Will Jesus do)?我想,假如我們一直跟著這個答案去做,就一定是跟隨耶穌的腳蹤行。保羅是如此,曆世歷代許多的聖徒也是如此。 

親愛的弟兄姐妹,保羅之所以盡心竭力、至死忠心的服侍神,因為他深知他所信的是誰,也深信神能保全所交付他的。他是我們的榜樣,因為他忠於主的託付,履行神給他的使命。保羅所問的這兩個問題同樣是我們今天在神面前所要問的問題: 

主啊,你是誰?主啊,我當做什麼? 

讓我們問主,也捫心自問…… 


分享信息:福音使團

急診科裡的感悟

“陳醫生,今天真的很清閒!”護士小洪一邊沖著我笑,一邊準備拾掇著東西。再過半個多小時,我們都可以下班了。

話音剛落,“嘟、嘟、嘟”,熟悉的救護車聲音由遠及近,我們馬上條件反射地跑出去,車上抬下一個神志不清的病人,一檢查發現生命體征消失,雙瞳孔散大固定,經過“心肺復蘇”無效,宣佈病人死亡。

死者很年輕,四十歲左右,身上的泥巴和工作服表明他是一個建築工人。的確如此,送他過來的工友說,他是江西人,最近剛到這家工地打工,平時身體很棒的,半個小時前正在幹活時,突然出現胸悶不適,隨之神志不清,大小便失禁。

工友們接受不了這個現實,我們也無法改變這個現實。

是的,他千里迢迢離妻別兒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打工賺錢改變生活,讓生活增添一份亮色,誰知最終得到的不是亮色,不是灰色,而是無色!所有的快樂隨著那雙散大的瞳孔煙消雲散,所有的憧憬隨著心電圖的一條直線化為無有,所有的理想隨著呼吸的停止成為斷線的風箏……

經常在勵志的書籍中強調,人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運,自己改變自己的命運,說真的,有誰能最後真正把握自己的命運呢?正如《聖經》有一句話說:世人自以為平安穩妥時,災難忽然臨到!

想到幾年前的“汶川大地震”,如果有視頻資料的話,大家可以看看大地震之前的那種歌舞昇平的生活:多少人在規劃自己的未來,多少人在規劃自己孩子的前程,多少人在對著鏡子欣賞自己的美貌,多少人在卡拉·OK廳一展歌喉……

突如其來的地動山搖,粉碎了多少人的夢想。

我想,如果人們早知道自己竭盡全力所追求的一切,最終是以這樣的形式慘痛結束時,或許每個人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重新選擇自己的人生,遺憾的是:也許沒有也許!

就像耶穌基督“道成肉身”,在猶太國傳道時,講了一個財主和乞丐拉撒路的比喻。這個財主活著時,“穿紫色袍,天天奢華宴樂”,而這個乞丐拉撒路渾身生了爛瘡,沒有錢醫病,只能讓狗用舌頭來舔他的瘡口,大概是民間所說的“以毒攻毒”的辦法吧。

財主,正是現代很多人一生所要追求擁有的身份;乞丐,是每一個人唯恐避之而不及的職業。然而主耶穌講到他們兩人死後的結局完全不同。

財主因著他不接受神的救恩,最終在地獄裡受煎熬,人生沒有指望,因為他活著的時,只顧自己的肉身需要,不顧靈魂將來的去處,相當於現在人所講的三等公民:等吃、等穿、等死。

幾年前,我一位在銀行上班的高中同學突發心臟病死去,才不到四十歲。痛惜之餘,我藉著這樣的例子跟其他同學說人生的虛空,目的是勸各位在活著的時刻裡,能更深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最終的去處,引他們對終極關懷有所思考。誰知他們卻說:你看你看,一個人什麼時候死了也不知道,倒不如乘著強壯活著的機會,該怎麼吃就怎麼吃,該怎麼喝就怎麼喝,該怎麼泡妞就怎麼泡妞……

可怕的是,這種心態像烈性傳染病一樣在中國各個階層蔓延。尤其是富豪、官員“士大夫”們(現在的官員、學者的氣節,比不上封建時代“士大夫”的一根毫毛),過紙醉金迷,醉生夢死生活的人大有人在。江西省委一位副秘書長雄心勃勃要在2015年前,泡1000個妞;湖南一位副縣長不是被爆得“愛滋病”,之後有31位女下屬去醫院做“愛滋病”篩選檢查。

看來,達爾文的“人畜同源”理論、以及“性是決定物種優勝劣汰的主要指標”的所謂“科學理論”,已經在這些人的心靈深處紮根!想不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理論在這個時代發揚光大!

