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February 20, 2013

誰講的故事?

方華

有一個人,他在追尋極寶貴的東西。這天,他來到高塔那裡。他走進塔內,裡面一片黝黑,之後看到一道螺旋樓梯向上伸延,便拾級而上。不多時,他回頭一看,背後的梯級不見了,彷彿已溶化在背後的黑暗中,前面的階梯蜿蜒而上,有微微的亮光,卻不知道展引到甚麼地方。

這故事原本是宗教導師用以說明靈性追尋的道理;但我覺得可以用來表達人生的路途,所以把它重寫一下。時光無情,過去了的就是過去了,我們沒有辦法回到往昔,就如那些走過的階梯,才經過,就已消失在昨天以外。我們即或瞻前顧後,能立足的只有當前那一點,前面的一級,必須要把它走好。

莎士比亞不愧是大文豪,他所寫的劇本到今天仍是震撼人心。四大悲劇中的《麥克白》,主角麥克白在死亡陰影臨到之時,說出屢屢為人引用的名句︰

「人生只不過是一個行走的影子,一個在舞台上比手畫腳的拙劣演員,轉眼便聲息杳然;人生是一則白痴所講的故事,充滿喧鬧狂熱,毫無意義。」

描寫得真好!在人生接近終點時,回顧一生,當會有不同的觀點。如果還有些甚麼東西能令當事人覺得不枉此生的,那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至於數十載中的種種熱鬧輝煌,以至激情豪氣,此刻都可能變得毫無意義,只淪為「喧鬧狂熱」。搞不好,只成為「白痴所講的故事」,那是一種無可挽回的失望。

如果你愛好戲劇,一定明白劇本很重要,導演也很重要。好的劇本也有賴導演的演繹,把它鮮明地表達出來。如果你看小說,也會明白講故事者有時甚至比故事本身重要,因他賦予故事新的生命。

人生的故事或許很糟很爛,只要尚未完結,就有挽救更新的機會,只須交在高手手中,讓他化腐朽為神奇。有一個沒有頭腦的二世祖,只愛享樂縱慾,很快就把父親分給他的家產敗光,潦倒異鄉,淪為被剝削的社會邊緣人。這種故事既無新意也欠驚喜。這人快要活不下去時,他沒有選擇自殺,而是承認自己一敗塗地、一無是處,回鄉投靠那位他早就拋諸腦後的老父。卻原來老父一直以來朝夕盼望,遠遠看見兒子落魄潦倒的身影,就搶先趨前迎接,沒有責備,也沒有任何追問,只是深情地把兒子一擁入懷。糜爛的故事,因著這老父的崇高深邃而變成希望的開展。

這個精彩故事由耶穌講述,祂講的故事不同凡響,因為祂真正在意每個生命。你的故事、我的故事交在這位高手手中,就有不同的講述。如果我執意要講自己的故事,最好的結果也只會是平淡沉悶,搞不好會是爛戲一齣;可是若由耶穌來講我的故事,後面消失了的階梯忽然有了新的意義,沿途的細節有種種令人驚奇讚歎的內涵,至於前面,那將是絢爛榮美的出口。誰在講故事?再重要不過了。



遇見神




原載《中信》月刊第610期(中國信徒佈道會)

Tuesday, February 19, 2013

《歸 隊》

農曆新年是難得一家團聚的日子
假期完結,濃厚的氣氛緩緩息滅,曲終人散,生活回復正常萬籟安恬,捎來靜思的空間,使心靈得著片刻安息!

親友的拜訪家庭的聚筵旅遊玩樂等活動使日常生活被喧鬧的人群打亂一時間感到日程和時間也不受控!

原來回復正常回到心靈內室,享受片刻安息乃是人所必需
上帝創世之先地原是一片空虛混沌上帝的創造使一切變得有秩序
人的生活也適應於一種習慣和秩序,節日慶典彷彿一時間侵佔了人的心靈空間,削弱了輪子的力量

上帝說: 「你們得救在乎歸回安息; 你們得力在平靜安穩;….30:15

人在忙碌的節日中,也許片刻像走迷的羊,所謂羊群心態; 在節日中歡宴玩樂乃正常不過,但若歡宴玩樂是出於人幹亦幹的心態,很容易也會迷失,與羊群無異!

