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27, 2013

耶利哥城倒塌之謎

梁燕城

早年代乎?遲年代乎?

在猶太民族歷史中,出埃及是一個重大事件,但出埃及發生在那一年卻是一個謎。一般在考古學上的探討,有兩個推想:一是「早年代」,約為西元前十五世紀,包括可能在圖莫斯一世(Tuthmosis I 西元前一五○四年)著靰著孟德二世(Amenhotep II 西元前一四○一年)之間;另一是「遲年代」,為西元前十三世紀,大約可能在維馬斯一世(Ramesses I西元前一三○七年)至維馬斯二世(Ramesses II 西元前一二二四年)之間。一般電影愛用著藀~代。

其根據為在迦南城被攻破,在考古學上已有證據,此中有兩個年代的遺跡。聖經記載猶太人出埃及後,在曠野流浪四十年,才攻入迦南,故由迦南地各城被毀的日期,往前推四十年而得知出埃及的日期。

主張遲年代的證據,考古學發現在西元前一二五○年至一一五○年間,大批迦南城被攻毀,著名考古學家Albright 認為Beitin的遺跡,即是聖經中的伯特利(Bethel),被毀年代為西元前一二五○年。若這些都是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入迦南的進攻遺跡,將之推前四十年,那麼出埃及年代約為西元前一二九○年前後。

反對遲年代的人,則認為聖經並無記載約書亞毀滅諸城,只毀了著名的耶利哥城(Jericho),艾城(Ai)及夏瑣城(Hazor),而最近對耶利哥城的探索,有極富戲劇性的發現,符合早年代。


歷史事實?抑或神話?

耶利哥城的崩毀,是西方家喻戶曉的故事,此城守著迦南的門戶,城牆高厚,守軍高大壯健,是古代極強大的堡壘,猶太人雖為數達百萬人,但卻是烏合之眾,無任何能力與技術攻城,但據聖經記載,猶太人圍城行走七日著A然後一起吹號,上帝以神跡震毀城牆,使猶太軍輕易攻入,而後能順利攻入迦南。此中還有妓女喇合的故事,她因不堪耶利哥人的殘暴,義助猶太探子,故大軍入城時,沒有摧毀喇合的房子。

猶太人數千年來都在傳頌這故事,這是歷史事實?還是神話故事?

一九○七至一九○九年,考古學家Sellin與Watzinger在耶利哥發掘出兩重古城牆,外城六呎厚,內城十二呎厚。一九三○年考古學家Garstang詳細考察,發現兩城牆之間充滿碎磚石,且有大火燒毀的痕跡,更發現外城牆向外倒塌,而內城牆卻向內倒塌,那是奇異的事,若因著地震,城牆應向外倒,若是攻城,城牆應往內倒,何以城牆一向外,一向內倒呢?有點不可思議,而他鑒定年代為西元前一四○○年,與早出埃及年代吻合,似真為猶太人著玼}之耶利哥城,但之後在五十年代,考古學家Kenyon再考察後,認為找不到證據證明此城倒塌於西元前一四○○年,卻將其年代定為西元前一五五○年,於是又反對了前說,認為此城之倒毀與猶太人入迦南無關。


耶利哥城牆兩面倒塌

由於耶利哥城兩重城牆分向內外兩面倒塌,與聖經所描述的神跡吻合,很多專家都極興奮。但因Kenyon鑒定年代為西元前一五五○年,則又不符合其他迦南城如夏瑣城(Hazor)被毀,令專家又失望了數十年。但到八十年代有戲劇性突破。

一九九○年中東考古學家胡特(Bryant G. Wood)考察耶利哥城及根據新的出土資料,批判了Kenyon的結論,由於她死於一九七八年,未讀到有關新的鑒定資料出版,在一九八二年及一九八三年出版兩冊當地的陶片資料所著狻著的年代,與她所鑒定的不一致,那是西元前一四○○年前後。

胡特指出Kenyon只在一極小範圍內發掘,因找不到當時流行的Cyprus陶器,故認為必為較早期時間,這是有誤的,因她考察的範圍並非商業要道,找不到很正常。但在其他地方卻找到了新證據。

其前的Garstang尋找到一埃及的甲蟲型雕(Scarabs),它的年代一般遲於西元前一五五○年,而剛好在早出埃及年代的圖莫斯第三時期,正用甲蟲型雕來刻上其名字。耶利哥城的甲蟲型雕可推測其年代在西元前一四○○至一三四○年左右,與陶器的檢定年代一致。


考古證據與聖經吻合

根據胡特的考察與研究,他指出考古學所挖掘出的耶利哥城,全部與聖經所描述的一致,可綜合為八點:

一、此城有的強大城牆,及其被毀年代均與約書亞記載一致。

二、此城全被火所燒毀,符合約書亞記六章24節。

三、其城堡圍牆同時倒塌,符合約書亞記七章12節。

四、城中找到大量榖物,顯明其在春天收穫期被毀符合約書亞記二章6節,三章15節及五章10節。

五、大量榖物存在顯示其在很短期內被攻破,符合約書亞記六章15、20節。

六、榖物沒有被搶掠,符合約書亞記七章16、17節。

七、居民無機會帶食物逃亡,符合約書亞記六章1節。

八、耶利哥城被毀後,被遺棄一段長時間,符合約書亞記六章26節。

似乎這一切證據,均與聖經記載一致,而最奇怪的,是其內外城牆分向兩面倒塌,內牆向內倒,外牆向外倒,此屬不可思議之處。

這也成為一謎,兩牆分向內外兩面倒塌,難道是因猶太人吹號的聲波所毀?抑或真是一神跡?

