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12, 2025

[箴言] 第九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九章



簡介

基督和罪為了爭奪人的靈魂成了死敵。這裡作者告訴我們,他們都在爭奪,要佔據靈魂的最深處,最高點。這一段旨在把生死善惡擺在我們面前,不需多言就能叫我們判斷何去何從,決心投身何方。兩者都要款待靈魂,都邀請靈魂來接受款待。作者告訴我們真正的問題所在,要我們根據擺在面前的事實好好思想,聽取建議,自己問自己。我們應當看重自己的靈魂,因為兩者都在力爭。

I。基督以智慧的名義,邀請我們接受他的款待,進入與他相交的關係,第 1-6 節。他提到智慧的果效(7-9 節),他對我們的要求(10 節),以及給我們的預備(11 節),然後讓我們自己選擇怎麼做,第 12 節。

II罪以愚昧婦人的形象出現,第 13-16 節,要我們接受她貌似迷人的樂趣,第 17 節。最後所羅門告訴我們後果如何,第 18 節。現在讓我們選擇吧,今天就選擇要與誰相近。

 

1-12 節:智慧之邀

1 智慧建造房屋,鑿成七根柱子, 2 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設擺筵席; 3 打發使女出去,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 4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 5 你們來,吃我的餅,喝我調和的酒。 6 你們愚蒙人,要捨棄愚蒙,就得存活,並要走光明的道。 7 指斥褻慢人的,必受辱駡;責備惡人的,必被玷污。 8 不要責備褻慢人,恐怕他恨你;要責備智慧人,他必愛你。 9 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10 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 11 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年歲也必加添。 12 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若褻慢,就必獨自擔當。

智慧在這裡被塑造成高貴而慷慨的皇后,豪爽而大方。這智慧就是神之道,神藉著他將自己的良善旨意傳給世人。這智慧就是道,就是神,父神把最終審判權交給他。在前面一章,他展現自己作為造物主的壯觀和榮耀,這裡要表現自己作為救世主的恩典和良善。智慧一詞用複數,因為在基督裡藏著許多智慧之寶,神奧秘的智慧藉著基督所作的工多方面表現出來。現在就讓我們看看,

I。為了款待願意追隨他的人,智慧作了豐富的預備。這裡表現為豐盛的宴席,也許我們的救主借用了這個比喻,將天國比作晚宴,馬太福音 222,路加福音 1416,就像以賽亞書 256 所預言的那樣。這如同亞哈隨魯王的宴席,要展現榮耀之國的豐富以斯帖記 14)。福音的恩典藉著主的晚餐擺在我們面前。為的是歡迎他的賓客,

1. 這裡預備了華麗的宮殿,第 1 節。智慧找不到能容納所有賓客的地方,就專門建造一所新房屋;為了堅固且美化這房屋,他鑿成七根柱子,又穩固又美觀。天堂就是智慧建造的房屋,要款待所有蒙召參加羔羊娶親宴席的賓客。這是他父親的家,那裡有許多住處,他要去為我們預備地方。他不留戀地上,這裡沒有常存的城(希伯來1314);而天堂則是有根基有柱子的城。教會是智慧之家,他邀請賓客前來,靠著神的能力和應許支撐,就像七根柱子一樣。也許所羅門在這裡暗指他後來為事奉神而建造的聖殿,他要呼召百姓前來敬拜神,領受智慧的教誨。也有人認為這裡指先知的學校。

2. 這裡預備了豐盛的宴席2 節):他宰殺牲畜,調和旨酒,美酒佳餚,都是上好的。他宰殺祭物(原文如此);這是豐盛且神聖的宴席,是吃祭物的宴席。基督為了我們將自己當作祭物獻上,他的肉真是可吃的,他的血真是可喝的約翰福音 655)。主的晚餐為的是與人和好,給人喜樂,這是贖罪祭的宴席。所調和的酒比酒更濃,不是普通的酒精和香氣。他所設擺的筵席,令想往公義、恩典、和平和喜樂的靈魂得到滿足,帶著神之愛的確據,帶著聖靈的安慰,永生的印記和憑據。要注意,這都是智慧之所作:宰殺牲畜,調和旨酒,表現了基督的愛,他親自預備(不是叫別人預備,而是親手預備),也表現了預備的豐盛。這一切都正合智慧之所需。

II。他滿有恩惠的邀請,不是邀請某些特別的朋友,而是邀請所有的人,大家都能來享受豐盛的預備。

1. 差僕人走遍鄉村發出邀請:打發使女出去,第 3 節。福音的傳道人領受使命和命令,要向一切願意守約之人宣揚神在永約中為我們預備的宴席。這些人是貞潔的童女,沒有玷污自己,也沒有玷污神的話;他們謹守神的誡命,要出去到路上和籬笆那裡路加福音 1423),呼召一切所遇見的人,都來參加智慧的宴席,因為樣樣都齊備了路加福音 1417)。

2. 自己在城中至高處呼叫,衷心希望世人得到益處,極不願意看見他們為沉迷虛榮而拒絕憐憫。我們的主耶穌就是福音的傳揚者。他差派門徒的時候要親自肯定他們所傳的;其實這救恩起先是主親自講的希伯來書 23)。他站在那裡喊道,到我這裡來馬太福音 1128)。看完了誰在邀請,現在讓我們再看看:

( 1 ) 向誰發出邀請:向愚蒙人無知的人,第 4 節。人若是擺設筵席,一般不會邀請這樣的人, 更不會特別與他們拉關係。一般受邀的是哲學家或學者,可以討教學問,也有利於宴席上的氣氛。 我豈缺少瘋子?撒母耳記上 2115)。但是,智慧卻邀請愚蒙人和無知的人,因為這些人最需要智慧的教誨,而且智慧在預備和邀請中所追求的也正是這些人的益處。愚蒙人受邀,可得智慧;需要心的人(原文如此),讓他到這裡來,他就能得著。所預備的宴席有治療作用,對人心是最寶貴最必需的治療。這邀請是普世的,不管是誰都不會被拒之門外。不管他們有多愚蒙,

[1] 人人都歡迎;

[2] 人人都能得幫助,不會被怠慢,也不會失望。我們的救主到世上來,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 913),不是召自以為聰明的人,自以為能看見的人(約翰福音 941),而是召愚蒙人,就是那些認識到自己的愚蒙且為之羞愧的人。願意變作愚拙,才能成為有智慧的人哥林多前書 318)。