人活在世上也一樣,在忙碌的生活中迷失方向,當主耶穌回來的時候,就像牧羊人回來一樣,是羊要歸隊的時候了!

羊圈以外仍有許多迷路的羊,假期完結,生活回復正常,當你回到工作崗位,請勿忘記將圈外的羊領回圈內,讓他們在主耶穌再來的日子也跟著我們一起歸隊,歸向那永恆之路上

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彼前2:25

牽引 ~ 鄧淑儀



信途小品 ~ 14.02.2013  ~ 子粒


Sunday, February 17, 2013

愛城故事

華牧師

        “你是來旅遊吧?”
        “不,我是留學生。”

  八七年八月,從舊金山飛往錫德臘皮茲(Cedar Rapids ,Iowa) 的早班飛機上,乘客不多,個個睡眼朦朧。只有我臉貼舷窗不住向外張望。這時空姐走過來搭話。

  “ 去哪裡呢?”
  “ 愛荷華城(Iowa City) 。到愛荷華大學去(University of Iowa) 。”
  “ 為什麼選中那裡?大學有很多嘛。” 空姐刨根問底。
  “ 我的妻子在那裡呀。” 我不假思索。
  “ 完美的答案!”

  我倆都笑了起來。愛人一年前赴美求學,正在那所大學讀數學博士。久別後重逢的喜悅激動著我,心早就到了那夢魂牽繞的小城。

  和我的故鄉北京比,愛荷華城可真是太小了。五萬多人的大學城,連一座高樓都沒有,簡直不像美國。可我卻喜歡這地方。愛城,多好聽的名字。湛藍的天空下,綠草如茵。愛荷華河從北邊奔流而來,到這裡輕輕帶住腳步,把起伏的山丘分為東西兩岸。兩岸山坡綠樹叢中各色小屋隱約可見。寧靜安詳,遠離都市的喧囂。女作家聶華苓是這裡的教授。她主持的國際寫作計劃,把許多作家帶到這小城。賈平凹,韓少功,北島┅┅都曾在這世外桃源談書論文,怡然自得。

  田園風情,人心淳樸,小城是讀書的好地方。學生的生活緊張忙碌。我讀計算機,妻子讀數學,兒子上幼兒園。三個人每天在課堂、實驗室、Day Care( 日託所) 、圖書館和住所之間走馬燈似地轉。小城有一間華人教會。每到星期日,當街支起一個大牌子:“ 愛城華人教會—— 陳仰善牧師” 。我對那裡邊的世界並無興趣。功課、實驗、獎學金和學位已經夠我忙的了。讀書之餘,除了帶著兒子到山坡下校美術館Hancher 前的空地上騎車,便是在停車場鼓搗舊車。修自家的老爺車,也搭手幫助修朋友的。和幾個樂於此道的同學結成好友。因為常常把手弄得滿是油污,便謔稱自己是“ 黑手黨” 。

  這無憂無慮的時光沒持續兩年,故鄉突如其來的那場暴風雨澆滅了我心中的赤子之火。對過去曾相信過的理念徹底絕望,對未來一片茫然。我試圖振作起來,好好唸書,先拿下學位再說。而妻子則開始帶著孩子出入教會的門了。奇怪,那次在商場,當兩個香港同學拿著新約聖經要送給我時,不是她拉著我就走,還嗔怪說“ 怎麼被這種人纏住了” 嗎?如今卻自己要去。不過也好,只要她心裡快樂平和。住我們樓上,我素來敬重的藍大哥也是基督徒呢。兒子若能在教會中學些道理,也強似在家閒玩。至於我自己就免了。哪裡有神?奮鬥到今天還不全靠自己。每到星期日,我把妻子和兒子送到那塊大牌子前,然後一頭扎進實驗室。

  不知不覺間,妻子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素來急躁、好憂愁的她,變得沉靜而溫和了許多。對公眾的事也更熱心了。這年還做了學生會主席,我卻成了不是主席的“ 主席先生” 。鞍前馬後地跟著忙。

  一天,她小聲卻又興奮地告訴我:
  “ 我信主啦!”