且看耶穌比喻的最後,最終財主因著自己的罪,在地獄的火湖裡受盡煎熬;而這位死了,在眾人眼中就像死了一隻雞、一隻鴨、一隻貓、一隻狗的乞丐拉撒路,卻因著他對真神的信仰,可以躺在“信心之父”亞伯拉罕的懷抱中,享受天國永恆的福樂。

耶穌的比喻不僅僅是對2000多年前的猶太人講的,也是對現今世界所有人講的,目的是讓更多的人掉轉腳步,接受這位真神白白賜給我們的永生福分。

“神愛世人,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信息分享:陳競偉

Monday, December 12, 2011

《迦南詩歌》作者小敏姊妹分享奇妙見證

小敏姊妹
迦南詩歌》從最初的創作20年來,至今寫到了第1,425首。今年第一個主日(2日)《迦南詩歌》創作者小敏姊妹在華盛頓特區的豐收華夏基督教會以「最知心的朋友」為題分享神奇妙的作為,她用自己和國內信徒走十字架道路的見證激勵豐收華夏教會的弟兄姐妹更好地成長。

最初創作詩歌的背景

小敏姊妹以當天一處經文詩118:14 「耶和華是我的力量,我的詩歌,他也成了我的拯救」開始。她說:「自從我信主後生活才充滿了力量,過去看到都是人的詭詐、複雜、消極的方面,但是認識主之後主改變了我。」

小敏姊妹分享:「在詩歌創作的過程中,我感到力量、源頭的活水就是來自神。我初中沒有畢業,只上到初一,就因為患了鼻竇炎中途輟學了。今天早上唱的迦南第10首《拉著你的手》之後,教會的弟兄姐妹才開始接納(這些《迦南詩歌》)。那時弟兄姐妹們唱的都是傳統詩歌,很多歌詞都是生活的真實寫照,調子也是朗朗上口的。」

她現場唱出數首最初寫出但未被弟兄姐妹接受的歌,然後繼續分享第10詩歌的情況:「當時是個差派的聚會上,弟兄姐妹(聽到《拉著你的手》)就流泪,從那時開始就接受這些詩歌了。」「所以在創作這些詩歌的過程中,我是跟著教會一同成長的,並不是我的生命有多好,而是神把這個恩賜給我。但是我知道主把這恩賜給我的時候,他會讓我經歷苦難。」

親見獨一真神彰顯神跡

小敏介紹自己生命的見證說:「我今天會給你講這位『知心的朋友』知心到什麼程度,因為他醫治了我的病。在舅媽給我傳福音去教會的時候,一群人一起禱告。我禱告『主,我相信我的病會得到醫治。今天晚上我到你面前來尋求你,我知道主耶和華是天地獨一的真神。』過去到了冬天,鼻子會流出清水,是非常難受並且引起記憶力下降。我繼續跟著弟兄姐妹去聚會,我發現鼻子越來越好了。」

小敏全家5兄妹,她是第4個。她說:「神當時醫治了我,還讓我看到村子裡的人駝背會直起來、聾子的會聽見、癱子會起來行走,雖然這些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當時我在老家的確發生這樣的神跡,帶給我信中一個非常大的震撼、一個翻天覆地的大變革。當時相信神顯現在我們當中。」

神給要使用的人苦難

小敏請大家看約15:13,堅定告訴大家:「知心的朋友會把他的心意告訴我。有人說我的教會是靈恩的,也有人說是基要的,但我們不要分派。我禱告的時候清楚聽到神對我說話,神說他要用我,並且我會經歷苦難。當時我的心理充滿了平安。」

她說;「我寫這首詩歌的時候也是我跟隨神的時候,聖經說:若有人要跟隨主,背起他的十字架。」她接著形容當時村子裡有些不信主的人對信徒的毀謗及諷刺。她也描述母親及家人開始出現的反對。

小敏姐妹接著針對美國華人信徒的生活說明:「我到美國看到,這裡弟兄姐妹太安逸了,每家每戶住的房子是在中國部長級的人才能住到,並且還可能達不到你們家的水平。如果你們不愛主,真的沒良心。一定要記得小敏姐妹說的這句話。」

她分享自己現在特別容易滿足,沒有一種與人去相比的心。中國這兩年發生多次大地震,小敏勸勉在美國這個好環境的華人弟兄姊妹每天都應該感恩、不應該抱怨。她再用自己白頭髮的心路過程鼓勵大家:「每天都應該有感恩,感謝的心活著神的面前。」

在困難面前的忍耐

小敏姊妹分享經文啟3:10,「你既遵守我忍耐的道,我必在普天下人受試煉的時候保守你,免去你的試煉。我必再來。」

她分享說:「你們現在持守的是股票?還是你的錢財?還是你的房子?還是主耶穌?去年,我去國內一個演藝界的聚會,就是演員們他們的聚會。我想:不管你們是大腕明星,我也是星,我是天上的星。我在那裡給他們分享聖經。」聚會結束時候一個人姐妹對她說:「小敏,請為我禱告,我是剩女。」小敏問:「這是不是特別聖潔?」原來那姐妹是「剩女」,還嫁不出去,因為那姐妹婚姻條件是房子、車子、票子等一切都好的條件。小敏姊妹告訴她:「你缺少的是『聖子』。」