( 2 ) 什麼樣的邀請。[

1] 我們應邀到智慧之家:轉到這裡來。我說是我們受邀,難道我們不正是具有受邀者的特徵嗎?我們不就是愚蒙人、不就是無知的人嗎?智慧之門向這樣的人打開,智慧希望與這樣的人交談,單單為了他們的益處,不為別的。

[2] 我們應邀入席(5 節):你們來,吃我的餅,就是品嘗敬畏神的真喜樂。藉著福音的應許,且從這些應許中得安慰,我們憑信心享受基督為貧乏的靈魂所預備的宴席。我們盡情享用,吸取養分,重新得力,我們的靈魂也藉著神的話重新得力。神的話就是聰明人的食物。

( 3 ) 對應邀得益處之人的要求,第 6 節。

[1] 要與壞人斷絕來往:要捨棄愚蒙,不要與他們來往,不要戀慕他們的道,不要與惡行有瓜葛,也不要與做惡之人有瓜葛。跨向美德的第一步就是遠離惡,因此要遠離惡人。你們這些作惡的人,離開我去吧馬太福音 723)!

[2] 要醒來,從死裡復活;要活過來,不是活在宴樂中(這樣的人不過是行屍走肉),而是活在事奉神中,只有這樣才是真活,活得有意義。不要活得像動物一樣,像野獸那樣,而是要活出人的生命。要存活,要活著約翰福音 1419),活出屬靈的生命,活出永生,以弗所書 514

[3] 要選擇智慧之道,且要持守此道:要走光明的道;從今以後用信仰的法則和正直的理性管好自己。不僅要捨棄愚蒙,還要加入行智慧之道的人,與他們同心同步。

III。智慧給奉差遣前去發邀請的使女的教誨,包括傳道人和其他人,他們正努力要成就智慧的目的。他告訴他們,

1. 要做些什麼:不只是告訴別人,為他們的靈魂預備好了,請他們來赴宴,而是特別針對某些人,指出他們的錯誤,指斥、責備他們,第 78 節。要教導他們如何改正,要教導,第 9 節。神的話是為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提摩太后書 316,傳講神的話也要這樣。

2. 會遇見什麼樣的人,要如何對待他們,會有什麼果效。

( 1 ) 他們會遇到一些褻慢人,遇到一些惡人。這些人會嘲笑主的使者,虐待他們,會辱駡邀請他們參加主的宴席之人,如同以往的褻慢人(歷代志下 3010),會淩辱他們馬太福音 226)。雖然智慧不禁止他們邀請愚蒙人去智慧之家,卻勸誡他們邀請的時候不要指斥和責備他們。不要責備褻慢人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馬太福音 76)。基督也是這樣對法利賽人說的,任憑他們吧馬太福音 1514)。不要責備他們。

[1] “這是要審判他們,因為藐視現在的恩惠就會失去將來的恩惠。污穢的,叫他仍舊污穢啟示錄 2211);親近偶像的,任憑他吧(何西阿書 417);我們就轉向外邦人去使徒行傳 1347

[2] 這是要保護自己,因為你若是責備他們,第一,你白費力氣,自討沒趣。第二,你惹怒他們;就算你誠心誠意,又聰明又溫柔,他們還是要恨你,辱駡你,盡一切所能說你的壞話,你就一事無成。所以最好不要去惹他們,因為你的責備很可能起反作用。

( 2 ) 他們會遇到一些其他人,智慧人,義人,正直人。感謝神,並非所有的人都是褻慢人。我們會遇到一些聰明正直的人,甘心樂意受教之人。如果遇到這樣的人,

[1] 有機會就要責備他們,因為智慧人不是完美的,必有可責之處。不能因為敬重某人的智慧就縱容他的過犯。智慧人也不能以智慧自居,一旦有了愚昧的言行不可免受責備。越是有智慧的人,越希望別人指出他的弱點,因為一點愚昧也能敗壞智慧和尊榮傳道書 101)。

[2] 責備的同時要給他們教訓,要教導他們,9 節。

[3] 他們必會把我們的責備當作是仁慈,詩篇 1415。智慧人把真心誠實對他們的人視為良友:要責備這樣的人,他必因你的坦誠而愛你,會感謝你,會希望你以後有機會仍這樣對他。責備人彰顯智慧,接受責備同樣彰顯智慧。

[4] 誠心接受智慧,智慧就起作用,且達到目的。受責備受教誨的智慧人會更加有智慧,會增長學問,知識更豐富,恩典也更顯多。無人能說自己夠聰明不需要再學,也無人能說自己夠好不需要更好不需要受教。我們必須努力向前,不斷學習,直到成為完全人。要給智慧人(原文如此),給他建議,給他責備,給他安慰,他就越發有智慧;給他機會(七十士譯本如此),給他顯示智慧的機會,他就會顯示。多行智慧能養成智慧習性。

IV。智慧給受邀之人的教誨,也是奉差遣的使女要不斷傳講的。

1. 叫他們知道什麼才是真智慧,在智慧的宴席上有什麼享受,第 10 節。

1)人心必須敬畏神這是智慧的開端。敬仰神的永能,畏懼神的忿怒,這就是敬畏神,是開端,是走向真敬虔的第一步,是其他敬虔行為的基礎。這種敬畏一開始可能是折磨,但是愛能漸漸消除折磨。

2)人的頭腦必須裝滿關乎神的知識。認識至聖之事(此字用複數)便是聰明(譯者注:至聖之事在和合本譯為至聖者),指的是關乎事奉神的事(稱為至聖之事),也關乎我們自身成聖的事;責備人被稱為聖物馬太福音 76)。也可指聖徒的智慧,由聖先知教導,或指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的神的話彼得後書 121),這便是聰明。這是最好也是最有用的聰明,最能堅固我們,也最實用。

2. 叫他們知道智慧的益處(11 節):你藉著我,日子必增多。智慧能幫助你保持健康,你在地上的年歲也必加添,而人的愚昧和放縱會縮短人的年歲。智慧能帶你去天堂,在那裡你的壽數將要成為無限,直到永遠,你的年歲必無止境加添。若沒有敬虔就沒有真智慧,若沒有永生就沒有真生命。