  你—— 信—— 主—— 了?這裡面的含義,我一時不能完全體會。於是跟著她去聽牧師講道。這牧師講的邏輯不通嘛!回家的路上,我把一連串的問題撒向妻子,她也答不上來。算了,還是去我的實驗室吧。我更加努力讀書,跨越一個個考試,似乎離人生目標越來越近了。

  那是九一年的秋天。萬聖節剛過,天灰濛蒙的。星期五早晨,我緊跑幾步趕上校車,見到住在三樓的山林華坐在靠門的長條座位上。“ 嗨,還好嗎?” 我在他身邊坐下。“ 挺好的。我的岳父來了。我們剛從伊州香檳大學回來。下午系裡有Seminar( 研討會) 。” 小山答道。小山是學校裡的知名人物。博士資格考試時成績之好,讓遙遙落後的美國同學汗顏。體育也棒,足球場上的驍將。平時又樂於助人,還是前一屆的學生會主席。最近好事盈門。論文獲獎,又在本校物理系找到工作。一下子跳出學生之列,成了研究員(Research Investigator) 。小山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我為他高興,也在心里為自己鼓勁。

  下午,我在校行政大樓外等車。涼風一陣緊似一陣,空中開始飄起了初冬的雪。突然,兩輛警車飛馳而來,嘎然停在樓前。警察躍出車門,曲臂舉槍在臉頰。一邊一個,直撲樓門。先側身窺探,猛地拉開門衝進去。這場景與世外桃源般的小城構成極大的反差。我心裡疑惑,這是拍電影嗎?

  剛到家電話就響了,好朋友祖峰打來的。  “ 物理係有人打搶!”
  “ 什麼!是誰?”
  “ 不清楚。有人死了!”
  “ 啊!┅┅ ”

  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電話鈴不停地響。我家成了學生會的信息中心和會議室。一連串的壞消息構織出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三點三十分,物理系凡艾倫大樓 309 教室。山林華和導師克利斯多弗.高爾茲(Christoph Goertz) 教授,另一位教授羅伯特.施密斯(Robert Smith) 及新生小李等許多人在開研討會。突然,山林華的師兄,中國留學生盧剛站起身,從風衣口袋裡掏出槍來,向高爾茲、山林華和施密斯射擊。一時間血濺課堂。接著他去二樓射殺了系主任,又回三樓補槍。旋即奔向校行政大樓。在那裡他把子彈射向副校長安妮和她的助手茜爾森,最後飲彈自戕。

  我們驚呆了。妻子握著聽筒的手在顫抖,淚水無聲地從臉頰流下。小山,那年輕充滿活力的小山,已經離我而去了嗎?黑暗中,死神的面孔猙獰恐怖。

  誰是盧剛?為什麼殺人?翻開我新近編錄的學生會名冊,找不到這個名字。別人告訴我,他是北大來的,學習特好。但兩年前與系裡的中國學生鬧翻了,離群索居,獨往獨來,再後就沒什麼人知道他了。聽說他與導師頗有嫌隙,與山林華面和心不和,找工作不順利,為了優秀論文評獎的事與校方和系裡多有爭執。是報仇,是洩憤?是伸張正義,是濫殺無辜?眾口紛紜,莫衷一是。

  槍擊血案震驚全國。小城的中國學生被驚恐、哀傷、慌亂的氣氛籠罩。血案折射出的首先是仇恨。物理界精英,全國有名的實驗室,幾分鐘內形消魂散,撇下一群孤兒寡母。人家能不恨中國人嗎?留學生還待得下去嗎?中國學生怕上街,不敢獨自去超市。有的人甚至把值錢一點的東西都放在車後箱裡,準備一旦有排華暴動,就駕車遠逃。

  一夜難眠。該怎麼辦?大家聚在我家,商量來商量去,決定由物理系小雪、小季、小安和金根麵對媒體,開記者招待會。實況轉播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們追思老師和朋友。講著,回憶著,眼淚止不住地流下來。看的、聽的,心裡都被觸動了。一位老美清潔工打電話給校留學生辦公室主任說,“ 我本來挺恨這些中國人!憑什麼拿了我們的獎學金,有書讀,還殺我們的教授!看了招待會轉播,我心裡變了。他們是和我們一樣的人。請告訴我,我能幫他們做點什麼?”