胡特博士雲:「多年來考古學者們認為耶利哥的故事不外為神話傳說,然而當考古證據得到恰當的解釋後,我們發覺事實正奇異地與聖經故事吻合。」

(宇宙光雜誌 2001 年 10 月號)




因著信




http://www.ccgn.nl/boeken02/liangyancheng/htm/25.html

Tuesday, March 26, 2013

尋回游走街頭的圈外迷羊-許遠財

2011/1/15 下午 12:50:00 記者吳佳玲、張嘉慧/台中市報導

兩千年前,馬利亞一句「我願意」,讓耶穌降生世上,改變無數人的生命。 

順服,是基督徒一生都在學習的功課。 

台中美福園牧師許遠財因著「單純的順服」,帶給上百位街友「頂級的生命祝福」。

走在台中街頭隨便拉一位街友問說:你認識許遠財嗎?沒有一個人會搖頭。台中美福園牧師許遠財,從事街友關懷工作逾12年,是開啟大台中街友事工的先驅。 

迄今帶領超過500位流浪街頭的朋友進入教會,獲得生命改變。面對這群被社會冷落的「街頭居民」,他從一開始的排斥,到現在肯定地說:「我會一直做下去!」

順服呼召

台中美福園牧師許遠財
為關懷街友工作的先驅。
(攝影/記者張嘉慧)
廣告商出身的許遠財,曾擁有台中地區最知名的廣告公司,憑藉自己繪畫才華設計的廣告案,一晚就可入帳不少錢。 某天到嘉義監工,從高處跌下摔斷雙手,工作被迫停滯。住院期間,因身體加上心理的痛苦,促使原本是個半冷不熱基督徒的他,開始用嘴唇一頁頁翻閱聖經,連續21晚邊看邊流淚,傳福音、讀經禱告的火在心中燃起。 

出院後,遵照教會荷蘭牧師的建議,不倚靠藥物,單單用禱告尋求醫治。奇妙的是,醫生判定需要半年才能恢復的雙手,竟在一個月後奇蹟似的能動了,讓他更相信神的存在。 

康復後上帝感動他走傳道的路,當時正值事業高峰,許遠財不願順服,以致內心備受煎熬,即使賺再多錢都不快樂。歷經五年的拉扯,直到公司連續三個月的「業績掛零」,他知道「時候到了!」


最夯廣告商變牧師

於是,放下工作進入神學院受裝備,畢業後即開始牧會,當一切都步上軌道,卻聽見上帝對他說:「你要牧的不是這些羊。」禱告結束那一刻,一位弟兄前來邀他到火車站關心需要的朋友。

「你要牧的就是這些羊!」神說。

當看見車站裡蓬頭垢面,渾身瀰漫嗆鼻味道的街友,許遠財內心充滿抗拒,極力忽視這個聲音。但神說:「我來是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醫治有病痛,幫助貧窮者,他們都是,你願意牧養他們嗎?」

看見異象,許遠財選擇順服呼召,
走上街頭關心街友。      (攝影/記者張嘉慧)
「我願意!」許遠財選擇順服呼召,開始走上街頭關心街友。

剛開始衣裝筆挺根本無法打入街友群中,關懷街友的事工還惹得教會內原有會友全數出走,在兩面都吃力不討好的情況下,許多傳道人都勸他別做了。

心中最大的痛苦是沒有街友願意信耶穌,放棄的念頭油然生起,許遠財用禱告堅決向上帝請辭這份工作。

禱告完他看見了一幕影像:廣大草園中有上千隻羊,自己就是牧羊人。羊群中有隻黑羊奄奄一息,上帝問他該如何處置?
許遠財回答:「我應該要為牠裹傷。」 

神說:「照著去做吧!」。

為上帝的不放棄而堅持

「上帝不放棄,我為何要放棄?」從此許遠財再也沒想過要放棄這份工作。

許遠財常要用4、5年的時間才能
幫助街友敞開心胸。(攝影/記者張嘉慧)
深入關懷街友的過程嘗盡不少苦頭,他們思想較偏激,問題更像是無底洞。街友常伸手要錢,卻拿去賭博、喝酒;引薦工作機會,卻拿錢跑人,最後只得自己扛下。

「但我還是願意愛他們,因為我要讓他們認識耶穌!」

為了和街友打成一片,許遠財換穿著拖鞋、汗衫,拉近彼此距離。街友們開始會喊他:「許老大!」

2年內,教會前後安置的街友人數速增至300人。


從沒有物資,到物資滿載,
許遠財學會向「神」要。(攝影/賴煌琦)
但牧養街友所需物資龐大,在奉獻與募款都遭遇困難時,許遠財選擇回到上帝面前跪求禱告。

隔天一早,教會門口堆放近一層樓高的物資,他知道神垂聽禱告。「常常這樣,欠缺時禱告,第二天就有了!」他領悟到,原來必須跟「神」要,而非跟「人」要。至今物資再沒缺乏過,反而越來越多。