3. 叫他們知道選擇智慧或拒絕智慧所面臨的後果,第 12 節。這裡是,

1)擁抱智慧之人的喜樂: 你若有智慧,是與自己有益;你自己受益,不是智慧受益。人不能給神帶來益處。我們追求智慧,完全是為自己的益處。你不能把智慧的益處留給別人不能像我們的財富那樣死後留給別人,因此財富被稱為別人的東西,路加福音 1612),你必須自己帶著進入另一個世界。為自己的靈魂做智慧人是為自己得智慧,因為靈魂就是自己,而唯有真正敬虔的人才能真正為自己謀利益。這要使我們蒙神的悅納,叫我們遠離愚昧和墮落,叫我們有益於這個世界,叫我們更有益於將來的世界。

2輕視智慧之人的羞辱和滅亡:你若褻慢智慧的訓誨,就必獨自擔當。

[1] “你自己負責。義人必須感謝神,而惡人則應該埋怨自己,不能埋怨神(神不是惡的創始者)。撒但只能引誘,不能強迫;惡人也只是撒但的工具,所以一切的錯都要怪在罪人自己身上。

[2] “你所褻慢的,必要失去,你這是自取滅亡。你的血要歸到自己的頭上,這也要加重你的咒詛。兒啊,你該回想路加福音 1625),智慧曾邀請過你,你自己不接受。你本有機會得生,而你卻選擇了死。

 

13-18 節:愚昧之邀

13 愚昧的婦人喧嚷;她是愚蒙,一無所知。 14 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15 呼叫過路的,就是直行其道的人, 16 說:誰是愚蒙人,可以轉到這裡來!又對那無知的人說:17 偷來的水是甜的,暗吃的餅是好的。 18 人卻不知有陰魂在她那裡;她的客在陰間的深處。

聽完基督這些話,激起我們愛神愛敬虔的心,也必以為全世界的人都會跟從基督。但是在這裡作者卻告訴我們,那引誘者是多麼拼命要誘惑放鬆警惕的靈魂走上犯罪的路,並且大多數人確被她所俘獲,智慧的邀請並不十分奏效。讓我們看看,

I。引誘者是誰:一個愚昧的婦人,就是愚昧本身,智慧的反面。我認為這裡的愚昧婦人(13 節)專指屬世屬肉體的享樂,因為這是美德的大敵,是邪惡的入口。情慾最能污穢墮落人的思想,最能蒙蔽人的良心,最能澆滅人的知恥之心。這引誘者在這裡被形容為,

1. 非常無知:她是愚蒙,一無所知,意思是她很不講理,一旦控制人的靈魂,就抹殺一切屬靈的知識,令人墮落被遺忘。姦淫和酒,並新酒,奪去人的心何西亞書 411)。這些東西迷惑人,愚弄人。

2. 糾纏不清:她越是不講理,就越蠻橫糾纏,終日無恥之極。她大聲喧嚷13 節),不斷誘惑年輕人上鉤。她坐在自己的家門口14 節),尋找獵物,不像亞伯拉罕那樣坐在帳篷前找機會做好事。她坐在城中高處的座位上(坐在寶座上,原文有這個意思),似乎有發號施令的權柄,儼然我們都肉體的債,都去順從肉體活著羅馬書 812),貌似她有名望,有尊榮,配得坐在城中高處也許她裝作時尚比裝作奉承人更能俘獲人。世上各種各樣的人(她說)不都喜歡更大的自由而不喜歡嚴格的道德法則嗎?為什麼要降卑自己,被這些法則所捆綁?就這樣,引誘者顯得又好心又豪邁。

II。被引誘者是誰:受過教育的年輕人,這些人最容易被她征服而毀滅。要注意,

1. 他們的真實特點:他們是直行其道的人15 節),就是在信仰和美德的路上受過良好訓練,本有希望行正路,好像已經決心要行善事的人,不像那個年輕人直往通她家的路去箴言 78)。她要圖謀的就是這些人。她設圈套,使出渾身解數叫他們墮落。若是他們直行其道,不朝她看,她就呼叫他們,這些誘惑真是拙拙逼人。

2. 她如何誘惑他們。她稱他們為愚蒙無知的人,引他們來她的學校,要解除信仰對他們的約束和禮節。這是舞臺上用的方法(這段闡述太像一齣戲),這位頭腦清醒、受過道德教育的年輕人,成了劇中的傻瓜,劇情就是如何將他雕琢洗滌,把他變成才子,成為紈絝子弟,成為七倍於地獄之子(馬太福音 2315),尤甚於他那些污穢褻瀆的同夥。愚蒙一詞在前面被用來恰如其分地形容不敬虔的罪人(4 節),在這裡卻被用來污蔑美德之道;然而審判之日要宣判誰才是真正的愚蒙。

III。怎麼引誘(17 節):偷來的水是甜的。這是水是餅,而智慧卻邀請人享用她宰殺的牲畜和調和的美酒。不過,對饑不擇食的人來說,水和餅都是可以接受的。這裡還假裝比平常的水和餅更甜更有趣,因為這是偷來的水,暗吃的餅,有被發現的恐懼。偷來的情慾樂趣被誇大,比正當的夫妻之愛更刺激;好恥辱而捨正直。這樣的言論公然蔑視且粗魯詆毀兩件事:

1. 神的律法;打破神的命令底線而偷來的水更甜。越被禁就越想嘗試,這樣的矛盾心理從我們最早的祖先開始就有了,他們不要別的樹,偏偏以那禁果為可喜愛的創世紀 36)。

2. 神的咒詛;暗吃的餅,害怕被發現被懲罰;罪人的驕傲之心,驅使他們不但不承認自己的罪,還要壯著膽犯罪,自信暗中吃的不會被發現被揭露。以甘甜和樂趣作為誘餌,引誘者表演之低劣,手法之荒唐,竟能影響貌似很有理性的人,真是不可思議。

IV。對付誘惑的有效良方,只有幾個字,第 18 節。如此無知之人,如此被誘惑牽引之人,不知不覺要走向不可避免的毀滅:他卻不知,意思是不相信,沒有料到,引誘者不讓他知道。有陰魂在她那裡,好宴樂的人活著也是死的(提摩太前書 56),死在過犯罪惡之中(以弗所書 21)。驚恐要臨到這些宴樂,就像死亡的驚恐一樣。巨人在那裡,就是利乏音人申命記 220)。是他們毀滅了舊世界的罪人,就是那時在地上的偉人創世紀 64)。她用偷來的水招待她的客,這些客不但正走在通往地獄的路上,不但已經到了地獄的邊緣,而且已經在陰間的深處,在罪的權勢之下,被撒但肆意俘獲,時時受到自己良心的鞭責,真是人間地獄。撒但的深處就是陰間的深處;不悔改的罪就是無可救藥的毀滅,是無底坑。所羅門就這樣讓我們看見魚鉤,信他的人就不會去玩弄魚餌。