  從危機中透出一線轉機。學生會又召開中國學生學者大會。教育系的同學不約而同地談起了副校長安妮。安妮是教育學院的教授,也是許多中國學生的導師。她是傳教士的女兒,生在中國。無兒無女的安妮,待中國學生如同自己的孩子。學業上諄諄教導,生活上體貼照顧。感恩節、聖誕節請同學們到家裡作客,美食招待,還精心準備禮物┅┅千不該,萬不該呀!不該把槍口對向她!同學們為安妮心痛流淚。

  安妮在醫院裡急救,她的三個兄弟弗蘭克、麥克和保羅,火速從各地趕來,守護在病床前。人們還存著一絲希望。兩天后,噩耗傳來。我面對著安妮生前的密友瑪格瑞特教授,說不出話來。她臉色嚴峻,強壓心中的哀痛,手裡遞過來一封信,同時告訴我,安妮的腦已經死亡,無法搶救。三兄弟忍痛同意撤掉一切維生設備。看著自己的親人呼吸一點點弱下去,心跳漸漸停止而無法相救,這是多麼殘酷的折磨!在宣布安妮死亡後,三兄弟圍擁在一起禱告,並寫下了這封信。這是一封寫給盧剛父母親友的信。信裡的字句跳到我的眼裡:

  “ 我們剛剛經歷了這突如其來的巨大悲痛┅┅在我們傷痛緬懷安妮的時刻,我們的思緒和祈禱一起飛向你們—— 盧剛的家人,因為你們也在經歷同樣的震驚與哀哭┅┅安妮信仰愛與寬恕,我們想要對你們說,在這艱難的時刻,我們的禱告和愛與你們同在┅┅ ”

  字在晃動,我讀不下去了。這是一封被害人家屬寫給兇手家人的信嗎?這是天使般的話語,沒有一絲一毫的仇恨。我向瑪格瑞特教授講述我心裡的震撼。接著問她怎麼可以是這樣?難道不該恨兇手嗎?公平在哪裡?道義在哪裡?他們三兄弟此刻最有理由說咒詛的言語呀。教授伸出手來止住我,“ 這是因為我們的信仰。這信仰中愛是高於一切的。寬恕遠勝過復仇!”

  她接著告訴我,安妮的三兄弟希望這封信被譯成中文,附在盧剛的骨灰盒上。他們擔心因為盧剛是兇手而使家人受歧視,也擔心盧剛的父母在接過兒子的骨灰時會過度悲傷。唯願這信能安慰他們的心,願愛撫平他們心中的傷痛。

  我啞然無語。心中的震撼超過了起初。剎那間,三十多年建立起來的價值觀、人生觀,似乎從根本上被搖動了。

  難道不應“ 對敵人嚴冬般冷酷無情” 嗎?難道不是“ 人與人的關係是階級關係” 嗎?難道“ 站穩立場,明辨是非,旗幟鮮明,勇於鬥爭” 不應是我們行事為人的原則嗎?我所面對的這種“ 無緣無故的愛” ,是這樣的鮮明真實,我卻無法解釋。我依稀看到一扇微開的門,門那邊另有一番天地,門縫中射出一束明光┅┅

  “ 我們的信仰”——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信仰啊,竟讓冤仇成恩友!

  還來不及多想瑪格瑞特的信仰,盧剛給他家人的最後一封信也傳到了我手上。一顆被地獄之火煎熬著的心寫出的信,充滿了咒詛和仇恨。信中寫到他“ 無論如何也咽不下這口氣” 、“ 死也找到幾個貼( 墊) 背的” ,讀起來脊背上感到一陣陣涼意,驅之不去。可惜啊,如此聰明有才華的人,如此思考縝密的科學家頭腦,竟在仇恨中選擇了毀滅自己和毀滅別人!這兩封信是如此的愛恨對立,涇渭分明。我還不知道愛究竟有多大的力量,畢竟左輪槍和十幾發仇恨射出的子彈是血肉之軀無法抵擋的啊!

  轉天是安妮的追思禮拜和葬禮。一種負疚感讓多數中國學生學者都來參加。大家相對無語,神色黯然。沒想到我平生第一次參加葬禮,竟是美國人的,還在教堂裡。更想不到的是,葬禮上沒有黑幔,沒有白紗。十字架莊重地懸在高處。講台前鮮花似錦,簇擁著安妮的遺像。管風琴托起的歌聲在空中悠悠迴盪:Amazing Grace ,How Sweet the Sound( 奇異恩典,何等甘甜) ┅┅人們向我伸手祝福:“ 願上帝的平安與你同在。” 牧師說:“ 如果我們讓仇恨籠罩這個會場,安妮的在天之靈是不會原諒我們的。” 安妮的鄰居、同事和親友們一個個走上台來,講述安妮愛神愛人的往事。無盡的思念卻又伴著無盡的欣慰與盼望:說安妮息了地上的勞苦,安穩在天父的懷抱,我們為她感恩為她高興!