街友生命大轉變

12年來,許遠財像訓練門徒般,幫助一批批街友生命改變、回歸社會,繼續幫助其他人,其中不乏有傳道人、企業家、社會關懷者等。 

第一批的街友同工何以善,因嗜賭從富商淪為街友,因著許遠財的幫助與教導,成為基督徒後,跟隨傳道人服事街友,還曾受聘為台中街友關懷中心辦事員,幫助數百位街友脫貧,改變生命。

劉世民(圖右)過去淪為街友,
現在是砂石業主。(攝影/記者張嘉慧)
劉世民經商失敗與姐姐流落街頭,甚至想了結自己的生命,但進入美福園後,他重回上帝懷抱,如今成為砂石企業老闆,不時以大筆金額奉獻教會。「上帝救了我的生命,奉獻這些錢不算什麼!」每當回想神的救贖,他總是眼中含淚,充滿感恩。

看到街友生命翻轉,成了許遠財最大的安慰。

學習饒恕 家人成後盾

近幾年有越多機構投入街友事工,許多志工會主動加入,但往往不持久,最多只維持三個月,因為常被街友氣走。

很多公益團體也會好奇詢問許遠財:「你怎麼能維持那麼久?我們真的做不來。」
「因為我有從耶穌基督而來的愛,幫助我學會饒恕和仁慈!」他說。
神奇妙藉此將信仰傳遞給其他公益團體,而這些團體也將物資源源不絕送到他這邊。

一路走來,除了有上帝的堅固,家人的支持也是堅持下去的動力。許遠財把服事中磨練的「溫柔」受惠家人,家人都非常支持這項事工。孩子會說:「爸爸加油,我們做你的後盾!」因為有家人鼓勵,再辛苦都走得下去。

上帝給許遠財一塊硬土,但也對他說:「不要聽人的聲音,將來你要牧得更多,帶出100倍的果效!」

許遠財一次又一次地順服!

因著順服,他將「光」帶進無數在「暗」中游走的圈外迷羊,引領他們走回圈中,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結出30倍、60倍、100倍的好果子。




神哪!我願順從你




轉載自 今日基督教報



Monday, March 25, 2013

《浪子心聲也共鳴 》

「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 ! 也許喚起七十年代的你你、我我、他和她的一些思憶! 這首耳熟能詳的經典名曲 《浪子心聲》,是香港民歌之傑,許冠傑的不朽名作。

自古,文字、詩歌、圖畫皆顯創作者的內心世界、價值或倫理觀,這首歌只有十八句歌詞,盡顯「人生面貌」對作者的啟廸,恰與聖經教道的人生智慧吻合!


 筆者嘗試作以下的對比 :

「人面多險詐」 好比 耶利米書(17:9) 所述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

「簷畔水滴不分差」好比路加福音(6:31) 的教導;「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

 
「無知井裡蛙」好比歌林多前書(13:9) 所說:「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講的也有限。」

「空得意目光如麻,誰料金屋變敗瓦」均顯傳道書中之「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之智慧。

「心公正白壁無瑕,行善積德最樂也」正道出詩篇 106篇的「常行公義的, 這人便為有福!」

「雷聲風雨打」乃上帝的作為, 約伯記(36:33) 中有「所發的雷聲顯明他的作為,又向牲畜指明要起暴風。」,何用多驚怕?

「人比海裡沙」; 聖經多處以海沙形容人之渺小,「毋用多牽掛」; 上帝叫人「不要為生命憂慮」(馬太福音6:25)。

「名利息間似霧化」; 雅各書(4:14) 形容我們是「一片雲霧,出現少時就不見了」

一首道出塵世真貌、叫人在茫然中醒悟的民歌,充滿正面價值,近代鮮見如此富內涵的作品!

聖經智慧之書箴言(3:1-2) 教導我們如何能擁有一個豐盛的人生,是家財萬貫的所羅門王對兒子的教導: 「我兒不要忘記我的法則,你心要謹守我的誡命,因為祂必將長久的日子、生命的年數、與平安、加給你。」

其實,上帝早已將豐富的人生智慧藏了在寶貴的聖經裡,只是人生茫茫,茫茫人生,使眾多尊貴的兒子不知不覺淪為浪子!

盼望浪子的心聲也譜出你的共鳴,驅走在形形役役中的你你、我我、他和她心靈的睏倦 !