--------------------------------------------------------------------------------

第九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

[箴言] 第八章 (馬太亨利完整聖經注釋)

箴言第八章



簡介

神的道有兩個層面,兩者都是智慧;沒有智慧的道就沒有價值,而沒有道的智慧也沒有用途。

I神的啟示就是神的道,就是神的智慧,純潔無暇的信仰建立在這上面。所羅門這裡所講的就是神的啟示,他誠心向我們推薦,非常值得我們接受,第 1-21 節。神藉著它教誨、管理並祝福世人。

II救贖主就是永恆的道和智慧,就是聖子基督。他就是這一章的前半段向世人說話的智慧。所有神的啟示都從他而來,都以他為中心。根據許多古人的判斷,所羅門在這裡講的就是他,有位格的智慧,真神的第二位格,第 22-31 節。最後他向世人重申,要留心聽神的聲音,第 32-36 節。

 

1-11 節:智慧的呼召

1 智慧豈不呼叫?聰明豈不發聲? 2 她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在十字路口站立, 3 在城門旁,在城門口,在城門洞,大聲說: 4 眾人哪,我呼叫你們,我向世人發聲。 5 說:愚蒙人哪,你們要會悟靈明;愚昧人哪,你們當心裡明白。 6 你們當聽,因我要說極美的話;我張嘴要論正直的事。 7 我的口要發出真理;我的嘴憎惡邪惡。 8 我口中的言語都是公義,並無彎曲乖僻。 9 聰明的,以為明顯,得知識的,以為正直。 10 你們當受我的教訓,不受白銀;寧得知識,勝過黃金。 11 因為智慧比珍珠(或譯:紅寶石)更美;一切可喜愛的都不足與比較。

神為了拯救我們而顯明的旨意,在這裡簡單明瞭地表明出來,以致無人能為自己的無知或過犯找藉口;也值得接受,以致無人能為自己的粗心或不信找藉口。

I。顯明之事簡單明瞭,因為這是屬於我們和我們子孫的申命記 2929),不需要上天入地去得到(申命記 3011),因為這些事藉著創造之功早已公開表明(箴言 191),更是藉著人的良心以及有關善惡的永恆的道理和法則表明,又藉著摩西和眾先知更清楚地表明出來;我們應當聽。智慧的誡命很容易明白,因為,

1. 智慧大聲呼喊(1 節):智慧豈不呼叫?是的,她大聲喊叫,從不止息(以賽亞書 581);她發聲,急切要人聽見。耶穌站著高聲說約翰福音 737)。利未人高聲宣告神的咒詛和祝福(申命記 2714)。人自己的心有時也向他們大聲說話;良心有時大聲疾呼,有時微聲細語。

2. 智慧從高處大聲呼喊(2 節):她在道旁高處的頂上;律法在西乃山頂頒佈,基督在山上講道時解釋律法。還有,若是我們藐視神的啟示,就是違背那從天上警戒我們的希伯來書 1225),那真是高處無疑。淫婦只能偷偷說話,外邦人的咒語也是自言自語,唯有智慧是公開說話。真理無需躲躲藏藏,卻是要在光中。

3. 智慧在熱鬧街頭121)大聲呼喊,這是群眾聚集的地方,人越多越好。耶穌常在會堂和殿裡,就是猶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訓約翰福音 1820)。經過這裡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都能聽明白什麼是善,明白主對他們的要求,如若不然,那就是他們的錯。每一種語言或方言都有智慧的聲音;所有的人都能得到她的啟示和指示。凡有耳的,就應當聽啟示錄 27)。

4. 智慧在最需要的地方大聲呼喊。智慧要引領我們的道路,就在十字路口呼喊,許多道路通向這裡,旅行者可能會出現,若是他們迷了路,只要一問,就立刻聽見後邊有聲音說,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以賽亞書 3021)。愚昧人連進城的路也不知道傳道書 1015),所以智慧站在那裡要隨時指引他,在城門旁,在城門口,隨時告訴他先見的寓所在哪裡撒母耳記上 818)。智慧還跟著人來到家裡,在他門口呼喊(譯者注:在城門洞原文為在入口處),說道,願這一家平安;那裡若有平安之子,平安就必臨到那家路加福音 1056)。神命定他的使者在公共場合作見證,也要挨家挨戶作見證。所到之處,他們的良心都隨著他們,用心用頭腦勸誡人,不可能不被聽見,這是他們的法則。

5.  智慧對世人大聲呼喊。點了我們的名,我們才會注意聽,不然就不會聽。所以智慧對我們喊道:眾人哪,我呼叫你們4 節),不呼叫天使(他們不需要這些訓誨),不呼叫魔鬼(他們配不上這些訓誨),不呼叫動物(他們聽不懂這些訓誨),而是呼叫你們,眾人哪!就是受教遠超過地上走獸的人,遠比天上飛鳥聰明的人。這律法是給你們的,這道這勉勵是送給你們的。我向世人發聲,要領受教誨的是世人,而世人也應該歡喜領受。智慧沒有說,猶太人哪!也沒有說,男士們哪!也沒有說,學者們哪!而是說,眾人哪!世人哪!包括最低微的人。

6. 智慧呼喊是要世人得智慧(5 節);不僅呼喊有能力得智慧的人,也呼喊罪人、墮落之人、愚蒙人,一切需要智慧的人,一切沒有智慧就滅亡的人:愚蒙人哪!你們要會悟靈明。雖然你一向愚蒙,智慧要叫你成為她的學生,不僅如此,倘若你接受她的法則,她會叫你心裡明白當罪人遠離罪,真正成為敬虔,愚蒙之人也要會悟靈明

II。顯明之事很值得我們明白,值得我們接受。我們都要聽,因為,

1. 智慧的價值無法估量。這是極美的話6 節),是君王之言,原意如此。再低微的人也能聽懂,再高貴的人也都折服。智慧是屬神的,是屬天的,相比之下,一切其他的學問都成了小兒科。關乎永恆之神,關乎不滅的靈魂,關乎永存的國度,這必是極美的事