  禮拜後的招待會上,三兄弟穿梭在中國學生中間。他們明白中國人心中的重擔,便努力與每個中國學生握手交談。如沐春風的笑容,流露出心中真誠的愛。許多女生哭了。我的“ 黑手黨” 朋友,高大的男子漢也在流淚。愛的涓流從手上到心裡,淚水的臉上綻出微笑。哦,這樣的生,這樣的死,這樣的喜樂,這樣的盼望,怎不讓我心裡嚮往!大哥弗蘭克握著我的手說,“ 你知道嗎?我出生在上海,中國是我的故鄉。” 淚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心裡卻異常溫暖。突然發現脊背上的涼意沒有了。心裡的重負放下了。一種光明美好的感覺進入了我的心。

  感謝上帝!他在那一刻改變了我,我以往那與神隔絕的靈在愛中甦醒。我渴望像安妮和她的三兄弟一樣,在愛中、在光明中走過自己的一生,在面對死亡時仍存盼望和喜悅。

  籠罩愛城的陰雲散去,善後工作在寬容詳和的氣氛中進行。不僅小山的家人得到妥善安置,盧剛的殯儀亦安排周詳。安妮三兄弟把她的遺產捐贈給學校,設立了一個國際學生心理學研究獎學金。案發四天后才從總領館姍姍而來的李領事感慨道:“ 我本是準備來與校方談判的。沒想到已經全都處理好了!” 冥冥中一雙奇妙的手,將愛城從仇恨的路上拉回。

  愛荷華河奔流如舊,我卻不是昨日的我了。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生命隧道的盡頭是什麼?我徘徊思索。信仰之路的障礙還在那裡,無神論、進化論、科學與宗教衝突論,還在困擾著我。但奇妙的是,我開始喜歡讀聖經,牧師的講道也不再枯燥無味了。黑暗中摸索的人處處碰壁,一旦明光照耀,障礙便不再是障礙了,因為道路已經顯明。我當時論文的研究方向是計算機定理證明。證明便是一切,未經證明的東西便不能認為是真理。誰能把神證明給我看?我以往的研究多注重在推理和證明上,此時才重新思考系統中的公理(Axiom) 。公理便是公理,不可證明,只能接受。證明並不是一切,它只能證明在一組公理和推導規則之下產生的定理(Theorem) 。重讀一下偉大德國數學家哥德爾的哥德爾不完全定理吧。這定理說的是,在一個無矛盾的推理系統中,永遠存在不可證明的定理。也就是說,所有的“ 好” 的推理系統都必定是“ 不完全” 的。上帝的存在原本不需要、也無法用“ 不完全” 的科學方法來證明;但科學研究的成果卻處處見證造物主的偉大與奇妙。許多過去讀過、考試過、研究過的知識突然都有了新的含義,許多根深蒂固的誤區,一下子云開霧散。

  聖經告訴我們:“ 自從造天地以來,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但藉著所造之物就可以曉得,叫人無可推諉。” ( 羅 1: 20 ) 更“ 有許許多多的見證人如雲彩般圍繞我們” ,使我們“ 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 來 12:1 ) 。原來安妮和她的三兄弟便是這許多見證人中的一群。路加福音第二十三章記載:耶穌被人鞭打,戴著刺入肌膚的荊棘冠冕,被釘在十字架上流血的時候,對著殘害他的人,向天父祈禱說:“ 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 我在這裡看見了安妮一家人身上所流出的“ 無緣無辜的愛” 的源頭——“ 愛是從神來” ,“ 神就是愛” 。“ 神差他的獨生子到世間來,使我們藉著他得生,神愛我們的心,在此就顯明了。” ( 約翰一書4:7 ,8)

  神的愛引領我來到他的面前,在神的愛中重新認識自己。過去一向自我感覺良好,在真理的光照中才看到心靈中的黑暗之處。仇恨、貪婪、嫉妒、驕傲、邪情私慾,這諸般的罪和罪念哪一樣自己沒有呢?不要批評盧剛的狹隘、偏激和冷酷吧,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罷了。感謝耶穌,他死在十字架上,贖我們的罪,又復活,把永生的盼望帶給一切信靠他的人。跪在神的面前悔改,祈禱,他就把我從那沉淪的路上挽回,讓我在充滿愛和恩典的路上與他同行。