《浪子心聲 》
 作曲:許冠傑       填詞:許冠傑/黎彼得

難分真與假 人面多險詐 幾許有共享榮華 簷畔水滴不分差
無知井裡蛙 徙望添聲價 空得意目光如麻 誰料金屋變敗瓦

命裡有時終須有 命裡無時莫強求

雷聲風雨打 何用多驚怕 心公正白壁無瑕 行善積德最樂也
人比海裡沙 毋用多牽掛 君可見漫天落霞 名利息間似霧化



分享 ~ 子粒 08.03.2013

Sunday, March 24, 2013

漫畫,簡單;智慧,深奧

William


看一個人炫耀什麼,通常他內心就 缺什麼。




吵架需要兩個人,停止吵架只需要 一個人。




光環有多大,靶子就有多大。




送牛奶的人比喝牛奶的人身體棒。




擁有即是負擔。 




壺小易熱,量小易怒。






 
The Wisdom of God




轉載自 海外華人福音網

Friday, March 22, 2013

逾越節隨筆

細拉/信望愛網站   

          猶太人過逾越節期是從尼散月十五日到尼散月二十二日,這是以色列人歡慶出埃及的日子。精確地說是從前一日下陽下山開始算起。




記得頭一次吃猶太人逾越節晚餐,我是抱著沉重、追念往事(不管是埃及做奴隸或耶穌上十字架)的心情參加逾越節晚餐。結果,晚餐裡的歡樂溫馨氣氛,讓我猝不及防。到第二次過逾越節,我才漸漸悟出來這是個喜樂的日子。猶太人抱著歡樂、感恩、期盼的心,來紀念上帝領他們出埃及的苦難日子。
逾越節的預備是相當複雜的,可要花上好幾天的時間做準備。首要之事是清掃房子,要把所有沾染酵的東西都要從家裡清除出去,因為節期的這一週,只能吃「matza」(無酵餅)。清掃完畢之後,父親和兒子們在逾越節晚餐前,要象徵性地尋找「chametz」(酵)的碎屑(會事先故意留下一小撮);然後,點著蠟燭,用一根羽毛刷掉最後一小塊酵,毀掉它。
        接下來的七日,猶太人禁戒吃有酵的食物,透過肉體的體驗來省思酵的意義。這個習俗令人留下無法抹滅的印象。對基督徒,這份預備尤其有意義。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五章7-8節指出基督徒是無酵的麵,應當把舊酵除淨。在聖經中,酵意味著邪惡、惡毒。神要我們在生活中沒有邪惡。福音不只是帶來救恩,更是使人成聖(洗滌罪惡)。後者本身是一段過程,我們每日生活必須不斷潔淨自己的罪。這一點,值得基督徒反思,常常在靈性上預備自己。
        除此之外,還有另一項靈性的預備。利未記廿三章8節中,上帝命令以色列人在逾越節期,甚麼勞碌的工都不可作,也就是不擔重負。因此,慶祝逾越節時,我們應當願意交託,從一開始就祈求神取走我們內心的重擔。逾越節是紀念我們得自由的日子──從罪惡的捆綁和勞苦中得釋放!我們尤其應該邀請聖靈同在,因為聖經上說︰「主的靈在那裡,那裡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後書三章17節)
        對基督徒來說,過逾越節期格外有意義。因著耶穌基督為我們的罪釘死在十字架上,三日後復活,我們生命所得到的自由,是尚未相信耶穌是彌賽亞的猶太人所尚未嘗到的人生滋味。我去年就想要好好準備過逾越節,但今年還是在忙碌中驚醒。動作是晚了,因為有心的人早在一星期前就開始清潔家裡,尤其是要把家中一切有酵的東西都除去。
        值得再次強調的是,逾越節的頭一天就是除酵節,要把家中所有有酵的東西都除去(出埃及記十二章19節)。對以色列人來說,這行動意味著要離開寄居埃及時的罪惡生活。而對基督徒而言,我們都有沉迷罪惡的過去,而除酵的行動代表我們願意揚棄罪惡生活的心意。
        而我呢!昨晚正當我沾沾自喜,自以為把家裡的麵包吃光光了,沒有酵了。沒想到女兒們指出,冰箱裡還有五個中國店買來的好吃麵包。這不就對映出一個生命的景況──我有時自以為沒錯、沒罪,看到別人的錯,甚至沾沾自喜,心想,我可沒做;但事實上,自己生命中有隱惡尚未處理,只是自己不自知。(真需要提醒!)
        再一小時半左右,太陽下山了。若是來不及為家裡除酵,就算了,但是可別忘了為自己生命除酵喔!讓我們來到神的面前,求聖靈光照我們生命中是否有驕傲、嫉妒、紛爭、爭競、不誠實、虧欠人……等的地方,然後認罪悔改,靠耶穌基督寶血潔淨,除去生命的酵!
        接著,我們來談談猶太人過逾越節晚餐對基督徒的意義
        次日清晨做了一個夢。我是常做夢的人,你說我愛做夢也對。上帝常常藉著夢對我說話,多半的時候,上帝透過夢揭露我內心景況,也有時候,上帝透過夢向我指引方向。聖經不是指出主是好牧人嗎?好牧人會讓羊,聽見主的聲音。
        夢境是這樣的︰
        我在排演一出戲,導演是一位女士,樂意給我主角的角色。但是,我推掉了,因為我自覺沒經驗,不敢做。她又給我另一個角色,是要演奏樂器的,但我自覺彈得不好,又讓賢了。其實,在夢裡,我曉得自己並不差,但就是不願大膽嘗試。問題是,我讓了賢之後,心裡又不舒服。在夢裡,還看到演員們頭髮要染成彩虹的顏色。我看著其中一位男演員,心裡想著,男人頭髮沒一陣子就會長長,彩虹很快會回復成原來的黑色。
        也許你會問,這夢是什麼意思?我的詮釋如下︰
        人生如一場戲,機會來臨時,要辨別是否出於上帝的心意。若確定是上帝的心意,就要勇於去擔任上帝所要給我的任務,若不是出於上帝的心意,就不要去做。當機會來臨時,頭一個要尋求的是,是否是上帝的心意,不要專注於自己的能力,可否承當。若是出於上帝,主會給我足夠的能力。
        夢中的女導演代表著上帝可能會透過她(人)來賜下契機,但我必須分辨這是否出於上帝。
        演員彩虹的頭髮意味著榮耀,但只是暫時的。我要定睛在永恆的榮耀。
        我在夢中的心境,揭示在我做選擇時,在乎自己的能力,勝過尋求上帝的心意,不但如此,我缺乏上帝國度的胸懷,讓了賢還心裡不舒服。
        也許你會問,這夢真的透露出內心景況嗎?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所以,我做了個禱告。
        我節錄我的禱告如下︰
        阿爸天父,我來到你的面前為我生命中的爭競、驕傲、嫉妒向你認罪,求你饒恕我並且幫助我除去生命中所有的垃圾感受。只要是出於你的,我要向你說YES。我願意擔負起你要給我的生命角色,順服你,不懼怕,不考慮自己力量如何或能力如何,而是定睛且倚靠你的力量和大能。
        我對你要我演的每個人生角色說YES。我全心樂意去做。
        因著你豐盛的恩典和憐憫,求賜下聖靈幫助我領受足夠的能力去做要我做的事。
        是的,我選擇你的道路、你的力量,我相信你能夠帶領我走在的計劃中。
        請潔淨我的心,拿走我生命中所有的爭競、驕傲、嫉妒,以及自覺能力不足感。
        我不要錯過你
        為我計劃的每一部分。