2. 智慧帶有無可爭辯的公正,本身具備一切良善的證據,是正直的事6 節),都是公義,並無彎曲乖僻8 節)。所顯明的一切誡命和教誨都與自然的光和規律所吻合,也使之成全;沒有一點叫我們為難,無所適從,或叫我們違背人性的尊嚴和自由,沒有一點叫我們有所抱怨。你一切的訓詞,在萬事上我都以為正直詩篇 119 128)。

3. 智慧帶有無可置疑的真理。智慧的法則建立在智慧的教誨之上,這些教誨足以成為我們不滅之靈魂的倚靠:我的口要發出真理7 節),全備的真理,唯有真理,為世人作見證。神的話都是真理;沒有善意的謊言,也不是硬說這對我們有益而強加給我們。基督就是誠信的見證,就是真理;我的嘴憎惡邪惡(就是謊言)。注意,撒謊是邪惡,我們不僅不能撒謊,還應憎惡謊言,絕不撒謊,就像神不撒謊一樣。他說的話既然都是是,是阿們,我們就不應當又是又非。

4.智慧對正確領受之人出奇地合宜,這些人明白智慧,不叫世界和屬世的蒙蔽自己的判斷,不受偏見的轄制,領受神的教誨;神開啟他們的聰明,他們虛心求知識,勤奮好學,且在求問中得到知識。

1他們以知識為明顯,並不難明白。聖經只對故意無知的人隱藏起來。如果我們的福音蒙蔽,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哥林多後書 43)。而對遠離魔鬼的人來說,指有聰明的,就是遵行神命令的聰明人(詩篇 11110),智慧非常明顯,並無難明之處。信仰之路是大路,行路的人雖愚昧,也不致失迷以賽亞書 358。所以,那些藉口平民百姓看不懂聖經而不讓他們看的人,真是大錯特錯,因為聖經是非常明顯易懂的。

2他們以知識為正直,並不難順從。能辨別事物、知道善惡的人,能隨時遵守智慧的言語,也能用智慧來管轄自己,毫無怨言或爭議。

III。他以此得出結論:正確認識智慧能使我們具備智慧的形象,比世上一切財富都寶貴(1011節):你們當受我們的教訓,不受白銀。教訓不僅要聽,還要領受。要欣然接受,牢記在心,且謹守遵行。知識勝過黃金,意思是,

1. 要追求敬虔勝於財富;要這樣看,倘若我們有了知識,心中敬畏神,就必然更喜樂,更能應付生活中的各樣境遇,勝於許多金銀財富。智慧比珍珠更美智慧本身比珍珠更美,對我們的作用也比珍珠更美。智慧帶給我們更高的價值,是我們更好的分。要表現智慧,因為她比珠寶和最貴重的寶石更美。世上一切財富都不足以與真敬虔相比美。

2. 向這世上的財富死,使自己更緊密更迫切投身於敬虔中去。要注重智慧的教訓,視金銀為無有。不要把財富當作自己的分,自己的賞賜,這些都是那富人生前享過的福路加福音 1625)。

 

12-21 節:智慧的好處

12 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又尋得知識和謀略。 13 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那驕傲、狂妄,並惡道,以及乖謬的口,都為我所恨惡。 14 我有謀略和真知識;我乃聰明,我有能力。 15 王藉我坐國位;君王藉我定公平。 16 王子和首領,世上一切的審判官,都是藉我掌權。 17 我的,我也愛他;懇切尋求我的,必尋得見。 18 豐富尊榮在我;恒久的財並公義也在我。 19 我的果實勝過黃金,強如精金;我的出產超乎高銀。 20 我在公義的道上走,在公平的路中行,21 使愛我的,承受貨財,並充滿他們的府庫。

在這裡,智慧就是基督,所積蓄的一切智慧知識,都在他裡面藏著歌羅西書 23)。這是基督在話語中,基督在心裡;不但向我們顯明基督,也在我們裡面顯明基督。智慧是神的話,是全部神的啟示。智慧是神之道,是一切神啟示的中心。智慧是靈魂,藉著神的話而成;是基督,在靈魂裡形成。智慧是聖潔的信仰,是信仰的能力。這裡談到智慧這位元卓絕位格、卓絕實體的榮耀。

I。神的智慧對人的頭腦有好處(12 節):我智慧以靈明為居所,不以世俗的聰明為居所(從上頭來的智慧與此相反,哥林多後書 112),而是真謀略,能在交談中顯出靈明。通達人的智慧明白己道箴言 148),在一切事上得智慧指教傳道書 1010),像蛇一樣的靈巧,不但不受傷害,還能引導行善。智慧以靈明為居所,因為靈明是信仰的產物,是信仰的美飾,且能藉著聖經尋得更多知識和謀略,更好地明白神的旨意,也能更有效對抗撒但的攻擊,在今世行善,勝過一切哲學家或政治家的學說。我們可把智慧理解為基督本身;他以靈明為居所,因為他一切的工作都是神奧秘的智慧哥林多前書 27),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以弗所書 18)。基督尋得知識和謀略,這謀略就是拯救世人,他付上極大代價買贖我們,是非常合宜的。我們尋得許多謀略卻使自己敗壞,基督尋得謀略使我們復興。恩典之約從各方面看都堪稱完美,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位施恩者以靈明為居所

II。神的智慧對人心有好處(13 節)。敬畏神所表現出來的真敬虔,就是前面所提倡的智慧,教導我們,

1. 要恨惡一切的罪,因為罪不蒙神的喜悅,對人的靈魂有極大的危害:敬畏耶和華在乎恨惡邪惡,恨惡道恨一切的假道詩篇 119104)。唯有敬畏神,才會恨惡罪,因為罪是惡,除了惡還是惡。

2. 尤其要恨惡驕傲和狂妄這兩樣又普遍又危險的罪。自負,驕傲和傲慢都是基督所恨惡的罪,也被具有基督之靈的人所恨惡。人人都恨惡別人的驕傲,但我們必須恨惡自己的驕傲。乖謬的口,就是容易對別人動怒,是神所恨惡的。因為它與人的和平為敵,所以我們要恨惡它。不論別人如何無端攻擊信仰,它絕不使人自以為是,絕不叫人驕傲狂妄,相反教導我們要恨惡驕傲狂妄。