  牧師奉聖父聖子聖靈的名為我施洗。從浸池中起來,舊事已過,萬物成新。生活還是有高有低,也曾陷在失業之中,也曾面臨各樣的打擊。但我和我一家都跟隨他,事奉他。耶穌牽著我們的手,我們就滿了喜樂,滿了盼望。

  離開愛城多年了,常常思念她,像是思念故鄉。在愛城,我的靈魂甦醒、重生,一家人蒙恩得救。她是我靈裡的故鄉,與耶穌基督初次相遇的地方。愛城後來有了一條以安妮命名的小徑。因她設立的獎學金名牌上,已經刻上了許多中國人的名字。友人捎來一張愛城日報,是槍擊事件十週年那天的。標題寫著“ 紀念十年前的逝者” 。安妮、山林華的照片都在上面。急急找來安妮三兄弟寫給盧剛家人的信的複印件,放在一起,慢慢品讀。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在眼前飄然而過,十年來在光明中行走、在愛中生活的甘甜溢滿心頭。照片里安妮靜靜地微笑,似乎說,這信其實也是寫給你的。

  是的,我收到了。這源遠流長的故事,會接著傳下去。


(此文是我的得救見證,2001年12月登於《生命與信仰》)



這樣的愛



轉載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2a7bf601018izg.html

Thursday, February 14, 2013

情人節快樂!

高登

二月十四日;情人節,一個紀念愛情、親情、友情、恩情的日子。你用卡片上修辭優美的溫情,來暖化老祖母孤寂的心;用十二朵玫瑰的芳香,獻上對你情人的戀慕;贈送別出心裁的小禮物,感謝恩師一年來的春風化雨;烹調可口的晚餐,表達你對兒女的喜愛;繡上「家,甜蜜的家」,一幅深情款款的刺繡,獻給心愛的母親。

情人節,好日子,你慶祝:
愛情──情人與情人之間、丈夫與妻子之間的親密。
親情──父母與兒女、祖父母與孫兒女之間的關愛。
友情──朋友、同學、師生之間的情誼。
恩情──長輩對晚輩的付出。

情人節的典故

在羅馬帝國統治猶太人的時期,由於羅馬人信奉許多神祇,因此敬拜耶穌基督為獨一真神是犯法的行為,許多基督徒也為此下監。皇帝革老丟二世甚至禁止青年人婚嫁。他心中的如意算盤是:沒有家累的男子是當兵的上好材料,發放到帝國偏疆僻省替帝國服役,可以無後顧之憂。

相傳西元270年左右,在首都羅馬住了一位虔誠的基督徒教士法倫坦(Valentine) ,他無視皇帝禁令,暗中替男女戀人舉行婚禮,而贏得許多青年戀人的敬愛,但也招來了羅馬軍警的逮捕。法倫坦為他的信念而下監,即使在獄中仍不減他的喜樂和仁慈。

他的朋友們從牢獄的小窗拋進花朵和信函給他鼓勵。看守他的獄卒有個年輕的女兒茱麗亞,是個瞎子,傳說法倫坦開了她的眼,讓她重見光明。

法倫坦被判處了死刑。理由是拒絕敬拜羅馬的神祇。在殉道的前一晚,他寫了一封信給茱麗亞,信末簽名「你的法倫坦」(Your Valentine)。2月14日法倫坦被處決了。他殉道後不久,羅馬帝國改信基督教為國教。

因著法倫坦對年輕戀人的成全與祝福,後人就訂法倫坦殉道日為情人節,而在當天約會、交友、相親、擇偶、婚禮,慶祝愛情。情人節的風氣逐漸從羅馬帝國傳延到北歐,以致到今日的全球各國。

公元一千年左右,義大利年輕人利用情人節在花園聚會、唱歌、吟詩、奏樂、漫步。到了公元一千四百年,男士開始贈送禮品給他們的情人,有的送花,有的送金環、項鍊、手鐲。到了十五世紀,贈送情人卡成為一種時尚。倫敦的大英圖書館保存了一張法國公爵寫給他妻子的情人卡,這張1415年手書的情函,據說是最早的情人卡。