聖經告訴我必要遵守忍耐的道。為什麼國外的弟兄姐妹看到國內弟兄姐妹的信仰成長那麼快?小敏相信苦難帶給教會很大的成長,且她自己在苦難中寫的詩歌讓很多弟兄姐妹很得益處的。這些詩歌不分宗派,很多弟兄姐妹都願意接受。

神改變逼迫她的家裡人 揀選家人歸信耶穌

小敏繼續見證神的愛,她說:「當時我禱告說『主呀,袮一定改變我的家人。』當時我母親不願意的時候,就有病,農村不是太富裕,她也不願意吃藥。」她舅媽勸她母親說:「小敏出去,你就不願意,那神也會不高興的,你要好好禱告。你相信神也會幫助你。」後來她母親非常虔誠地在神面前禱告,再過兩天她母親的病就好了。之後小敏母親非常相信神是位又真又活的神。

小敏姊妹的母親、舅舅、舅媽、大姨媽都是回族,家鄉有些回族鄉親會不理解不支持。但一直至今她家裡繼續提供出來做聚會接待的地方。小敏的哥哥過去也對她有過很多逼迫與攔阻,甚至對外人說:等著她們聚會回來的時候,你們把燒好的一鍋滾水潑在她們頭上。小敏相信神借著一次意外讓她的哥哥不再逼迫信主的家人。

小敏哥哥的二女兒,剛生下來不久發現眉毛的地方有個肉包,越長越大。去了醫院看病,因為孩子年齡太小不適合做手術而回家觀察。小敏嫂子之後開始帶著孩子去教會聚會,大家一起為這孩子禱告,而她嫂子也懇求:「神呀,求你醫治她的病,若醫治了,我就把她奉獻給您使用。」整整禱告半年後,這個病奇妙地自然好了。過了多年後,小敏這個侄女自己願意服侍神,至今穩定做主工。而小敏的父親也是因為親眼看到小敏姐妹的兒子一次發燒的奇跡,他也歸信耶穌了。

神掌管明天

小敏姊妹說完自己家庭親人信主的見證之後,她勸勉說:「當你親近神的時候,神必親近你。你一定要把自己的事情交托給神,我們誰都不知道明天的道路。箴言書27:1,不要為明日自誇,因為一日要生何事、你尚且不能知道。」她也說起親自看到汶川地震、玉樹地震災區的一些悲慘情況,勸勉弟兄姐妹生活變得太安逸時,要警醒要禱告。大衛也是在王宮中失敗,在曠野中得勝。基督徒常常要禱告、常常要警醒。

她唱起為地震而做的詩歌:「天大地也大,哪裡是你的家,災難中的同胞呀,主在尋找你呀。飲罪惡太大,地上多處有坍塌,快快起來我們回家吧。這家就是永生神的家。主是房角的頭塊石,永遠不倒塌。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會,主是穩固的根基,一律普天下。回家吧,天父在呼喚你。家門在向你敞開,別再遲延了。」

「在海外的華人基督徒一定要做到傳福音與禱告。傳福音是蒙福的機會,如果教會傳福音,教會就蒙福。如果國家傳福音,整個國家就蒙福。」小敏姊妹詳細講到神滅所多瑪城以及神與亞伯拉罕對話那部分的聖經。她叮囑眾人:「當人們看物質的時候會來到一個危機,我們在地上是客旅。大家一定要警醒禱告。」

詩歌安慰眾人 鼓勵前行

小敏姊妹也唱起《迦南詩歌》第1,200首《作一粒種子奉獻自己》:「誰沒有父母兄弟,誰沒有妻子兒女,誰不想家人常團圓,誰不想親人不分離,只因重擔挑在肩,路過家門怎能回去。跟隨主的路不是綠草茵茵,那是溝溝坎坎、崎崎嶇嶇。經三伏歷三九,酸甜苦辣都嘗盡。海的胸懷山的身驅,作一粒種子奉獻自己。」

她最後也獻唱寫給本次使者大會的詩歌《中國、中國,起來收割》來結束:「中國、中國,起來收割,現在是收割的時刻。中國 中國,起來收割,你還在等什麼,莊稼已發白,不能再耽擱,聖靈的火焰在燃燒你和我。中國要宣教,不再是傳說,你聽見今天唱響的戰歌。起來收割,莊稼多又多,現在正是收割的時刻。中國、中國,起來收割,主已定意要使用中國。」





  原文出處:基督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