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14, 2025

[詩篇 ] 第一百二十三篇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卷五)

 第一百二十三篇



這首詩作於屬神的會眾處卑微、被踐踏的時候;有人覺得是猶太人被擄巴比倫的時候,儘管那並非他們被驕傲之人所欺侮的唯一時代。本詩開頭似乎是詩人自語(1 節),後來又以會眾的名義說話。這裡說的是:

I。盼望神的憐憫(1-2 節)。

II。祈求神的憐憫(3-4 節)。每當我們歌唱這首詩,應當懷著聖潔的關切,仰望神的恩惠,也應當懷著聖潔的蔑視,輕看世人的辱駡。

 

感恩仰望

(上行之詩。)1-41 坐在天上的主啊,我向你舉目。2 看哪,僕人的眼睛怎樣望主人的手,使女的眼睛怎樣望主母的手,我們的眼睛也照樣望耶和華 - 我們的神,直到他憐憫我們。3 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因為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4 我們被那些安逸人的譏誚和驕傲人的藐視,已到極處。

這裡說的是:

I。神的百姓莊嚴宣告要以神為倚靠和盼望(1-2 節)。請注意看:

1. 稱呼:住在天上的主啊1。主耶穌教導我們要在禱告中定睛於神,以他為天上的父;這不是說他僅限於天上,而是說他在那裡特別彰顯榮耀,好比君王在王宮一般。天是觀看的所在,是能力的所在;他住在那裡,察看百姓一切患難,又從那裡差遣使者拯救他們。有時神仿佛離棄了大地,神百姓的仇敵就問:你們的神在哪裡彌迦書 710)?那時他們就可坦然回答說:我們的神在天上。有人理解為:坐在天上的主啊,好比審判者正襟危坐;耶和華在天上立定寶座10319,蒙受冤屈的無辜人可來到他寶座前求。

1欽定本將第 1 節上半句譯為:住在天上的主啊

2. 尊敬:詩人向他舉目。義人的眼目時常仰望耶和華2515。我們每次禱告,都要提升自己的靈魂,向神舉目,舉起靈魂的眼目,尤其是在患難中,詩人在此就是如此。百姓的眼睛望著耶和華2 節)。經上說當世人和以色列各支派的眼目都仰望耶和華(撒迦利亞書 91),便有憐憫臨到一民。人體的眼睛向上長。人乃是直立行走,這是教導我們心思的眼目應該向何處看。我們的眼睛望耶和華,那是渴慕的眼睛,禱告的眼睛,祈求的眼睛,倚靠、盼望、期待、嚮往的眼睛。我們的眼睛應當守望神,以他為主,為我們的神,直到他憐憫我們。我們渴望他施憐憫,希望他向我們施憐憫,並且要不斷等候他,直到他憐憫我們。第 2 節出現一個比喻:我們向神舉目,好比僕人和使女的眼睛望著主人和女主人的手。僕人的眼睛:

1望著主人指揮的手,等候他指定並分派工作,吩咐他當如何行。主啊,你要我如何行?

2望著主人供應的手。僕人仰望主人或女主人按時分糧;參考箴言 3115。我們要仰望神賜給每日的糧,且要感恩領受。

3望著主人幫助的手。僕人若干不了自己的活,誰能幫助他呢?不正是主人嗎?我們往來行走,都要靠著耶和華神的力量。

4望著主人保護的手。僕人若在工作上遇到阻攔,若有人質疑他的工作,若受了委屈或傷害,誰能為他解圍、為他伸冤呢?不正是派他去做工的主人嗎?神的百姓若受了逼迫,也可向他們的主鳴冤:我們是屬你的,請你拯救我們。

5)望著主人管教的手。僕人若得罪主人,要受責打,他不會呼求別人幫助,來對抗主人,只會眼望著責打他的手,直到他說:夠了,我必不永遠相爭。如今神的百姓受責罰,他們能向誰求救?不正是擊打他們的神嗎?參考以賽亞書 913。他們能向誰祈求,不正是審判他們的神嗎?他們不像夏甲,受了女主人一點氣就從那裡逃走(創世記 166),他們乃是順服,在神大能的手下謙卑自己。

6)望著主人賞賜的手。僕人期待工錢,期待主人說:幹得好2馬太福音 252123)。假冒為善的人眼望世界的手,從那裡得賞賜(馬太福音 62),但真基督徒仰望神的賞賜。

2欽定本將馬太福音 252123 中的「好」譯為「幹得好」

II。神的百姓在患難中向他謙卑祈求(3-4 ):

1. 祈求憐憫,不是強求,不以自己的義為由,而是:耶和華啊,求你憐憫我們,憐憫我們!在人很少有憐憫可言,惡人的憐憫也是殘忍(箴言 1210),多有戲弄。但我們得了安慰,因為耶和華滿有憐憫;有了他的憐憫,我們便得解脫,得安逸,別無他求。無論教會有何難處,神的憐憫都能手到病除。

2. 傾訴苦楚:我們被藐視,已到極處。他們所傾訴的傷害和負擔是辱駡。請注意看:

1誰被辱駡:「是我們,就是仰望你的人。」神所認的人往往被世人所輕看,所踐踏。有的譯本把安逸的、驕傲的當成被藐視的人:「我們看見原本生活安康、又美又善的人受譏誚,被輕看,不由得心情沉重。」聖民本是安靜人,但卻受欺侮(3520),世上的聖民又美又善,卻被低估(耶利米哀歌 41-2)。

2)誰辱駡他們:按我們的譯本,是生活舒適、屬世屬肉體的人(約伯記 125)。譏誚人的往往順從自己的情慾,服事自己的肚腹,驕傲的往往抵擋神,自恃清高;他們踐踏神的百姓,藐視別人,抬高自己。

3)被辱駡到什麼程度:「已到極處,忍無可忍。我們的心靈已經裝滿。」仇敵竭盡所能嘲諷他們,嗤之以鼻,令他們心情沉重,好像打碎他們的骨頭4210)。注意:

[1.] 譏誚和藐視乃是屬神百姓在今世的份,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很可能也是如此。以實瑪利嘲笑以撒,經上稱之為逼迫,如今也是如此(加拉太書 429)。

[2.] 正因為世人譏誚和藐視,神的憐憫就是安慰的題材;名聲被污蔑,我們的好名聲就蒙了憐憫。我們的神啊,求你垂聽,因為我們被藐視尼希米記 44)。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