不褪色的愛情

坊間出售的情人卡,歷經藝術家、詩人精心製作,文字內涵和美術意境都屬上品。當然,親筆手書的情人卡,更能傳神地表達愛的情懷。下面這首短詩,也許可以激發你的靈感,展現你詩人的筆觸──

給我親愛的丈夫:

若有二人可以合一   ──   那是我倆。
若有男人被妻子深愛   ──   那是你。
若有妻子因丈夫而喜樂幸福   ──   那就是我。
你的愛情遠勝精金。
我祈禱上主恩典豐沛臨在,
祝福我們愛情永存不變。

這首對友情獻禮的短詩,也許可以充當你靈感的催化劑,激盪你感謝兄弟姊妹之間友情的文采──

我愛你,不只因為你是你,也因為你寬容我是我。
我愛你,不只因為你有內涵,也因為你豐富了我的內涵。
人間有愛,人間就充滿溫暖。哪裡有愛,溫情就融化孤寂的心。家庭有愛,那是天堂在地上的縮影;社會有愛,使干戈化為玉帛。因為,愛反射出上帝最美的本質──我們愛,因為上帝先愛我們。

愛情如果只停留在戀愛階段,那麼結婚就是戀愛的墳墓。然而有情人、有心人、高EQ的人,總是努力經營愛情,使它從戀愛到婚姻,始終保持新鮮,永不褪色。




我們愛因為神先愛




轉載自 飛揚雜誌 2/2013

Tuesday, February 12, 2013

王祖藍:再忙也不能忘掉神

夏蓮娜

王祖藍接受訪問當天,其實他真的很忙,一面正在趕拍賀歲片,一面還要準備出席晚上的無線電視台慶頒獎禮;然而,信守承諾的他,再忙,在約定的下午三點半,還是停了下來,犧牲他的休息時間,坦誠分享了他近年的經歷與感受。他說,再忙也不能忘掉神,否則撐不下去。

價值觀被扭曲 貪錢慾念埋伏

祖藍說:「現時手上有兩套電影將要煞科,與此同時還要主持內地的電視節目,所以這個月幾乎連睡覺的時間也沒有。」自《荃加福祿壽》之後,祖藍個"Handelababy"形象已經擄掠了觀眾的心,人氣急升的當兒,接踵而來的演出機會如雪片飛來,其中還包括國內電視台的兩個最受歡迎節目--《百變大咖秀》和《天聲一隊》。

「老實說,在未走紅之前的我,在神面前確實有多點安靜的時間;反之,當工作排山倒海堆到面前的時候,我承認自己變了!變得脾氣很大,有時甚至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某些情形下,我不能像以前那樣,只需專心把事情做好便成,如今卻要兼顧好些人事上的問題--例如是否需要去見這個人?應否答應那件事?要是這樣做,又會否得罪人而失去工作的機會?」祖藍坦承,當初以為用自己的方法就可以排難解紛,但結果是失敗的。

他借用舊約君王的事蹟來形容當時自己的所想所為:「昔日,以色列王只要聽神的話,依著神的指示去做,神絕對能夠命令外邦人去幫助以色列人,可惜很多君王並不相信神能作,於是使出人的方法來,諸如將女兒嫁到外邦,以為這樣建立了邦交之後,就不會遭受外邦人的欺負。原來,我也犯上同樣的錯--用自己的方法去討好老闆和高層,以為這樣便可以保住工作,或有更多賺錢的機會,可見我的價值觀已被扭曲,我貪錢的慾念已埋伏在心底裡......」


自己出了問題 回歸神有出路

在過去一段日子,祖藍經歷了不知多少次,靠自己真的不行。記得有一回,在開騷前兩星期,他整個人幾乎崩潰了。他憶述說:「也許是太緊張,突然腦子閉塞,完全度不到『橋』,眼見離做騷的時間越來越近,竟然還是交不出貨,驚慌的心不時在卜卜跳,雙手也不停地抖震,情緒很低落,甚至失眠(每晚幾乎要到天亮才能入睡)。越是心急,就越想不出東西來......」當他感到軟弱無力的時候,惟有回到神那兒尋求幫助,一面去找牧師傾談禱告,一面又向弟兄姊妹廣發代禱請求。