III。神的智慧給公共事業帶來正面影響,能管好一切的事,第 14 節。基督就是神,他有能力,有智慧。智慧和能力是屬於他的。作為救贖者,他是神的能力,神的智慧哥林多前書 124)。對一切屬基督的人來說,他是有力量有智慧的神;在他裡面我們得力量得智慧,就能明白,就能盡自己的責任。他是奇妙的策士,所賜給我們的恩典就是真知識。他本身就是聰明,賜力量給一切在他裡面剛強的人。真信仰在一切危難之時給人最好的建議,幫助他們修平自己的路。不管在哪裡,都有聰明,都有能力。在平時或在苦難中,都是我們所需的一切。神的話住在我們心裡,叫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摩太后書 317)。君王、王子、掌權的,是世人中最需要智慧和力量的人,最需要謀略和勇氣,方能忠心履行受託的責任,成為所管轄之人的福分。因此智慧說,帝王藉我掌權1516 節),意思是,

1. 地上的政權是神所設立,受託管理之人領受基督的使命。政權是基督王權的分支,君王藉著他掌權,一切權柄都來自他,最終審判的權柄要交給他。他們藉著他掌權,也因此應當為他掌權。

2. 不管帝王和王子有多大的管理能耐,他們都受基督的恩惠,是基督賜給他們管理之靈,所有的能力和公義原則都是基督賜給他們的。王的嘴中有神語箴言 1610),君王管理自己的百姓,靠的也是他。

3. 敬虔是地上政權的力量和支柱;它教導百姓盡責,掌權的君王藉著它更容易管轄百姓;它教導君王盡責,掌權的君王藉著它能做自己應做的事。他們定公平,敬畏神執掌權柄撒母耳記下 233)。惟有敬虔的君王方能管好自己的百姓。

IV。神的智慧把喜樂賜給一切接受擁戴它的人,這是真喜樂。

1. 他們喜樂,因為基督愛他們。是他親口說,愛我的,我也愛他,第 17 節。所有誠心愛我們主耶穌基督的人以弗所書 624)都要得到他非常特殊的愛。他要愛他們,並且要向他們顯現(約翰福音 1421)。

2. 他們喜樂,因為他們尋求基督就尋見:懇切尋求我的(譯者注:懇切一詞在欽定本譯為及早),就是尋求與我相交的人,就是懇切尋求我的人,及早尋求我的人,首先尋求我的人,在年輕時候就尋求我的人,必尋得見基督是屬他們的,他們也是屬基督的。他從不說,你們尋求我是徒然的以賽亞書 4519)。

3. 他們喜樂,因為有世上的財富,也因為有更好的東西。

1他們要擁有無窮之智慧所量給他們的豐富尊榮(18 節);他們有基督,意思是他要賜給他們豐富尊榮,要按著合適的分賜給他們。敬虔有時能在世上助人致富,成為偉人,獲得名聲,財富增多;無窮之智慧賜給蒙恩之人的財富有以下兩個好處:

[1] 這些是財富也是公義,指誠實獲得的財富,不是通過欺詐壓迫,而是通過正常途徑,也可指用在愛心上的財富,因為捐贈也稱為公義。得豐富尊榮的人,因神祝福他們的勤奮而獲得資財,也有心將資財用在善行中。[2] 這些是恒久的財富。藉著虛榮而得的財富很快要減少,但通過正途而得的財富不會減少,要傳給子孫後代;善用在敬虔和愛心之事上的財富能得大益處,能恒久;因為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加福音 169)。這樣的財富能存到永遠。

2)即使沒有今世的豐富尊榮,他們也要有更好的東西(19 節):我的果實勝過黃金,更有果效,更有價值;我的出產超乎高,能做更大的生意。我們肯定智慧勝過今世的財富,無論是最後的產品,還目前的收入,無論是果實,還是現在的所得,都是這樣。

4. 他們喜樂,因為有神的恩典,能引導他們走正路,第 20 節。這就是勝過黃金、強如精金的智慧果實,要引導我們在公義的道上走,給我們引路,且在我們前面走,這是神要我們走的路,也必通往我們要去的地方。智慧在公平的路中引領,保守我們不左右偏離。美德在其中。基督藉著他的靈在一切道上引領信他的人,引領他們在公義的道上走順從聖靈羅馬書 84)。

5. 他們喜樂,因為將來要在神的榮耀中,第 21 節。所以智慧引導他們在公義的道上走,不僅要保守他們走在盡責順服的路上,還要他們承受貨財,並充滿他們的府庫;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做到這一點,唯有神和天堂能做到。愛神且全心事奉神的人,他們的喜樂是真實且充足的(譯者注:貨財與真實二字的字根相同)。

1)這是真實的喜樂;本身就是貨財。這喜樂要長存,不依賴他物,不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唯有屬靈永恆的事才是真實可靠的。在主裡的喜樂是真喜樂,充實且根基穩固。神的應許是他們的契約,基督是他們確據,而應許和基督都是真實的。愛神的人承受貨財;意思是,他們所要繼承的家業是真實的,是榮耀的,是貨財,希伯來書 1034。他們的喜樂是繼承人的喜樂,建基在他們做兒子的名分上。

2)這是充足的喜樂;這貨財不僅要充滿兩手,還要充滿他們的府庫,不僅要維持他們生活所需,還要令他們富有。世上的東西能充滿人的肚腹詩篇 1714),卻不能充滿他們的府庫,本身不能保證作多年的費用路加福音 1219),可能今夜就會被奪去(路加福音 1220)。但是,願我們靈魂的府庫寬敞,使神、基督和天堂充滿其中。智慧應許相信的人要積攢貨財,不是幾天或幾年,而是永遠;她的果實勝過黃金

 

22-31 節:永恆而神聖的智慧

22 在耶和華造化的起頭,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就有了我。 23 從亙古,從太初,未有世界以前,我已被立。 24 沒有深淵,沒有大水的泉源,我已生出。 25 大山未曾奠定,小山未有之先,我已生出。 26 耶和華還沒有創造大地和田野,並世上的土質,我已生出。 27 他立高天,我在那裡;他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 28 上使穹蒼堅硬,下使淵源穩固, 29 為滄海定出界限,使水不越過他的命令,立定大地的根基。 30 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日日為他所喜愛,常常在他面前踴躍, 31 踴躍在他為人預備可住之地,也喜悅住在世人之間。