        你開始默想生命的除酵了嗎?別放過這個機會喲!




好好的過




轉載自 海外華人福音網

Monday, March 18, 2013

禱告與醫治

劉亦文
心靈與醫療交相作用的另一度空間。
馬修醫生是一位醫科的副教授,任教於喬治城大學醫學院。有一天大約清晨兩點,馬修六歲大的兒子突然病的很厲害。馬修馬上在櫃子裏找了藥給兒子吃,照顧他回去繼續睡覺。半個鐘頭後同樣的情況又發生了。於是馬修給他兒子再吃了一次藥。過了不久,兒子又起來了。這次他直接走到爸媽的房間,對馬修說:「爹地,這些藥都沒有用。我們可不可以禱告?」馬修醫生和兒子禱告後,兒子回房睡覺,一覺到天亮。


 奇蹟式的藥物

二十世紀初,在北美地區,一般人的平均壽命是47歲;到了二十世紀末,人的平均壽命則增加到75歲。人類增加的這28年壽命要歸功於1940年上市的盤尼西林。盤尼西林當時被視為「奇蹟式的藥物」,治癒了許多當時致命的疾病。然而由於人類壽命的延長,許多長期慢性的疾病卻隨之增加。對於許多頑強的長期病痛,先進的藥物與外科手術至今仍束手無策。許多醫學界的人,因而很認真的在探討另一個戰勝疾病的「奇蹟式的藥物」──禱告
1993年,在全美國只有三所醫學院開設「心靈與醫療」的課程。到了1996年,則增加至三十所。在眾多研究所謂「心靈與健康」的醫學界人士中,Dr. Herbert Benson 班森醫生,哈佛醫學院與一家波士頓醫院的院長,是在這個領域中的權威。根據他的研究:
● 30%到90%的病人就診,是屬於身心性疾病,與壓力有極大相關。
● 禱告會影響腎上激素與可體松的分泌,而這兩者的分泌又會直接影響到身體的免疫系統。
● 那些表示能感受到神的同在的人,他們的健康狀況較佳,生病復原的速度也較快。(《Timeless》, Healing, Herbert Benson)
有一位外科醫生曾說:我很少發現在那些垂死病童的父母當中,有那些是無神論者。禱告的存在與它的影響是無庸爭議的。但是隨著近五十年來藥物製造與醫療科技的高度提升,禱告在疾病治療的過程中卻逐漸被人遺忘。一直到今日醫學界開始投入各樣的資源,在心靈與醫療的關係上做更深入的研究。傳播媒體也開始對此做更多的報導(例如:《時代週刊》在1996年6中4日有關禱告的專題報導)。禱告的功效似乎又再次引起人們的注意。然而要真正瞭解禱告或心靈與醫療之間的關係,我們必須從教導禱告的權威:《聖經》裏去發掘。
《聖經》對醫治的看法是建立在兩個非常重要的基礎上:一是神對人救贖的計劃;其次是全人的健康(包括身、心、靈三方面)。任何醫治的最終目的,是人能得到真正完全的健康。
信心是醫治的起點
「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悅;因為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信有神,且信祂賞賜那尋求祂的人。」(來11:6)
人若不相信有一位能力超越的神,他的禱告就毫無意義。有一些人認為疾病是出於神的懲罰,因此禱告也不會得到醫治。有這樣想法的人乃是因為對神救贖的計劃認識得不夠完全。或許因為在舊約的記載中提及,神曾降疾病與災害給埃及人,使人有錯誤的聯想。神降災給一些特定的對象,不單是因為他們的惡行,更重要的是,他們不相信神,不願意在神的面前悔改。神的救恩是為世上所有的人預備的,但條件是我們願意去接受。願意相信並接受神的人,就是神的兒女(約1:12)。有那個父母不願將最好的給自己的兒女?更何況是我們天上的天父呢(路11:9-13)?
也有一些人會問,若病不得醫治,是不是因信心不夠?答案是:不一定。暗室之后蔡蘇娟女士,因眼疾而在不見天日的暗室裏,渡過她大半生的歲月。她對神的信心與認識,使她對健康與醫治有更深遠的看法。雖然她的生活範圍被局限在一斗室之內,但她活出了比一般健康的人更活潑而喜樂的生命。使徒保羅也曾被他身體的疾病困擾過,他求神,神並沒有醫治他。但是保羅因此認識到什麼是真正的能力與力量的來源(林後12:6-10)。