「很感恩,無論我的景況如何,神總沒有離棄我。那天,當我完全無法面對『腦袋一片空白』的情形時,我禱告神,祂透過"Smile"這首歌告訴我:『逗人笑的你,怎可以不會笑?』我肯定自己出了問題,若非回歸神那裡,就不會有出路。」祖藍很清楚,所有問題的癥結皆因沒有時間來到神面前親近祂,從祂那兒支取力量。

為此,他向神作出一個禱告:「神啊!以前我甚麼都沒有--沒有名、沒有利,那又何妨?如今所做的,已經過於我所能承受的量了,靠自己真的做不來的時候,我需要把一切交回給你......」就這樣,他終於再次俯伏在神面前,認罪、相信祂、投靠祂,人也就輕省多了。他特別感謝一班主內好友的支持,尤其是李亞男 ,經常在旁為他打氣,透過禱告來幫助他、扶持他。

不以福音為恥 不會硬賣信仰

「當年,我在演藝學院選修舞台課,一心想走幕後的導演路,原因是自知不是高大威猛型的男生,根本無可能擠身英俊小生行列,但入行初期,神居然帶領我在收費電視主打兒童台工作。在那段日子,除了應陳美詩、高皓正等之邀加入『藝人之家』外,我還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參加九龍城浸信會的團契和聚會,好叫我能藉此打好信仰的根基,以迎接今日種種的挑戰。」當回頭看神作在他身上的一切時,祖藍就發現神的安排多麼有智慧--先把他安放在一個最輕鬆、最無壓力的環境裡,讓他淺嘗圈中的滋味,同時也在裝備他,好讓他能應付日後娛樂圈中的挑戰。

祖藍的「扮嘢」(模仿)技巧,真是一絕。無論扮演的對象是誰,總是維妙維肖,神似的造型、表情、眼神、聲線、動作......均叫人看到拍案叫絕、捧腹大笑。對於這種百變「扮嘢」文化,他自言並不抗拒:「從小到大接觸的,就是港式『歡樂今宵』的搞笑文化。我是看著廖偉雄扮『乜太』、盧海鵬扮『肥姐』長大的;同樣,我也是用生命在模仿,以達至娛樂大眾的目的。」然而,他最希望可以流露在人前的,就是耶穌的生命以及祂各種美善的性情。「我不會以神的福音為恥,但卻不會『硬銷』(hard sell) 我的信仰,不勉強人相信基督教。耶穌當日在地上是以祂柔和謙卑的德行去吸引人、親近人,而不像法利賽人那樣,擺上一副『唯我獨尊』、高人一等的聖人模樣去批評指摘那些罪人。」因此,祖藍認為不需以辯論的方式去跟未信者爭議,反之希望透過彼此的接觸、生命的流露,使他們對這個信仰有信心。

十大傑出青年 以後責任更重

去年祖藍獲選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時,除了最感謝他所信的上帝外,他也十分多謝提名人蕭智剛(香港基甸少年軍訓學校總監)。大會對傑青申請人的要求包括:個人經歷、事業成就以及參與公益事務。「我的讀書成績雖非上佳,但卻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在工作上亦算得上略有成就,這是努力的成果,也是神對我的厚待。至於公益方面,我曾因爸爸長期患病而經常出入醫院,以致有機會跟其他病人交談,送上關懷和安慰;另外,也時有跟年輕人分享自己在演藝事業上的心路歷程,更被派任作『好好戀愛大使』,向他們灌輸一些在男女交往上的正面訊息。」祖藍坦言,得獎以後的責任更重,既不能行差踏錯,更不能羞辱神的名。

提到「愛」的學習時,他強調:「一個不會愛自己的人,就不懂得愛別人;有健康的生命,才有健康的愛情;而在尋覓愛侶的功課上,我學會了放手交托,完全看神的帶領,不敢越過神來做一些不合祂心意的事,我願意等候和仰望神的時間。」在新春期間,王祖藍為讀者送上他最喜愛的兩節《聖經》金句:一、「喜樂的心,乃是良藥。」(箴言17:22)--祝願人人都得著神所賜的喜樂而健康。二、「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詩篇46:10)--忙於奔命的人們要休息,因為神能為我們作。這些都是他最樂於與大家分享的寶貴經歷。 


 

我不要


轉載自《號角月報》加拿大電子版 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