很顯然,這裡說話的是一位既有人性又有神性的人,不僅帶有神性的主要特點,智慧在這裡也含有人的特點和動作;而這位既有人性又有神性的人只能是神的兒子本身;這裡提到的智慧的主要特點在聖經其他地方都提到過,我們必須以聖經解釋聖經。雖然所羅門的本意只是視智慧為神的屬性而大加讚美(神藉著他創造並管理世界),且鼓勵世人學習屬於他們的那部分智慧,然而神的靈卻利用所羅門的寫作(也常常利用大衛的作品),表達出與神的兒子完全吻合的含義,為的是引導我們明白關乎基督的大事。神的一切啟示都是耶穌基督的啟示,是神賜給他的(啟示錄 11)。這裡要告訴我們他是誰,是什麼身份,他是神,在永恆的謀略中被命定要成為神人之間的中保。約翰福音的前四節經文是對這裡的經文最好的詮釋。太初有道,等等。關乎神的兒子,我們在這裡看到,

I。他的位格和獨立存在,與父神同在,與父神為一,同時又有自己的位格,為神所22 節),為神所23 節),為神所生出2425 節),在神那裡30 節),因為他是神本體的真像希伯來書 13

II。他的永恆性;他是父神之子,為神所有,是神之子,是神所喜悅之子,在神懷中。他為神所,作為父的獨生子(約翰福音 316),這些都在創造諸世界以先,這裡強調的就是這點。道是永恆的,在創世以前、在時間之前就存在;因此必是永恆的。在造化的起頭就有了他,就是在永恆謀略的起頭,因為這些都是在太初創造萬物之先。這造化誠然沒有起頭,因為神的謀略與他自己一樣,也是永恆的,只是神用我們能明白的語言向我們說話。智慧是這樣解釋自己的(23節):從亙古我已被立。神的兒子在神永恆的謀略中,被命定要成為父神的智慧和能力,成為光和生命,在創造世界時是這樣,在拯救世界時也是這樣。他在創世之前被生出,指他的存在,他在創世之前被立,指他神性謀略的職能,這些都用許多不同的方式在這裡表達出來,就像其他經文表達神本身的永能一樣(詩篇 902):諸山未曾生出

1. 未有世界以前,世界的被造在起初,在人被造之前;因此第二個亞當先於第一個亞當而存在,因為第一個亞當出於地(哥林多前書 15 47),第二個亞當卻存在於創世以前,所以不屬乎地約翰福音 331)。

2. 在大海之前(24 節),沒有深淵,大水還未聚集以前,沒有泉源,大水還未流出以前,也沒有水面可供神的靈為創造可見之物的緣故而運行其上(創世紀 12)。

3. 在大山之前,永存的山嶺,第 25 節。以利法為了證明約伯沒有能力判斷神的謀略,曾問他(約伯記 157):你受造在諸山之先嗎?不,你不在諸山之先。然而大山未曾奠定,永恆之道已經生出。

4. 在可居住的世界之前,在這裡人開墾收穫(26 節)。以高山為屏障的山谷和平原上的田野,是世上最高的土質,最早的土質(有人這樣理解),是構成世上萬象的原子,是土質的主要部分。這可以理解為人,因為人本是出於地上的塵土,屬土,卻是土的主要部分,是成了活人的土,是煉淨的土。永恆之道存在於人被造之前,因為人的生命在他裡頭約翰福音 14)。

III。他在創世中的作用。他不僅存在於創世以前,創世之時他也在場,不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而是以建築師的身份。神提的問題叫約伯閉口無言且謙卑下來: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是誰定地的尺度?約伯記 384 等。你是那永恆的道、永恆的智慧嗎?是那大事的主管嗎?不,你不過昨日才生出。然而這裡的神之子,就是神與約伯對話中提到的那位元,卻宣告自己參與了約伯無法見證也無法參與的事,那就是創世。神藉著他創造諸世界以弗所書 39;希伯來書 1 2;歌羅西書 116)。

1. 創世的第一天,就是時間的起初,神說,要有光創世紀 13),一句話就造了光。永恆的智慧就是那全能的道:他立高天,我在那裡,我就是光的來源。不管這光是什麼,都是充充滿滿的。

2. 創世的第二天,他仍積極投身其中;他鋪張穹蒼,在淵面的周圍劃出圓圈27 節),用華蓋,用簾子四面圍定。這裡也可能指神將宇宙安排得井井有序,像巧匠用線和圓規劃出他的傑作。這傑作與永恆謀略中的計畫完全一致。

3. 他也參與了第三天之工,那時他在諸天之上,聚集眾水使雲層堅硬(譯者注:和合本譯為上使穹蒼堅硬),使天下的淵源穩固,江河從中流出(28 節)。他為滄海定界限,容納眾水(29 節)。這是永恆智慧的榮耀,神借此證明自己是配得敬畏的神(耶利米書 522),因為他用沙為海的界限,使乾地露出水面,適合人類居住;他就是這樣立定大地的根基。神的兒子創造世界,也拯救世界,多麼有能力,又是多麼合宜!

IV。父神對他完全滿意,他對父神也完全滿意(30 節): 那時,我在他那裡為工師。藉著永恆而生出,也藉著永恆為工師,這不僅意味著父對子無窮的愛,故稱為他的愛子歌羅西書 113),也意味著父與子之間在關乎拯救世人這件事上的融洽與一致;子要拯救世人,在兩職之間籌定和平撒迦利亞書 613)。他可說是父神之學生,從亙古就預備這事,在時機成熟之時,就要來行此事,且蒙父特殊的指導和保護,他是我所扶持的僕人以賽亞書 421)。他看見父所做的,自己才去做(約翰福音 519),他蒙父之喜悅,榮耀父,按照從父領受的誡命去行,這就是在他那裡為工師。他日日為他所喜愛我所揀選,心裡所喜悅的,以賽亞書 421),且常常在他面前踴躍。這可以理解為,

1. 神聖的三一神在位格與位格之間無盡的喜悅,包含神之本性中極大的喜樂。也可理解為,

2. 父喜悅子在創造世界時的一切工作。父看見子創造的一切,看著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創世紀 131),都甚喜悅,因此子日日為他所喜愛,即是一日接一日的六日創造過程中。參考出埃及記 3943。子自己也在父面前踴躍,因著一切所造之物的完美與和諧(詩篇 10431)。也可理解為,

3. 他們之間在關乎救贖人類之功方面的相互滿足。父喜悅子作神與人之間的中保,喜悅他之所為(馬太福音 317),也愛他,因為他替羊捨命(約翰福音 1011);他相信他能做成一切的工,不會失敗,也不會半途而廢。子也常在他面前踴躍,喜悅按他的旨意行(詩篇 408),緊緊遵行他的旨意,且以此為滿足,帶著極大的滿足說道:看哪,我來了,我的事在經卷上已經記載了詩篇 407)。