因此,對有些人而言,身體的疾病不但不會限制他們充滿活力的生命,相反地,因著這些病痛,他們的生命能更豐富而美好。這也是神救恩奇妙的地方。
全人的醫治
「我願你凡事興盛,身體健壯,正如你靈魂興盛一樣。」(約參2)
對一個有信仰的人來說,身體得到醫治只是人生的一部份。其他如我們的心思意念與人生態度是否合神的心意;飲食習慣是否有偏差;所處的文化背景對健康是否有正確的看法,及我們的人際關係如何,這些也是我們健康與否的指標。
禱告的能力
「耶和華如此說,我聽見了你的禱告,看見了你的眼淚,我必醫治你。」(王下20:5)
「義人祈禱所發的力量,是大有功效的。」(雅5:16)
禱告的能力不但有功效,並且不受時間與距離的限制。 1988年,一位心臟科醫師 Dr. Randolph Byrd 伯德醫生,在他任職的舊金山綜合醫院,為393位心臟病患者做了一個研究。他找了一群居住在其他城市的基督徒,為其中一半的病人禱告,但是這些病人並不知情,另一半的病人則沒有人為他們祈禱。結果是有人為他們祈禱的病人,需要的藥物治療,居然比沒有人為他們祈禱的病人少了五倍,並且併發症也少了三成以上。
醫治的方式
雖然在新舊約時期,醫療的方式與技術極為有限,但我們仍能看出當時的信徒如何使用不同的資源來醫病。
1. 信心、認罪、禱告,及抹油
「你們中間有病了的呢,他就該請教會的長老來,他們可以奉主的名用油抹他,為他禱告。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他若犯了罪,也必蒙赦免。所以你們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使你們可以得醫治。」(雅5:14-16)
2. 藥物:「以賽亞說,當取一塊無花果餅來,貼在瘡上,王必痊癒。」(賽38:21)
3. 飲食的控制
「因你胃口不清,屢次患病,再不要照常喝水,可以稍微用點酒。」(提前5:23)
4. 神蹟
「得血漏的女人,摸了耶穌的衣服,病就痊癒了。」(可5:25-34)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 (可16:17-18)
保持健康的秘訣
1. 有信心的禱告
「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 」(腓4:6-7)
我們應當常常禱告,祈求神幫助我們過一個身、心、靈三方面平衡的生活。當身體不適時,不要單倚靠藥物,更要倚靠神。
2. 默想神的話語
時常默想可以使人的心靈與身體的狀態更加協調。然而默想當尋求並倚靠聖靈的帶領。
3. 音樂與詩歌
音樂與詩歌不但能紓發我們的情感,也能撫平我們不安的情緒,使我們的身體放鬆。對身、心、靈都有很大的幫助。
4. 享受神的同在
與神同在的感覺就像剛出生的嬰兒熟睡在母親的懷裏。安全、滿足、沒有憂慮。常常來到神面前,單純地享受人生的這個片刻。
5. 以喜樂心迎接每天成長的機會<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箴17:22)
周神助牧師在他所著《敬虔與健康》一書中引用專家對喜樂所做的一項報導:笑二十秒對身心的益處勝於跳五分鐘的韻律操。喜樂是一種人生態度,是出於人主動的選擇,而非被動的情緒反應。你想過一個喜樂的人生嗎?決定完全在於你的選擇。
6. 遠離惡事
「不要自以為有智慧,要敬畏耶和華,遠離惡事;這便醫治你的肚臍(身體),滋潤你的百骨。」 (箴3:7-8)
聖經中多次提到我們應當遠離,甚至「逃避」某一些惡行:貪婪、因酒滋事、淫亂、打架、惡毒的言語、嫉妒與紛爭。相反地,我們應當時常留心作美善的事、與人有益的事,追求成為一個完全人。
無論是透過禱告或是藥物,使病痛獲癒,皆是出於神的恩典與供應,我們都當以感恩的心,來接受神為我們預備的醫治與拯救。


禱告中的醫治



轉載自 海外華人福音網

Thursday, March 7, 2013

沒見過的就不是真的嗎?— 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石衡潭 

        經過三年的沉潛積累,李安終於又給人們帶來新的驚喜與感動。3D電影的視覺衝擊力是傳統電影無與倫比的,這點已經為無數人的欣賞經驗所證實,但僅僅靠技術是難以走遠的。李安的長處在於,不光給我們以精美絕倫,令人震撼的視覺盛宴和想像力的海闊天空,魂遊象外,而且引大家進入對人性,人生的深刻思考。

  選擇少年Pi作為主人公是耐人尋味的。少年期是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一個階段,是一個人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兒童生活在夢幻世界,成人則生活在現實空間。少年人還保留有兒童的純真,可又嚮往成人的成熟,邁向成長意味着夢幻一步步被現實擠壓與驅散。一般來說,少年人會逐漸被成人世界所同化,但也有可能對這個世界形成衝擊。少年派更是一個喜歡沉浸於自己幻想世界之中的人。小時候,他相信動物也有靈魂,所以,他很想親手拿食物去餵老虎。幸好父親及時趕到,才使他免於身體致殘。隨後,父親用老虎無情獵食綿羊的血腥場面給他上了成人的重要一課:“動物和人有本質區別,忘記那一點的人就會沒命。”(Animal and person have substaintial distinction, forget that some people will die.)這是對萬物有靈論的一種批判,它使Pi從此丟掉了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


        Pi的父親是一個理性主義者,憑理性來分析判斷一切,對待信仰也是如此。他告訴Pi:“同時信不同的宗教就等於甚麼教都沒信。”(At the same time letter of different religions is not what to teach letter.)這是很有道理的。神是獨一的,也是忌邪的。當然,神讓萬事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神也能以假神為臺階讓人找到自己,Pi即是如此:他先通過印度教的毗濕奴知道有神,然後瞭解到真正的救主是為人類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Pi的父親還說:“懷疑作用巨大,它使信仰永保活力。”(Suspected enormous effect, it makes the religion activity.)這說明真正的信仰不是迷信,信仰與理性並無衝突,人要通過理性去思考信仰。也就是安瑟倫所說的:信仰尋求理解。父親的思想對Pi有很大影響。Pi把自己的名字從“Piscine”改成了“Pi”,一方面是要洗刷自己在眾人面前的恥辱,另一方面也表明對科學的崇尚。π(Pi)就是“圓周率”。 Pi說:“在那個像一間蓋着波紋鐵屋頂的棚屋的希臘字母裏,在那個科學家試圖用來理解宇宙的難以表述的無理數裏,我找到了避難所。”


        當然,理性有其限制,正如Pi的母親所說:“科學讓我們看到更多外在世界,而信仰讓我們瞭解內心。”真正的信仰超越理性,也決不是眼見為實這麼簡單。它不是幻覺與幻想,而是憑信心去盼望與看見。“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希伯來書11:1)Pi在二百多天的海上孤獨漂流中親身體認到了這一點。“最重要的是不要絕望。”(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not to despair.)若是完全憑眼見,兇悍的鬣狗,咆哮的老虎,早已經讓他魂飛天外了;若是純粹靠理性,一望無際的大海,洶湧滔天的巨浪,也足以粉碎他的任何希望。只有當他在驚濤駭浪,暴風驟雨中呼求神,感謝神,歸向神的時候,他才有了勇氣,希望與平安。“神啊,感謝你給我生命,我準備好了。”(God, thank you for giving me life, I’m ready.)神也給了他豐富的供應和奇妙的帶領:在他與老虎渴的時候,降下了雨水;餓的時候,帶來了飛魚;在他們精疲力竭,奄奄一息的時候,送他們到了芳草鮮美,和諧寧靜的漂流島;最終,更把他們平安地帶回了溫暖的人間。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聖經中神給在曠野中行走的以色列人賜嗎哪,降鵪鶉的神蹟,看到了以賽亞書11:6-7所描繪的場景:“豺狼必與綿羊羔同居,豹子與山羊羔同臥;少壯獅子與牛犢並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牽引它們。牛必與熊同食,牛犢必與小熊同臥;獅子必吃草與牛一樣。”在茫茫大海之上,Pi與老虎的相處經歷了恐懼,征服,管理的過程,可以說Pi與老虎等動物的關係最後達到了神所吩咐的境界:“要管理海裏的魚,空中的鳥,和地上各樣行動的活物。”(創世記1:28)這一切都是真正信仰所帶來的。