V。他對世人的極大關懷,第 31 節。智慧之踴躍,不是因為地上出產豐富,也不是因為地下的寶藏,而是因為地上的可住之地,因為她喜悅住在世人之間。這裡表現出來的喜悅,不僅是因為人的被造(創世紀 126),讓我們造人,也是因為人的被救贖。神之子在創世以前被預定要成此大事(彼得前書 120)。世人中有一部分餘種要賜給他,藉著他的恩典被領到榮耀中,這些就是他所喜悅的人。他的教會就是可住之地,為了他成為可住之地,使神可與那些曾經是悖逆之人同住。他所喜悅的,就是期望見到他的後裔。儘管他預知工作中要遇到的一切困難,包括他要經歷的服侍和苦難,但是因著神的榮耀和所賜給他之人的救恩,他仍視這一切為極大的滿足,使我們有極大的勇氣來到他面前,倚靠他,領受他榮耀的工為我們帶來的益處。

 

32-36 節:智慧的勉勵

32 眾子啊,現在要聽從我,因為謹守我道的,便為有福。 33 要聽教訓就得智慧,不可棄絕。34 聽從我、日日在我門口仰望、在我門框旁邊等候的,那人便為有福。 35 因為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 36 得罪我的,卻害了自己的性命;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

這裡是前面智慧之說的應用;智慧的用意和傾向是帶領我們完全順服敬虔的法則,叫我們有智慧有良善,頭腦裡沒有推測,口中沒有爭辯,糾正我們心裡和生活中的過失。為了做到這些,智慧要:

I。勉勵我們要聽智慧的聲音,要順從,要留心聽且聽從神的話給我們的好教誨,並且在這些教誨中聽到基督的聲音,就像羊能辨別牧人的聲音一樣。

1. 要做努力聽道之人。若不聽見如何相信呢?眾子啊,現在要聽從我!32 節。要念所寫的話,順從所傳的道,神要祝福又念又順從的人,且要對這樣的人說話。讓孩子們聽從智慧,年幼時所聽見的,日後就用得上,能管理自己的生活。讓智慧之子聽從智慧,見證自己確實是智慧之子。

1)要聽且順服智慧的話,要甘心樂意地順服(33 節):要聽教訓,不可棄絕不可認為不需要或因為不喜歡而棄絕。神賜智慧給你,這是仁慈,若是棄絕,你就有危險了。廢棄神的訓誨就是廢棄自己(參考路加福音 730)。不可棄絕,否則你再也得不到。

2要常常聽智慧的話,專心聽。要聽智慧話,日日在她門口仰望,像乞丐求施捨那樣,像顧客或病人領受醫囑那樣,像僕人那樣謙卑、耐心、隨時警醒地在她門框旁邊等候。智慧的居所是何等美善,每天都發放;又是何等美善的學校,每天都授課。倘若我們注目神的工,手握神的話語,那麼我們每天都能聽見智慧,每天都能學習智慧的教誨。這裡要求基督的門徒要具備非常盡責勤奮的注意力,他們要在門口仰望。

[1] 要抓住一切機會獲得知識和恩典,要與神建立日常穩定的關係,且要持續這樣的關係。

[2] 要謙卑在神的教訓面前,不管在什麼場合,即使是最壞的場合,也要欣然聽講,像大衛那樣,即使做神家的看門之人也心甘情願。

[3] 要重視這些教訓,認真聽講,耐心且持之以恆,要仰望等候,像聽基督講道的聽眾那樣,緊抓住他也要聽(原文就是這個意思,路加福音 1948),清早要聽他講道路加福音 2138

2. 要做憑良心辦事的人列王紀下 225),因為我們要在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各書 125)。光聽智慧的話是不夠的,還要謹守她的道32 節),按她的教訓行,走她的道,不偏不離,在她的道上走,堅決持久走下去。要聽教訓就得智慧;叫智慧的教訓使你在交談中有智慧。我們所學的,若不使自己有智慧,那就白學了,第 33 節。

II。要我們確定聽從智慧的人有福了。他們要蒙福,第 32 節,要蒙福,第 34 節。仰望且守候在智慧之門的人有福了。守在那裡本身就是他們的喜樂,因為這是最好的地方。守候在那裡的有福了,因為他們不需要等太久;讓他們再叩一會兒門,門必會打開。他們在尋找智慧,就必會尋見。尋見以後有什麼獎賞嗎?當然有(35 節):尋得我的,就尋得生命,就是一切的喜樂,一切所需所求的好處。在恩典中得生命,這恩典就是屬靈生命的精華,永恆生命的印證。尋得生命,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他的恩典乃是一生之久(詩篇 305)。倘若普通君王對有智慧的兒子施恩惠,更何況萬王之王的恩惠。基督就是智慧,尋見基督的,以基督為益處的,就尋得生命,因為基督就是所有信徒的生命。人有了神的兒子就有生命約翰一書 512),就有永生,也必蒙耶和華的恩惠,因為神很喜悅在基督裡的人。若不尋見基督,若不在基督裡,就不蒙神的恩惠。

III。宣告拒絕智慧和智慧教訓的人有禍了,第 36 節。他們要自取滅亡,智慧不會救他們,因為他們無視智慧的教訓。

1. 他們犯了大罪;得罪智慧,抵擋她的光和法則,阻撓她的謀略,因自己的愚昧而得罪她。他們得罪基督哥林多前書 812),藐視他的權柄,與基督的降生和受死的目的相違背。這裡被形容為恨惡智慧,就是恨惡基督。他們與基督為敵,不要基督管轄他們。恨惡一切美善的中心,恨惡一切良善的泉源,還有什麼比這個更惡劣的事?

2. 他們要受到應有的審判,因為他們故意要審判臨到他們。

1)得罪基督的,就是自取其禍;他們害了自己的性命,害了自己的良心,污穢了自己的靈魂,在神眼裡看為可惡,不配與神相交。他們自欺欺人,自我攪擾,自我毀壞。罪害了靈魂。

2)與基督背道而馳的,都喜愛自己的毀滅:恨惡我的,都喜愛死亡。他們喜愛自己的死亡,拒絕接受生命。罪人走向死亡,因為他們必要死亡,毫無藉口可言,在他們身上的咒詛要更難熬,神的審判是公義的。以色列啊!你自取滅亡何西阿書 139)。

-------------------------------------------------------------------------------

第八章英文原文



下一章