        影片呈現了各種各樣的動物與場景,而它們又蘊含着豐富的隱喻與象徵意義,人們由之可以展開無窮的聯想與思考。影片中的作家在聽完Pi的第二個故事後就用第一個故事來解釋之:吃素的水手就是斑馬,媽媽就是猩猩,廚子就是鬣狗,Pi就是老虎。當然,我們也可以作別的解釋,如老虎可以看作是險惡的環境等等。人都貪圖安逸,而險惡的環境或者逆境與患難,對於人是有益的。後來,Pi也說:“如果沒有它,我無法生存下去”。對老虎的恐懼,使Pi始終處於警醒之中,這也給了他每天生活明確的目標:捕獵海魚來餵飽牠;這一切又消除了他的寂寞與無聊,更激發了他的鬥志與創造力。老虎也可以視為人內在的慾望,罪性與邪惡。這些東西時刻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會跳出來,發動攻擊甚至掌控人,撕裂人。在第二個故事中,Pi內心中的這隻老虎就被兇殘的廚子激發出來,最後派拿刀殺了他。人不能懼怕內心這隻老虎,而需要勇敢地戰勝之馴服之,要大聲地對牠說:“這是我的地盤。” Pi與老虎的關係也隱喻了神人關係。Pi冒着生命危險給老虎供應食物,保全牠的生命,一直對牠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可安全到岸後,“我確信牠會回頭看我,垂下耳朵,對我咆哮着跟我道別,但牠只是看着森林裏,然後永遠的離開了我。”人不也常常像這隻老虎一樣忘恩負義嗎?神賜我們生命,給我們陽光,空氣與水,供應我們一切的需要,但我們卻常常不僅不向他感恩,還違背旨的旨意,定意要走自己的道路。漂流島上白天萬物欣欣向榮,安詳如夢,而一到晚上,池塘中的水卻會變酸,將水中的魚兒毒死溶解,狐獴和Pi因在樹上棲息而倖免。此處也蘊含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意思,太舒適的環境,條件會使人失去警惕,變得麻木怠惰,最後歸於毀滅。只有隨時警醒,不圖安逸,才能保存生命,獲得發展。聖經中也說:“務要謹守,警醒,因為你們的仇敵魔鬼,如同吼叫的獅子,遍地遊行,尋找可吞吃的人。”(彼得前書5:8)人不要被表面的寧靜所迷惑,如Pi的父親所言:“別被這些事物和光景矇騙了,孩子們,社會很複雜。”(Don't be deceived by these things and scenery, children, the society is very complicated.)Pi在樹上看到了包裹在層層花瓣中的人牙,才恍然大悟,馬上離島,繼續前行。


        前來調查沉船事件的日本工作人員不相信Pi所描述的這種奇幻經歷,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情,或者說,根據以往的經驗和大腦的推理,他們認為這樣的事情決不可能發生,簡直是匪夷所思。Pi只好講了另外一個故事,或者說故事的另一種版本。他們也還是將信將疑,但又無可奈何。多年後,Pi又讓前來採訪的作家自由地選擇相信故事中的哪一個。這其實也是讓觀眾選擇。第一個故事驚心動魄,也美好浪漫,但極不可信;第二個故事相對真實,卻殘酷至極,慘不忍睹。其實,二者都是人性與世界的真實。它們最重要的區別是:一個有神,一個無神。選擇有神就是老虎與狐獴和平與共,相安無事;選擇無神就是弱肉強食,同歸於盡。

  這部影片可以看作李安信仰上的思考與表達。李安在接受採訪時說:“每個人心裏都有Pi。”在影片中,他似乎都與Pi合而為一了。看得出來,他渴望信仰,渴望平安,但又有許多掙扎,甚至有一些混亂。他還沒有完全擺脫多神的觀念,Pi在經歷海難前,同時相信印度教,伊斯蘭教和基督教,“信仰就像房子,可以有很多房間。”(Faith is like a house, can have a lot of room.)經歷海難後,他又說:“發生了就發生了,為甚麼一定要有意義。”(Have taken place, why must be meaningful.)其實,沒有一件事情是偶然,苦難尤其具有意義。沒有神的允許,人的一根頭髮也不會掉落。如果不明白苦難背後的意義,那所經受的一切就白白經受了。影片中的這些表述都是信仰上不夠成熟堅定的表現。看來,Pi與李安都還沒有完全制服心中那隻老虎。

  有意思的是:關於兩個故事的選擇,網上的發言情況顯示,大多數中國觀眾儘管希望相信第一個,可是實際上大都認為第二個是真的。這說明大部分中國人還是比較現實的,還是根據已知來推測未知,按照經驗來設計未來,而缺乏足夠的信心去接受那最美妙的安排,也就是說沒有信心的飛躍。就如Pi所言:“有些東西雖然並不合理,但你必須相信,他們很有力,你必須依靠!”(You will understand some things although not reasonable, you must believe, they are strong, you must rely on!)當然,更準確的表達在聖經中,在談到進天國時,耶穌對自己的門徒說:“在人是不能,在神卻不然,因為神凡事都能。”(馬可福音10:27)保羅也鼓勵腓立比教會信徒:“我靠着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立比書4:13)其實,李安與其電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三年多信心的期待,換來的是夢想的飛翔。





轉載自翼報 http://www.ebaomonthly.com/ebao/readebao.php?a=201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